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2年龙岩市政府工作报告 未来5年规划
?第一部分 过去五年的工作
第二部分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2012年工作安排
第三部分 打造“红土政风”品牌,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报告全文约1.54万字,用了约4000字、“六个明显”来回顾自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政府五年的工作,而这部分中的主要篇幅用于总结概括龙岩科学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推进民生工程的经验,赢得了与会者的认可。可以说,过去五年,是龙岩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历史发展时期之一。
1.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初步统计,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5亿元,是2006年的2.7倍,总量从全省的第六位提升到第五位;财政总收入达到206.4亿元,是2006年的2.7倍。二、三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82.7%提高到87.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633亿元,是2006年的4.2倍,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8年居全省首位。培育了6个百亿产业、4个百亿园区、2家百亿企业,新增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20家、累计315家,新增上市企业6家、累计9家。龙岩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实质性进展。永定客家土楼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增1个国家5A级景区、3个国家4A级景区,全市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达到11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亿元、是2006年的2.5倍,物流业增加值75亿元、是2006年的2.7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10亿元、880亿元,是2006年的2.6倍和3.3倍。成功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可持续发展产业示范基地,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和淘汰落后产能总量居全省首位,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如期完成。
?2.发展空间明显拓展
争取原中央苏区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取得突破,我市可参照的83项政策,已落实66项,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5.5亿元。“五大战役”和“工业发展年”、“项目建设年”活动成效显著,“三维”项目对接有力推进。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8亿元,是前五年的4.6倍。累计实施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64项,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05项,近三年来我市列入省重点项目的项目数、总投资额、年度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龙工挖掘机、龙工精密铸锻件、新龙马年产5万辆中重卡、精品“七匹狼”卷烟专用生产线、紫金山金铜矿联合开发、紫金20万吨铜冶炼、坑口火电厂二期、漳平电厂改扩建等一批重大生产性项目建成投产。建成龙长、永武高速公路和双永高速公路新罗至永定段,新增高速公路349公里,累计391公里;开工建设双永、蛟城、湖城、古武高速公路和龙厦快速铁路、赣龙铁路扩能工程、龙岩通用直升飞机综合服务基地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5.4万千瓦,累计335.4万千瓦。
?3.城乡面貌明显变化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强农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五年来市级投入支农资金11.8亿元。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生猪标准化养殖工程。在全省率先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整村推进工程,比全省提前三年完成初级水利化县建设,在全省山区市中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完成植树造林206.7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全省首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双百”目标,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0.6万人,年劳务收入超过150亿元。城镇化率达46.6%,比2006年提高7.1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增强,规划体系更加健全;市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9.8亿元,建成人民会堂、博物馆、第二水源、东风高架桥、莲花山木栈道等一批公用设施,新增城市道路36.6公里、污水管网36.2公里;商务、商贸物流、人居三大板块建设加快推进,商务营运中心基本建成,以闽西交易城、龙门物流园区、龙岩陆地港为主体的中国闽西商贸新城初步形成,莲东、龙腾人居板块初具规模;“绿亮美”工程深入实施,累计完成投资12.3亿元;建成区面积新增8.4平方公里,达到40平方公里;荣获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称号,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实地验收。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
4.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行政服务标准化成为国家级试点。“三警合一”警务体制改革顺利实施。中心城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有序推进。成功实施“三资”运作,新组建的“三大集团公司”总资产达168亿元,2011年实现利润2.2亿元。在全省率先试行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农村工作机制不断创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39.6%,居全省首位。医药卫生和科教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考评得分居全国第一。外贸出口总值达到17.1亿美元,是2006年的11倍,总量从全省第九位提升到第六位,被评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成为东部地区唯一的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5亿美元,内联引资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07.6亿元。龙台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海峡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客家”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
? 5.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组织实施 “五大民生工程”,大力推进“民生龙岩”建设。各级财政五年累计用于民生支出281亿元,年均增长27.2%。实施了101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980元和7970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9262元和3479元。成为我省首个省级创建创业型城市试点。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提前三年实现“新农合”制度全覆盖,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三农”综合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农保全覆盖,提前两年实现国家基本医保目标。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151万平方米。“造福工程”搬迁4.7万人。革命基点村和少数民族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实现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所公办幼儿园,提前两年实现“双高普九”目标,高中阶段教育走在全省前列,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龙岩技师学院成为国家级职业教育骨干或示范建设单位,龙岩学院稳步发展。校安工程建成面积53.4万平方米。古田会议旧址群等历史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新建和改造乡镇卫生院102所,新组建市妇幼保健院,建成市中医院病房大楼。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跨入全省先进行列,我市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所获金牌总数均居全省首位。被确定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妇女儿童发展“两纲”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全省最大的市福利中心一期、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一期投入使用。组织实施环保治理“三大工程”,“三江”流域水质达标率高于省定目标,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357天。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四项指数”连续五年全面下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完成“五五”普法。成为全省首个全部县(市、区)通过平安验收的设区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6.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加强
制定实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以来交由政府系统承办的1126件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1930件市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持续提升。政府绩效管理全面推行,电子政务、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深入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和投资环境监测评估在全省名列前茅。坚持“两个务必”,强化廉政建设,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纠风工作进一步加强。
报告直面七大问题
经济总量偏小;转方式、调结构进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经济外向度较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社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执行力还不适应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崛起的要求,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仍然存在。
过去的五年,政府工作取得了哪些经验,报告用了“五个必须”回答这个问题。而这“五个必须”也是今后五年龙岩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有力保证。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变;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为动力,用开放的视野拓宽发展思路,用改革的冲劲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用创新的举措解决发展难题;必须坚持以项目带动为抓手,突出抓大项目、上好项目,以项目扩总量、调结构、增后劲、惠民生;必须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真正把民生摆在优先位置,体察民情、化解民忧、维护民利,做到改革发展成果由全市人民共享;必须坚持以提高行政效能为保障,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学习力、凝聚力、执行力、公信力,为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未来五年,龙岩绘就美好蓝图
今后五年,是龙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而奋斗的战略部署,对闽西老区提出了加快崛起的新要求。市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把龙岩建成生态型经济枢纽和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区,走在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发展前列的奋斗目标。新一届政府将全面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中央支持海西建设和原中央苏区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政策、生态、区位、人文、资源等优势,努力实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
1.着力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中心城市
县域经济
力争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落实十年200亿元投资计划,确保2014年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一市多区”,高起点规划建设管理中心城市主城区和高坎、龙雁、古蛟三座新城,大力推进中心城市“五大板块”建设,加快“六个一”工程和一批城市综合体建设。力争到2015年,新罗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各区排位进一步前移;上杭、永定、漳平进入全省经济较发达县(市)行列;连城、长汀在全省中等发展水平县(市)的排位进一步前移;武平进入全省中等发展水平县(市)行列。加快推进15个省、市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发展。加强中心镇建设,力争打造30个工业强镇、20个商贸重镇和10个旅游名镇。
2.着力产业升级,推进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
[关键词] 主导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代服务业 传统产业
以龙工、龙净、新龙马等领军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龙工配件园、龙净工业园、汽车工业园建设,力争2016年机械产业年产值超过1100亿元。力争2016年有色金属产业年产值超过600亿元,力争2016年中心城市现代商业集群交易总额超过600亿元,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力争2016年稀土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力争2016年新材料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力争2016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2000亿元。优化卷烟结构,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全国精品卷烟生产基地。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稳步发展陶瓷工业,打造全国建材产业基地。加强纺织企业协作配套,打造海西纺织产业基地。
3.着力先行先试 推进改革开放
[关键词] 体制改革 创新能力
开放水平 龙台合作
力争2016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到50%。力争2016年“三大集团公司”总资产和利润分别突破500亿元和15亿元。创新投融资模式,争取新增上市企业10家。确保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继续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努力培育10个超亿美元、100个超千万美元的出口企业,力争2016年外贸出口总值突破30亿美元。力争实现2012年县县通高速公路、2015年县县通快速铁路,到2016年新建高速公路385公里、快速铁路170公里。加快推进冠豸山机场扩能改造和龙岩通用直升飞机综合服务基地建设。以海峡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为平台,深化与台湾机械、光伏、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对接。以漳平(永福)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重点,加快扩园步伐,争取设立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以“海峡客家”品牌为纽带,深化对台交流合作。
4.着力生态建设 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 节能减排 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确保到201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完成省下达减排任务。突出抓好水泥、造纸、冶金、砖瓦等行业的节能减排。全面完成10家企业关闭搬迁。力争创建1个以上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新的起点,力争2015年全部县(市、区)达到生态县标准。加强“森林龙岩”建设,完成植树造林100万亩以上,保持森林覆盖率居全省首位。总结推广长汀经验,力争对235万亩水土流失区域进行全面治理。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和城镇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中心城市内河水系整治。
5.着力发挥优势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文化品牌 全国文明城市
继续实施农村和城市广场公益性电影放映工程。扎实推进龙岩动漫科技产业园、科技馆、文化馆、大剧院等文化项目的规划建设。力争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继续抓好古田会议旧址群等重点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工程,建设一批红色文化基地。争创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开发。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红土地千里文明长廊”建设,争创一批全国、全省文明县城。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6.着力民生质量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关键词]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事业 创新社会管理
实施全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力度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力争社会保险全员参保率达到95%以上,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加大力度解决城镇农民工在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新建保障性住房4.8万套、361万平方米。确保各县(市、区)到2015年全面实现“教育强县”建设目标。力争到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5%,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全面完成;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深入实施“奥运争光”计划,规划建设龙岩体育运动学校,筹建海峡两岸体育交流基地。确保2014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深化“平安龙岩”建设。
2012五大重点任务
任务一: 抓战役,促投资
确保“五大战役”完成投资800亿元,开工建设400个项目,竣工投产300个项目,策划生成200个生产性项目。确保龙厦铁路和双永、湖城、蛟城及古武线武平十方至城关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赣龙铁路扩能工程、龙岩通用直升飞机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开工建设漳永高速公路漳平段,力争开工建设厦蓉高速漳州金山至龙岩红坊扩容项目。争取新龙马年产15万辆微卡等项目建成投产。争取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继续推进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确保龙岩美食城、中央苏区公园一期、石锣鼓湿地公园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龙岩大道三期及高架桥、龙岩展览城。完成15个省、市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总体规划和重要专项规划编制。建成市第二医院分院和市第三医院、龙岩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2万套。
任务二: 抓产业,促集聚
启动实施“龙腾企业”计划,力争新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新增产值亿元企业40家、10亿元企业3家。力争龙工(本土)产值突破100亿元。重点延伸完善以龙工集团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产业链、以龙净公司为龙头的环保设备产业链、以新龙马公司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链、以龙烟公司为龙头的烟草产业链、以紫金矿业集团为龙头的铜产业链等。加快龙岩陆地港、龙门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中国(龙岩)农产品物流交易城。力争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加快中心城市金融商务中心建设,积极筹建龙岩银行,确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1000亿元。
任务三:抓“三农”,促增收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68万亩、总产100万吨以上。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260亿元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4.7万人。力争完成水利投资20亿元,实施4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和续建16座中小型水库,解决40万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造福工程”搬迁4468户、1.8万人。推进第三轮46个省重点扶贫村和53个市扶贫开发重点村整体脱贫。
任务四: 抓改革,促开放
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工作,推动龙洲运输、龙马环卫等企业加快上市。认真清理、坚决取消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壮大民营经济。继续实施鼓励外贸发展政策,力争培育2家超亿美元、50家超千万美元出口企业,外贸出口总量突破20亿美元。扎实推进创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工作。
任务五: 抓统筹,促和谐
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抓好以长汀为重点的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力争治理水土流失区域48万亩。力争卓鹰、卓龙、龙化、永峰纸业完成关闭搬迁。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提高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工资收入,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倍增计划,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政策。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工伤保险全覆盖。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物价稳定。新建、扩建中小学校35所,其中中心城市10所小学。深化“平安龙岩”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的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以打造“红土政风”品牌为保障,加快构建产业、基础设施、城市“三大体系”,发展新农村、民生“两大经济”,建设产业龙岩、创新龙岩、生态龙岩、文化龙岩、民生龙岩,提升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决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把龙岩建设成为生态型经济枢纽和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区,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中加快崛起,使闽西老区山更青、水更绿、人民更安康。
今后五年主要目标
力争实现“三个高于”,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实现“五个突破、五个翻番”,力争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60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外贸出口总值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口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完成省下达年度减排任务。
相关热词搜索: 解读 报告 政府 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