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校地合作,助力开发区建设

时间:2022-10-28 1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技能人才。近年来,各地频发“技工荒”,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2017年10月9日,科技部、教育部正式对外发布《中国普通高校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6》,报告显示:十年间,我国普通高校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快速提高,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方面的变化尤为明显。在调查的1762所高校中,有573所高校建立了专门的技术成果转化与扩散机构,有312所高校建立了专门的技术成果转化与扩散网站。2006~2015年,作为卖方高校在技术市场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数量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5.7万项。

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方志强 /摄

学校是培养人才和科研创新的主要场所,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开发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不言而喻,与学校进行合作,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人才资源,同时可以帮助高校学子就业,这种校地合作的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区所采用。

在校地合作中,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甚至“三赢”模式。

对于学校而言,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从中挑选今后的行业合作伙伴,促进职业学校及企业加速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获得了专业性的人才资源,得到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同时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在生產方面,由于具备专业素养和知识,学生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同时,学生在企业学习专业技术,企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带教实现教学相长,加强了自我提高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企业对学生更多地通过在具体的岗位上“干中学”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提高,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具体的实践高效率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随着实践积累的过程不断提升学习和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同时在工作中培养学生严肃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

2018年8月,同济大学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人民币2500万元的技术转让协议,双方基于同济大学医学院研发成果,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超级耐药菌”感染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此次研究成果转让,正是基于去年校企双方签署的《抗感染药物研究框架合作协议》下的合作开发。从项目立项之初便开始密切合作,研究过程中双方优势互补、坦诚沟通、互动频繁,合作大大加快了研发项目的推进速度,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同济大学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将此次成果转化所获得的收益用于激励团队科研人员,加强人才培养,购置大型仪器设备,进一步提升团队的科研能力,以形成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②合作共赢刘丽/摄

近年来,余杭开发区实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科技创新为支撑的“5×1”产业体系。借力名企大企的资源集聚优势,积极探索开展人才的定向和储备培养机制。通过开展校地合作,与院校建立深层次的协作关系,为其企业发展储备基础人才。同时,开发区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大学生项目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承载空间。位于国家级孵化器三期的大学生众创空间已完成建设,即将启用。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区将重点推进华鼎服装与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艺术学院区校合作,联合打造大学生服装设计众创空间。截止到2018年6月,余杭开发区与高校合作共建的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有11个,院士工作站8个,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超过150家。

开发区政校企合作已成为引进、培育产业“蓝领”人才的重要平台和模式。2018年4月,昆山开发区政校企合作年会暨人力资源洽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70所院校与区内40家企业对接洽谈,现场签署6个合作协议。开发区政校企合作已有10多年,一方面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目前,昆山开发区大专以上人才保有量达15万人。据开发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开发区政校企合作签订“卓越工程师培养”“区校合作”和“企业冠名班”等各类合作协议9项,意向性培养电子信息、机械自动化等方面专技人才1.5万人,整体协议落实率达90%。截至目前,全区本科层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全面启动,建立“企业冠名班”近40个,职业技术培训基地近90家。为增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开发区还创办了“现代学徒制”长效合作机制,2018年“昆山学院”315、316班的130多名学员已到岗学习。同时,开发区还依托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在光电、化工、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控制等专业上的优势,创新特色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吉林城市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展开“前厂后校”和定向委培冠名班培养;积极推动四海、牧田、友达等企业与院校开展可编程序系统设计师、无线电调试工、模具设计师等工种岗位的技能提升培训,累计培训各等级技能人才8000多人。

③一丝不苟邱逸芬 /摄
④中信戴卡魏国 /摄

2018年6月22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维泰热力(骑马山热力)公司与新疆工程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这是乌市供热行业中首个热力企业与院校联手,进行清洁能源供热研究和应用,一条龙合作服务的试点。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建立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联合研发和推广本土节能降耗技术。通过合作,不仅可以借助学校在师资力量、实验室设备、发明专利等方面的优势,与学校展开技术课题研究,同时可以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帮助学校结合市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在2017~2018年采暖季,维泰热力(骑马山热力)公司在燃气供热锅炉中,应用了新疆工程学院研究的智慧热网技术,这项技术可根据天气和供暖时段的不同,实时调整燃气供暖的计量和温度,在目前的基础上,平均能耗可再降低6%。

通过一所高校引进一批人才,一批人才兴起一个产业。近年来,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瞄准创新“高峰”、打造创新“高原”,推动重点板块错位特色发展战略布局的主动作为,持续擦亮“江苏硅谷”金名片。园区充分发挥毗邻南京两大大学城的科教资源优势,精准定位人才工作,全力推动“校地合作”,先后吸引了赛迪、启迪、南邮等高校院所落户,汇聚了壹度科技、宝嵩机器、金合能源、维力安智能科技等一批科技企业,一个智能机器装备百亿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江苏壹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面考虑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的项目扶持、人才政策,以及开发区提供的现有厂房和一些在这集聚的同行,决定落在这里,成为接轨南京,校地合作聚英才的又一新成员。

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结合教育发展的要求,让企业与现代教育真正结合起来,提升学校水平,同时提升学生素质。天津开发区举办现代企业教育项目中期工作推动会。开发区各学校主要负责人、部分科技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就开展现代企业教育经验分享及交流研讨。开发区现代企业教育项目2017年正式启动,是融企业家精神、行业知识、科技教育、品格教育四位一体的综合实践型教育项目。期待以企业家精神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以职业体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路径,以实现校企联动及学生未来发展、打造具有开发区特色的现代企业教育品牌。自2017年开发区启动“开发区学校现代企业教育”项目以来,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并完善了具備开发区特色的企业教育课程,让科技课程在校园内闪光,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接触企业的机会,打造起了校企合作的科普高地。

为充分发挥开发区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以及哈工大(威海)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2018年9月,威海开发区管委会与哈工大(威海)校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威海开发区将依托哈工大(威海)的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海洋工程、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开展全方位产学研合作,哈工大(威海)利用自身在学科、科研等方面的优势,与开发区产业布局联动,促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升区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助力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为进一步合理利用人才资源,2018年年初,贵阳国家高新区与贵州财经大学签订战略协议,通过推动贵阳大数据教育实训基地和高校深入合作,一方面为企业筑起“人才蓄水池”,一方面给高校学子提供更多培训、就业甚至创业的机会。贵州财经大学将充分发挥人才聚集优势,建立100人的“人才蓄水池”,制定复合型培训课程,运用“教学+实践”模式,为高新区企业储备优秀人才,推荐高等院校优秀人才及人才项目,共享人才及项目数据资源。贵阳大数据教育实训基地每年为200名优秀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大数据专项技能知识培训;同时,高新区将组织专家对大学生的优质项目进行评选,进入国家级大数据专业孵化器和国家小微型企业示范基地,提供专业的技术和政策支持。此外还将建立信用、融资、政策、众筹平台等,为优秀毕业大学生提供相关服务。此外,双方还将共建大数据创业孵化空间、大数据产业合作联盟等,开展大数据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培育跨界复合型人才。

⑤精益求精李晶/摄

开发区在深化校地合作的同时,不断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推动人才资源合理配制,通过推动开发区企业和高校深入合作,一方面为企业筑起“人才蓄水池”,一方面给高校学子提供更多培训、就业甚至创业的机会,通过校地合作,助力开发区经济腾飞。

(本文由本刊编辑梦竹据相关资讯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 助力 开发区 合作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