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时间:2022-10-27 13: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教育内容和素材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党对高校工作新要求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河南某高校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意义进行探究,充分证明加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红色文化概述

红色文化一般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包含红色物质文化,如旧居、旧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红色精神文化,如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和西方文化的先进理念,为中华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红色文化是引领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核心与支柱。红色文化的鲜明特点是“纯”和“真”。“纯”要求目标明确、动机纯粹、思想纯洁,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戰斗,不惜生命,抛头颅洒热血,不夹杂任何私念诉求,即便流血牺牲也坚持到底;“真”是真心实意、真诚相待,信仰纯正、信念坚定,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为人民办实事。之所以称之为红色文化是因为这种文化是由无数革命者的鲜血浸染而成;是因为红色代表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五星红旗,具有文化引领性、传承性。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内容和素材资源

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蕴含着艰苦奋斗精神、责任担当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高校可以通过让学生参观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器物、文献、旧居旧址和纪念建筑去体会和感受其中的革命精神,也可以通过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专题讲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红色文化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将红色文化基因一以贯之地传承下去。这样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堂文化教育内容,以实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力。

(二)明确的政治性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历程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优秀文化,同时代的轨迹并驾齐驱,方向明确,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重要使命。针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注意运用红色文化引导当代大学生和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干、齐发展。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运用理论解释并克服生活困惑,有利于抵制外来不良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思想的侵蚀,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和发扬。所以,我们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政治引领作用,为学生成长成才掌舵扬帆。

(三)落实党对高校工作新要求的需要

新时代,党对高校工作的要求是:努力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强化主流思想的引领作用,在个性发展需求中重视共同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追求,培养具有红色方向、专业知识储备、道德品质优良、才情能力出色及适应新时代的人才。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难免会受到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大学生们对战争年代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新中国的历程,没有进行系统地学习,加上西方自由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极易出现偏差。高校大学生容易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陌生感和疑惑感,甚至会出现排斥心理。因此,将红色文化系统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正确认识党和人民的伟大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历程,避免落入文化殖民的陷阱,争做一名有胆识、有作为,愿意为国家利益、民族幸福舍去一切的大写的人。

三、河南某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理论研究学习

为了让红色文化基因代代相传,河南某高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员干部和青年大学生的理论学习。一是邀请党史党建和科技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举行党史国情专题系列讲座、青年学者的讲座和报告进院系党课团课。如黄旭华院士开展了以《使命、责任与担当》为主题的专题报告,以及《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等红色主题报告。从中共一大召开、二大制定第一部党章到具有“新里程碑”意义的十九大党章,从党的创立到成熟发展,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小故事,一串串理论逻辑线都反映和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的诚心。正如施一公在高校做报告时所说的,“青年学子应摒弃运气论,脚踏实地地钻研科学”,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和担当,不钻空子、不掉链子,系统清晰地认知党章,增强爱党爱国意识。这有益于全校师生正确理解党的奋斗史、基本理论和经验,以此加强师生对党史基本知识理论和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对国家科技事业信念的引领。

二是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载体同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考核方式积极引导师生自主学习红色文化。如组织师生共同下载“学习强国”软件,该软件作为红色文化系统学习平台受到师生喜爱,情况反响较好,每日达标指数和学习排名具有激励作用,有利于师生养成每日学习红色文化知识的习惯,重温红色历史事件,坚定真理不动摇。学校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在规定网站上学习党课知识,参加网上测评,择优颁发合格证书。通过灵活运用新媒体,使学生懂得红色文化理论联系实践的榜样示范研究要有文献基础和数据支撑,正确认识媒介作为一种技术、组织的载体来运作实践活动,发挥新媒体中介功能,将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连接组合,构成新的信息方式,给教育对象带来正能量的感知和体验,为其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三是开展红色文化读书交流会,在品读经典中学习革命前辈的精神,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如《青春之歌》《赵一曼》《杨靖宇》等书中主人公所展现出来的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对党的坚定追随。低吟爱国诗歌、品读革命诗词,朗读者动情的声音、高昂的气势和投入的状态使大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产生共鸣;置身于红色经典诗词的壮美意境,体会诗歌之美,感悟民族精神之魂,使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二)探索实践教学

该校除了重视课堂教学外,还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具有学校特色的实践方式。如每年举行与红色文化紧密联系的短剧大赛,要求一是将课本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感悟相结合,形式新颖,贴合红色主旋律;二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编剧、导演、演绎,保证作品原创;三是每支队伍都需邀请专业老师指导,保证作品方向正确,无历史性错误;四是参与对象为本科一年级学生。此举有利于学生在高中与大学的过渡期更好地得到锻炼及培养。500多个节目经过初赛、复赛遴选出8个节目,在精心选拔、认真排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又如,学校利用公共政治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课程平台,每年举办“信仰之旅”选拔大赛活动,采用知识竞赛、问题抢答、讲红色微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从中选拔出优秀青年学生。让实践课堂走进历史发生的现场,“真学、真信、真做”。以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为榜样,使其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媒体宣传报道、校园讲座等形式向外扩散,引领更多的同学去“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和传播红色文化精神。为了更好地服务高校教育教学工作,2017年学校组织150名师生对河南省100多个县区的红色文化遗迹分别进行了实地调研,师生不局限于课本认知,深入调研,不仅增进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而且在参观、考察、调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观点,为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红色经典是文艺演出的灵魂,将其融入学校校园文艺活动,有利于师生接受革命历史、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教育。如学校精心挖掘、排演具有红色文化特质的经典歌剧《重读江姐》《党的女儿》《香玉号》和《白毛女》等,极富感染力和震撼力。2017年学校新编《野火春风斗古城》歌剧作品回顾历史事件,反映了所在时代蕴含的家国情仇,展现出杨晓冬等爱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国家不怕牺牲、奋勇拼搏的抗日图景。通过创作艺术作品将民族精神和红色文化生动地演绎出来,并进行巡演,让更多高校学生在演绎中、观赏中重回抗日时的峥嵘岁月,不但加强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文明养成、伦理道德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而且提高了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校園文化建设离不开多样化的学生社团,学校社团活动是传播红色文化的必要途径之一,理论研究型社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利用社团这一平台,有利于将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如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举办“忆长征话传承”演讲比赛、“红色微故事”大家讲等活动,创办红色报刊《时政学刊》,以自我教育和老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了红色文化在大学的传播。学校“三农”发展研究会近十多年来以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为主线持续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中央党校、中国农业大学、中共农村发展研究组及省内各高校支农社团代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及演出人员近300人受邀参加。另外,学校以“爱心奉献、社会服务”为主题的“春晖行动”12年来不断发扬和传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文化精神,“春晖行动”在2018年12月被评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形成学校品牌活动。

(四)建设红色教育基地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不仅是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物质文化载体,也是高校师生深入研究红色文化内涵和指导教学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阵地。如由某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河南某高校承办的主题为“红色珍藏”的展览走进学校,展出革命时期入党志愿书和烈士证各100张,党员培训教育书籍约1000件。虽然展出物品平凡、场馆陈设简洁、表达语言质朴,但是凸显了革命者为建立民主进步和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而不懈努力奋进的昂扬斗志与高尚情操。2015年学校举办教育思想研讨会,传承老一辈学者严谨求实的教学精神,一面传承至今73年的红色珍藏——五星红旗,为高校学子学习红色文化提供了一本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记忆史书。

参观红色文化传统教育基地——刘少奇开封陈列馆、红旗渠、焦裕禄纪念馆,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的列宁小学、长胜街等已经成为学校师生学习、传承、传播红色文化精神的必修课。学校支持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四进社区”和红色文化密切相关的青年志愿者社会调研活动,并提供专项资金及人才支持。如开展“不忘初心,致敬老兵”主题党日活动,在当地“老兵之家”慰问老兵、聆听老兵们的生活感悟;组织师生参观抗战时期建立的办学旧址纪念馆,学习老一代学校师生不屈不挠、不畏牺牲的精神。学校连续六次获得河南省和国家相关部委“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7年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17年7月14日,学校在叶县布杨学校多媒体教室用一种独特新颖的方式举办“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爱国教育”讲堂,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们懂得了每个人都应该心怀个人的小梦与共同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河南某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落实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探究方式,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带来了启示:一是利用学校与省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势资源,以河南省13个红色文化基地为蓝本,撰写一篇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调研报告;编辑一本红色文化教育教材;拍摄一部系列讲述河南红色文化的教育视频;选聘一批红色文化课程优秀讲师;建立一所河南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所;成立一个红色文化宣讲团,做好宣传工作。二是培养乐于和善于宣传和传播红色文化的人才。运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坚持教育对象扩大化,由党内教育扩展到党外教育、全民教育。一方面培养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人才,另一方面培养红色文化宣传技术人才,使二者相结合汇聚能量,有利于采用通俗的表达形式进行全民教育。三是将红色文化挖掘好、培育好、实践好、宣传好、坚持好、引领好,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思想

政治工作司关于公布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名单的通知[EB/OL].教思政司函〔2019〕2号,http:///s78/A12/A12_gggs/A12_sjhj/201901/t20190104_366034.html.

[2]外国专家局.加大外教宣传报道力度

提升河南省引智工作水平[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外国专家局,2014年9月26日,http:///content.php?id=12746792.

[3]“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落户

河大[EB/OL].大河网,2006年6月6日,http:///hnxw/jkww/t20060707_569081.htm.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探究 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