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行政单位政府采购存在问题(通用4篇)

时间:2021-12-23 14:21:40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是指国家进行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政府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 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行政单位政府采购存在问题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行政单位政府采购存在问题4篇

行政单位政府采购存在问题篇1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行政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量入为出,保障重点,兼顾一般,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条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一)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对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控制和监督;

(三)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规范处置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定期编制财务报告,进行财务活动分析;

(五)对行政单位所属并归口行政财务管理的单位的财务活动实施指导、监督;

(六)加强对非独立核算的机关后勤服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实行内部核算办法。

第五条 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行政单位应当单独设置财务机构,配备专职财务会计人员,实行独立核算。人员编制少、财务工作量小等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单位,可以实行单据报账制度。[2]

第二章 单位预算管理

第六条 行政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七条 按照预算管理权限,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分为下列级次:

(一)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预算的行政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

(二)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并有下级预算单位的行政单位,为二级预算单位;

(三)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且没有下级预算单位的行政单位,为基层预算单位。

一级预算单位有下级预算单位的,为主管预算单位。

第八条 各级预算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级次申报预算,并按照批准的预算组织实施,定期将预算执行情况向上一级预算单位或者同级财政部门报告

第九条 财政部门对行政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第十条 行政单位编制预算,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年度工作计划和相应支出需求;

(二)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三)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

(四)资产占有和使用情况;

(五)其他因素。

第十一条 行政单位预算依照下列程序编报和审批:

(一)行政单位测算、提出预算建议数,逐级汇总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二)财政部门审核行政单位提出的预算建议数,下达预算控制数;

(三)行政单位根据预算控制数正式编制年度预算,逐级汇总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四)经法定程序批准后,财政部门批复行政单位预算。

第十二条 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

预算在执行中原则上不予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的,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送审批。

第十三条 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决算,逐级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决算审核和分析,规范决算管理工作,保证决算数据的完整、真实、准确。[2]

第三章 收入管理

第十五条 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

财政拨款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除财政拨款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

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应当上缴财政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不属于行政单位的收入。

第十六条 行政单位取得各项收入,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分项如实核算。

第十七条 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2]

第四章 支出管理

第十八条 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完成工作任务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基本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项目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支出。

第十九条 行政单位应当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

各项支出由单位财务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和有关规定审核办理。

第二十条 行政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对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第二十一条 行政单位从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取得的项目资金,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报告资金使用情况,接受财政部门和上级预算单位的检查监督。

项目完成后,行政单位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报送项目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

第二十二条 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规定。

第二十三条 行政单位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十四条 行政单位应当依法加强各类票据管理,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不得使用虚假票据。[2]

第五章 结转和结余管理

第二十五条 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第二十六条 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

结转资金在规定使用年限未使用或者未使用完的,视为结余资金。

第二十七条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2]

第六章 资产管理

第二十八条 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第二十九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及暂付款项、存货等。

前款所称存货是指行政单位在工作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第三十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第三十一条 在建工程是指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

在建工程达到交付使用状态时,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

第三十二条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第三十三条 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

第三十四条 行政单位应当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工作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

行政单位资产有原始凭证的,按照原始凭证记账;无原始凭证的,应当依法进行评估,按照评估价值记账。

第三十五条 行政单位应当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资产建账、核算和登记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年度终了,应当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对资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六条 行政单位开设银行存款账户,应当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三十七条 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应收及暂付款项的管理,严格控制规模,并及时进行清理,不得长期挂账。

第三十八条 行政单位的资产增加时,应当及时登记入账;减少时,应当按照资产处置规定办理报批手续,进行账务处理。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但财政部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 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或者举办经济实体。对于未与行政单位脱钩的经济实体,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监管。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举借债务,不得对外提供担保。

第四十条 未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行政单位不得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

第四十一条 行政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资源共享、装备共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第四十二条 行政单位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进行评估,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2]

第七章 负债管理

第四十三条 负债是指行政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包括应缴款项、暂存款项、应付款项等。

第四十四条 应缴款项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应当上缴财政的资金,包括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

第四十五条 行政单位取得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第四十六条 暂存款项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预收、代管等待结算的款项。

第四十七条 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对暂存款项的管理,不得将应当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列入暂存款项;对各种暂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2]

第八章 行政单位划转撤并的财务处理

第四十八条 行政单位划转撤并的财务处理,应当在财政部门、主管预算单位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

划转撤并的行政单位应当对单位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做好资产的移交、接收、划转和管理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第四十九条 划转撤并的行政单位的资产经主管预算单位审核并上报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批准后,分别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转为事业单位和改变隶属关系的行政单位,其资产无偿移交,并相应调整、划转经费指标。

(二)转为企业的行政单位,其资产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估作价后,转作企业的国有资本。

(三)撤销的行政单位,其全部资产由财政部门或者财政部门授权的单位处理。

(四)合并的行政单位,其全部资产移交接收单位或者新组建单位;合并后多余的资产,由财政部门或者财政部门授权的单位处理。

(五)分立的行政单位,其资产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分立后的行政单位,并相应划转经费指标。[2]

第九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五十条 财务报告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第五十一条 行政单位的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及有关附表。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行政单位本期收入、支出、结转、结余、专项资金使用及资产负债变动等情况,以及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重要事项,总结财务管理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十二条 财务分析是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其他有关信息资料,对单位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研究、分析和评价。

第五十三条 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收入支出状况、人员增减情况、资产使用情况等。

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支出增长率、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人均开支、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人均办公使用面积、人车比例等。

行政单位可以根据其业务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第五十四条 行政单位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编制财务报告,认真进行财务分析,并按照规定报送财政部门、主管预算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2]

第十章 财务监督

第五十五条 行政单位财务监督主要包括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的监督。

第五十六条 行政单位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并对违反财务规章制度的问题进行检查处理。

第五十七条 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

第五十八条 行政单位应当依法接受主管预算单位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五十九条 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则,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处理。[2]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行政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应当执行本规则,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一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行政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单位分别执行相应的财务制度,不执行本规则。

第六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依据本规则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六十三条 本规则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

附: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支出增长率,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的增长水平。计算公式为:

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00%

2.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衡量行政单位当年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3.人均开支,衡量行政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00%

4.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项目支出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5.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6.人均办公使用面积,衡量行政单位办公用房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人员数

7.人车比例,衡量行政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车比例=本期末在职人员数÷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1 [2]

编辑本段解读财政部日前制定了新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制定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在内容上有什么新的变化?日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3]

主要遵循三大原则

原规则已经实施十多年,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3]

这位负责人介绍,原规则是1998年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发布并施行的。实施十多年来,对规范和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3]

然而,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等各项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原规则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时废止原规则并重新制定新规则,是十分必要的。

制定新规则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二是反映财政改革成果,体现财政改革方向;三是保持现有框架体系,充实完善相关内容。[3]

严格行政收支管理

增加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票据管理等改革的相关规定[3]

新《规则》在基本维持原结构的基础上,作了全面修改补充。内容上的调整与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规则》扩大了适用范围,明确各级各类行政单位的所有财务活动都要执行本规则。[3]

增加了行政单位决算管理内容。在第二章预算管理中增加了决算的编制、管理的内容。

规范了行政单位收入管理。删除了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的内容,明确行政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增加了收入管理的有关要求,明确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管理。

规范了行政单位支出管理。规范了行政单位支出的分类,将行政单位支出范围修改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强化了支出管理要求。增加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票据管理等改革的相关规定。

规范了行政单位结转和结余管理。对结转和结余的概念分别作了规定,同时考虑到中央和地方关于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可能存在的差异,对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仅作原则性规定。

规范了行政单位资产管理。根据改革实践,进一步完善资产的分类和定义,规范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管理,鼓励行政单位开展资源共享、装备共建工作。明确规定行政单位不得举借债务,不得对外提供担保。

规范了行政单位负债管理。引入了负债的概念,规范了应缴款项管理。[3]

降低单位行政成本

对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3]

规则明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的财务活动。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量入为出,保障重点,兼顾一般,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行政单位应当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对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控制和监督;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规范处置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行政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对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3]

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单位要根据新规则,制定或者修订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办法,贯彻落实规则的各项规定,不断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3]

行政单位政府采购存在问题篇2

基层行政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者:谢铨璞
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18期

        [摘要]包括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区)级政府职能部门在内的基层行政单位是国家各级行政单位的组织基础,其负责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着上级主管部门的决策,也最终决定着依法治国能否实施到位。基层行政单位会计工作是基层行政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行政单位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基层行政单位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阶段基层行政单位会计工作却无法适应这些要求,存在诸如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存货、非流动资产、应缴款项、往来款项、收支、结转和结余核算不明晰、管理不到位,财务报表的编制不规范、报送不及时,新会计制度下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确认不谨慎等问题,也面临着一些诸如会计人员配备较少,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新旧会计制度差异较大等客观困难。本文从基层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要工作入手,根据基层行政单位会计的工作实际,针对上述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一些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基层行政单位会计;问题;困难;解决方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152

        1基层行政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行政单位会计对于合理有效地监督行政单位的运行,对于相关部门做出经济决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行政单位会计也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就指出,要“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基层行政单位会计是行政单位会计的工作基础和决策数据来源,是行政单位会计能否良好运行的根本点和突破点,基层行政单位会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另外,近年来对基层行政单位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财政部2013年修订发布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要求基层行政单位会计“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不仅应做好账务处理工作,还要发挥好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控制的职能。

        现阶段基层行政单位会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比较普遍的有:

        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存货核算不明晰,管理不到位;非流动资产核算不明晰,管理不到位;应缴款项和往来款项核算不明晰,管理不到位;收支、结转和结余核算不明晰,管理不到位;财务报表的编制不规范,报送不及时,所提供的数据不具有参考价值;新会计制度下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确认不谨慎。当然,现阶段基层行政单位会计还面临一些如会计人员配备较少,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新旧会计制度差异较大等客观困难。

        2基层行政单位会计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加强本单位财务监督制度建设

        财务部2012年颁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提出基层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同时规定基层行政单位财务监督要包括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管理情况的监督。基层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制度。

        基层行政单位监督制度对于规范基层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明确人员权责、加强资产管理、规范资金拨付、严格报销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加强基层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能力,保证基层行政单位廉洁高效地运行,保证基层行政单位所负责项目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基层行政单位工作较繁杂,财务监督人员较少,其制定的财务监督制度应简洁明了,切实可行,但至少应包含有对本单位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和权限、会计记录控制、资产控制、资金拨付控制、经费核销控制、项目资金管理、基建资金管理、预决算控制、工作报告等方面的规定。

        基层行政单位应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财务监督制度,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已制定财务监督制度的要仔细检查相关制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健全、是否合理可行,必要时要做出修订。基层行政单位还应在本单位内部定期组织学习财务监督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保证财务监督制度落到实处。

        22加强存货的核算与管理

        新制度将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下的“库存材料”科目替换为“存货”科目,“存货”科目的核算范围较原有“库存材料”有所扩大,充分说明了财政部对行政单位存货管理的重视。加强存货管理对于严格存货领用,妥善保管存货,存货盘亏损毁责任追查、存货长效监察机制的建立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行政单位购入的物资和用品较多,既有不纳入存货核算的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又有要纳入存货核算的办公用品、未达到固定资产计量标准的低值办公家具、专用物资等。行政单位会计人员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哪些物资要纳入存货核算,确定其初始价值后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每个会计期间终了,要做好存货本期领用清点和盘点工作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同时,应按存货的种类、规格和保管地点对存货进行明细核算。

        221存货增加时的会计处理

        存货增加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如下分录: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办公费/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借:存货

        贷:资产基金——存货

        222存货领用时的会计处理

        一个会计期间终了,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应对本期领用存货数进行清点,编制如下分录:

        借:资产基金——存货

        贷:存货

        223存货盘亏时的会计处理

        对于本期存货发生的盘亏损失,查明原因后,编制如下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存货

        借:资产基金——存货

        其他应收款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224存货的明细核算

        会计人员可以设立存货辅助账,通过存货辅助账对存货进行明细核算。存货辅助账应包括存货名称、计量单位、取得方式、期初数量和金额、本期购买数量和金额、本期耗用数量和金额、期末数量和金额、盘盈盘亏数量和金额、盘点人等条目。会计人员应在存货购进、清点和盘点时,在存货辅助账相应条目下进行登记,并及时与存货实存情况进行核对。如果基层行政单位采用电子报表填列存货辅助账,并在账页内设置取数公式,相关处理就比较方便了。

        在对存货进行核算与管理时,既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又要考虑会计计量和资产管理的连续性和简便性。

        23加强非流动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231非流动资产增加时的会计处理

        分类、计量和录入非流动资产是对非流动资产进行管理的开始,对于提高其管理水平,细化其管理责任,监督其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基层行政单位的非流动资产较多,包括办公家具、办公软件、专用物资、专用器械、在建工程等,会计人员首先要做的是通过查阅采购发票、实地勘察等手段,依照定义将本期增加的非流动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准确计量其初始金额后做出会计处理。

        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在分类时,应注意到不能够增加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修缮、维护不计入在建工程核算;办公软件因为其本身不具有实物载体的特性,应作为无形资产而不是固定资产来核算;在建工程既要在会计账套中进行核算,又按照基建会计处理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

        (1)固定资产在取得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如下分录: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办公费/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借:固定资产

        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2)在建工程在建设和安装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如下分录: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办公费/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借:在建工程

        贷: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3)无形资产在取得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如下分录: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办公费/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借:无形资产

        贷: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232固定资产折旧盘亏和无形资产摊销时的会计处理

        本期固定资产发生的折旧,编制如下分录:

        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本期固定资产发生的盘亏损失,查明原因后,编制如下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固定资产

        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其他应收款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本期无形资产发生的摊销,编制如下分录:

        借: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累计摊销

        233在建工程完工和毁损的核算

        在建工程完工后,编制如下分录:

        借: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借:固定资产

        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发生的盘亏损失,查明原因后,编制如下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在建工程

        借: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其他应收款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23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的明细核算

        会计人员应按固定资产类别、项目和使用部门等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应按具体工程项目等对在建工程进行明细核算,应按无形资产的类别、项目等对无形资产进行明细核算。

        会计人可以设立固定资产辅助账,通过固定资产辅助账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辅助账应包括资产分类名称及代码、资产名称、规格型号、品牌、取得方式、取得日期、折旧方式、法定折旧月数、期初已提折旧月数、购入价值、期初折旧、本期折旧、折旧合计、资产净值、使用部门、保管人、盘点人等条目。固定资产购进、折旧、后续支出和处置时,会计人员应在固定资产辅助账相应条目下进行登记,并及时与固定资产实存情况进行核对。

        会计人员可以设立在建工程辅助账,通过在建工程辅助账对在建工程进行明细核算。在建工程辅助账应包括工程名称、建造方式、建造开始日期、建造时限等条目。在建工程在开始建造、发生后续费用和转为固定资产时,会计人员应在在建工程辅助账相应条目下进行登记,并及时与在建工程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核对。

        会计人员可以设立无形资产辅助账,通过无形资产辅助账对无形资产进行明细核算。无形资产辅助账应包括资产名称、取得方式、取得日期、摊销方式、法定摊销月数、期初已提摊销月数、购入价值、期初摊销、本期摊销、摊销合计、资产净值、使用部门、保管人、盘点人等条目。无形资产购进、摊销、后续支出和处置时,会计人员应在无形资产辅助账相应条目下进行登记,并及时与无形资产实存情况进行核对。

        如果基层行政单位采用电子报表填列上述辅助账,并在账页内设置取数公式,相关处理就比较方便了。

        在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进行核算与管理时,既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又要考虑会计计量和资产管理的连续性与简便性。

        24加强应缴款项和往来款项的核算与管理

        241加强应缴款项的核算与管理

        新制度撤销了“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增加了应缴财政款科目。新制度下,基层行政单位应缴款项被界定为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取的应上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包括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其他应缴财政的资金等。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应继续做好应缴财政款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并对应缴财政款进行明细核算,便于管理和按时清缴。

        建议会计人员设立应缴款项辅助账,应缴款项辅助账应包括收入名称、收入明细、凭证字号、金额等条目,应缴款项增加、减少和核销时,会计人员应在应缴款项辅助账相应条目下进行登记。

        242往来款项管理

        新制度撤销了“暂付款”科目和“暂存款”科目,增加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对往来款项会计核算的明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在核算每一笔往来款项时,应根据其性质及实际收还款时限将其计入相应科目进行核算。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按进度支付的工程款应作为预付账款核算,工程审验结束后再及时核销。

        (1)发生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如下分录:

        借:预付款项

        贷:资产基金——预付款项

        借:经费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2)审验结束后编制如下分录:

        借:资产基金——预付款项

        贷:预付款项

        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应对往来款项进行明细核算,建议会计人员设立往来款项辅助账,往来款项辅助账应包括对方单位名称、发生事由、凭证字号、金额等条目,往来款项增加、减少和核销时,会计人员应在往来款项辅助账相应条目下进行登记,并及时与往来款项实存情况进行核对。

        25加强收支、结转和结余的核算与管理

        基层行政单位做好收支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对于掌握本单位资金的使用和结转结余情况,防止资金的流失和滞留,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新制度在收支科目上调整不大,但撤销了“结余”科目,增加了“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资金结转结余时既要区分财政拨款资金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资金结转结余,又要区分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

        251收支、结转和结余科目的设置

        在收支科目的设置上,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应在“财政拨款收入”、“其他收入”、“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科目下设置下级科目,做到将基本收支与项目收支分开核算,将项目收支按项目分开核算,将财政拨款资金收支与其他渠道来源资金收支分开核算,将本单位经费与拨给下级预算单位的经费分开核算。

        会计人员在设置收支科目时还要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到收入科目与支出科目一一对应,收支科目清楚明了、不重复,收支科目有利于本单位所实施项目的核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不等同于会计科目,其在会计账套中的作用更多地在于明细核算。

        在结转结余科目的设置上,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应在“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下设置下级科目,做到将其他渠道来源资金的结转结余与财政拨款拨入资金的结转结余分开核算,将本单位经费的结转结余与拨给下级预算单位经费的结转结余分开核算,将基本收支的结转结余与项目收支的结转结余分开核算。

        252收支、结转和结余的管理

        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要做好资金收支的监督管理工作。会计人员应与业务经办人员加强对接,检查项目的实施情况,收款方账户信息等相关财务信息,审查无误后方可拨付款项,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效益。特殊情况如涉及政府补助的,要对被补助单位是否符合补助要求进行检查;拨付给下级预算单位的项目资金,要检查项目的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基层行政单位负责人和业务经办人员对会计人员的该项工作应予以支持。

        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还应做好重点项目的明细核算工作,建议会计人员设立各项目的收支明细账,收支明细账可采用三栏式明细账,具体应包括日期、摘要、凭证字号、收到金额、支出金额、结余金额、结余方向等条目。会计人员应在对项目资金收支情况进行会计处理的同时填列该收支明细账。

        每年度终了,基层行政单位应做好本年度资金收支的期末结转结余工作,根据每一笔剩余资金的属性,将其结转到相应科目。一般情况下,项目审验完成后的剩余资金和基本收支剩余资金均应作为结余资金核算。

        26做好财务报表的报送工作

        行政单位财务报表是整体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重要的资料,也是判断单位财务制度是否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的重要依据。新制度将财务报表定性为“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充分肯定了财务报表的作用。定期报送符合规定并具有实际效用的财务报表有助于业务经办人员了解相关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有助于本单位负责人、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全面了解本单位当期财务运行情况,有助于行政单位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新会计制度规定基层行政单位应在会计期间终了编制本会计期间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等财务报表。考虑到基层行政单位期末结转工作一般以年为单位这一实际情况,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应在会计年度终了进行,力求全面完整,真实准确。

        为及时掌握本单位资金使用情况,会计人员还应在每会计年度终了编制资金使用情况表、存量资金情况表和对本单位财务情况进行说明的报告性文件。资金使用情况表应包括当前会计年度到位的或以前年度到位但和当前会计年度相关的各笔资金的到位金额、使用金额、结余金额,存量资金情况表应包括本单位所有存量资金的明细情况,报告性文件应包括对本单位当前会计年度资产情况、负债情况、收入支出情况、结转和结余情况、财务监督工作运行情况等财务情况的说明。

        如果基层行政单位有其他规定的,在不影响上述报表报送的基础上,遵从相关规定。对于收入来源渠道较多的基层行政单位建议在收支情况表中按照来源渠道对资金收支情况进行分表列示并编制汇总表对资金收支情况进行汇总。

        27做好新制度下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的确认工作

        根据财政部2013年印发的《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行政单位要将2013年12月31日原账中各会计科目余额按照该规定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的确定成为了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会计人员在进行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的确定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1)存货和非流动资产的期初余额调整。会计人员应按照新的分类标准将原有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进行盘点和计量,得到汇总数后,分别作为新制度下各科目的期初余额。

        (2)往来款项的期初余额调整。会计人员应根据原“暂付款”、“暂存款”科目下核算的往来款项的性质将其进行拆分,分别作为新制度下各科目的期初余额。

        (3)结转结余科目的期初余额调整。会计人员应根据原“结余”科目下核算的结转结余资金的性质将其进行拆分,分别作为新制度下各科目的期初余额。

        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应对新账中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的调整数和调整办法进行详细说明并附上证明材料,对于需要追溯到以前年度的,注明每一年度调整数;对于调整金额较大的,报经财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调整。

        上述方法立足于现阶段基层行政单位会计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了基层行政单位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上述方法也是提高基层行政单位现有会计核算效率、财务监督水平的较为简便易行的方法。基层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可以结合本单位实际对上述方法加以吸收和应用,基层单位会计人员也应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本部门会计工作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均平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4.

        [2]昆明两区城乡发展统筹局昆明两区城乡发展统筹局财务管理制度[Z].昆明两区城乡发展统筹局,2014.

行政单位政府采购存在问题篇3

行政单位职责


1、国税局
  为什么要把这个单位放在这么前面,不用说,这个单位的福利待遇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转业回地方后的战友大部分都不会有什么政治前途了。年龄大了,又没什么背景,还是有个福利好的单位安稳些。怎么个好法,我给你举个例子,工改前我们单位所有工资福利加一起才1200元左右,而转业在本市地税的一月2600元左右,他还说国税比他还有钱,你说这个单位好不好?不过这个单位不太好进,一般都是省里直管的。转业那年考试第一的那位当然选的就是国税。

  2、地税局
  此单位福利比国税稍微差点,但也差不到哪去。不要怕到了单位不懂业务,地方政府那点活很好干,军队的军官素质比公务员素质高的太多了。你去了只会比他们干的好。和国税一样,不好进。当年转业考试第四名、第五名选的此单位。

    3、财政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财神爷,很难进,再穷的地方,这个单位也能开出工资,你说单位好不好。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单位的二级机构,如会计局、计改办、会计事务所,都是事业编制,事业编制就意味这不是真正的公务员。不过不影响福利待遇。
  
  4、人事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权利很大单位。公务员管理、干部调配、技术职称、干部教育、军转分配、培训、工资、人才交流、编制等等,权利太大了。也有二级机构,属于事业编制,如考试中心、人才交流中心,但福利待遇都不错,而且编制自己管着,调整起来也很方便。
  
  5、民政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转业前对此单位不太感兴趣,其实不然,此单位号称小财政局,实力雄厚。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士兵安置、退休干部管理、救济款、殡仪馆等。不过下面有二级机构,如殡仪馆、军干所等单位。二级机构也属于事业单位。当年转业第三名选择此单位机关时还不太理解。
  
  6、监察局
  行政编制,此单位是纪检委下面的局,在政府提升效能的今天和未来,权利日益扩大。主要有纠风办,效能办等。提拔的比较快,当然也会得罪人。当年转业考第二名的就选的是此单位,现在天天下去查各单位,很是风光。
  
  7、国土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在现在政府大卖土地开发的今天,这个单位的财政帐号也是相当的饱满。每个城市都在卖土地,管理土地的单位不用多说了,需要提示的是其一样有二级机构,同样是事业编制,但不影响其高福利。怎样取舍就看你的想法了。
  
  8、建委(建设委员会、建设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此单位家大业大,下面二级机构众多,如城建监察大队。有的单位还不是全供单位,如园林绿化管理处,是个差供单位。这个单位二级机构众多,如果进不了机关还是小心选择。因为进不了机关就意味着不是公务员。当然有的二级机构福利待遇还是不错的,如城建监察大队,到处拆违章房。
    
  9、发改委
  行政编制,里面也有事业编制,单位科室多,人少,管的都是大的规划,正科前提拔的比较快。权限也比较大,当了领导容易犯错误,我们这一年抓了两个发改委的领导。能进还不是很不错的。不过要注意的是其下面还有一个二级局招商局,这个局全是事业编制。
  
  10、劳动保障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下面一样有二级单位,事业编制,如机关事业保险处、劳动监察大队等。但总体福利待遇都不错。当年考试第七名选择了此单位。
  
  11、环保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下面一样有二级机构,如环保监测站、环保监察支队等。总体福利也错,当年考试第六名的选择了此单位,不过他后悔了,后悔没有选劳动局,呵呵。在环保日益提升的今天和未来,此单位应该还是不错的。
  
  12、城管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下面二级机构也不少,如环卫处、城管大队,此单位也是家大业大,下面二级机构人员众多,有事业编制,有临时雇的合同工,如果能进机关保证公务员编制的话还是不错的,但如果进了下面还是要多考虑,毕竟要天天和小商小贩搞对抗,你不管,领导批你,你管了,看着城市最低层的人民,你下的了手吗?
  
  13、审计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这个成立比较晚的局,当年成立的时候没人愿意去,现在可是想进进不去了。下面一样有二级机构,事业编制,但不影响其整个系统的高福利。
  
  14、法院
  全是公务员。高福利单位。工改后不知道怎么样,不过我想不会撼动其高福利的大气侯。千万不要怕过不了司法考试。当不了法官又怎么样,一样不影响单位给你发高福利。
  
  15、检察院
  全是公务员。高福利单位,看看各个城市的检察院大楼就知道这个单位的实力如何了。和法院一样都是好单位。
  
  16、交通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福利待遇比较好的单位,不过下面二级机构比较多,如运管处等单位,很多都是自收自支单位,不过福利还是很好的。管交通的,家大业大啊。
  
  17、文化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下面二级机构也是事业单位。如群艺馆,艺术学校、文化检查大队等,福利中等,能进机关的话也是不错的选择。
  
  18、烟草专卖局
  暴利垄断单位,认识比我早几年进去的战友,工资要比我高一倍多。不好进,能与税务抗衡的单位,可能是本人家乡是烟草生产地的原因吧。不过此单位好象是事业编制,但想进的人还是很多,因为都靠私倒公烟发财了。里面有多深不太了解。
  
  19、司法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下面有监狱,有的有警衔,基本上都是公务员,单位也不错,不过分到监狱就比较清苦了。但对我们部队回来的,也无所谓了,反正大家能吃苦。呵呵。

    20、质检局
  机关也是行政编制,下面也有二级机构,同样是事业编制,但福利待遇都不错。

     21、工商局
    机关也是行政编制,下面是分局,分局下面还有所,这个大家都清楚的单位,商人最不敢得罪的单位,福利也不错,好象二级机构也有事业编制。当然其现在比不上税务了。

     22、物价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下面有二级机构,一个物价检查所是行政编制,成本所和价格认证中心是事业编制。在市场经济,这个单位的权利被大大削弱,有的地区这个单位和发改委合并了。福利待遇中等。机关一样不好进。

     23、公安局
    全是行政编制公务员,按说是部队转业最适合的单位,福利待遇也不错,但太累,机关根本进不去,一般都分到派出所和刑警队。三班倒值夜班让人受不了,值完夜班不代表你第二天能休息。呵呵。没有节假日,24小时开手机,随叫随到。越是放假越忙。想安逸陪老婆孩子的小心选择,进去了基本上就和节假日无缘了。
  
     24、林业局
    事业单位,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25、教育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也是权利很大的单位。这年头管着教育都很厉害。下面也有二级机构,事业编制。

    26、水利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下面二级机构一样是事业编制,总体单位也不错。

    27、企业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下面二级机构一样是事业编制,我们这里它的职能一般。

    28、安监局
    新生局,事业单位,但权利比较大,福利待遇也不错。如果当地有煤矿等资源的话就更厉害了。一罚都是500万。

    29、畜牧局
    事业单位,单位福利还可以。但如果想进公务员序列的不要选择。

    30、房管局
    事业单位,没落的单位,原来是个很厉害的单位,现在权利越来越小了。二级机构都是自收自支单位。小心选择。

    31、农机局
    事业单位。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其重要与农机打交道,但机关毕竟是事业全供,谨慎选择。

    32、人防办
    机关是行政单位。差点漏了这个好单位,其不太好听的名字,让一般人不会注意,其实这个单位福利特别好,据说以前年底发奖金可以和税务相比,成万的发。

    33、广电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也不错的单位,下面管着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电台一般,电视台可是好单位,但是编制是事业,而且基本上企业化管理了。最好进机关。

    34、气象局
    事业单位。猛一听单位一般,不过这个单位工资福利都有保障。

    35、无线电管理处
    行政单位,人少,但其主管部分是市政府办公室。呵呵,福利待遇也是很不错的。很容易被漏掉的单位。

    36、科技局
    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有保障的单位。

    37、计生委
    机关是行政编制。很让人感觉是和生小孩联系上,不错,是中国为控制人口独特的单位,工资福利也有保障。

    38、旅游局
    事业单位,旅游发达的单位还是不错的。呵呵

    39、档案局
    事业单位,工资有保障,福利一般,没什么职能,管理档案。

    40、统计局
    行政单位,工资有保障,福利一般。专业性很强。

    41、公积金管理处
    事业单位,有钱单位,容易犯错误。这两年抓的很多都和公积金有关系。

    42、机关事务管理处
    事业单位,管理机关杂事,福利待遇不错,很象部队的管理科。

    43、政府办公室
    放这么靠后,呵呵,因为一般人进不去,当然全是公务员了。好不好呢?你说呢。

    44、粮食局
    机关是行政编制,二级机构是粮,事业编制。这也是个没落的单位。原来在计划经济可是厉害的单位。

    45、信访局
    行政编制,不错的单位,听起来不好听,隶属于组织部管,单位还不错,提拔的快,二级机构是驻京办、驻省会办等,福利待遇都是不错的。

    46、组织部
    市委下面的部,你说好不好,权利很大,不好进。

    47、宣传部
    市委下面的部,好单位,能进当然要进了。

    48、统战部
    市委下面的部,也不错,提拔的快。

    49、纪检委
    不错的单位,提拔的快。
  
    50、政法委
    不错的单位,不好进,提拔快,不过要提示的是,其下面很多办公室是事业单位。如反邪教办公室,当年转业时光看是事业单位,没人注意,其实是政法委下面的办公室。

    51、老干部局
    管老干部的单位,事业单位。不过福利听说还不错。

    52、各大银行
    除了人行是行政单位,其他银行都改企业化管理了。人行不好进,其他银行当年转业时没人愿意进,主要是对企业有种后怕。当然银行的工资是很高的。就是怕以后下岗。

    53、保险
    也是企业化管理,当年也没人愿意进,只知道其工资很高,但都有任务。
    选择单位时一定要注意进的是不是机关,大部分单位机关是行政公务员,二级机构是事业单位,所以要问清楚。二级机构也不是不好,但干一辈子科员是大家不愿看到的吧。最后说的是,好单位有赖岗位,赖单位有好科室,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尽量选择行政公务员,毕竟事业单位以后都面临改制。

行政单位政府采购存在问题篇4

中文摘要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是政府部门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指行政单位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它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及其沟通和内部控制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触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等,它是行政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过程。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致力于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推进工作,但行政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对内部建设的意义、措施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文章首先从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入手,通过分析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剖解某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对该行政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以实现该行政单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对策


Abstract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an administrative office, part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refers to the system set up for the office’s execution of functions and accomplishment of overall goals. The system contains elements consis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Internal Control actions, information exchanges and supervision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urns out to be a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 policy, a procedure and a measure that is integrated with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financing and accounting. It acts as the tool to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office’s self-discipline and standardization for its execution of functions and accomplishment of overall goals, and meanwhile,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lays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administra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fraud and corruption. Therefore, China’s governments and departments commit themselves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improvements are necessary in suggestion and measures that heads and guides of administrative offices offer. The paper star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alyzes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of administrative offic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a specific administrative offic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 about measures to enhance Internal Control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offices.

Key Words:Administrative Office,Internal Control,Strategy


引 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行政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位的经济活动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为了确保行政单位的财产安全和完整,必须加强行政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而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是整个单位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新公共财政新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配套制度相继实施,对行政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拟从某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现状分析为缩影出发,提出了加强该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从而引起我国行政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以促进行政单位的健康发展。

1.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定义与框架相关研究

1.1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定义

从行政单位定义描述可得知,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等重要的社会职能,它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和执行者,其收入基本来源于财政资金;与复杂的企业核算比较,经济业务简单、核算流程少,加上其非盈利性的特点。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相较之也有不同之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所进行的指导、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1.2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框架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从上述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单位或者组织在各种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强调以预防为主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合理保证单位管理和服务活动合法合规,保证单位资产安全,保证单位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它是因加强行政单位管理服务而产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法规的完善,各种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相互联系的现代内部控制系统。而内部环境管理是影响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单位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控制活动是单位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的政策和程序。信息沟通可为单位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和载体。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见图1—1关系图示,内部环境处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首,是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基础,对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有相互影响的作用。

图1—1 内部控制框架关系图

1.3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实践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具有革命性的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五个要素。

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容涵盖企业运营的各个领域,要求管理层必须记录、检查内部系统的有效性,提供足够的证据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公开发表声明。其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由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有效性以及遵循现行法规的目标,达成所设定企业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政策和实施程序。在这个定义中,既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也明确了内部控制的三个主要目标:透明可靠的财务报告、有效率和效果的经营、循规守法和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COSO内部控制框架提出了强化内部控制的体系结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虽然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1985年成立的反对舞弊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研究公众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应运而生的产物,但是它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以及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的作用是类似的,都是对各具体准则的制定起着统驭作用,用以确保各具体准则的内在一致性。

因此COSO内部控制框架具有共性与普遍适应性的特点,它不仅仅适用于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也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

1.4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研究的重点

(1)从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理论研究入手,寻找其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区别之处,说明加强行政内部单位内部控制极具必要性。

(2)研究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框架,通过内部控制的目的来讨论,用文字与关系图来展示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相互之间影响作用。

(3)根据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提出案例并对某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案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4)从对某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案例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找出相应的实施对策,引出国家和我国行政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理论入手,并对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间作分析,以此来提出某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案例的分析,并对案例所存在问题寻找了解决的对策,表明一个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倘若内部控制失控将出现一连串的问题,影响单位的整体运行。虽然某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案例只是一个缩影,但从中提出的内部控制问题确是大部分行政单位的“通病”,因此对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警示,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2.经济学角度分析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2.1需求分析

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创新,国外先进经验的交流,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管理面临越来越专业化的要求和法律的约束。从客观上要求行政单位不断强化会计核算,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其次,从社会角度而言,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的是和谐、有效的政府管理。民主氛围的形成使民众更关注行政人员的廉洁,行政单位的腐败将引发社会大量的关注,削弱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严重的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无从谈起。因此,宏观环境的改变、理论发展和政策法规的变更、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行政单位微观层面的发展都显示出巨大的对建立有效内部控制体系的需求。

2.2供应分析

强大的需求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能供应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依据COSO报告内部控制框架的主要内容,从当前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供应现状和COSO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进行分析。

3.某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案例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都有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内部控制上的一些“通病”,也就是本文所提到的某行政单位内部控制都有一些共同或相类似的问题。下面以某行政单位为例,引出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文中所提到的某单位是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该单位规财科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全市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经济管理工作计划,指导全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管理安排本市卫生事业经费和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指导基层卫生机构的改造建设。协同管理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审批全市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负责本单位财务工作,对全市医疗卫生单位财务进行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做好财会人员的业务指导、培训,监管全市医疗卫生单位的国有资产,负责全市卫生统计工作。承办局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对本单位内部控制调查过程中,本行政单位有制定相应内部控制制度,但单位制度设置缺乏了一定的可行性,并与制度实际上有背离,且缺乏良好的内部监督。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3.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单位具有一定的内部控制理念,但在内部控制基础建设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至今尚未建立起能有效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现存的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生搬硬套其他单位的制度,没有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本无法实施。因此,对建设中出现的漏洞没有一套可行的制度、程序来防止漏洞发生,容易致使财务管理混乱,极易造成损失。另外,特别是单位的“一把手”意识淡薄,简单的将财政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这是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够。

3.2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困难

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坚定的基础,需要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约束财务会计工作的进行。但有些情况则是单位没有独立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或者财务制度的设置较为随意,且制度执行相对困难。而行政单位普遍出现领导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偶尔使用例外原则,使内部控制制度的信任度和威慑力下降,导致单位其他成员跟风不重视;且制度执行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执行力度有限,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失控;另一种当今行政单位存在的可怕现象,就是许多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有一定的随意性,部门预算在实际执行中约束不够,存在“无标准、无民主”现象,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根本无法有效的执行。

3.3 会计工作基础薄弱

根据该单位内部控制方面看,会计工作基础方面较为薄弱(见图3—1示):

图3—1 会计工作基础薄弱展示图

(1)从预算控制方面看,缺乏了刚性。虽然单位能够实行部门预算制度,但预算编制比较粗糙。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情况、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另外部门预算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较大。

(2)从费用支出方面看,缺乏了有效控制。目前行政单位对于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车辆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单位制定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只要有相应审批人员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

(3)从固定资产管理看,比较薄弱。自从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以后,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环节得以规范,但在使用管理方面缺乏相关内部控制,如有些环节由于工作繁忙疏忽没能按规定建立定期财产盘点制度,未能对购置固定资产及时登记,且资产在后期是否发生坏账、减值等了解都很少,这样无法明确资产保管责任等,极容易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和资产的流失,这种重钱轻物,重物轻管,管账不管物的现象严重。

(4)从票据管理看,管理不够严格到位。对票据的购、领、用、核销未按规定建立相应台账;对票据的使用情况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制度,容易导致一些执收部门延期上缴收入,甚至出现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从会计凭证来看,忽视签字;多见事后批准,少见事前控制;对会计凭证的装订,未考虑业务类型,各种业务混乱装订,不利于汇总和核对。

(5)从会计账簿来看,没有分清轻重。重视分类账,忽视备查账;重视金额记载,忽视事由记载。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只重视报表的提供,忽视财务状况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编制;只研究如何满足有关管理部门指标考核的需要,很少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研究本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且发现问题没有加强内部管理提供帮助。

3.4 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由于行政单位的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但根据论文中所提该行政单位所设立的财务制度来看,单位所设置的岗位基本符合规财科的要求,有会计人员、出纳人员、统计人员。我们都知道,这三者工作人员记账、保管、经济业务决策及业务经办都需要很好的分离制约,但事实上在工作繁忙时候容易出现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例如遇到月末、年末规财科繁忙时期,特容易出现职位不相容业务相互帮忙的状况。而这样一种情况,往往是上一个环节出了差错或漏洞,下一个环节的岗位人员出于这种或那种考虑,既不制止也不纠正或补漏;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更多的是有章不循。例如,会计人员兼管商品或物资;出纳员管钱又管账;出纳员兼任商品或物资保管员;总账和明细账由一人登记;单位负责人、会计和出纳都可办理收付款;银行印鉴和银行支款凭证等由出纳员一人保管;现金或银行存款业务的收支,负责人审批后不经审核,出纳员就可直接办理收付款;购进物资不实地验收,就办理入库手续;发票保管和领用没有分管等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的现象屡见不鲜。

3.5 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监督环节

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大环境,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对一个具体的单位而言,很难形成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局面;从单位的内部环境来看,虽然确立了会计监督制度一项,可见对于依靠法律来约束是不足够的,某行政单位的内部审计还比较薄弱,且单位没有专门的审计机构,因此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任务往往有财务部门来承担,而财务部门本身就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执行部门,这就形成了自己监督自己的局面,其实际效果可想可知。

4.加强某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要依据《会计法》、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根据本行政单位出现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情况紧密联系实际,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为根本点,重点突出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约束力和长远适应性。除了要达到一些基本的内部控制要求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好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4.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环境的建立一方面需要国家通过宏观政策和法规的健全等方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关键是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产权,形成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其次要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硬约束,诱发行政事业单位形成有效内部控制的动机,为其创造最优的外部环境。因此国家为保证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良好氛围,颁布了各项法规政策也为我国建立良好内部控制环境设立了大好的前提。

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行政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一个行政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和把握直接决定着单位内部控制的水平和效果。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单位的领导是否重视,是否带头执行有很大关系。为提高该单位内部控制意识,单位领导应带头组织每年至少1次的学习相关国家颁布各项政策法规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并学习结束后组织考试检查单位成员的掌握程度,但规财科成员在学习班的出勤率和考试通过率必须达到100%,其余成员也不容忽视。所以,提高领导者管理水平和管理思想,使其内部控制意识有所提高才能认识到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是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关键。

4.2 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选用和培养

对于一个组织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说,它是否有效往往是体现在它的执行上。而一项制度的制定即使再完善、再合理,如果没有称职的人来执行,其作用也是虚无的。因此,要将内部控制制度最大的发挥其本有的作用,必须严格的聘用相应执行人员,这样才能发现并制止各种不合理、不合规定情况的出现与存在。所以,必须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选用、培训和考核,提高这部分人员的素质。

为此对执行人员的选用,首先必须根据行政单位自行组织的关于内部控制理论考试,应当在理论考试成绩合格以后才能够作为执行人员的选用,并且在被选用后有一个期限的考察,时间可为三个月至半年(视被选用的执行人员情况而定)。关于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培养,行政单位对内部控制将作重视的处理,每年将对执行人员开展培训,单位将聘请内部控制经验丰富者或专家到单位进行讲授,以提高执行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和理论水平为目的,大力培养优秀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队伍,更好的实施该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保证该单位的整体运行。

4.3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通过对该行政单位出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后,同时也为其设计了新的制度,并对该单位原有的财务制度和现今设立的新制度作了如下对比,见表4—1示。

表4—1 新旧制度对比表

新、旧制度简要对比

新制度

旧制度

部门预算控制制度:更为细化、合理。

现金管理制度

借款管理制度

日常费用开支制度

新制度中的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已包括了这三项,它们不具针对性,没有对该单位进行具体分析。

票据管理制度:更为透明、与实际相符。

债券债务控制制度:债权债务分清,

避免不合规收支行为。

授权和分配责任控制制度:权责分明。

会计监督制度:所有制度都是在会计法大前提下遵循的,且新对策为该单位提出了建立高效监督体系,无需再独设一项监督制度。

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合理合法规范资金。

完善好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为首要任务,要找准过去失控的环节,明确自控重点,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建立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培育行政单位内部人员自我约束和自控能力。我国《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安全稳定”。 因此,找准本行政单位在内部控制上所存在的问题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具有明显的必要性,为此应对于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票据管理、岗位设置、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等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关系,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权责对等的相应制度。

(1)强化部门预算控制。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以综合财政预算为基础,从单位当年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核定具体支出额度,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强化预算刚性约束,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赋予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一定的预算高速权力,使预算单位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快捷、简便、高效地调整预算。

(2)规范化票据管理。利用软件系统规范票据领购、使用、登记等程序。严格票据缴验制度,购领新票据前必须将使用过的票据进行缴验,按照先领后用的程序,对未使用完的票据及时销号;严格票据使用范围,专用票据不得串用;建立收费票据使用登记制度,定期向财政部门报告领、用、存情况。

(3)加强债权、债务控制。定期清理核实债权债务,加大跨年度应收款催收力度,及时回收陈欠款项和个人借款,严格坏账损失审批核定程序,杜绝因单位财政财务不合规收支行为而引起的往来款挂账。

(4)建立授权和分配的责任控制制度。经办各项经济业务的人员或部门要适当划分各自的责任,以利于内部牵制。基本原则是: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要尽量避免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单独处理。通常情况下,任何经济业务均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主办、批准、执行和记录。每一步骤应由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任何职员或部门都不能在未经其他职员或部门核算、复核或记录的情况下进行一项业务。

(5)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1)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2)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3)建立采购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4.4 加强信息的流动与沟通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良好的信息管理可以使单位职员正确的履行职责,以及管理者及时掌握单位的各方面状况,减少行政单位内外的信息不对称和流通不畅,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建设电算化条件下经费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财务管理自动化水平,加快财务综合数据库的推广和运用,通过计算机联网数据的研究和分析,保证本单位信息流(见图4—1)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满足行政单位的信息需求。同时,信息沟通应该网络化,行政单位的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两个方面。在对外沟通方面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传送和运输,并加强网络传输模式和电子信息监控,使行政单位与外界沟通信息时,可以在即时传递的基础上保证信息的精准、及时。通过这种方式的交流,促进信息流动,保持透明度。财务人员要注重提供决策相关性信息,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积累长期资料,为长期预测和风险评估提供信息基础。

图4—1 信息流流程图

4.5 建立高效的内部监督体系

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同时应该对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进行规范,以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安全、稳健有效地运行,单位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及实施情况的监督。建立高效的内部监督体系(见图4—2示),主要包括:

(1)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可以全面监督单位的财务收支、风险控制和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等。要落实每一监督,并把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具体的科室及人员。

(2)规财科。财务的预算、决算的制定和审核必须分离并由专人负责;财务科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审核岗位,负责指导和审核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并定期组织力量对单位会计凭证和账簿进行审查,对重要合同进行审查,对重大招标、大楼的兴建,并提出专业建议。

(3)审计和财务部门。单位舞弊的预防、检查和报告,可由审计和财务部门会同本单位情况来开展工作。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以协助单位预防舞弊:管理者的控制意识和态度是否科学,员工的品行及其道德素养是否良好,单位的财务活动授权制度是否适当,风险管理机制是否有效,管理信息系统是否有效等等。

(4)对外公开。建立对外公开制度,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领导干部长期在群众的视野中,使群众对其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心知肚明。以公开求共识,财务部门定期向党委汇报预算执行、重大经费投向、投量等情况,作好党委的理财助手。以公开求公正,财务部门定期将会议接待等敏感开支向广大群众公布,主动接受监督。以公开求支持,定期向广大群众宣传工薪福利、生活待遇和退役经费等方面的标准规定,减少误解与矛盾。

图4—2 高效监督体系图

4.6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事后控制力度

目前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这些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似乎都侧重于事前和事中控制,而对问题出现后的处置很少涉及。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全过程的。事前控制的目的在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事中的控制则是让单位活动按照一定的决策方向、目标运行;而事后控制则应侧重于分析结果形成的原因,考核并作出评价、落实奖惩,找出存在的弱点及隐患,进而达到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评估,并对欠妥部分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制定未来计划标准的依据。因此,必须加强事后控制,使单位及时、顺利克服各种困难,解决问题、渡过难关,以实现单位的最终目标。

4.7适当的做内部控制评价

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是为了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严格落实各项控制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为实现单位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提供保障;增强单位业务、财务和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单位各项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为单位的风险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单位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以便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单位组织结构中的职责分工及健全状况;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措施是否健全、规范、是否与单位内部的组织管理相吻合;各项工作中的业务处理与记录程序是否规范、经济,其执行是否有效;各项业务工作中的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核对、报告等手续是否完备;各岗位职权划分是否符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其职权履行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关键控制点是否均有必要的控制措施,其措施是否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中受管理层的影响程度。

一个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和评价,三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只有通过三者的高效互动,组织才可能达成既定的内部控制目标。而在此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之所以提出某行政单位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极具必要性对行政单位各科室内部执行的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运用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进行监督评价,要以防范风险、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营效率为宗旨。建立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必须具备条件:首先是要有预先确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标准,既而是能够计量这个结果,再者是能够在这个评价体系中自我纠正偏差。因此,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目的是完成既定目标或标准。一旦目标确立,单位中所有工作都要明确与自己奖惩相结合的业绩目标及成果。

5.结论

行政单位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要从实际出发,从分析自身单位的控制环境开始,因地制宜,真正建立一套适合单位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根据本单位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本单位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

某行政单位有制定相应内部控制制度,但单位制度设置缺乏了一定的可行性,并与制度实际上有背离,且缺乏良好的内部监督。因此,只有设立了与该单位实际情况相符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内部才更容易把握这个制度施行的度量。要想确保该单位的整体运行和健康发展,必须不断深入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寻求解决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希望本文的研究及所提出的相关改进措施能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改善有所帮助。


附 录

某行政单位财务工作人员职责及财务工作管理制度

规财科工作人员职责

(一)规财科科长的职责

1、贯彻党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遵守《会计法》,熟悉各项财务制度,按照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主持起草本单位具体会计制度及实施办法,制定财务管理方法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并领导、督促会计人员贯彻执行。

2、组织制订本单位预算内外经费的综合收支计划,并组织实施。对综合收支计划执行情况要定期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

3、建立和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对年度综合收支计划、重大开支和重要的经济事项,要经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民主理财和“一支笔”审批制度。

4、贯彻有关财务会计的法令、制度和指示,遵守国家财政纪律,在局领导下,负责本局的财务工作。

5、根据事业计划,正确、及时地编制年度的财务计划,办理会计业务,按时清理债权和债务,防止拖欠,严格控制呆账。

6、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会计、出纳分工要明确、合理,并做好内部和外部的协调工作。

7、审查本单位的会计凭证、账薄、报表,保证财会工作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8、负责本单位财产物产的统一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财产清查,健全保管、领用、维护、赔偿、报废、报损以及人员调动交接制度,保证账物相符。

9、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学习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考核会计人员的能力,合理调配会计人员的工作。

10、会计或出纳调离本岗位时,应负责监交。

11、经常研究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工作。

(二)会计人员的职责

1、搞好会计核算,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控制预算定额。

2、负责各项会计事务处理,做到科目准确,数字真实,凭证完整,装订整齐,记载清晰,日清月结,报账及时。

3、及时、正确地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账表对口,并认真分析、有情况、有说明、经领导核准,按时上报。

4、保管会计资料、经济协议、收费票据、合同、房地产证件,管好会计档案。

5、负责总账科目及明细科目记账凭证的制单工作。

6、维护电脑,及时录入记账凭证。

7、审查财务收支审批手续是否健全,原始收据是否齐全,经济活动是否符合财务制度。

8、填报上级有关部门需要的财务各种数字报表。

9、负责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的月报工作。

10、负责编制并报送财务年末决算。

11、事业支出总账、明细账、应收、应付款账。

12、负责向领导提供每月的收入、支出及存款情况。

13、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工作考核标准:

1、热爱本职工作,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能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

2、在主管领导的领导下,组织会计循环过程。

3、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对记账凭证的摘要、项目、科目、金额应用的正确与否进行复核检查,对记账凭证后所符原始凭证的完整性负责。

4、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目并按时、准确打印账簿、报表。

5、记好各类账目,要求经常与出纳对账,做到准确无误。账目要月清月结,为准确进行月报、年末决算打好基础,负责计算机数据的安全、备份。

6、及时、准确编制上级及学校所下发的各种报表及年末决算。按时参加上级召集会计工作会议,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地提供各种会计信息。

7、对不符政策违反规定的收支有权建议领导改正。

8、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对各种应收暂付款项,要及时催收;应付暂收款项要及时清偿,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和无法支付的应付款,应认真查明原因,提交书面材料给处领导,做到原因明、责任清。

9、对于会计凭证和资料,在移交财务档案前认真检查会计账薄前页的内容是否填全、会计账薄的数量是否准确、年末结转余额是否按规定结转、记账凭单的原始单据是否有白条项替或缺少正式收据,如有上述情况,要予以纠正,否则不能移交档案室。

10、经常过问并检查银行存款是否与银行对账单一致,经常检查库存现金是否与账面余额是否一致,如出现不一致时,帮助出纳员查找原因并与银行对账单对齐为止。各类假期放假前夕及每月月末,必须与出纳员共同清点库存现金,保证账实相符,不超库存。

11、及时总结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情况,向处领导汇报并提出建议。

12、要严格遵守财务保密制度,如泄漏机密,造成影响,将负一定责任。

(三)出纳人员的职责
  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法规,出纳人员具有以下职责:
  (1)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出纳员应严格遵守现金开支范围,非现金结算不得用现金收付;遵守库存现金限额,超限额的现金按规定及时送存银行;现金管理要做到日清月结,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每日下班前应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查对;银行存款与银行对账单也要及时核对,如有不符,应立即通知银行调整。
  (2)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办理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时,要严格审核有关原始凭证,再据以编制收付款凭证。然后根据编制的收付款凭证逐笔序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结出余额。
  (3)按照国家外汇管理的结购汇制度的规定及有关批件,办理外汇出纳业务。外汇出纳业务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家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外汇出纳也越来越重要。出纳人员应熟悉国家外汇管理制度,及时办理结汇、购汇、付汇,避免国家外汇损失。

(4)掌握银行存款余额,不准签发空头支票,不准出租、出借银行账户为其他单位办理结算。这是出纳人员必须遵守的一条纪律,也是防止经济犯罪、维护经济秩序的重要方面。出纳员应严格使用和管理支票和银行账户,从出纳这个岗位上堵塞结算漏洞。
  (5)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如国库券、债券、科票等)的安全与完整。要建立适合本单位情况的现金和有价证券保管责任制,如发生短缺,属于出纳员责任的要进行赔偿。
 (6)保管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印章、空白票据的安全保管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因丢失印章和空白票据给单位带来经济损失的不乏其例。对此,出纳员必须高度重视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办法。通常,单位财务公章和出纳员名章要实行分管,交由出纳员保管的出纳印章要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各种票据要办理领用和注销手续。

相关热词搜索: 政府采购 存在问题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