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德育德,我育人故事(郭小霞)

时间:2021-10-25 10:38:37 来源:网友投稿

 以德育德,我的育人故事

  郭小霞

 西安市未央区西航四校

 关键词摘要:教育、角度、理解 那天上午第三节课,我刚走进教室就有孩子报告小华丢钱了。问过之后才知道,小华过生日家长只给了 100 块钱,不够。她和同学们集资想去吃自助餐。每人交给小华 30 块钱,一共 210 元全丢了。

 因为不大相信是班里同学“拿”的,我让小华在书包里再找找。可她说上操前,她把钱放在书包底层的袋子里,拉上了拉链。临走时专门绑好书包带子。回来时,书包被打开了,底层的拉链也被拉开了。小华的话否定了我的想法。

 我一向不主张学生带钱到校,也曾告诫过孩子“财不外露”,虽然生气小华自作主张,可看着小华那种焦虑与无助的眼神,我知道自己此刻不能责备孩子,更不能不做点什么。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能搜查孩子的书包。不能为了解决问题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公开地把犯错的孩子推向“深渊”。

 站在讲台上,我开始了“试验”:“大家都知道,小华的钱丢了。老师想,咱班没有人会故意偷拿别人的钱,但一定会有人搞恶作剧,把小华的钱放到别人的地方。咱们帮小华找一找,翻翻自己的书包、文具盒或你能想到的其他地方,好吗?”不等我说完,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翻书包、翻本子、看文具盒,孩子们

 翻着自己的还看着别人的,说的、笑的,有人甚至脱掉了自己的鞋让同桌检查……我的目光扫过一个又一个孩子的脸,着急的、开心的、愤怒的、兴奋的……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只有他。

 怎么可能?我不确定。可他的座位,恰恰就在小华的前一排,而他的表情为什么那么担忧,眼神躲躲闪闪、不知如何是好,他又为什么在大家都“找”钱时,那么无所事事? 怎么办?我想无论怎样,做人的道理要给学生讲明白。

 “小华不该私自收同学的钱,这是她的过错。更不该把钱放在书包里,因为她给同学提供了犯错的机会。但是,这都不是根本。根本的是,我们要守护好自己的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让自己心受到污染。”“答应郭老师,我们不拿别人的东西,也不让别人有机会拿自己的东西,好吗?”我用眼睛看了看他,为了不显得那么明显,我还看了看别的几个学生。

 下课铃响了,我对班里孩子说,如果谁在教室发现了小华的钱,记得一定告诉我。为防万一,中午放学时,我把班长和中队长留了下来让他们,注意观察同学们近期的消费情况。

 那个中午,我没睡着: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为什么要拿小华的钱?他在传递什么信息?或许,是没有受到邀请?抑或是对这种张扬的集资做法表达不满?但要说他是在“偷”钱,我绝不能接受。怎样引导,才好呢? 下午一来到学校,我就向全班宣布我已经知道是谁拿钱了,

 请那位同学来找我或想办法把钱还给小华。说这话时,我的目光又刻意地在他身上多停留了一会儿。

 等了一下午都没有任何消息。其实,找到钱不是目的,我的目的是给孩子一次改错的机会。可他懂吗? “老师,钱回来了。”下午放学排队时有人告诉我。我笑了,发自内心的开心:我尽力了,我的学生也明白了我的一番苦心。

 其实,教育本就该是有心而无痕的。人,谁能无错?何况孩子。我们既不能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就一定要相信孩子有改错的勇气。在琐碎而繁杂的班主任工作中,当我们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以干净的目光看待学生,以健康的心态理解学生,就不会被自己的成人思维误导。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方法上再多一份委婉或许事情会得到更好的解决,或许结局会变得更加美好。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一味的批评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深切的关怀和爱护,使教育成为载歌载舞的水。”

  2014 年 4 月 6 日

相关热词搜索: 育人 以德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