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个人十四五规划怎么写范文(通用5篇)

时间:2021-10-21 14:47:53 来源:网友投稿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规划是融合多要素、多人士看法的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愿景。提及规划,部分政府部门的工作同志及学者都会视其为城乡建设规划,,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个人十四五规划怎么写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个人十四五规划怎么写5篇

第1篇: 个人十四五规划怎么写

十四五规划 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调研材料

  按照领导安排,为推动河东新区的近远期高质量发展,分局经认真研究准备,现就相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河东新区基本情况

  (一)河东新区简介

  遂宁市河东新区地处遂宁城区涪江河畔以东,与遂宁市船山区、蓬溪县、经开区接壤,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所在地。新区成立于xx年9月,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6平方公里,辖有2个街道、3个管理办公室,12个村、17个社区,是遂宁市正着力打造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绿色宜居幸福城市典范。xx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万人,常住人口16万人,均属于城镇人口。

  新区人文厚重,秦汉开埠,隋唐繁荣,区内佛教胜地灵泉寺,隋朝开山以来,高僧辈出,声名远播海内外,享有盛名的语言学家李实、贾岛、苏轼、林则徐、郭沫若、赵朴初等古今名人、文坛大师都曾登临于此,挥毫泼墨,赋诗作文。根据遂宁市委、市政府的发展定位,河东新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会展、健康养老、科创教育、总部经济五大产业和数字经济。现有4A级景区2个,五彩缤纷路在"四川最美街道"评选中被评为"十大最宜商街巷"第一名。城市绿地率达到6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5%,观音湖水域面积达14.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占遂宁市80%以上。xx年GDP完成18.6亿元,同比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47亿元,同比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85亿元,增长1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7亿元,同比增长9.7%,占GDP比重为24.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3亿元,同比减少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66亿元,工业增加值1.09亿元。

  (二)现状及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是从xx年9月新区成立到xx年9月的开发建设启动阶段。刚成立的河东新区几乎是白手起家,只有市政府注入的xx万元作启动资金,当时主要采用由施工企业垫资建工程,待政府出售土地后支付工程欠款,或以土地折价抵付工程款的方式开始启动城市建设,相继建成了涪江东岸防洪堤、东平干道和涪江三桥。

  第二个阶段,是从xx年9月到xx年12月与中铁八局合作,进入以道路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经过多方考察,引进了中铁八局合作整体开发河东新区,由河东新区所属的河东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中铁八局成都铁路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出资2亿元人民币,组建四川成工河东实业有限公司。其中,中铁八局出资1.2亿元,河东新区出土地资产折资8000万元,计划融资9亿元人民币对河东新区实施整体开发建设。在此基础上,中铁八局又以自己的资质和信誉,以及在河东的开发项目与农行四川省分行签定了银企合作协议,获得了银行对该项目4亿元人民币的授信。全面拉开了河东新区以城市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到xx年底基本完成了城市交通主次道路建设。

  第三个阶段,是xx年以后,进入以形成城市经济支柱产业为主的全面开发建设阶段。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配套建设,以美化、黑化、亮化为主的环境建设全面实施,房地产开发、文化教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河东新区人居第一城新城形象得到全面提升。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基地;以灵泉风景区、五彩缤纷路景观带、观音文化园为重点的旅游休闲产业;以光电高科技产业园为平台的电子高科技产业;以河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的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河东新区建设成就(产城相融,高标建设)

  昔日滩涂成绿洲、荒地变新城,见证着河东新区十七年的成长变迁。

  城市拓展全面提速。行政中心、会展中心、体育中心、观音湖隧道投入使用;观音湖湿地公园、五彩北路城市公园、观音文化园、莲里公园等滨水绿地惊艳呈现,不断创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实施全域海绵,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生态优美已成为河东的城市标签。

  产业协同全面提升。万达集团、保利集团、金科集团等纷纷抢滩河东,拉动产业河东、现代河东加快成型,以文化旅游、科创教育、健康养老、商贸会展、总部经济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初显。

  民生福祉全面改善。构建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生活圈;联福家园、紫竹美庭媲美高端商住小区;河东小学、洋渡实验学校等有效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成功承办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在遂宁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贡献"颜值担当、文明担当",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直线攀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市特色不明显,城市规划建设略显滞后。河东新区现在城市风貌特色有待优化,特别是城市的天际线,临山、滨水、门户等重点片区的建筑风貌管控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仍不够,体现在前期设计考虑不够详尽,后期管控未沉下心。二是产业载体不显著、文化旅游产业特色不明显。从产业分布上来看,河东新区产业载体不显著,次区域产业重合性较高,文旅相关产业载体竞争激烈,健康养老、休闲度假、文旅古镇已经成为产业重合集中地带,从城市规划上来看,河东新区从规划细节入手,将观音文化融入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但是基于观音文化的产业差异化竞争策略尚待明确和细化,特别是灵泉寺周边区域,市政规划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协调性不强,城市空间的产业活力不够,导致河东新区文旅产业特色不明。三是配套功能不完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受限。河东新区健康养老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小、整体水平偏低、产品类型单一,尚未形成集中的产业链条,明显滞后于大众消费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产业链条不全面、商贸会展产业空间受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新区已经拥有旅发大会、绿博会等区域知名会展品牌,但是商贸会展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发展不全面,导致商贸会展产业无法与本地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致使产业成长空间有限。五是科技创新产业平台不够。从人才成长环境来看,河东新区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协助人才成长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国开区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研究院,推进电子科大学研究人员为国开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取得很好的人才孵化效果。而我区甲骨文研究院刚刚兴建,产业服务功能尚待彰显,人才孵化功能尚待发挥。六是民生社会保障不足不优。河东新区正处于开发建设的攻坚阶段,公共服务中的民生社会保障事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和公共该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教育公共产品领域尚未建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公办与民办、职教和培训协调发展的较为完备的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医疗社会保障领域,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网络尚待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尚待细化。

  二、新区发展思路

  (一)当前发展的重点

  当前要重点突出河东作为城市新中心的核心地位,彰显"绿色河东、美丽新城"的魅力。一是全速推进河东二期建设。全速推进"五路一环一湖"建设进度,五彩缤纷北路景观建设和东湖引水入城建设,全面完成联盟河水系治理,成型东湖及周边景观,全线贯通环湖道路,快速建成任家渡片区城市新区,开工建设钟灵寺、马田、二教寺等安置房。二是精品打造仁里古镇。先行先试城市"双修",重塑仁里特色文化小镇的人文风貌。修复城市公共设施,加快提升古镇老街"两横三纵"风貌,优化小街小巷空间环境,加快建设静音别院等精品大院;修复城市生态环境,加快推进联盟河堤景观提升,统筹推进古镇海绵化改造,改善古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启动古镇营销,鼓励居民、吸引企业参与古镇产业发展,为古镇特色及产业聚集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快建设科教园区。加快建设A2线、科教园安置房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要加快推动能源学院和经济技术学院落地建设,再引进1-2所大专院校、科研科创机构落户科创园区,加快河东二小、二幼的建设进度,保障公共教育资源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四是积极构建以健身、养生文化为主题的产业体系。尽快建成养生谷保利花卉公园,加快荣海温泉酒店建设,打造高品质养生旅游地。打造高品质的诗画绿道,承办到水平国际马拉松比赛。

  (二)近期发展计划

  在全速建设二期、科教园及养生谷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构建以文化旅游、科创教育、商贸会展、健康养老、总部经济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一是要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仁里古镇、保利花卉博览园、仁里水乡等旅游项目建设进度,营销"拜观音、游古镇、赏花海、逛万达"的精品游线,加快建成成渝周末休闲度假目的地。二是要加快发展科创教育业。围绕东湖创想东岸,积极承接智能化、大数据的创新创意产业,中关村高科技孵化中心、清华大学启迪创新中心等高科技孵化项目力争签约落地;围绕能源学院,加快构建大学与高职、民办与公立同步发展的教育体系,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三是突破发展健康养老业。支持医养融合发展,开工建设宇帆医疗健康城,做强养生谷健康养老项目,支持一批特色高端的民办医疗、养老机构做大做强,打造辐射全省的医养基地。四是谋划布局总部经济。依托东湖ECBD核心商圈,重点引导银行、保险、证券等企业总部入驻河东,形成总部办公聚集区。五是快速推进省市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今年新区共计省市区重点项目63个,总投资金额56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0亿元,近期要确保二期海绵城市建设、科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民中心、二期污水厂、医疗健康城等重大向项目建设如期开工建设。

  (三)发展设想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勇担使命责任、积极有效作为,坚持绿色引领、产城共进、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推动各项工作终端落实见效,高品质打造河东二期,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业"5+1"产业体系,着力优化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努力实现民生保障从"七有"到"七优",推动城市空间协同一体、现代产业协作共兴,在中心城区极核发展中勇当主力军,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绿色宜居幸福城市典范。

  "四大主题功能区块":

  行政商务区,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商业商贸,实施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宜居幸福指数。

  养生度假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建设仁里古镇、保利花卉博览园、灵泉禅意养生区,打造以养心文化为主题的国际知名特色康养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科创教育区,重点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构建本专科、职业教育、国际学校等多类别、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培养高端人才,营造科创优环境。

  乐活水都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科创文创、会议会展产业,建设智慧园区。实施"引水入城、河湖联通",塑造"岛状发展、蓝绿交织"的城市形态,呈现"水城相融、产城一体"的水都盛景。实施交通外联内畅,抢抓高铁发展机遇,全面融入成渝;构建小地块密路网,水陆有效衔接零距换乘的绿色交通体系,三级绿道串联滨水空间、居住空间、公共空间;33座桥梁,一桥一景,一桥一故事,打造最具诗意的桥梁博物馆;塑造"蜀风横溢、旷幽清雅"的西蜀园林,建设中国西部水都、"东方威尼斯"。

  1.找准目标定位。按照全市"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的定位,围绕建设"绿色宜居幸福城、现代产业创新城、观音文化旅游城"的要求,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三城四区五产业"的总体定位,坚持"生态为底、绿色发展、规划引领、高点起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遂宁城市新中心,打造绿色宜居幸福城市典范,力争在2025年新区建成区面积达24平方公里、人口突破23万,为中心城区形成百万人口大城市提供城市空间载体、科教人才支撑、产业协同升级,建成中心城区经济极核的"绿色核中核"。

  2.加快空间拓展。坚持"南北撬动",有序推进空间扩张,建成绿色生态的公园城市。大力实施城市"北进",全面推动河东二期建设,重点推进东湖引水入城、五彩北路城市景观、联盟河水系治理3个PPP项目包,力争3年内城市路网、水系、景观全部建成,全面展现西部水都的水城盛景。大力实施城市"南延",匠心营造仁里古镇,实施城市"双修",重点推进道路海绵改造、房屋修缮复古、景观文化重塑等项目,全面展现特色小镇风貌,同步有序推进科教园、养生谷建设。

  3.加快交通衔接。对接交通规划,启动高铁"无轨站"、水陆交通枢纽规划,参与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规划,完善河东交通体系。完善路网建设,对外加快建成遂蓬快捷通道、永兴大道、凤台大桥等重点工程,与市域其他区域快速连接;对内推动五彩北路、东平北路、香林北路、芳洲北路、环湖路等"主骨架"建设,打通中环线与城市主路的道路衔接;启动清汤湖及周边水系、码头建设,完善东湖等内湖水系,贯通河东二期水上游线。

  4.加强产业协作。坚持发挥优势、错位融合,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融合"大文旅"产业,重点依托仁里古镇、保利花卉博览园等精品文旅项目,融入全市全域旅游大环线;融合"大健康"产业,布局基因检测、精准治疗、高端体检、美容抗衰等专科特色医疗,建设专业性的特色康养首选地;融合绿色"新经济",依托科教园、东湖ECBD打造文创中心、科创中心、智慧中心,加快推动金融中心项目落地,为建设金融办公、总部经济聚合力,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应用,为全市产业发展配套提供创新平台、人才培养。

  三、区域合作开展情况

  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后,新区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革军书记关于推进"一核三片、四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实施"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极核"战略作为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重大使命,加快新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培育步伐,推动城市空间协同一体、现代产业协作共兴,积极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贡献力量。

  (一)空间协同取得新进展。严格落实《遂宁市总体规划(xx-2030)》要求,从产业规划和体系搭建上注重与全市总规对接,河东一期16平方公里全面建成,基本完成疏解老城区城市功能的历史使命;全面拉开河东二期22平方公里开发进程,高效推进"五路一环一湖"基础设施建设,为下一步做大中心城区提供空间载体。

  (二)互联互通取得新进展。全力融入市域交通网,全面畅通新区南北向道路"主骨架",中环线河东段13.86公里已率先贯通,遂宁至蓬溪快速通道河东段基本通车,已初步形成"一环三向七线"市域公路交通网(中环线,318线、二桥、观音湖隧道、三桥、凤台大桥、遂蓬快捷通道、仁三路),辖区内有遂宁东、永兴两个高速出口。

  (三)产业协作取得新进展。与周边区域"错位发展",新区不发展工业,专注于培育现代服务业。当前,夯实仁里古镇、河东二期、养生谷等产业平台,建成万达广场、体育中心、保利花卉公园、仁里水乡、中心医院河东院区、嘉慧妇儿医院等产业项目,以文旅为引领,康养、科创、商贸融合配套的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科教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大学可望在年内落地,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环境共治取得新进展。建立了大气监测信息共享、水环境污染共治等合作机制。与船山区实行上下游联动,协调配合抓好联盟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  十四五规划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调研材料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按照省市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部署,为提前谋划好汉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重大项目、专项课题研究等工作,因地制宜编制出适合全区高质量发展的五年规划。近日,汉滨区发展和改革局围绕汉滨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发展布局等核心内容开展调研。此次调研通过召开部门和镇办座谈会、实地到镇、到村、到项目建设地点的方式进行。

在部门座谈会和镇办的座谈会上,听取了相关各部门及镇办的发展思路和项目谋划工作。该局要求,"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汉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全区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在全面充分摸底查清区情的同时,要学深悟透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走向以及受当前疫情影响出台的相关政策,把项目谋划作为重点任务,在大生态、大交通、大产业、大民生以及新兴产业等方面,谋划一批强基础补短板引领发展的优质项目,搭建好高质量发展平台,解决一批经济发展中的瓶紧,为汉滨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和工程纳入中省市发展规划大盘子。

同时,调研组还到村到社区,了解基础设施补短板方面的情况,较为详实地掌握了规划编制的第一手材料,为研究编制具有较强针对性、前瞻性的高质量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容仅供参考

第2篇: 个人十四五规划怎么写

西固煤业公司“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

为认真落实集团公司科矿业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发挥科技创新对集团公司“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蜕变转型”战略的核心支撑作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以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实施为先导,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实现安全生产,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现制定公司“十四五”规划具体内容。

1、现状与需求分析

陕西蒲白西固煤业公司就是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煤业生产及经营活动。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现井下为“一井一区、一区一面”生产格局。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综合机械化掘进方式生产。

截止目前,我公司已经顺利实现安全生产十七周年,各类安全设施齐全,生产布局合理,人员配备到位。

我公司与同行业先进企业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围绕我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现状,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主要问题就是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停留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方面,未能进行实际有效的科技创新工作,为此在“十四五”期间,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一就是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的总体目标任务;二就是从科技创新实质出发,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创新企业科技发展需求。

2、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与目标

2、1发展战略

紧紧围绕矿井科技创新工作长期发展战略,以“安全、高效、创新”为中心,以生存发展为动力,以节支降耗为主线,以科技管理创新为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夯实经营管理基础,加速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着力提高矿井经济效益。

坚持以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努力获取市场高地控制的主动权。要以煤炭高效开采与战略产业关键技术为重点,坚持“跟踪前沿、聚焦核心、精深培育、引领转型”,强化自主创新,创建内外协同、开放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自主创新模式,整合科研资源,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运行机制,推进成果转化,加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着力煤炭开采新技术新工艺、煤炭高效利用、高端装备、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摆脱对传统高碳产业发展路径的依赖,增强煤炭转型发展的源动力。
  2、2发展目标

(1)建立健全科技资金管理实施办法,明确科技资金的提取、用途、使用,保证规范的科技资金年度投入量。

(2)充分落实对标管理工作,将对标项目、对标工程逐步落实转换为实际成果。

(3)“十四五”期间,积极探索,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自身标准化,进而推广应用。

(4)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科技人才队伍。计划高级工程师人数达到科技创新人员的60%以上。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培养学习。

3、实施区域重大专项技术与产品联合攻关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矿井边角煤开采技术、沿空成巷掘进技术的应用。

3、1 边角煤开采技术

从几年煤矿发展趋势而言,边角煤开始技术的应用已非常成熟,我们将积极探索适合我公司井下地质实际情况新型开采技术,选择科学合理的采煤方法,既保证安全生产,能缓解采掘接替的紧张状况,又能提升矿井煤炭资源回收率,对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沿空成巷掘进技术

行科技兴企战略,在“十四五”期间将积极探索沿空留巷新工艺,进一步解放了呆滞煤量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提升了企业效益。沿空留巷技术就就是煤矿开采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提高煤炭回收率,降低掘进率,缓解采掘接替的紧张状况,针对我公司煤炭资源日趋紧张的实际情况,为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开采寿命,我们大力推重要的意义。我们将与科研院所机构积极合作,探索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升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环境。

4、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壮大与优化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

始终坚持人才资源就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就是第一优势的理念,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确保科技创新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将项目研发与单位人才培养结合,让科研人员在项目中成长成才,真正实现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深度结合。

不断完善创新科技人才评价考核工作制度与机制,将项目研发与单位人才培养相结合,利用容错机制,锻炼与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壮大与优化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吸纳各种技能人才与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储备与培养人才力量,努力培养与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术、高水平富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科技人才队伍。实现科技团队本科率100%,高级职称人数达到60%以上。

5、保障措施建议

5、1注重科技投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以科技项目为引领,从维简费、安全费与大修资金中列支科研费用。必须保证年度科技研发投入达到同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3%以上,且增幅高于同年主营业务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严格按照矿业公司《科技资金管理办法》统筹管理、分级使用、保证重点、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科技项目的资金管理。

积极申报政府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尝试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不同的科研资金筹措方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5、2、抓好科技工作基础管理,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实施,成果高效转化应用

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合作科研机构准入管理办法》、《集团公司科研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煤炭方向合作科研机构准入名录》、《陕西省省属国有工业企业(集团)研发投入量化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从立项论证、对外合作、科研投入、考评激励及成果推广等关键环节严格控制,全面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支撑与引领企业发展。

5、3增加科研项目时间节点考核,明确科研项目团队分工

在前期的科研项目立项过程中,深入调研各科研项目可行性及实施时间周期,经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最终确定各科研项目实施周期与各时间节点。

科研项目实施周期与各时间节点后,积极挑选精兵强将,组织形成科研项目团队,为科研项目顺利完成打好基础。

项目节点、项目科研团队明确后,明确科研团队责任,制定奖罚措施,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待项目结题后兑现奖罚,确保科研团队有奔头,有甜头,有干头。

总之,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本着脚踏实际、努力创新的信念,积极探索、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以项目实施为跳板,着力企业发展远景,努力实现高效、安全、科技型矿井的奋斗目标。

第3篇: 个人十四五规划怎么写

  “十四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十四五规划 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调研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四五规划 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调研材料

  按照领导安排,为推动河东新区的近远期高质量发展,分局经认真研究准备,现就相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河东新区基本情况

  (一)河东新区简介

  遂宁市河东新区地处遂宁城区涪江河畔以东,与遂宁市船山区、蓬溪县、经开区接壤,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所在地。新区成立于2002年9月,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6平方公里,辖有2个街道、3个管理办公室,12个村、17个社区,是遂宁市正着力打造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绿色宜居幸福城市典范。201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万人,常住人口16万人,均属于城镇人口。

  新区人文厚重,秦汉开埠,隋唐繁荣,区内佛教胜地灵泉寺,隋朝开山以来,高僧辈出,声名远播海内外,享有盛名的语言学家李实、贾岛、苏轼、林则徐、郭沫若、赵朴初等古今名人、文坛大师都曾登临于此,挥毫泼墨,赋诗作文。根据遂宁市委、市政府的发展定位,河东新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会展、健康养老、科创教育、总部经济五大产业和数字经济。现有4A级景区2个,五彩缤纷路在“四川最美街道”评选中被评为“十大最宜商街巷”第一名。城市绿地率达到6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5%,观音湖水域面积达1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占遂宁市80%以上。2018年GDP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7亿元,同比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亿元,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7%,占GDP比重为2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亿元,同比减少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6亿元,工业增加值09亿元。

  (二)现状及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是从2002年9月新区成立到2004年9月的开发建设启动阶段。刚成立的河东新区几乎是白手起家,只有市政府注入的2000万元作启动资金,当时主要采用由施工企业垫资建工程,待政府出售土地后支付工程欠款,或以土地折价抵付工程款的方式开始启动城市建设,相继建成了涪江东岸防洪堤、东平干道和涪江三桥。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4年9月到2007年12月与中铁八局合作,进入以道路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经过多方考察,引进了中铁八局合作整体开发河东新区,由河东新区所属的河东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中铁八局成都铁路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出资2亿元人民币,组建"四川成工河东实业有限公司"。其中,中铁八局出资2亿元,河东新区出土地资产折资8000万元,计划融资9亿元人民币对河东新区实施整体开发建设。在此基础上,中铁八局又以自己的资质和信誉,以及在河东的开发项目与农行四川省分行签定了银企合作协议,获得了银行对该项目4亿元人民币的授信。全面拉开了河东新区以城市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08年底基本完成了城市交通主次道路建设。

  第三个阶段,是2008年以后,进入以形成城市经济支柱产业为主的全面开发建设阶段。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配套建设,以美化、黑化、亮化为主的环境建设全面实施,房地产开发、文化教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河东新区"人居第一城"新城形象得到全面提升。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基地";以灵泉风景区、五彩缤纷路景观带、观音文化园为重点的旅游休闲产业;以光电高科技产业园为平台的电子高科技产业;以河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的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河东新区建设成就(产城相融,高标建设)

  昔日滩涂成绿洲、荒地变新城,见证着河东新区十七年的成长变迁。

  城市拓展全面提速。行政中心、会展中心、体育中心、观音湖隧道投入使用;观音湖湿地公园、五彩北路城市公园、观音文化园、莲里公园等滨水绿地惊艳呈现,不断创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实施全域海绵,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生态优美已成为河东的城市标签。

  产业协同全面提升。万达集团、保利集团、金科集团等纷纷抢滩河东,拉动产业河东、现代河东加快成型,以文化旅游、科创教育、健康养老、商贸会展、总部经济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初显。

  民生福祉全面改善。构建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生活圈;联福家园、紫竹美庭媲美高端商住小区;河东小学、洋渡实验学校等有效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成功承办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在遂宁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贡献“颜值担当、文明担当”,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直线攀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市特色不明显,城市规划建设略显滞后。河东新区现在城市风貌特色有待优化,特别是城市的天际线,临山、滨水、门户等重点片区的建筑风貌管控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仍不够,体现在前期设计考虑不够详尽,后期管控未沉下心。二是产业载体不显著、文化旅游产业特色不明显。从产业分布上来看,河东新区产业载体不显著,次区域产业重合性较高,文旅相关产业载体竞争激烈,健康养老、休闲度假、文旅古镇已经成为产业重合集中地带,从城市规划上来看,河东新区从规划细节入手,将观音文化融入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但是基于观音文化的产业差异化竞争策略尚待明确和细化,特别是灵泉寺周边区域,市政规划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协调性不强,城市空间的产业活力不够,导致河东新区文旅产业特色不明。三是配套功能不完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受限。河东新区健康养老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小、整体水平偏低、产品类型单一,尚未形成集中的产业链条,明显滞后于大众消费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产业链条不全面、商贸会展产业空间受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新区已经拥有旅发大会、绿博会等区域知名会展品牌,但是商贸会展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发展不全面,导致商贸会展产业无法与本地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致使产业成长空间有限。五是科技创新产业平台不够。从人才成长环境来看,河东新区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协助人才成长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国开区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研究院,推进电子科大学研究人员为国开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取得很好的人才孵化效果。而我区甲骨文研究院刚刚兴建,产业服务功能尚待彰显,人才孵化功能尚待发挥。六是民生社会保障不足不优。河东新区正处于开发建设的攻坚阶段,公共服务中的民生社会保障事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和公共该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教育公共产品领域尚未建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公办与民办、职教和培训协调发展的较为完备的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医疗社会保障领域,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网络尚待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尚待细化。

  二、新区发展思路

  (一)当前发展的重点

  当前要重点突出河东作为城市新中心的核心地位,彰显“绿色河东、美丽新城”的魅力。一是全速推进河东二期建设。全速推进“五路一环一湖”建设进度,五彩缤纷北路景观建设和东湖引水入城建设,全面完成联盟河水系治理,成型东湖及周边景观,全线贯通环湖道路,快速建成任家渡片区城市新区,开工建设钟灵寺、马田、二教寺等安置房。二是精品打造仁里古镇。先行先试城市“双修”,重塑仁里特色文化小镇的人文风貌。修复城市公共设施,加快提升古镇老街“两横三纵”风貌,优化小街小巷空间环境,加快建设静音别院等精品大院;修复城市生态环境,加快推进联盟河堤景观提升,统筹推进古镇海绵化改造,改善古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启动古镇营销,鼓励居民、吸引企业参与古镇产业发展,为古镇特色及产业聚集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快建设科教园区。加快建设A2线、科教园安置房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要加快推动能源学院和经济技术学院落地建设,再引进1-2所大专院校、科研科创机构落户科创园区,加快河东二小、二幼的建设进度,保障公共教育资源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四是积极构建以健身、养生文化为主题的产业体系。尽快建成养生谷保利花卉公园,加快荣海温泉酒店建设,打造高品质养生旅游地。打造高品质的诗画绿道,承办到水平国际马拉松比赛。

  (二)近期发展计划

  在全速建设二期、科教园及养生谷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构建以文化旅游、科创教育、商贸会展、健康养老、总部经济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一是要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仁里古镇、保利花卉博览园、仁里水乡等旅游项目建设进度,营销“拜观音、游古镇、赏花海、逛万达”的精品游线,加快建成成渝周末休闲度假目的地。二是要加快发展科创教育业。围绕东湖创想东岸,积极承接智能化、大数据的创新创意产业,中关村高科技孵化中心、清华大学启迪创新中心等高科技孵化项目力争签约落地;围绕能源学院,加快构建大学与高职、民办与公立同步发展的教育体系,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三是突破发展健康养老业。支持医养融合发展,开工建设宇帆医疗健康城,做强养生谷健康养老项目,支持一批特色高端的民办医疗、养老机构做大做强,打造辐射全省的医养基地。四是谋划布局总部经济。依托东湖ECBD核心商圈,重点引导银行、保险、证券等企业总部入驻河东,形成总部办公聚集区。五是快速推进省市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今年新区共计省市区重点项目63个,总投资金额56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0亿元,近期要确保二期海绵城市建设、科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民中心、二期污水厂、医疗健康城等重大向项目建设如期开工建设。

  (三)发展设想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勇担使命责任、积极有效作为,坚持绿色引领、产城共进、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推动各项工作终端落实见效,高品质打造河东二期,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业“5+1”产业体系,着力优化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努力实现民生保障从“七有”到“七优”,推动城市空间协同一体、现代产业协作共兴,在中心城区极核发展中勇当主力军,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绿色宜居幸福城市典范。

  “四大主题功能区块”

  行政商务区,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商业商贸,实施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宜居幸福指数。

  养生度假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建设仁里古镇、保利花卉博览园、灵泉禅意养生区,打造以养心文化为主题的国际知名特色康养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科创教育区,重点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构建本专科、职业教育、国际学校等多类别、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培养高端人才,营造科创优环境。

  乐活水都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科创文创、会议会展产业,建设智慧园区。实施“引水入城、河湖联通”,塑造“岛状发展、蓝绿交织“的城市形态,呈现”水城相融、产城一体”的水都盛景。实施交通外联内畅,抢抓高铁发展机遇,全面融入成渝;构建小地块密路网,水陆有效衔接零距换乘的绿色交通体系,三级绿道串联滨水空间、居住空间、公共空间;33座桥梁,一桥一景,一桥一故事,打造最具诗意的桥梁博物馆;塑造“蜀风横溢、旷幽清雅”的西蜀园林,建设中国西部水都、“东方威尼斯”。

  找准目标定位。按照全市“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的定位,围绕建设“绿色宜居幸福城、现代产业创新城、观音文化旅游城”的要求,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三城四区五产业”的总体定位,坚持“生态为底、绿色发展、规划引领、高点起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遂宁城市新中心,打造绿色宜居幸福城市典范,力争在2025年新区建成区面积达24平方公里、人口突破23万,为中心城区形成百万人口大城市提供城市空间载体、科教人才支撑、产业协同升级,建成中心城区经济极核的“绿色核中核”。

  加快空间拓展。坚持“南北撬动”,有序推进空间扩张,建成绿色生态的公园城市。大力实施城市“北进”,全面推动河东二期建设,重点推进东湖引水入城、五彩北路城市景观、联盟河水系治理3个PPP项目包,力争3年内城市路网、水系、景观全部建成,全面展现西部水都的水城盛景。大力实施城市“南延”,匠心营造仁里古镇,实施城市“双修”,重点推进道路海绵改造、房屋修缮复古、景观文化重塑等项目,全面展现特色小镇风貌,同步有序推进科教园、养生谷建设。

  加快交通衔接。对接交通规划,启动高铁“无轨站”、水陆交通枢纽规划,参与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规划,完善河东交通体系。完善路网建设,对外加快建成遂蓬快捷通道、永兴大道、凤台大桥等重点工程,与市域其他区域快速连接;对内推动五彩北路、东平北路、香林北路、芳洲北路、环湖路等“主骨架”建设,打通中环线与城市主路的道路衔接;启动清汤湖及周边水系、码头建设,完善东湖等内湖水系,贯通河东二期水上游线。

  加强产业协作。坚持发挥优势、错位融合,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融合“大文旅”产业,重点依托仁里古镇、保利花卉博览园等精品文旅项目,融入全市全域旅游大环线;融合“大健康”产业,布局基因检测、精准治疗、高端体检、美容抗衰等专科特色医疗,建设专业性的特色康养首选地;融合绿色“新经济”,依托科教园、东湖ECBD打造文创中心、科创中心、智慧中心,加快推动金融中心项目落地,为建设金融办公、总部经济聚合力,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应用,为全市产业发展配套提供创新平台、人才培养。

  三、区域合作开展情况

  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后,新区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革军书记关于推进“一核三片、四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实施“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极核”战略作为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重大使命,加快新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培育步伐,推动城市空间协同一体、现代产业协作共兴,积极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贡献力量。

  (一)空间协同取得新进展。严格落实《遂宁市总体规划(2013-2030)》要求,从产业规划和体系搭建上注重与全市总规对接,河东一期16平方公里全面建成,基本完成疏解老城区城市功能的历史使命;全面拉开河东二期22平方公里开发进程,高效推进“五路一环一湖”基础设施建设,为下一步做大中心城区提供空间载体。

  (二)互联互通取得新进展。全力融入市域交通网,全面畅通新区南北向道路“主骨架”,中环线河东段186公里已率先贯通,遂宁至蓬溪快速通道河东段基本通车,已初步形成“一环三向七线”市域公路交通网(中环线,318线、二桥、观音湖隧道、三桥、凤台大桥、遂蓬快捷通道、仁三路),辖区内有遂宁东、永兴两个高速出口。

  (三)产业协作取得新进展。与周边区域“错位发展”,新区不发展工业,专注于培育现代服务业。当前,夯实仁里古镇、河东二期、养生谷等产业平台,建成万达广场、体育中心、保利花卉公园、仁里水乡、中心医院河东院区、嘉慧妇儿医院等产业项目,以文旅为引领,康养、科创、商贸融合配套的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科教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大学可望在年内落地,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环境共治取得新进展。建立了大气监测信息共享、水环境污染共治等合作机制。与船山区实行上下游联动,协调配合抓好联盟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

  十四五规划 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调研材料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按照省市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部署,为提前谋划好汉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重大项目、专项课题研究等工作,因地制宜编制出适合全区高质量发展的五年规划。近日,汉滨区发展和改革局围绕汉滨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发展布局等核心内容开展调研。此次调研通过召开部门和镇办座谈会、实地到镇、到村、到项目建设地点的方式进行。

  在部门座谈会和镇办的座谈会上,听取了相关各部门及镇办的发展思路和项目谋划工作。该局要求,“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汉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全区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在全面充分摸底查清区情的同时,要学深悟透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走向以及受当前疫情影响出台的相关政策,把项目谋划作为重点任务,在大生态、大交通、大产业、大民生以及新兴产业等方面,谋划一批强基础补短板引领发展的优质项目,搭建好高质量发展平台,解决一批经济发展中的瓶紧,为汉滨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和工程纳入中省市发展规划大盘子。

  同时,调研组还到村到社区,了解基础设施补短板方面的情况,较为详实地掌握了规划编制的第一手材料,为研究编制具有较强针对性、前瞻性的高质量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4篇: 个人十四五规划怎么写

  “十四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十四五规划 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调研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四五规划 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调研材料

  按照领导安排,为推动河东新区的近远期高质量发展,分局经认真研究准备,现就相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河东新区基本情况

  (一)河东新区简介

  遂宁市河东新区地处遂宁城区涪江河畔以东,与遂宁市船山区、蓬溪县、经开区接壤,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所在地。新区成立于2002年9月,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6平方公里,辖有2个街道、3个管理办公室,12个村、17个社区,是遂宁市正着力打造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绿色宜居幸福城市典范。201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万人,常住人口16万人,均属于城镇人口。

  新区人文厚重,秦汉开埠,隋唐繁荣,区内佛教胜地灵泉寺,隋朝开山以来,高僧辈出,声名远播海内外,享有盛名的语言学家李实、贾岛、苏轼、林则徐、郭沫若、赵朴初等古今名人、文坛大师都曾登临于此,挥毫泼墨,赋诗作文。根据遂宁市委、市政府的发展定位,河东新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会展、健康养老、科创教育、总部经济五大产业和数字经济。现有4A级景区2个,五彩缤纷路在“四川最美街道”评选中被评为“十大最宜商街巷”第一名。城市绿地率达到6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5%,观音湖水域面积达1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占遂宁市80%以上。2018年GDP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7亿元,同比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亿元,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7%,占GDP比重为2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亿元,同比减少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6亿元,工业增加值09亿元。

  (二)现状及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是从2002年9月新区成立到2004年9月的开发建设启动阶段。刚成立的河东新区几乎是白手起家,只有市政府注入的2000万元作启动资金,当时主要采用由施工企业垫资建工程,待政府出售土地后支付工程欠款,或以土地折价抵付工程款的方式开始启动城市建设,相继建成了涪江东岸防洪堤、东平干道和涪江三桥。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4年9月到2007年12月与中铁八局合作,进入以道路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经过多方考察,引进了中铁八局合作整体开发河东新区,由河东新区所属的河东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中铁八局成都铁路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出资2亿元人民币,组建"四川成工河东实业有限公司"。其中,中铁八局出资2亿元,河东新区出土地资产折资8000万元,计划融资9亿元人民币对河东新区实施整体开发建设。在此基础上,中铁八局又以自己的资质和信誉,以及在河东的开发项目与农行四川省分行签定了银企合作协议,获得了银行对该项目4亿元人民币的授信。全面拉开了河东新区以城市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08年底基本完成了城市交通主次道路建设。

  第三个阶段,是2008年以后,进入以形成城市经济支柱产业为主的全面开发建设阶段。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配套建设,以美化、黑化、亮化为主的环境建设全面实施,房地产开发、文化教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河东新区"人居第一城"新城形象得到全面提升。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基地";以灵泉风景区、五彩缤纷路景观带、观音文化园为重点的旅游休闲产业;以光电高科技产业园为平台的电子高科技产业;以河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的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河东新区建设成就(产城相融,高标建设)

  昔日滩涂成绿洲、荒地变新城,见证着河东新区十七年的成长变迁。

  城市拓展全面提速。行政中心、会展中心、体育中心、观音湖隧道投入使用;观音湖湿地公园、五彩北路城市公园、观音文化园、莲里公园等滨水绿地惊艳呈现,不断创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实施全域海绵,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生态优美已成为河东的城市标签。

  产业协同全面提升。万达集团、保利集团、金科集团等纷纷抢滩河东,拉动产业河东、现代河东加快成型,以文化旅游、科创教育、健康养老、商贸会展、总部经济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初显。

  民生福祉全面改善。构建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生活圈;联福家园、紫竹美庭媲美高端商住小区;河东小学、洋渡实验学校等有效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成功承办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在遂宁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贡献“颜值担当、文明担当”,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直线攀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市特色不明显,城市规划建设略显滞后。河东新区现在城市风貌特色有待优化,特别是城市的天际线,临山、滨水、门户等重点片区的建筑风貌管控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仍不够,体现在前期设计考虑不够详尽,后期管控未沉下心。二是产业载体不显著、文化旅游产业特色不明显。从产业分布上来看,河东新区产业载体不显著,次区域产业重合性较高,文旅相关产业载体竞争激烈,健康养老、休闲度假、文旅古镇已经成为产业重合集中地带,从城市规划上来看,河东新区从规划细节入手,将观音文化融入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但是基于观音文化的产业差异化竞争策略尚待明确和细化,特别是灵泉寺周边区域,市政规划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协调性不强,城市空间的产业活力不够,导致河东新区文旅产业特色不明。三是配套功能不完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受限。河东新区健康养老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小、整体水平偏低、产品类型单一,尚未形成集中的产业链条,明显滞后于大众消费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产业链条不全面、商贸会展产业空间受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新区已经拥有旅发大会、绿博会等区域知名会展品牌,但是商贸会展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发展不全面,导致商贸会展产业无法与本地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致使产业成长空间有限。五是科技创新产业平台不够。从人才成长环境来看,河东新区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协助人才成长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国开区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研究院,推进电子科大学研究人员为国开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取得很好的人才孵化效果。而我区甲骨文研究院刚刚兴建,产业服务功能尚待彰显,人才孵化功能尚待发挥。六是民生社会保障不足不优。河东新区正处于开发建设的攻坚阶段,公共服务中的民生社会保障事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和公共该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教育公共产品领域尚未建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公办与民办、职教和培训协调发展的较为完备的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医疗社会保障领域,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网络尚待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尚待细化。

  二、新区发展思路

  (一)当前发展的重点

  当前要重点突出河东作为城市新中心的核心地位,彰显“绿色河东、美丽新城”的魅力。一是全速推进河东二期建设。全速推进“五路一环一湖”建设进度,五彩缤纷北路景观建设和东湖引水入城建设,全面完成联盟河水系治理,成型东湖及周边景观,全线贯通环湖道路,快速建成任家渡片区城市新区,开工建设钟灵寺、马田、二教寺等安置房。二是精品打造仁里古镇。先行先试城市“双修”,重塑仁里特色文化小镇的人文风貌。修复城市公共设施,加快提升古镇老街“两横三纵”风貌,优化小街小巷空间环境,加快建设静音别院等精品大院;修复城市生态环境,加快推进联盟河堤景观提升,统筹推进古镇海绵化改造,改善古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启动古镇营销,鼓励居民、吸引企业参与古镇产业发展,为古镇特色及产业聚集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快建设科教园区。加快建设A2线、科教园安置房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要加快推动能源学院和经济技术学院落地建设,再引进1-2所大专院校、科研科创机构落户科创园区,加快河东二小、二幼的建设进度,保障公共教育资源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四是积极构建以健身、养生文化为主题的产业体系。尽快建成养生谷保利花卉公园,加快荣海温泉酒店建设,打造高品质养生旅游地。打造高品质的诗画绿道,承办到水平国际马拉松比赛。

  (二)近期发展计划

  在全速建设二期、科教园及养生谷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构建以文化旅游、科创教育、商贸会展、健康养老、总部经济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一是要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仁里古镇、保利花卉博览园、仁里水乡等旅游项目建设进度,营销“拜观音、游古镇、赏花海、逛万达”的精品游线,加快建成成渝周末休闲度假目的地。二是要加快发展科创教育业。围绕东湖创想东岸,积极承接智能化、大数据的创新创意产业,中关村高科技孵化中心、清华大学启迪创新中心等高科技孵化项目力争签约落地;围绕能源学院,加快构建大学与高职、民办与公立同步发展的教育体系,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三是突破发展健康养老业。支持医养融合发展,开工建设宇帆医疗健康城,做强养生谷健康养老项目,支持一批特色高端的民办医疗、养老机构做大做强,打造辐射全省的医养基地。四是谋划布局总部经济。依托东湖ECBD核心商圈,重点引导银行、保险、证券等企业总部入驻河东,形成总部办公聚集区。五是快速推进省市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今年新区共计省市区重点项目63个,总投资金额56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0亿元,近期要确保二期海绵城市建设、科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民中心、二期污水厂、医疗健康城等重大向项目建设如期开工建设。

  (三)发展设想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勇担使命责任、积极有效作为,坚持绿色引领、产城共进、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推动各项工作终端落实见效,高品质打造河东二期,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业“5+1”产业体系,着力优化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努力实现民生保障从“七有”到“七优”,推动城市空间协同一体、现代产业协作共兴,在中心城区极核发展中勇当主力军,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绿色宜居幸福城市典范。

  “四大主题功能区块”

  行政商务区,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商业商贸,实施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宜居幸福指数。

  养生度假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建设仁里古镇、保利花卉博览园、灵泉禅意养生区,打造以养心文化为主题的国际知名特色康养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科创教育区,重点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构建本专科、职业教育、国际学校等多类别、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培养高端人才,营造科创优环境。

  乐活水都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科创文创、会议会展产业,建设智慧园区。实施“引水入城、河湖联通”,塑造“岛状发展、蓝绿交织“的城市形态,呈现”水城相融、产城一体”的水都盛景。实施交通外联内畅,抢抓高铁发展机遇,全面融入成渝;构建小地块密路网,水陆有效衔接零距换乘的绿色交通体系,三级绿道串联滨水空间、居住空间、公共空间;33座桥梁,一桥一景,一桥一故事,打造最具诗意的桥梁博物馆;塑造“蜀风横溢、旷幽清雅”的西蜀园林,建设中国西部水都、“东方威尼斯”。

  找准目标定位。按照全市“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的定位,围绕建设“绿色宜居幸福城、现代产业创新城、观音文化旅游城”的要求,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三城四区五产业”的总体定位,坚持“生态为底、绿色发展、规划引领、高点起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遂宁城市新中心,打造绿色宜居幸福城市典范,力争在2025年新区建成区面积达24平方公里、人口突破23万,为中心城区形成百万人口大城市提供城市空间载体、科教人才支撑、产业协同升级,建成中心城区经济极核的“绿色核中核”。

  加快空间拓展。坚持“南北撬动”,有序推进空间扩张,建成绿色生态的公园城市。大力实施城市“北进”,全面推动河东二期建设,重点推进东湖引水入城、五彩北路城市景观、联盟河水系治理3个PPP项目包,力争3年内城市路网、水系、景观全部建成,全面展现西部水都的水城盛景。大力实施城市“南延”,匠心营造仁里古镇,实施城市“双修”,重点推进道路海绵改造、房屋修缮复古、景观文化重塑等项目,全面展现特色小镇风貌,同步有序推进科教园、养生谷建设。

  加快交通衔接。对接交通规划,启动高铁“无轨站”、水陆交通枢纽规划,参与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规划,完善河东交通体系。完善路网建设,对外加快建成遂蓬快捷通道、永兴大道、凤台大桥等重点工程,与市域其他区域快速连接;对内推动五彩北路、东平北路、香林北路、芳洲北路、环湖路等“主骨架”建设,打通中环线与城市主路的道路衔接;启动清汤湖及周边水系、码头建设,完善东湖等内湖水系,贯通河东二期水上游线。

  加强产业协作。坚持发挥优势、错位融合,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融合“大文旅”产业,重点依托仁里古镇、保利花卉博览园等精品文旅项目,融入全市全域旅游大环线;融合“大健康”产业,布局基因检测、精准治疗、高端体检、美容抗衰等专科特色医疗,建设专业性的特色康养首选地;融合绿色“新经济”,依托科教园、东湖ECBD打造文创中心、科创中心、智慧中心,加快推动金融中心项目落地,为建设金融办公、总部经济聚合力,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应用,为全市产业发展配套提供创新平台、人才培养。

  三、区域合作开展情况

  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后,新区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革军书记关于推进“一核三片、四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实施“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极核”战略作为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重大使命,加快新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培育步伐,推动城市空间协同一体、现代产业协作共兴,积极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贡献力量。

  (一)空间协同取得新进展。严格落实《遂宁市总体规划(2013-2030)》要求,从产业规划和体系搭建上注重与全市总规对接,河东一期16平方公里全面建成,基本完成疏解老城区城市功能的历史使命;全面拉开河东二期22平方公里开发进程,高效推进“五路一环一湖”基础设施建设,为下一步做大中心城区提供空间载体。

  (二)互联互通取得新进展。全力融入市域交通网,全面畅通新区南北向道路“主骨架”,中环线河东段186公里已率先贯通,遂宁至蓬溪快速通道河东段基本通车,已初步形成“一环三向七线”市域公路交通网(中环线,318线、二桥、观音湖隧道、三桥、凤台大桥、遂蓬快捷通道、仁三路),辖区内有遂宁东、永兴两个高速出口。

  (三)产业协作取得新进展。与周边区域“错位发展”,新区不发展工业,专注于培育现代服务业。当前,夯实仁里古镇、河东二期、养生谷等产业平台,建成万达广场、体育中心、保利花卉公园、仁里水乡、中心医院河东院区、嘉慧妇儿医院等产业项目,以文旅为引领,康养、科创、商贸融合配套的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科教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大学可望在年内落地,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环境共治取得新进展。建立了大气监测信息共享、水环境污染共治等合作机制。与船山区实行上下游联动,协调配合抓好联盟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

  十四五规划 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调研材料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按照省市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部署,为提前谋划好汉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重大项目、专项课题研究等工作,因地制宜编制出适合全区高质量发展的五年规划。近日,汉滨区发展和改革局围绕汉滨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发展布局等核心内容开展调研。此次调研通过召开部门和镇办座谈会、实地到镇、到村、到项目建设地点的方式进行。

  在部门座谈会和镇办的座谈会上,听取了相关各部门及镇办的发展思路和项目谋划工作。该局要求,“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汉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全区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在全面充分摸底查清区情的同时,要学深悟透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走向以及受当前疫情影响出台的相关政策,把项目谋划作为重点任务,在大生态、大交通、大产业、大民生以及新兴产业等方面,谋划一批强基础补短板引领发展的优质项目,搭建好高质量发展平台,解决一批经济发展中的瓶紧,为汉滨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和工程纳入中省市发展规划大盘子。

  同时,调研组还到村到社区,了解基础设施补短板方面的情况,较为详实地掌握了规划编制的第一手材料,为研究编制具有较强针对性、前瞻性的高质量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5篇: 个人十四五规划怎么写

西固煤业公司“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

为认真落实集团公司科矿业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发挥科技创新对集团公司“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蜕变转型”战略的核心支撑作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以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实施为先导,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实现安全生产,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现制定公司“十四五”规划具体内容。

1.现状与需求分析

陕西蒲白西固煤业公司是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煤业生产及经营活动。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现井下为“一井一区、一区一面”生产格局。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综合机械化掘进方式生产。

截止目前,我公司已经顺利实现安全生产十七周年,各类安全设施齐全,生产布局合理,人员配备到位。

我公司与同行业先进企业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围绕我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现状,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主要问题是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停留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方面,未能进行实际有效的科技创新工作,为此在“十四五”期间,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一是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的总体目标任务;二是从科技创新实质出发,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创新企业科技发展需求。

2.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与目标

2.1发展战略

紧紧围绕矿井科技创新工作长期发展战略,以“安全、高效、创新”为中心,以生存发展为动力,以节支降耗为主线,以科技管理创新为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夯实经营管理基础,加速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着力提高矿井经济效益。

坚持以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努力获取市场高地控制的主动权。要以煤炭高效开采和战略产业关键技术为重点,坚持“跟踪前沿、聚焦核心、精深培育、引领转型”,强化自主创新,创建内外协同、开放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自主创新模式,整合科研资源,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运行机制,推进成果转化,加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着力煤炭开采新技术新工艺、煤炭高效利用、高端装备、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摆脱对传统高碳产业发展路径的依赖,增强煤炭转型发展的源动力。
  2.2发展目标

(1)建立健全科技资金管理实施办法,明确科技资金的提取、用途、使用,保证规范的科技资金年度投入量。

(2)充分落实对标管理工作,将对标项目、对标工程逐步落实转换为实际成果。

(3)“十四五”期间,积极探索,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自身标准化,进而推广应用。

(4)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科技人才队伍。计划高级工程师人数达到科技创新人员的60%以上。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培养学习。

3.实施区域重大专项技术与产品联合攻关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矿井边角煤开采技术、沿空成巷掘进技术的应用。

3.1 边角煤开采技术

从几年煤矿发展趋势而言,边角煤开始技术的应用已非常成熟,我们将积极探索适合我公司井下地质实际情况新型开采技术,选择科学合理的采煤方法,既保证安全生产,能缓解采掘接替的紧张状况,又能提升矿井煤炭资源回收率,对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沿空成巷掘进技术

行科技兴企战略,在“十四五”期间将积极探索沿空留巷新工艺,进一步解放了呆滞煤量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提升了企业效益。沿空留巷技术就是煤矿开采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提高煤炭回收率,降低掘进率,缓解采掘接替的紧张状况,针对我公司煤炭资源日趋紧张的实际情况,为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开采寿命,我们大力推重要的意义。我们将与科研院所机构积极合作,探索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升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环境。

4.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壮大和优化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的理念,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确保科技创新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将项目研发与单位人才培养结合,让科研人员在项目中成长成才,真正实现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深度结合。

不断完善创新科技人才评价考核工作制度和机制,将项目研发与单位人才培养相结合,利用容错机制,锻炼和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壮大和优化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吸纳各种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储备和培养人才力量,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术、高水平富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科技人才队伍。实现科技团队本科率100%,高级职称人数达到60%以上。

5.保障措施建议

5.1注重科技投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以科技项目为引领,从维简费、安全费和大修资金中列支科研费用。必须保证年度科技研发投入达到同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3%以上,且增幅高于同年主营业务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严格按照矿业公司《科技资金管理办法》统筹管理、分级使用、保证重点、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科技项目的资金管理。

积极申报政府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尝试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不同的科研资金筹措方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5.2、抓好科技工作基础管理,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实施,成果高效转化应用

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合作科研机构准入管理办法》、《集团公司科研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煤炭方向合作科研机构准入名录》、《陕西省省属国有工业企业(集团)研发投入量化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从立项论证、对外合作、科研投入、考评激励及成果推广等关键环节严格控制,全面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支撑和引领企业发展。

5.3增加科研项目时间节点考核,明确科研项目团队分工

在前期的科研项目立项过程中,深入调研各科研项目可行性及实施时间周期,经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最终确定各科研项目实施周期和各时间节点。

科研项目实施周期和各时间节点后,积极挑选精兵强将,组织形成科研项目团队,为科研项目顺利完成打好基础

项目节点、项目科研团队明确后,明确科研团队责任,制定奖罚措施,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待项目结题后兑现奖罚,确保科研团队有奔头,有甜头,有干头。

总之,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本着脚踏实际、努力创新的信念,积极探索、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以项目实施为跳板,着力企业发展远景,努力实现高效、安全、科技型矿井的奋斗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 通用 规划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