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设计 >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时间:2022-01-18 17:23:13 来源:网友投稿

五年级是指小学阶段的高年级阶段,其中五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面临“小升初”考试,所以要认真学习、仔细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六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为六年级的小升初做好准备,所以也要认真学习、备战小升初,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3篇

第一篇: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例1、课堂活动1题、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结合实例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回答实际问题;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2.过程与方法

(1)将实际生活事例与课堂教学的探究有机的结合起来。

(2)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讨论等学习方式体会和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本课教学要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和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2)应用生活实例进行学习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感爱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积极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交流:

一、创设情境,走进生活

谈谈今年的禽流感(H7N9流感病毒)疫情状况,引到20XX年“非典”疫情。

师:前段时间,在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一种禽流感病毒,知道是什么吗?(H7N9)

(出示“非典”相关图片)20XX年上半年,发生在我国部分地区的“非典”让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在当时,全国上下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控制疫情,并密切关注着每一天疫情的变化情况,而最基本的关注点就是各种媒体报道的由卫生部统一发布的关于每天的新增病人人数的统计报告

(教师出示):北京20XX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情况:(一组数据)。

提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用以前学过的什么方法进行整理?

学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分别出示统计表和统计图)这是从网上下载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特点:能很快了解具体的数据)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特点:既能看出具体的数量,还能直接比较数量的多少)

师: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有优势:能直接比较数量的多少)

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

师:这些数据,用条形统计图统计能形象直观地看出某一段时间新增病人的人数,但非典病人人数在未来的时间里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从条形统计图上就不容易看出来或预测出来,所以,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新的统计图来表示。请看——

(一)集中观察实例,找出图形特点

1.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师:在网格图中用点来表示数量,再把相邻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形成曲折的连线,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2.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标题、日期、横轴、纵轴、网格、点、线段等)

3.对比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方式上的相同和不同点。

(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图)

(1)相同点:有标题和制作日期;横轴上的数据代表日期,每格都表示5天;纵轴都表示新增病人的人数;每格表示的数量是20人。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好眼力!)

(2)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

(二)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观察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四人组合作交流:(1)从各个点的高低,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从线段的上升和下降,可以看出什么?

(3)从线段倾斜的程度,又可以发现什么?

引导(1)说说折线统计图上的各个点表示什么?

比如(第一个点)表示什么?你怎么看出来的?(请2-3个同学说说)

(2)线段的上升一下降反映了什么现象?

(3)线段倾斜得“陡”和“缓”说明了什么现象?

指导看书:好,请打开书119页

2.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问题:

师:请同学汇报自己是怎样填的,并说说你是怎样从折线统计图中看出来的。

(1)新增病人在( )月( )日最多,达到( )人。以后人数在逐渐( )。

5月1日的人数是最多的,达到122人。因为5月1日的点与其他点比较是最高,所以人数最多。因为在5月1日以后的折线都在不断下降,所以人数在逐渐减少。

随机提问:新增病人在( )月( )最少,有( )人。怎么看出来的?

(2)新增病人数减少最快的时间是在( )月( )日到( )月( )日,减少了( )人。怎样发现的?(善于观察比较的孩子。)

新增病人减少最快的时间是在5月1日至5月6日,减少了52人。我发现从5月1日到5月6日的线段下降得最快来找到的。

(相邻两个点的人数相减再比较可以知道。)(看那个时间段线段斜的最厉害减少得就最快。)(相邻两点竖着比减少的格子越多,人减少得就越快。)(两点间的线段越陡,说明人减少得就越快。)

(3)根据变化趋势,预计6月初的新增病人数会怎样变化?

我觉得6月初的新增病人的人数,预设:A 会很少了,没有了。

师:做出这个预测有道理吗?依据是什么?

生:如果从5月份的新增病人数的变化趋势来看,新增病人人数越来越少,折线越来越向下降,所以可以估计6月初的新增病人会更少。)

师:怎么理解? 生:就是看折线一直往下降的趋势。

师:看“趋势”来做预测,很有道理,这也是折线统计图独有的优势!

“非典”疫情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诚成的抗击之下最终得到了全面的控制。

师:我们通过点的高低可以知道数量的多少,通过线段的上升和下降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通过线段的倾斜程度看出或预测出数量的变化趋势。

提问:本例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哪种更好?为什么?有什么优势呢?

学生初步感知回答:(预设)1、简洁,画起来方便。2、折线统计图还能通过线段的上升和下降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

请同学们看书第120页,把表述折线统计图特点的句子勾一勾,小声的读一读。

及时完成板书:(简洁,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

3.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论证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提问: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折线统计图,如股票分析图、病人的心电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出示股票分析图、病人的心电图等)

4.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和现象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想体验这种变化的过程吗?好,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

师:你能用手势表示怎样是增加,怎样是减少吗?

(1)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拿起手来,先找到起点,准备,春天发芽了,一直长到夏天,很多,很茂盛,秋天开始落叶了,落,冬天落完了。(不错,大家很认真)

(2)略:学生同桌有手势比划。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分析选择

(1)要分析小明同学一个学期5个单元考试成绩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应该选择( )比较合适。

(2)如果要对五(5)班半期考试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应该选择( )比较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2、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从报刊上获得的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3、课堂活动第2题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课件出示)

请观察,这两张统计图。猜一猜哪张图表示毛衣的销售量?哪张是表示衬衣的销售量呢?为什么?

预设:(1)第一张下半年的销售量是越来越多,说明是毛衣。第二张是越来越少,是衬衣。(2)随着下半年天气越来越冷,毛衣的销售量总体是越来越多,而衬衣是越来越少。)

如果你是销售经理,在进货方面有什么考虑?

如果你是消费者,又什么打算呢?

小小的两张统计图,居然是进货的依据之一,也能对消费者带来启发。真是太有用了。

4、考考你 (拓展题,有时间就完成)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认识,说一说。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还有什么收获?你还有问题吗?

六、课后作业。

最后,老师衷心的祝愿大家学习的心情能永远呈上升趋势!

板书设计:

折 线 统 计 图(简洁)

点的高低 数量的多少

线段上升或下降 数量增加或减少

线段倾斜程度 数量的变化趋势

第二篇: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

许昌实验小学 数学组郭小丽

折线统计图

许昌实验小学 郭小丽

课前思考:

《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体会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通过对比、选择与应用,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面对这样一节统计概念课,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该是什么?反复揣摩确定为:第一,折线统计图的点和线有什么用?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第二,与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发展变化情况。——这是许多资料中对“折线统计图”下的定义,也是我们成人耳熟能详的语言。但是,对孩子来说,这是比较抽象的科学概念。如何引领他们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让他们切实领会到作为一种统计方式,折线统计图自身所独有的这些特点呢?

 经过反复揣摩,我们认识到:所有概念的特点,都要结合实例去领会;要让学生在对实例的研究与比较中,自主探究出折线统计图中“点”与“线”的作用,体会到它们的独特意义与价值;除此之外,还要通过与同级概念的对比分析,深刻认识概念自身的特点。因为折线统计图是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它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加深对各自的理解,这是辨析概念本质的一种良好渠道。

基于以上思考,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所给的数据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渗透统计思想。

3.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作用,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核心素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5月8号的焦点访谈刷爆了咱许昌人的朋友圈,大家都为自己是许昌人而骄傲!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生:许昌创文明城。

师:是啊!咱许昌是全国文明城市,不仅市民的素质提高了,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观!大家请看!(课件播放视频)

师:咱许昌越来越美啦!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前来参观。课前,郭老师搜集了一组数据,请看大屏幕!从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汇报2010-2016各年的游客数量。

师:太厉害了,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信息!可是这么多数据,看起来、读起来都很麻烦。怎样整理更清晰呢?

生: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师:好,我们来看!用统计表来表示确实比文字叙述清晰多了。还能用什么方式?

生: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是这样吗?相对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更加的直观,也更加的形象啦!可是工作人员却制作一幅这样的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看!(课件演示动态效果)

师:快看!这些直条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窄了。

师:现在呢?

生:变成一个点了。

师:把这些点顺次连起来,就形成了一幅新的统计图。谁认识这样的统计图?

生:折线统计图。

师:不错,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条形图的基础上生成折线统计图,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通过“直条—细线—点—连点成线”的动态演示,自然形成折线统计图,既水到渠成,又为后面明晰两种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体会点和线的作用

师:为什么工作人员选择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奥秘吧?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究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大家一起探究交流!(课件出示)

探究交流:

(1)请你任选一个点和一条线,想一想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2)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并说一说你的发现。(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

生:依次展示自己选择的点和线,并总结发现:通过点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上升的线表示数量增加,下降的线表示数量减少,水平的线表示人数不变。我们小组展示完毕!

师:他们小组分工明确,不仅会合作,而且很善于表达。掌声送给他们!

师:你能试着总结一下,折线统计图的点和线究竟能告诉我们什么吗?

生:折线统计图点的高低可以告诉我们数量的多少,线的起伏可以告诉我们数量的增减变化。(板书)

【设计意图:体会折线统计图中点与线的作用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这些点可以告诉我们什么,这些线又能告诉我们什么”此一开放性的问题留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分析比较,体会“线”的变化情况。

师:来看最后这两条线,都是上升的线,都是两个相邻年份之间的连线,为什么一条长,一条短呢?

生:它们的倾斜程度不一样。

师:为什么倾斜程度会不一样呢?

生:人数的变化不一样。

师:每条线是怎样变化的?你能算算吗?

生:第一段增加18,第二段增加9。

(课件演示:2条线段平移到一个交点处)

师:我们把这2条线段通过平移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生:线越长,倾斜度越大,增加的人数越多。

师:了不起的发现!线越长,倾斜度越大,越陡,数量变化就越大!这些简单的线可真不简单啊!不仅能告诉我们数量的增减变化,还能告诉我们变化的幅度。(板书:幅度)

【设计意图:线段的倾斜角度反映着数量是增加或是减少,而同样是增加,增加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减少亦然。借助课件让线段平移到一端重合,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认识到线段的“陡”、“缓”决定了数量变化的幅度。】

3.分析走势,合理预测

师:刚才我们都是一个点一个点,一条线一条线地从局部来观察,现在我们从整体来观察一下,是什么样的变化趋势呢?

生:上升的。

师:我们用手势感受一下,这是什么样的变化趋势?(上升、下降、波动)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最大的魅力和特点,通过折线的高低起伏可以看出数量的整体变化趋势。

师:你能预测一下,2017年许昌游客人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吗?

生:上升,下降,不变。

师:这几种情况都有可能,但根据这条线的变化趋势,哪种可能性最大呢?

生:上升。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合作、交流、展示,我们发现了折线统计图点和线的秘密。大家真了不起,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隐去坐标轴及方格,没有了数据,只剩下一条连结而成的折线,学生通过“比划”这一动作表征,感悟到数量的整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从而做出预测和决策,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价值所在。】

4.对比异同,深化认识

师:到目前为止,我们认识了两种统计图,分别是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对比两幅统计图)

师:如果许昌市的市长要了解最近几年的旅游情况,他会选择看哪幅图?为什么?

生:折线统计图。因为市长不仅要了解每年的旅游人数,还要了解人数的变化情况。

师:你能试着说一说它们各自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吗?

生:条形统计图只能反映旅游人数,而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人数的多少,还能看出变化情况。

生:看人数的多少时,条形统计图比较方便,看人数的变化时,折线统计图比较方便。

生:条形统计图能更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变化。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条形统计图最突出的特点是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变化趋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条形图和折线图各自的优势,感悟对数据关注的角度不同,选择的统计图就不同。】

5.试画折线统计图

师:通过对比,我们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幅折线统计图?

生:想。

师:心动不如行动!拿出作业纸,自己尝试画一画!

师:谁能到前面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师:你们和他画的一样吗?有不一样的吗?

师:画图的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师:我们总结一下,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统计图,需要哪些步骤?

生:首先要描点,然后标数据,最后连线。(板书:描点、连线、标数)

师: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从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生:空气优良天数最多的是2012年,最少的是2015年。

生:2011-2012年,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其余年份空气质量下降。

生:我从整体来观察,这条折线呈上升趋势。

师:你能预测一下2016年许昌市的空气质量吗?

生:会继续下降。

生:也有可能上升。

师:究竟谁的预测对呢?我们一起来看!(课件演示)

师:为什么2016年空气质量不降反升呢?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生:禁止放炮,车辆限行等等。

师: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生活垃圾分类、禁止燃放烟花炮竹、投放小绿,提倡绿色出行,实施“碧水工程”“蓝天工程”。政府采取了这么多措施,我们作为一个小公民,该怎么做呢?

生:不乱扔垃圾,看到废纸主动捡起等等。

师: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措施,一定能留住那一方碧水蓝天!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读图,还学会了画图。更了不起的是大家能根据折线的整体走势,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合理的分析!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试画,并交流方法,自主探究画法。在画图的基础上进行读图,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空气质量统计数据的选择,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数据分析的同时,渗透环保意识,进行德育教育。】

三、巩固练习

师:上周学校组织大家进行体检,我们班的周俊言同学非常关注自己的视力情况。如果她想对比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视力情况,她该选择哪组数据呢?

生:第一组。

师:如果她想了解自己的视力变化情况,她该选择哪组数据呢?

生:第二组。

师:如果把这两组数据绘制成统计图,选择哪种统计图合适呢?

生: 第一张表应该选择条形统计图,因为它要表示的是4位同学视力的多和少。第二个应该选择折线,它更关注的是周俊言视力的变化请看。

师:回答得非常好,不仅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还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谁还想来说说?

生:第一个是不同学生同一年级的视力情况,第二个是同一学生不同年级的视力情况。

师: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结合这两幅图分析一下周俊言的视力情况吗?

生:和其他同学比,她的视力中等靠下。并且从二年级开始,视力逐年下降。

师:看来,两种统计图各有所长。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如果重在比较多少,就选择条形统计图;如果重在关注变化,就选择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统计图的表达方式进行辩证的认识,进一步把握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明确数据的特点决定着统计图的选择:如果统计的数据是独立的,关注数量多少,选择条形统计图更合适;如果统计的数据是连续的,关注变化趋势,选择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师:学校要举行数学竞赛,郭老师统计了2名同学最近几次的考试成绩,你们帮郭老师分析一下,让谁参加更合适呢?

生:第一名同学,成绩比较稳定。

生:不一定,有可能是第二名同学。

师: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演示)

教师总结:我们在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时,不仅要关注线的趋势,更要关注具体的数量,全面把握,整体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

生:知道了两种统计图的异同。

生:学会了画折线统计图。

……

师: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希望同学们不仅会学,还要会用!学以致用,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下课!

教后反思:

回顾整节课,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对比自主探究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教学过程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把握起点,自然生成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学习将变得更为有趣和简单,知识结构也更为牢固。学生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如果在它的基础上引入折线统计图,知识就不仅是一个个“点”,而是有机地连成了一条“线”。因此,上课伊始,教师直接出示条形统计图,并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先把直条变成细条,又把细条变成细线,最后这些线变成了“点”,然后连点成线,自然生成了折线统计图。这样既把握住了新知识的生长点,又使得折线统计图的直观表象水到渠成,为接下来的探究做了极好的铺垫。

二、以生为本,自悟自得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同样需要如此。

在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中“点”和“线”的作用时,教师在给出实例之后,接着提出“这些点可以告诉我们什么,这些线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样一个大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在合作中逐渐明晰了认识。从学生的汇报可以看出,他们对线的作用理解得非常到位。一节课下来,自悟自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增强了。

三、深入探究,辨析本质

学习折线统计图必然要和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它俩的区别归根结底是由数据的特点决定的。结合两组视力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更关注数量多少的时候,选择条形统计图表示更合适,更关注数量变化的时候,选择折线统计图更合适”。这一过程,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更加深刻、到位,他们的数据分析意识也必将进一步增强。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折线统计图》这一教学内容,试讲了很多次,最终有了上面这些实践与思考。但仍有不足之处:数据分析还是不够透彻,可在练习环节增设题目。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身边找一找折线统计图。

第三篇: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

一、教学分析:

是四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折线统计图,为以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打基础,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打,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版第八册的第一课时(例1)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的整体考虑问题,发现问题。

五、教学准备:调查、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2010年1月我们海南正式成为国际旅游岛,这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我们海南旅游。海南景色迷人,三亚是游客们的首选。你知道三亚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吗?

老师收集了一些有关三亚的图片,我们一起感受一下三亚的美。

(闻名中外的天涯海角,美丽的亚龙湾,矗立在碧海蓝天之间的南海观音,神奇的海底世界,鸟巢因《非诚勿扰》而受人瞩目。)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复习条形统计图

1.(播放三亚的图片)三亚是真的很美啊!来三亚的游客一定会很多。看,这是2005年到2010年三亚市游客人数的情况统计表:

师:从统计表中,你获取了什么数学信息?从统计表中很容易看出每年的游客人数有多少。

【设计意图:复习统计表,让学生读懂统计表的知识。】

2.条形统计图

师: 根据上面的统计表老师制作一幅条形统计图。看,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一个学生回答,引导出横轴、纵轴、单位、每个小格表示什么?(你的意思是从横轴找到2008年,再看直条的顶端沿水平线对着的数量610万人)(谁知道每个小格表示多少?0到400这里为什么画成曲线?)

你能告诉老师2006年三亚的游客是多少吗?怎么看的?师:你看这样很容易看出每年三亚市的游客人数是多少。(为什么2010年这条直条最高呢?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矮来反映数量的多少)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哪年的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设计意图:复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重温如何从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为折线统计图作铺垫。】

(三)新课:折线统计图

1.揭课题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根据上面的统计表还可以画成这样的统计图,你们要注意看罗。(把每个点都依次连接起来)你发现了什么?(你观察得真仔细)

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吗?(折线统计图)

在生活中你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请大家一起欣赏。你看,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折线统计图,所以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以及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关系。这也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与体现的地方。】

2.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1)从这幅折线统计图中,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从你们的回答中了解到,折线统计图是通过点来表示数的多少。

(2)从折线统计图中,能快速看出哪年到哪年的游客人数增加最快吗?怎么看的?生:09到10年的线段很长。师:你的意思是线越长,人数增加越多,那线只反映数量的增加吗?所以,线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小结:折线统计图是通过点表示数量的多少,通过线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变化趋势

(1)用手比划一下09到10年的线段,感觉怎么样?(陡)

我们可以说当线越陡,这种变化就越快

像09到10年这条表示上升的线比较陡,说明它上升的速度比较快,我们就把这种上升趋势表示快速上升。你了解09到10年的游客人数增加这么多的原因吗?

(2)请观察一下这几条线段,它们上升的线陡吗?上升的速度和09到10年相比,怎么样?上升的速度比较慢的变化表示缓慢上升。

(3)这幅图中,每两年之间的人数变化都是上升的吗?哪年到哪年不是?

感觉一下,它的线陡吗?下降的速度样?这种变化趋势表示什么?(缓慢下降)

为什么08到09年的游客人数会有小幅度的下降,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师:我们的数学学习要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学习更有价值。

(4)出示快速下降的线,像这样的变化趋势表示什么?(快速下降)

(5)除了这些变化情况,当线是水平的,就表示数量没有发生变化,就是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是通过线来表示数量的变化,动画的效果比较生动,对学生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4、师:刚才我们是一条一条线段来看这种变化的,但我们看待问题,不能只关注局部的变化,还要关注整体变化。请你们看这幅折线统计图,感觉05年到10年的人数整体有什么变化趋势?生:05年-10年的游客人数总体在上升

师:虽然08-09年的游客人数在小幅度的下降,但是05-10年的游客人数整体是上升趋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待问题不能只关注局部的变化,还要关注整体变化。】

5、根据这种上升趋势,请你联系实际,预测一下2011年到三亚旅游的人数会是多少?并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们注意环保,让我们海南变得越来越美丽,那来我们海南旅游的人就一定会越来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能根据已经的信息和变化的趋势来预测下一年的情况。】

(四)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现在我们学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请你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

师:两种都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但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楚的看出整体变化的趋势。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

(五)练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折线统计较长的特征,请看这幅折线统计图。

1.我们常说海南一年四季如春,这也是吸引游客来我们海南的一个原因。

2.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我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也会像小东那样快速上升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六)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逐渐学会归纳概括,整理提炼。】

相关热词搜索: 折线 教学设计 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