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

时间:2022-11-01 16:25:04 来源:网友投稿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考试大纲(广东卷)》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提出了三个层级九点要求。其中,第一个层级是“分析综合”,三点要求分别是: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以下笔者就2009年广东高考实用类“分析综合”答卷的典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答题指导说明。

一、管窥2009年广东高考实用类文本“分析综合”答卷失误

2009年高考实用类阅读以传记呈现,阅读文本是《黄侃先生二三事》,文章主要传写国学大师黄侃的一些真实故事,其中“分析综合”层级在第一题出现。以下,笔者根据考场上一些考生的答卷情况,简要分析一下失分的类型,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失分现象一:不懂概括,答点遗漏。

考生概括水平不高,答案要么概括过当,切不中要害;要么语言烦琐冗长,不知观点何在;要么概括出来的句子歧义丛生,含混不清。例如1分答卷:

答:先从性格特征写黄侃,例子是黄侃听说杨子绪用虎头牌警吓田桓,便大怒而砸烂虎头牌,突出黄侃的任性而为。再从他对学术的态度而叙写,例子是背诵经、史、语言诸书没有差误,突出黄侃对学术的谨严和虔诚。

失分探析:此答案明显属于概括过于集中,切不中要害。传记基本上都是通过写传主的事情而进行的,它或多或少地表现传主的人物性格,以上答案说“从性格特征写黄侃”,那和没有概括区别不大,这是对传记的“概括”,不是对黄侃“特点”的“概括”。

失分现象二:不明题意,答非所问。

因为没有审准题目,进而找错答题区间,答案要么文不对题;要么脱离了文本内容;要么凭主观臆测,漫无边际作答。总之,对题干中关键词把握不够,下笔千言,离题万丈。例如0分答卷:

答:从外貌、行为、动作、语言、做事的态度来叙写黄侃。大学兼课的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而黄侃则是常穿一件半旧不新的长衫和用一块青布包书。外貌描写,写出他的不贪慕虚荣、简朴的生活态度。

失分探析:此答案根本没有弄清命题者的考查意向,也没有弄清楚传记的文体特征就匆匆下笔,完全摸不到问题的边际。阅读传记其实就是要我们梳理出有关传主的主要事件,从人物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文本问题,题目是问从哪几个方面来叙写黄侃的,指向很明显。上述答案没有理解好问题的指向,胡乱地从描写角度去答题,结果得了个零分。

失分现象三:不明思路,答案偏移。

阅读思路不清,答案要么缺失层次感;要么交叉重复;要么答案都不在文章线索内,只是些毫不相干的“枝叶”。例如2分答卷:

答:⑴真性情的流露: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病逝,黄侃大怒,闯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过几天又手持木棒,先砸烂虎头牌又痛打杨子绪。

⑵名士之趣行:谈及胡适和白话文时风趣言语。

⑶学术独立:在中央任教不注重打扮。

⑷对学术的谨严与虔诚:治学严谨,教育学生如何治学。

失分探析:以上答题失分原因是因为阅读思路不清,所写出的答案颠三倒四,“真性情的流露”“名士之趣行”“学术独立”“学术谨严与虔诚”这四点表面看来条分缕析,其实乱七八糟。“真性情流露”,一是表述笼统,二是完全不在文章线索内。“学术独立”“学术谨严与虔诚”相互交叉。

二、臆想2010届高三实用类文本“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

通过分析2009年语文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题考生在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009年广东高考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分析综合”考查紧扣考试大纲,这也给了我们一个信号——2010年的实用类阅读备考不仅回归考纲,还要做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平时的训练中就应该掌握训练方法,少走或不走弯路。

(一)直接提取,关键组合。

信息筛选题主要考查的类型有:①筛选整件事的场景;②筛选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迹;③筛选整合作者的观点态度。不少考生认为,选考题的信息筛选题其实就是送分题,因为这道题通常考的都是信息筛选,直接从文中提取就可以了。这话不完全假,确实,不少信息筛选题答案可以从文章直接提取,例如2009年高考广东卷第19题,只要抓住了关键句——第⑤段段首“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和第⑦段段首“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诚,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这两个过渡句,就可得知文章一共叙写了黄侃的几个方面的事了,这题的答案完全可以从文章直接提取:①革命之壮行;②名士之趣行;③治学谨严。但后面“请各举一例”这问题的答案就不能从文章中直接提取,因为一个例子总不能把一整段搬到答卷上,这就需要关键组合,用一句概括的话将这件事表达出来,如这样表述:①革命之壮行:怒砸虎头牌(撰写革命檄文);②名士之趣行:调侃胡适,讽刺白话文(拒佩校徽,穿着怪异,耍大牌脾气);③治学谨严:不轻易为文。再如2007年广东卷的第20题问“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访谈里一共提了七个问题,而这七个问题可以组合为三大方面:一是问被采访者的基本情况;二是问傅聪对音乐价值和境界的认识和追求;三是请傅聪谈艺术家的素质。只要你懂得组合文章信息,答案呼之欲出。

(二)化事为理,通晓概括。

概括就是归纳,即将具体、零散的东西,归并梳理成简明扼要,或抽象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确实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转换。概括的内容如果不止一点,往往要分点列举。请看下面的例子: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题目: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

通过审题,可将题目转化为“叶圣陶是怎样指导儿女们写作的”,再根据题目指向,我们可以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信息,但不能将找出的信息直接用于答案,应该化事为理,且做到言简意赅。

1.“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可以概括为:“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指导。”)

2.“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可以概括为:“培养孩子们的写作习惯。”)

3.“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可以概括为:“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

4.“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可以概括为:“善于启发”和“诱导深入思考”)

文章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我们要概括就要归纳、替换,把记叙性的语言换为评价性的语言,这样的概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概括,没有归纳的概括那叫摘抄。

(三)紧扣文体,找准方向。

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要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来说,把握其文体特征相当重要,因为实用类文本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例如,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等几部分,总体呈现一个“倒金字塔”结构,语言特色接近记叙文。通讯,无论是事件通讯还是人物通讯,一般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语言特色可以参照记叙文特点进行分析。访谈的结构几乎都是一问一答直接连环,语言特色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回答的艺术。传记主要是通过呈现传主的典型生活事件进行的,其语言特色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表现手法惯引用传主的书信、日记中的自白、他人的评价等手法。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是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有先提观点然后用材料加以说明的;语言特色是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增强说服力。科普文是一种用文学笔法写成的寓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自然科学类文章,其语言特色除了准确严谨以外,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和深入浅出的特点。例如2008年广东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绝妙的错误》中第20题:

“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如果我们懂得了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色的话,参考答案划线部分就可以抓到:

“惨淡经营”是移用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让进”一词把分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白搭”是口语化的语言,明白自然地把某些科学家的不出错误的研究加以讽刺。“玩意儿”也是口语化的语言,同样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的分子。语言趣味、形象、通俗易懂。

(四) 按分踩点,分条陈述。

高考语文大多以主观题出现,因此,命题者在命题的过程中不会不考虑改卷过程中的公平,不会不考虑赋分与答点之间的关系和阅卷者的评分办法,因此,“踩点给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踩中了答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考点按点给分的现象非常明显。不少考生也在这问题丢失不少分数,一些考生文本读懂了,问题的指向性也弄清了,所答出来的答案也非常正确,但就是只得一两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懂得按分踩点,4-6分的题目怎么可能只有一个方面的答案呢?请看:

1. 2007年山东高考卷实用类阅读《梦碎雅典》“分析综合”题:

【问题】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答案】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分析其作用时,如果只答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点的话,即使你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字字相同,也只能给1分,因为新闻的导语不止一个作用。

2. 2008年江苏高考卷实用类阅读《晚清学人杨守敬》“分析综合”题:

【问题】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①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②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③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④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这道题目赋分5分,要记住,5分的题目,答点一般在4点的答案(答对4点,第1点给2分,第2点以上累加1分)。只要你分析概括少了1点的话,分数就会丢失1分以上。因此,我们在做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题目的时候,要清楚地认识到赋分与答点的比例。

3. 2009年江苏高考卷实用类阅读《画家黄永厚》“分析综合”题:

【问题】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这题的赋分为6分,看到这赋分,我们心中一定要有个数,这道题我们要概括出3-6点的答案。因为6分的题目一般是答对3点每点2分;答对5点,第1点给2分,第2点以上累加1分;答对6点每点1分,一定要从不同的方向去答题,千万不要少答或漏答。

实例证明,自有实用类文本阅读以来,每年的“分析综合”题都是按分踩点的,都是分条陈述的,其实我们可以做到“取巧”但不“投机”。

综上所述,实用类“分析综合”考点这题说难不算难,但绝对不能轻视。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在这类题的答题问题前,我们要明确的答题总策略是:“掌握细则,颗粒归仓!”

责任编校彭琳

相关热词搜索: 答题 策略 实用 分析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