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10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二课时【3篇】

时间:2021-10-28 00:56:17 来源:网友投稿

第二姓指的是历史上罕见复姓。出自田姓,始祖是田完(陈完),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10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二课时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10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二课时3篇

第一篇: 10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二课时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是形形色色的。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2、品读课文

(一)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1、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这是爬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指名答。(预设:爬山虎的叶子很多,铺满了墙面。叶尖一顺朝下,没有重叠的。)

2、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预设:

A色美:绿得那么新鲜。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新鲜”。

B形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从“新鲜”和“那么”体会出来的。“新鲜”就是说叶子水灵,鲜嫩;加上“那么”就说明叶子非常鲜嫩。从“均匀”体会到叶子分部得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看起来叶子很美。

从“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很美。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

C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这么美的叶子,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师生齐读。

4、作者能够把叶子写的这么美,是与作者的一种好习惯分不开的,你知道是什么好习惯吗?(认真观察)

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过渡: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写叶子呢?(预设:因为叶子靠爬山虎的脚才能够爬满墙。我们通常会从远处先看到爬山虎的叶子,走近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如没人回答则说:我们在这画一个问号,先来看看爬虎山的脚)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1、大家仔细阅读写爬山虎脚样子的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做上标记。板书:脚的样子:位置、形状、颜色。

预设:位置:长在茎上。

形状: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的。

2、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爬山虎的脚长的什么样。

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这里的最后一句“这就是爬山虎的脚”,你知道“这”是指什么吗?(细丝)

3、这一段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了呢?(注意)

4、过渡:那么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根据以下几方面小组合作学习: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B找出爬的动词,在底下画上标记。C演示爬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小组汇报,指名一人到前面来演示爬的过程,其他同学跟着演示。师朗读给以提示。

师小结:爬山虎就是这样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问:它是不是只往上爬?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

5、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我们赶紧来看一看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男女生分句读。

交流:(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的关系)

6、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段)

作者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齐读这两段)

3、理清顺序,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再次欣赏课文录像。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叶圣陶爷爷就是这样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留心观察,才给我们写出了爬山虎的脚这样美的文章。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课下我们也学一学叶圣陶爷爷留心细致观察的方法,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第二篇: 10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二课时

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二课时)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写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疑。

1、我现在提一个最难的问题,看谁敢举手。——今天我们要学那一课?

2、(在课题后画上一条横线,加上一个问号)谁能补充?

3、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三至五自然段)读过这几个自然段吗?能说说这几个自然段都写了些什么呀?

4、看来三个自然段的内容都与脚有关,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部分。同学们真会读书,知道怎么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来学习!

5、其实,课文有一个地方也告诉我们了,这三个自然段与爬山虎的脚有关系。大家读一读。

(投影)“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可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6、找到这两句没有?在哪里?用()画出来。谁能说说,你能不能从这两句话看出来后面的内容与脚有关系?(承上启下,过渡)你还能读出些什么吗?

7、没关系,我们读了课文以后,会有更多地感受的。

●二、初读,明确目标。

1、引。刚才大家提了很多关于爬山虎的脚的问题,请快速的读一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谁能根据这几段的内容,提出最重要的几个问题来。

2、生读课文后回答。(师板书——长哪儿、什么样、怎样爬)

3、小结明标。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几个主要的问题。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知道抓住文章的重点段来学习,还能学着抓住课文的主要问题来学习。

●三、细读,了解脚的位置及样子

1、渡。我们现在还是一个一个来这几个问题。前两个问题较简单,我们一起先解决。好不好?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有关的词句。

3、生读相关的句子后回答。

a、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1、指导学生把问题回答完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师板书:茎上-叶柄-反面)

能再完整地说一说吗?

2、图片解说。投影出示爬山虎的茎、叶。指一指哪里是茎,那里是叶柄,反面又是哪里。

b、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1、读一读相关的语句后回答。(师板书:枝状、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嫩红)

2、小结:形状、颜色。

3、爬山虎的样子就是这样了?不对吧?照你们这样的说法,如果是这样一点都没有变化的话,我看见你们现在的都是你们刚出生时的样子。我在跟一群婴儿上课呢!

4、生再读课文后面部分后完善。(板书:触着墙的——弯曲(像蛟龙的爪子)-逐渐灰色;没触着墙的——萎了,痕迹也没有了)

5、连起来说一说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6、哦!原来爬山虎还有这样的脚——齐读第三自然段开头的两句话。说自己现在有什么感受。(惊喜、惊奇)

●四、研讨,了解怎样爬。

1、我们现在来研讨最后一个问题——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四年级语文教案

3、读懂了没有?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说说看。

4、导——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勾画关键词句。

用“?”标出表示细丝变化的词。板书:“小圆片”、“直”、“弯曲”。然后提问:脚上细丝的这些变化对它往上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用“"”画出关键词。板书:“巴”、“拉”、“紧贴”。

(2)借助直观,理解往上爬的原理。

①“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细丝变成小圆片会“巴”住墙?老师演示:把橡胶圆片吸于墙壁,不会丢掉。简要说明原理,从而弄清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会“巴”住墙。

②细丝由“直”变“弯曲”与“拉”、“紧贴”有什么关系呢?指名学生表演:假设身子为爬山虎的茎,两只手为细丝,手掌为小圆片“巴”在墙上。让其他学生观察,当手臂(细似)由“直”变“弯曲”时,身子(茎)与墙距离的变化。

完成书面练习:爬山虎的脚由“直”变“弯曲”,使茎和墙的距离__,所以产生了_力,把嫩茎_一把,使茎__在墙上。

③生齐读。师故意接错“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为什么我是错的?理解一脚一脚的意思。

看动画,形成完整认识。动画中,爬山虎的茎长出一片叶子,让学生说出将长出一只怎样的脚,这只脚触着墙后会怎样。动画演示爬山虎的茎又不断长出一片又一片叶子,“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④让学生根据演示、表演和动画,紧扣板书中的关键词,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3)揣摩品味,内化语言。

a请你说说这段文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重点讨论:

① 作者为什么用“巴”这个词?改为“紧贴”好不好?为什么?“巴”写出小圆片不仅紧贴而且吸于墙壁,这是爬山虎的脚能够往上爬的基础,如果改为“紧贴”就没有“吸”的意思,同时与后面一个“紧贴”重复。

② ②文中的“紧贴”改为“紧靠”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贴”比“靠”更能显示爬山虎的茎与墙之间十分紧密。

③ ③“一脚一脚”能否改为“一步一步”?为什么?

④ 4根据重点词语的提示背诵。

⑤ 5、小结: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多么神奇啊。所以作者一开始就说:“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惊叹)

●五、对比阅读,深化理解。

1、读。你看,作者在这句话里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内容,又看见爬山虎的脚的惊奇、惊喜,有了解到它怎样神奇地往上爬的惊叹。再读读课文,看看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2、对比阅读

投影先后出示:

a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第三篇: 10爬山虎的脚教案第二课时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导学设计
学习内容:《爬山虎的脚》3、4、5自然段。导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导学重点:
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导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教具准备:
图片、彩色笔、画纸教学过程:
一、激趣求真,导入课题1游戏激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的第一,第二自然段知道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在上新课前,我们来共同做个小游戏怎么样?2、导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下面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
第1页

(版书:爬山虎)(来用红粉笔板书:的脚(2)齐读课题。(生读课题3、展示目标。(随机)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过渡:我们都知道人的脚是长在身子下面,你们看课题就应该马上产生一个问题,什么问题?探究一: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划出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句子或词语。2、抽生交流。
3、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探究二: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儿的?
1、结合灯片自由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读、划、填、画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提示。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些自然段找到的,同时引导学生产出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4、随机理解“蜗牛的触角?”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一只小蜗牛,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指名看图说出蜗牛的触角什么样
5、请你选择恰当的颜色笔,将图“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第2页

引导学生一边画一边说出原因,相机引导学生评议。6、小结:注意从作者不同的方面观察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细心观察,从文句中“不几天”体会作者连续观察。探究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自由读课文相关的语句,-----划出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2、抽生交流。(触、巴、弯、拉、贴)
3、小组演一演。(假设你就是一株爬山虎,你能不能结合着几个动词把爬山虎爬墙的一系列动作表演出来?给学生说清楚要求,用手臂表示一根细丝,握住拳头表示细丝的顶端,张开手表示小圆片。)4、抽生黑板上表演。
5、再次结合图,理解“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话。可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探究四:爬山虎的脚力气有多大?1、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自己体会?2、拓展阅读,谈收获。
爬山虎为什么能牢固地吸附在墙上的呢?
我便带着问题去观察了爬山虎。我细细观察,发现爬山虎茎上有很多细丝,每根细丝都像蜗牛那细细的触角。当这些触角附在墙面上的时候,每根细丝的顶端都变成了一个个小圆片,正是这吸盘一样的小圆片,牢牢地吸在墙上,使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小段爬山虎拉了下来,那么一
第3页

相关热词搜索: 爬山虎 课时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