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长宁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浅析

时间:2022-10-31 19:10:08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地处四川盆地南缘的长宁县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国际化和“产城村一体、工农旅互动”的发展战略,以全域乡村旅游的理念,着力将农业产业基地打造为公园,园区变景区、示范点变景点,促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长宁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

在四川省农业厅、宜宾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2012年12月,长宁县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多方配合、市场运作,实现了以农兴旅、以旅助农,城乡互动,加快了现代农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巩固和提升了创建成果。

1.明确发展思路,确立了休闲农业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围绕“产城村一体、工农旅互动”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把休闲农业作为拓展农业生产功能、生态保障、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科普教育、就业功能的抓手,以乡村旅游为载体,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农村真美丽、农民真幸福。

2.着力科学规划,打造休闲农业园区和精品旅游线路

依托蜀南竹海大旅游,突出长宁生态、区位、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佛来山万亩现代农业(甜梨)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三元枇杷休闲观光区、红色新村农业观光体验区、花漫水乡与七洞沟休闲观光体验区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或基地15个,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加工企业30余家,特色种养殖大户2100余户。推出了长宁——开佛镇——佛来山、长宁——竹海镇——蜀南竹海、长宁——古河镇——七洞沟——花漫水乡、长宁——三元乡——天泉湖、长宁——梅硐镇——竹石林等十条精品旅游线路。

3.狠抓基础建设,完善配套服务

规划了1个通用机场,建成了1个码头,在建和规划2条高铁(成贵、渝昆),建成和在建3条高速公路(宜泸渝、宜叙、宜昭),18个乡镇通水泥或橡胶沥青公路,每个村通水泥公路,产业道路、入户道路网络基本形成。2014年底,全县已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140家,其中二星级以上农家乐65家,年均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有52家星级农家乐纯收入超过30万元。完成38家农家乐建设和5家乡村酒店建设及星级农家乐、星级宾馆饭店复核评定工作。

4.巩固创建成果,提升认同感

开展了以“纵情竹乡田野,品位养生长宁”为主题的草莓、樱桃、西瓜、葡萄、梨子、李子、枇杷等水果采摘体验,梨花、樱花、荷花等花卉旅游观赏,竹笋、竹荪、大闸蟹等旅游美食体验,龙灯节、梨花节、竹笋节、龙舟节、品果节等节庆活动22个,让游客在产业基地游览观光、采摘体验,在农家乐里休闲娱乐、品味养生,既看得到乡景,又感受到乡情、品尝到乡味。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61.14万人次,同比增长9.77%;实现旅游总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27.05%。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66.12万人次,同比增长37.6%,占旅游接待游客总数的46%;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2.91亿元,同比增长38.22%。

5.产业快速发展,群众得到实惠

在巩固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的基础上,2014年,长宁县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旅游强县”,开佛镇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镇”,梅硐竹石林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离土不离乡,成为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全县从事餐饮、服务、加工、特色种养殖等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到9.5万人,其中农民从业人数达8.6万人,占从业人数的90.5%。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269元,比上年增加1076元,增长11.7%。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动农民人平增收586元。

二、主要做法

1.科学编制规划,优化发展布局

休闲农业是基础,没有休闲农业就没有乡村旅游,二者相辅相成。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长宁县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和人文资源出发,与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衔接,立足当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着眼长远,谋划未来。为巩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长宁县积极配合相关单位编制了《长宁县高铁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完成了《中国长宁西部竹世界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3—2025)》和《长宁县北部休闲农业示范区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按照全域乡村旅游理念,制定了《“乡村旅游月月红、健康养生人人乐”活动方案》、《川南人游长宁主题活动方案》、《长宁县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发展方案》、《长宁县五大乡村旅游组团规划方案》等,探索长宁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及模式。

2.完善扶持政策,增强发展动力

一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意见》,在资金、土地、税收、信贷政策等方面对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予以扶持和倾斜,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旅游企业、农民群众参与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二是制订了《长宁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激励办法》,对新发展的星级农家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点以及获得国家、省、市认定的特色农业园区、特色种养殖基地、特色农产品旅游产品加工企业、研发机构等,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扶持,鼓励全社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项目和产品,提升档次和水平。

三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村将闲散耕地、林地、荒地等向专业大户集中,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兴办各种旅游开发性企业和实体。

四是为解决发展资金问题,建立了“政府引导投入、企业重点投入、农民主体投入”的投资机制。在政府引导投入方面,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每年安排5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业与旅游发展资金,用于规划编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员培训、农房整治、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整体形象宣传、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标牌标识等建设。同时,努力做到“八个结合”,即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坚持与“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相结合,坚持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坚持与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坚持与支农资金整合相结合,坚持与城乡环境整治相结合,坚持与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

3.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

县委县政府对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高度重视,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结合自身的职能职责,加强对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联系县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建立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统计、教育、培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规范有序、有章可循,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三是积极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先后建立了长宁县旅游协会、水产养殖协会、水果营销协会、竹业协会、甜梨协会、竹荪协会等行业协会;大力支持各个协会在信息收集发布、政策咨询、市场推介、行业诚信建设、自我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4.规范行业管理,提升品牌形象

一是建立了《长宁县梨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长宁县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长宁县枇杷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长宁县休闲农业与乡村导游服务质量规范》等标准,对农业科技园区、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区、农家乐实施规范化管理。同时,成立了由农业、旅游、工商、公安、质监、安监、卫生、环保、规建、园林等行政管理部门组成的长宁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园区、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区、农家乐的指导和评定工作,进一步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是农业、旅游、教育、就业、卫生、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加大对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休闲农业与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宣传培训,认真组织农家乐、旅行社、宾馆饭店参加《旅游法》、旅游责任保险、旅游从业人员、星级评定等相关培训工作。培训人员达7.45万余人次,乡村旅游从业人员85%以上经过各种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了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对培训考试考核、职业鉴定合格人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并每年进行年检登记。

5.树立良好旅游行风,狠抓旅游安全建设

高度重视全县旅游行风建设及安全工作,联合交通、卫生、安监、公安等部门对全县所有旅游景区(点)和旅游星级宾馆饭店、旅行社、星级农家乐等各涉旅企业全面开展旅游安全检查,加强了旅游景区道路整治、山地灾害防治和卫生防疫工作,确保了旅游安全,进一步规范了旅游行业管理;在涉旅企业广泛开展了旅游行业文明餐桌行动和“诚信旅游、快乐宜宾”优质服务活动、“立足旅游业、实现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我转作风提效能、我为发展作贡献”主题教育活动等,探索旅游营销新模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6.推进节日兴旅,创新宣传促销

在县境三条进出口公路干道旁显著位置设立了三块大型“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标示牌;按照“一季一节庆,月月有新旅”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安排,成功举办开佛镇佛来山梨花节、品果节,古河镇红色村草莓采摘、西瓜采摘,三元乡枇杷采摘、竹海挖笋节、龙舟节,梅白乡碧浪湖钓鱼比赛,双河镇凉糕比赛等主题活动;申报了17种类型的“西部竹石林”商标;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媒体广泛宣传了长裙竹荪、竹笋、藏香猪等旅游商品;开展了鲜竹荪、鲜苦笋、草莓、西瓜、佛梨等旅游采摘体验活动,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参加了第三届川南旅游联盟年会、第三届“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第二届长宁住博会,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强力推荐长宁县旅游品牌;通过互联网对“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展示县”、国际特色生态产业文明示范县、旅游国际化进行广泛宣传,着力提升长宁旅游品牌形象。

7.提升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水平

围绕省、市对建设乡村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工作的相关要求,扎实推进全县乡村旅游行业的标准化服务,狠抓旅游标识标牌标准化建设,旅游景区景点、星级宾馆饭店、旅行社以及星级农家乐等涉旅企业的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县境内主要公路干线、旅游环线和佛来山景区的旅游标识牌进行改造和增设;全县所有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餐馆等涉旅企业执行已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宁县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休闲农业内涵认识不足。长宁县发展休闲农业仅仅停留在休闲、观光方面,未能完全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去。

二是资金扶持力度不够。长宁县对休闲农业的扶持资金和政策支持还不强,经营者缺乏相应的融资渠道,使得休闲农业发展多为规模小、品牌单一、档次低,而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较少,多数休闲农业区设施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吸引力,招商引资困难。

三是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长宁县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大多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当地农民,整体素质仍然偏低;休闲农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为主,缺少科学规划和论证,市场定位不准,属于粗放经营,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一定无序性和盲目性;服务项目与体验活动大体相同,造成目标市场相近,恶性竞争加剧;服务设施陈旧、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水平不高;消费的季节性过于集中, 对季节、气候等因素依赖性较强。

四是宣传促销力度不大。长宁县休闲农业在整个宣传策略上,还缺乏重点突出、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在宣传手段上,也没能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

四、发展对策

1.引导休闲农业向园区方向发展

本着“以农为本、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以自然生态、田园文化、农耕文明为基础,以诚信经营、提升内涵、保障质量为重点,积极弘扬“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按照“产城村一体、工农旅互动”发展战略,把长宁县作为一个景区来统筹规划,把集镇作为一个小城来设计,把村庄作为一个景点来建设,把农户作为一个生态养生细胞来改造,着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倾力打造农旅结合型综合体,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链。依托长宁县现有的旅游示范点如佛来山、竹石林、七洞沟、天泉湖、碧浪湖等,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业主,利用农业与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引进战略投资者,兴建不同特色集种养、加工、休闲为一体的休闲农庄。

2.引导休闲农业向创意农业方面发展

牢固树立“农耕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以科技为核心手段,将文化等创意元素巧妙地运用到休闲农业当中,提高休闲农业的附加值,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休闲娱乐需求。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重点要在“吃、住、行、游、购、娱”上深度挖掘,突出“竹海、竹生态、竹养生、竹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地方特色。围绕“吃在长宁”,深入发掘竹海名优特色菜品,打造创意农食文化;围绕“住在长宁”,大力推进宾馆竹文化包装及环境改造,打造创意主题宾馆;围绕“行在长宁”,努力加大生态养生旅游环线建设力度,打造特色竹生态隧道;围绕“游在长宁”,抓好国家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及完善景区的配套设施;围绕“购在长宁”,着力培育规模以上的竹工艺品、竹海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企业;围绕“娱在长宁”,重点推行休闲娱乐、水上康体、竹文化传承等项目。

3.引导休闲农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政策推动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对发展休闲农业要给予优惠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税收优惠、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及农业园区的打造,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及旅游要素设施。同时,吸引多元投入开发,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资休闲农业。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切实为发展休闲农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引导休闲农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旅游产品不可转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宣传促销的重要性。乡村旅游景点地理位置相对较偏,大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知”的状态。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或现场观摩等多途径、多层次广泛宣传,引导当地及周边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并以特色产品、优质服务吸引外地游客,逐步扩大市场范围,增加游客量。

相关热词搜索: 长宁县 浅析 乡村 农业 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