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设计 >

角的初步认识导入设计集合5篇

时间:2021-12-04 23:19:56 来源:网友投稿

导入(import)是2018年公布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角的初步认识导入设计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角的初步认识导入设计5篇

第一篇: 角的初步认识导入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的新课导入的案例分析

作者:顾祯

作者机构: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

来源: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ISSN:1009-5608

年:2012

卷:000

期:003

页码:56-56

页数:1

中图分类:O123.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角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新课导入;课程理念;二年级

摘要:执教了二年级的《认识角》一课。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对本课“导人”部分的认真思考,我设计了三种方案,并分别进行了试教,其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在此次实践的基础上,我又一次学习了新的课程理念,倍感亲切!

第二篇: 角的初步认识导入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一、 谈话引角

1、 出示“角娃娃”,问:平时生活中你听说过角,见过角吗?

2、 生发表见解,说说自己见过的、听过的角。

3、 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小朋友们见多识广,见过的角真多,而今天来到我们课堂上的这个“角”它不是元、角、分中表示五角的“角”,也不是长在小动物头上的“角”,而是藏在我们的桌子、椅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里的“角”。

二、 引导探究

1、 活动一:找一找

(1) 师:这些角可喜欢玩捉迷藏了,它们到底躲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找出来,比比看谁找得多?

(2) 生群动,找寻教室里的角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录。

(3)小组汇报:我们找到了哪些角?

2.活动二:摸一摸

师:小朋友们刚才找到了很多角,现在咱们用自己小手摸一摸,看看我们找到的角是什么样子的?

(1)生摸角

(2)汇报

3.活动三:画一画

(1)学生自由画角,师巡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师鼓励学生想办法,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2)师示范角的正确画法,再请学生练习画角,画完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好。

(3)角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学课本第39页,把它找出来。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谁会把它说成一句完整的话。(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或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一个角)

(4)练一练:(出示一组图形)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角?

5、活动四:剪一剪,比一比

(1) 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角?五角星有几个角?

(2) 正方形剪去一个角后还有几个角?五角星剪去一个角后还有几个角?

(3) 看着正方形剪下来的这个角和五角星剪下来的这个角你想说什么吗?

6、活动五:做一做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图钉、两个纸条),我们可以把图钉看成是角的顶点,把纸条看成是角的两条边,请小朋友做个活动的角。

(2)同学之间相互玩玩活动角,看看从玩当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三、活动总结,鉴赏角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假如你是一个角,遇到这么多新朋友,你会怎样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2、图片展示:角在生活中 引入部分设计了一个卡通的“角娃娃”图片,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中来了一位数学王国的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此时学生们的眼睛个个睁得大大的,他们充满好奇地等待着这位新朋友的到来。)这时,教师出示了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卡通猫样的图片,上面写着“角娃娃”三个艺术字,其中“角”字特别大,而且用抢眼的红色,“娃娃”两个字相对较小,而且飘着淡淡的绿色。图片是美的,学生的呼喊是惊奇的,在他们的呼喊中课题就自然揭示了。

师:平时的生活中你看到或听说过角娃娃吗?(教师的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师的手势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教师手指“角”字,重音落在角上,学生视线、学生的注意也落在了“角”上。)

生1:妈妈早上给了我五角钱。

生2:桌子的这里有角。

生3:羊的头上有角。

生4:三角形有角。

生5:正方形有角。

……

师:小朋友们见多识广,见过的角真多,而今天来到我们课堂上的这个“角”它不是元、角、分中表示五角的“角”,也不是长在小动物头上的“角”,而是藏在我们的桌子、椅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里的“角”。

[片段二]

师:这些角可喜欢玩捉迷藏了,它们到底躲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找出来,比比看谁找得多,谁的眼睛最亮,好吗?

学生们或小组、同桌合作,或独自单干,或站,或蹲,或坐,纷纷用手指点数着或用笔点记着发现的“角”,他们个个精神饱满,投入到找“角”的活动中,找到“角”后的喜悦不言而喻,汇报的架势谁也不肯让步。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角!在找角的过程中不知有谁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发现了角的样子?(教师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谁不想自己是火眼金睛呢?)

生1:我发现了,角是尖尖的。在这!

生2:角的这儿很扎手,硬硬的。

群生应和:对,对,角是硬硬的、尖尖的。(学生对角的认识就是从这尖尖的、硬硬的开始,而这正是角的顶点所在。)

师在学生所指的地方摸了摸,故做惊奇状:嘿,这角还真尖尖的、硬硬的。你们能用笔把这尖尖的、硬硬的角标出来吗?

生痛快地回答:“好!”,并立马动起笔来。不一会儿,作品出来了。

生1:在盒子的顶点处描了一个红“•”。

生2:在数学书封面的角落也描了一个红“•”。

生3:在桌子的角落处也描了一个红“•”。

……

师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后,问:还有不同的画法吗?生纷纷摇头示意。

师:现在请小朋友继续动动笔,把这个角画到纸上。注意,只画一个就够了。

生继续动笔做画,师巡视着,与学生低声交流着,收集着学生完成的作品。

作品1: 作品2:

作品3:• 作品4:<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你们画的角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看到同学们画的这些角,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号不是角,这是长方形。

生:2号有三个角,它是三角形。

师故做糊涂:那3号呢,这是角了吧?这跟你们刚才描的可是一模一样啊!

生异口同声:不是!不是!这是点,怎么是角呢?

师:对呀,这的确是点,它不是角!那角到底是怎样的呢?4号是吗?

生的目光停留在作品4上,教室里终于安静了一会,思索了一阵后。

生1:有点像角。

生2:是角,它有尖尖的。

生3:太小了,像是小于号。

师:太小了,看不清楚是吧,那老师把它放在投影上给大家看吧。(师操作实物投影,把图像放大。)

生纷纷:是,是,是角。

师故做疑惑,出示学生标出顶点的盒子:刚才你们不是标出来了,这就是角吗?现在角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你们能解释一下吗?

生5:刚才尖尖就是这个地方。

生6:这直直的就是盒子的这两条边。

师:是呀,同学们的判断真是没错,这个同学画的的确是角,角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发现的这两个地方是角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角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本第39页,把它们的名字找出来。

[片段三]

教学情景:在学生数了正方形和五角星各有几个角后,教师当着学生的面剪下了正方形和五角星中的一个角,并挖空。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角,你们能发现它们的不同吗?(在本节课的前面部分,学生们探讨发现的都是角之间相同的地方,而现在突然让学生转变观察的角度,又引起了学生新的好奇。)

学生静静观察之后:

生1:它们大小不同。

生2:正方形剪下来的角大。

师:是吗?

生:是!

师:真的是这个角大?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吗?

生1(支支吾吾):角的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该生一时找不到形容的词语,有点紧张,在支吾了一阵之后,用拇指和食指做了个角样,大概是想用手势来帮助吧。)

生2(有点迫不及待,坐着叫):张开的嘴巴大。

生3:中间宽一些。

生4:这个角胖,那个角瘦!

生5:这个角直一点,那个角尖一点。

……

(此时课堂已成了群言堂,学生们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角的大小的不同的判断方法,学生们的语言是那么的生动,在他们的语言中我们已能看出学生们已经能感悟到角的大小跟它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小朋友们真会观察,是啊,几个角在一起,越胖的角它就越大,口张得大的角,它就越大。现在你们能制作一个比这个角大的角吗?

学生们动手操作起来,课在新的环节中继续着……

第三篇: 角的初步认识导入设计

多种活动立根本 实际应用显价值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参赛选手:石佛营小学 赵 欣

指导教师:朝阳教研中心 吴海燕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什么是数学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像郜舒竹教授在《小学数学这样教》一书中提到的“利用数学教学生,把数学课程内容作为载体,注重的是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认识的范畴。《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核心教学任务就是建立角的特征表象,而数学表象是以感知为基础的,没有感知,数学表象就很难形成。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低年级小学生思维形式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阶段,他们认识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活动,再初步概括为伴有词语的表象保留在头脑中,进而借助于表象在练习活动中形成思维定势。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应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眼看、耳听、口说、手动、脑想等活动结合起来。

丰富的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图形表象,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孙晓天教授针对数学素养提出“在公民的数学素养当中,知道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首当其冲。”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起始课。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认识的范畴。图形认识的学习贯穿小学一至六年级,内容各不相同,但学习的核心任务都是对图形特征的认识、表象的建立,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对多种素材的不断学习逐渐形成。那么我们的小学教材也是在不同的学段编排了不同的图形认识学习任务,以促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一年级

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二年级

初步认识线段和角

三年级

认识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年级

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五年级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六年级

认识圆、圆柱和圆锥

本节课所学习的角是一个原始的种概念,在与角有关的概念系统中,它是首次出现。后面还会学习直角、钝角、锐角、以及角的度量等。另外它还是后面学习几何图形的一个重要维度,如学习研究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特征时都离不开角,所以学好角的初步认识非常重要。

本课教材如下: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材编排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对生活进行观察的能力。本课的教学核心任务是让学生知道角的特征,在头脑中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通过多种形式外现自己头脑中的角,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为了更好地了解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我还翻阅了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

北师大版教材

苏教版教材

对比来看,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教材在角的认识一课中,都是从生活实物图中抽象出角,再概括出角的特征,以建立角的特征表象为教学核心任务,与此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巩固角的特征,建立数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我还参阅了郜舒竹教授的《小学数学这样教》一书,从而了解到人们对角的认识经历了从单纯的质的认识到质与量综合的认识;以及从静态的认识发展为动态认识的四个阶段。对于角的定义也有很多种,但又都不尽如人意。反观本课教学内容,根据刚进入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认为教材是把本课对角的认识定格在了从单纯的质的认识上,通过观察静态角,找到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基本符合郜老师所提到的三大定义中的第一种有关性质的定义,通过列举角的构成要素进行描述初步定义。当然这只是对角的初步认识,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不断的接触到角,四年级会加入有关角的量的研究,进而不断完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

学情分析:

角与我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学生通过家长、辅导班的提前预习指导等,会有一些经验的积累。那么我班学生在上课前对角的原有认知到底是怎样的呢?

于是我对我班38名学生做了以下前测调研:

调研结果:

能够圈画出角

0%

不能圈画出角

100%

通过学情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找图形时不能找到角这个图形,他们并不认识图形角。

依据以往教学经验,我知道学生在画线段的时候,很多都不愿意用尺子,总是喜欢徒手画直线,本课有画角的学习任务,学生在画角的时候,是否能够用尺子画出标准的角呢?

我的反思:

直接告诉学生角是由什么组成的,直接教会学生如何用尺子画角,这样的直接教学非常容易,但是学生的能力如何提升呢?如何做到“利用数学教学生,把数学课程内容作为载体,注重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呢?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次要学习图形的认识,都需要认识特征、建立表象、画图再现。那么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运用工具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做了如下思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学习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能进行正确的抽象概括,进而形成数学的概念。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关联生活,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由学生熟悉的校园情境图开启,寻找角,观察角,抽象概括出角的特征;再次回到生活中找角、创造角、画角,运用多种形式巩固学生对角特征的认识。

我认为学习知识很重要,而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所在更为重要。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更好的生活,所以在课堂的最后我加入了一些角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在认识角特征之后,能够进一步了解到角的应用价值。

对于运用工具的意识培养,我则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学生的作品展示交流中,使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运用工具的意识。真正做到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思考;协同多种感官,感知探究辨析;夯实基础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为学生发现概括特征提供大量丰富的标准图形,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建立起角的特征表象,最后通过介绍角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

用直尺画角。

2.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动手

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数学;引导学生用

数学眼光看世界,使其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特征,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培养运用工具的意识。

教具准备:ppt、小棒、扇子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学具袋( 圆纸片、1根线、2根小棒)、a4纸一张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流程图

具体教学过程

一、依托情景图,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呈现主题图:校园情景图

在这幅图中有你认识的图形吗?

老爷爷手里拿的这把剪刀,张开的剪刀口也形成了一个图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家族中的新朋友——角。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校园情景图出发,找认识的图形自然暴露学生对角的原有认知;问题相对开放,每位学生都有的可说,避免开课学生就有为难情绪,浅入深出,引出本课的研究内容角。与此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二、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特征。

(一)图中找角,初悟特征。

在这幅图中你还能找到这样的角吗?

【设计意图:在对角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之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到生活情境图中再次找角。借助对角的瞬时记忆,运用类比思维发现更多的角,为后面进一步认识角提供大量、丰富的直观素材资源。】

(二)观察交流,概括特征。

隐去背景图。

这些角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请你观察一下,看看有哪些发现?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征,对角的构成要素有一个初步了解,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设计意图: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角,并通过观察发现角共同特征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变与不变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对比辨析,明确特征。

以下6个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明你的理由。

通过观察判断,在学生说理中,使其明确角的顶点是尖尖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交流中教师及时补充板书)

【设计意图:巧用角的变式与反例,通过判断,使角的概念精确化,促学生数学思维深刻性的发展,能够全面地、深入地、从准并从细地思考问题。】

三、多种活动,巩固角的特征。

(一)在教室里寻找角的活动

活动内容:请你在教室里找一找哪有我们刚才认识的角?

活动说明: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找到的角。

【设计意图:通过找角指角的活动,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清晰的认识角,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素材创造角的活动

活动内容:灵活运用三种素材创造角

活动材料:圆纸片、1根线、2根小棒

【设计意图:利用手中的素材创造角,再现学生头脑中角的清晰认识;尤其是运用圆形纸片和线的创造过程,需要再加工,进一步凸显学生对角特征认识的准确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三)在纸上尝试画角的活动

活动内容:1.自主尝试画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画的角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于角的特征能够准确掌握,但是没有灵活运用工具的意识。尝试画角的活动为后面用尺子画角的学习奠定了学习需求的心理,同时积累了研究的素材。】

2.对比交流,学习方法

说一说同学们画的这些都是角吗?怎样才能画出准确的角?介绍画角经验

3.借助工具再次画角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宽容错误、善待错误、研究错误、利用错误,通过学生作品的对比交流,再一次深化角的特征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工具的意识,使得工具的运用变成一个学生的自我需求。】

四、拓展延伸,角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介绍角在生活中的作用:1. 扇子

2. 交通标志(左转弯、右转弯与直行标志)

3. 台球

【设计意图:向学生介绍角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了解角的价值所在,感受到学有所用,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课堂收获,评估教学目标的基本达成情况。】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用彩笔描出下图中的角,并填空。

有( )个角

有( )个角

你能画一幅画儿,画里面也有角吗?试着画一画。

有( )个角

【设计意图:在简笔画中找角,了解学生对角特征的掌握情况,看看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的找到角。画简笔画,进一步了解学生在画角时是否已有工具的应用意识。

六、本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1. 在观察对比的活动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大小、方向不同的多样的角,有其共有、不变的本质属性称之为角的特征。在寻找角特征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够剥离现象认出本质,这种品质和能力有助于人的长远发展。因此,本课中借助校园图呈现出大小方向各样的角,在丰富素材的支撑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炼概括,从而形成角特征的认识。教学中采用的方式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观察、思考,充足的交流表达时间,为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进而形成发现规律的基本认识。

2. 在多样丰富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夯实角特征的认识。

对一个概念的准确认识是个复杂的事情,对其内涵、外延都要有客观清晰的认识才能全面达成相应认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设计了多种活动。在不同的认识层面设计了辨析角、找角的活动,直接巩固深化角的特征;通过借用小棒、圆形纸片、一根毛线创造角的活动引导学生应用角的特征,求变创新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画角的活动,培养学生表达外显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应用工具的意识。在活动的参与、学习和改进的过程中,深化角的特征,发展思维能力。

3. 在关联生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第一”的观点,感知角认识的价值。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收获,更重要的是感知知识的价值,感知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学生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设计了角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活动。从学生熟悉的扇子扇风认识到角的存在,角的大小的不同的作用;从公路上左右转的交通标志使学生认识到角的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借助打台球的体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角在比赛中的作用。这样的认识拓展,使学生生动地感受到角的应用价值,同时能够使其感受到我们的学习是有用的,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对角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角更多的学习需求。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促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看世界,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有紧密的联系。

第四篇: 角的初步认识导入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执教:舟山   苏明杰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平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从常见的平面图形引入“角”
师:今天老师一起和小朋友们去数学的图形王国走走,好吗?
生:好。
课件出示:
(只露出3个角的三角形,露出5个角的五角星,4个角的长方形,遮住一部分的圆)                           
师:猜一猜后面都躲着什么图形。
生一一说出。
师:凭什么猜是三角形、五角星、长方形、圆的?
生:根据露在外面的角(引导总结出)
师:三角形露3个,五角星露5个,长方形露4个。在圆里能找到角吗?
生:不能。
课件演示:把各个角剪下来。(三角形3个角,五角星5个角,长方形4个角)
师:这12个图形都是……
生:角
板书:角。

二、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师:仔细观察,这些被我们称为角的,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先独立思考,如果你有什么想法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生:这些角能再凑回去,又变成原来的图形。
师:这可不一定,我只是剪下其中的一部分。
生:这些角都是尖尖的。
师:这个尖尖的点,在数学上称为角的顶点。(然后在课件上标出,并找出其他几个角的顶点。)
生:一个角有两个边。
师引导观察:每个角都是这样的吗?然后大家一起在角上找边。
师: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被我们称为角的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通过区别、判断等活动,进一步明确“角”的基本特征。
课件:
下面哪些图形不是角?为什么?。
   ①是角    ②两条线段没有共同的顶点    ③直角  ④一条向外弯   
   ⑤钝角    ⑥一条边向内弯
生:第一题是对的?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两条边没有碰到一起。
生:第三题是对的。
师:转动直角的方向,现在还是角吗?再转,现在呢?
……
四、学用尺子画角,通过画角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课件演示:
师:观察,按什么顺序画?
引导说出: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师:你也能画一个角吗?
展示学生作品:谁愿意把画好的角给大家看一看?
为什么你画的角是对的?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符合怎么样的就是角?生回答。
师:自己对的给自己打上勾。
五、通过各种活动初步感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
课件:
   小游戏:谁的眼力好
生信封里取出角。
倒出来了几个角?
其中一个角是从长方形上剪下来的,找一找是哪个角。
生找。
能不能用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你找对了?
(师示意动作:跟黑板上的长方形上的某个角比对一下)
黑板上:(一个长方形)
他找对了吗?为什么?、
那它找的这个角跟长方形上的这个角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那其他两个角呢?我们也来看一看。
(师比对)怎么样?
小结:是的,角也是有大小的。
让我们接着玩下一个游戏吧!

课件:
   小游戏:谁的手儿巧
师:把吸管做成一个实物的角。
生做。
展示:
师:为什么是角?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 ,谁有办法让这个角变大一些?
生上来。
师:老师捏住了顶点,把边叉开角就变大了,我们一起做做角变大的游戏。
(一起做)师:(一个角很小) 角也做角的广播操,做伸展运动(角扯大)
师:你能让角变小吗?
生做。
师:对呀,角能变大也能变小。
六、寻找身边的角,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
师:一起来看一个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
课件:滑梯
   先出示实物 ,然后隐掉,
抽象出角
分析滑梯变成   直角、60度左右的角,30度左右的角  
师:你想上哪个滑梯?
生:我喜欢第二个,第一个一坐上去就直直的下来了,第三个滑不下。
师:大家用学到的角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小结

第五篇: 角的初步认识导入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
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P23~24。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本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折一折、指一指、比一比、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中认识角,使抽象变为直观。
学情分析: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借助已有的经验来学习,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学生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能够初步辨认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角,对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观帮助学生逐步地从实物和其他的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的图形,通过指一指先认识实物中的角,对角的形状有个略微的感知;再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动手操作具体感知角的顶点和边,了解角的组成;然后通过动手做活动角,变化活动角,从动态中认识角的形状,大小变化,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板认识直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角的初步认识,画角。
教学难点:了解角的大小变化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活动角
学具准备:纸、两个硬纸条(同桌两个的长度是不同的)、一枚图钉、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故导新
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认识了几种平面图形,你们还记得吗?(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下面各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里都有什么?
(学生接触过生活中很多广泛意义上的角,但在数学课本上这是第一次接触角,对角的了解不是很具体细致,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这个图形里都有角”可能不是很自信,老师要及时的肯定、鼓励。让学生在温故中感新。)
同学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里都有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新的平面图形——角。(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探索求新
1、情境找角
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学习伙伴——一匹可爱的小马。我们快来看看小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多媒体出示)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看!多漂亮的一幅画呀!仔细观察,小马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谁来说说画上都有什么物体?你观察的真仔细!那角在哪里呢?找出来的同学先在小组里和其他同学说一说。(学生探索交流)
小组汇报:谁愿意下来指一指红领巾的角在哪里?扇子的角在哪里?三角板的角呢?……(教师正确指导指角的方法)
(这个环节通过直观,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逐步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自然地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研究,也可以初步了解

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
2、动手折角
你们的眼睛可真亮,把藏着的角都找出来了,可是小马又出了一个难题,谁愿意来读一下,下面就请同学们用纸折出一个角吧。(学生用纸折出角)
谁愿意把你折出的角给同学们看一下,(依次找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做的角,最好找出不同的角展示。)你能用手指出哪里是角吗?还有哪里是角?……
你们的小手可真巧,折出了各种各样的角,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马是怎样折出角的好吗?(多媒体动态演示用纸折角的过程,边折教师边问)注意看,有角吗?那现在有角吗?
(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指一指,看一看,从手从脑充分感知角的形状,使理解加深。)
3、摸角感知
角折好了,但小马还有个要求呢,请摸一摸你折好的角,你发现了什么?来,同学们都摸摸看,你感觉怎样?(学生动手摸自己做好的角)再换个角,摸摸看,感觉怎样?
你们说的真好!(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小马折出的实物角中抽象出平面角,边指边说)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和两条直直的线,这个尖尖的地点叫角的顶点,(多媒体课件显示,标明“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多媒体课件显示,标明“边”)再观察一下,角是由几个顶点和几条边组成的?(学生回答)
对,角都是由1个顶点,2条边组成的。
(教师拿出一个角)那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找学生上前来边指边说:这是顶点,这是边。)
请同学们指着自己折出的角,说说哪儿是角的顶点,哪儿是角的边。(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觉角的形状特征,谈谈自己对角的直观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初步了解角的组成,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4、现实找角
同学们,现在我们认识了角,那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中有角呢?
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子找出了这么多的角,老师也从生活中找了一些角,一

相关热词搜索: 导入 集合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