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走进地方文化,提高美术能力

时间:2022-11-03 09:10:32 来源:网友投稿

校本课程“小版画”教学是福建省建瓯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开设的社团课程之一。作为美术教师,我引导学生积极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作为版画设计的素材,打开想象的空间去设计具有独特创意的版画作品,进而使学生在设计作品时能传承文化,又立足生活,超越生活。

有着1800多年建縣史的历史文化古城建瓯,保留许多的人文古迹、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历史人物等。建瓯历史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积攒,展示着作为融汇闽越文化大摇篮的风采。教学中,我们让学生走进家乡去了解地方文化资源的历史及内涵,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整理资料、交流经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记忆、思考、想象;在活动中创设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情境,从而激活学生的想象空间,启迪学生的创作灵感;把地方文化与校本课程联系起来,将美术课程资源融于其中,使课程资源在整合中得到提炼,使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因此进行这个课题研究很有必要。

一、走进古建筑,创设爱乡情境,提高学生的美术情感表达能力

建瓯山川秀美,古迹繁多,建瓯建筑有“一城三衙三学庙、三山六水七座桥,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二十四座古城门”之说。作为建瓯人众所周知的遗存的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鼓楼”、乡间吉阳步月桥特色古建筑、小武夷“归宗岩”、森林博物馆的“万木林”……这些对于学生们来说都再熟悉不过了,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品味到它们的意义。因此,我们引导学生走进家乡的古建筑。

在《家乡的古建筑》一课中,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本地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的图片,查找古建筑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弄清楚古建筑的结构、构造、材质、风格等特点。课中,学生互相展示、欣赏、交流。当他们看见自己熟悉的家乡有这么多美的地方,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智时,都表现得异常兴奋,并将自己对建筑的理解、想法与同学交流一番。学会观察、对比是学生认识世界和学习的开端,它总是与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如何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识,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我引导学生对这些古建筑的年代、不同的作用、不同的风格进行观察、对比。学生知道了各古建筑的不同时代背景,知道了建筑修建在当年的作用及建筑风格。如建瓯鼓楼原称五凤楼,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闽主王审知之子王延政在建州称帝时在其遗址上兴建“五凤楼”,借以显示其帝王气象。新建的鼓楼坐北朝南为城楼式,楼高28米,宽26.5米,楼下三个拱洞,建筑采用明清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雄伟壮观,巍峨耸立。主楼有双层飞檐、四围红柱和雕梁画栋,极富古城风韵,又具时代新姿。楼的南北两面悬挂牌匾,上书:“雄镇南天”“恩迎北极”,体现了汉族传统建筑风格。鼓楼是建瓯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景观。

建瓯孔庙,位于建瓯市城区东北隅,始建于宋神宗年间,有棂星门、步云桥、伴池、前殿、大成殿、明伦堂、藏经阁、崇圣祠等建筑10余处。这些建筑均仿山东曲阜孔庙的建制,分三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长达800米的中轴线上。庙的周围筑有高墙,配以门坊,黄瓦红垣,金碧辉煌。孔庙由照壁、棂星门、墨池、戟门、两庑、拜台、大成殿组成封闭式古建筑群落,占地4688平方米。现存大成殿落成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34根大楠木组成柱群,按宋代营造法式,利用“歪材正用”的原理,构成独特和高超的建筑工艺,气势轩昂,十分壮观。庙内正中祀孔子塑像,两旁为“四配”(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万世师表”和“斯文在兹”两块匾额悬于大成殿明间正中,分别为清圣祖康熙和德宗光绪御书,是清代皇帝颁给孔庙十块匾额中的第一块和第十块。庙内现存有清康熙年间御制石碑一块。大成殿中立有明嘉靖浙江黄岩符验摹刻唐吴道子手笔孔子画像碑刻。明太师杨荣曾誉此为“东南伟观”。

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边观察、边思考、边想象,这样的对比思考使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熟悉的家乡。学生有的爱上这建筑因其是帝王的象征,有的爱上这建筑的重檐歇山式风格,有的爱上了这建筑的雄伟壮观,有的爱上了这建筑的色彩……学生满怀着对家乡的古建筑的爱,课后利用这种情感来刻制各具特色的家乡古建筑的版画无疑不是一种享受。

二、走进民间文化,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建瓯有着异彩叠献的民间文化。它是建瓯特有的本土文化资源,如建瓯的傩舞“舟歌”“挑幡”“伞技”“弓鱼”等。

“弓鱼”是福建省建瓯市处理塘鱼的独特的地方传统工艺,鲜鱼经过“弓鱼”处理,冬天可以保活4~5天,夏天可以保活1~2天,还能除去鱼肉的污泥味,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以“弓鱼”为例来说我们的教学。

“弓鱼”是展现生活经验的传统特技。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搜集、了解弓鱼由来已久富有情趣的民间传说及弓鱼的工艺及鱼被弓后的作用。为了更透彻了解这个绝活,我让学生融入社会,带领他们走进管葡菜市场,观赏弓鱼的造型,看看用什么材料来系弓鱼,向渔民学习弓鱼的系绑技巧。学生忍不住也拿起草绳,抓抱起鱼,学着渔民的样子把绳子的一端穿过鱼鼻扎牢,另一端绑扎在鱼的肛门上部,把鱼弯成弓形。学生经过多次训练便懂得了系绑的过程,掌握了一些技巧,也感受到了生活趣味,更重要的是领悟到民俗文化的情趣和精髓。而后,他们把这些新鲜的经验,生动地表现在版画画面上:

(1)打鱼人在鱼塘中用渔网捕鱼。

(2)捕到鱼从腰间拿出草绳进行鱼鼻“初绑”,再用牙齿咬住绳子一端,另一端缚住鱼肛门上“重绑”,鱼弓成半圆形。

(3)把弓过的鱼串到一根竹竿上放到鱼塘或溪河活水中泡养。

(4)打鱼人把串着弓鱼的竹竿放在肩上(手不用扶竹竿),骑着自行车赶赴渔市。

学生将这样的过程情节绘制出了四幅一组的系列版画作品,自己仿佛看到了弓鱼的绝活。让不了解这个过程的学生通过画面也相应了解到其中的过程,感受其中的技艺,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享受到了生活情趣。

三、走进自然景观,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探索能力

建瓯是“中国竹子之乡”。每到春、冬两季,竹林里就会长出许多春笋、冬笋。那么怎样因地制宜,才能让学生从竹子中享受无穷的乐趣呢?我设计了校本课程的课例《家乡的竹子》,开展让学生走进竹林的一系列活动:

种竹:学校操场跑道旁边有一片竹林,我让学生到那儿去管理竹林:除草、松土、浇水、挖笋……,这样学生们自己了解到竹的生长过程,看到竹的各部分的形态特征的美,同时享受种竹的乐趣,从而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赏竹: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大量的关于竹文化的资料,如诗词、散文、邮票、明信片、贺卡等。我根据不同内容,为学生创设浓厚的造型表现环境与氛围,不同情境让学生欣赏、思考,使学生欣赏到竹的造型美,充满了对竹的高洁气节的象征意义的喜爱,提升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画竹:抓住竹叶、竹枝、竹片等各时期的形态和色彩的变化的特点,学生设计有关竹的版画,丰富多项的思维想象,体验到了绘画的乐趣,提高了认识美的能力。

玩竹:我根据竹子的功能,在美术兴趣小组开设竹工课,带领学生进行竹雕、竹编、拼贴游戏等制作活动,根据竹根、竹枝、竹叶的形状,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修剪、雕刻、拼贴,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学生走进自然景观,通过“种、赏、画、玩”的一系列活动,动手又动脑,体验了发现、欣赏、认识、创造等方面的乐趣,锻炼了综合实践探索能力。

四、走进历史人物,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建瓯名人辈出,人才荟萃。历史上出了11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1位侯王,为全国18个千名进士县之一,有“千名进士县,六大状元乡”之称。大家所知的有“芝城之母”练氏夫人、宋代理学家朱熹、宋代重臣郑钰、中国十大史学家之一袁枢、外交家徐兢、文学家吴激、音韵学家吴棫,还有明代“三杨辅政”之一的政治家楊荣、吏部尚书李默等历代名人。

建瓯市政府对面是市闽源文化广场。我布置课前调查:雕像的人物采用什么手法表现?他们是谁?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画面述说的都是什么内容?他们都做了哪些伟绩?你最喜欢谁?……带领学生到那里观赏浮雕墙和石像雕塑,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去欣赏。学生在游赏过程中,就有目的地对这些众多雕塑群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学生带着收获回到课堂,我便结合这些内容上一堂“建瓯名人”课。经过实地的考察及欣赏后的感悟,学生都各抒己见,有的说:“我看到了浮雕主要人物采用高浮雕,背景和次要人物是低浮雕,这样使主要人物更突出了,所以我们画画时主要人物要画大、要画突出。”有的说:“这些浮雕的名人像刻画得惟妙惟肖,尤其是练氏夫人微闭的眼神,表现了人物的一股凛然正气。”有的说:“我最喜欢朱熹‘坐沙画卦’的圆雕,表现童年时的朱熹的可爱形象,一旁一位慈祥老者在指点朱熹,一老一小的对比表现得太好了!”还有的说:“石像掩映在竹林之间,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因此我们画背景可以用竹子来衬托……”

学生完全能将表面理解的东西转化为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力,这远比教师枯燥的说教来得更加有益,也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陶冶了个性和情操,增加了对名人的崇拜、敬爱,同时也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学生的版画作品自然把人物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结语

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绘画来自生活,生活是学生们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让学生走进家乡的地方文化,这些挖掘整理出来的本土美术遗存,由于是“土特产”,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种亲近感,有一种亲和力,自然学生从心里喜欢它、接受它。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特别是版画教学中,教师将地方文化和校本课程相结合进行,极易取得满意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毋庸置疑,学生的美术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升,这样的课将会给每一个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并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而让其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建瓯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建瓯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

[2]周红梅.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5(13):35.

[3]张晓艳.侯令美术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11):42-45.

[4]吴章中.建安纪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相关热词搜索: 美术 走进 能力 提高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