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美德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10-21 15: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区域美德文化是美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思想品德课中融入美德教育,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要求,也能增强思想品德德育的效果,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德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本探索把美德融入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福州;美德文化;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处处渗透着道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借助课堂教学,挖掘地域性的美德,同时传承传统美德,整合道德知识,进行美德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德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德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1.当代社会美德文化被遗忘。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激荡着思想文化的变化,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快餐式文化弥漫整个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媒体充斥着娱乐、才艺表演、形形色色的比赛,不求德智体美,但求“爱拼”求赢;影视作品也是以时髦夺眼球、大俗化,甚至香臭不分、越黑越火,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是丑恶不分,成为人们吐槽恶搞、发泄情绪的场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璀璨文化,被浅薄化、粗俗化。在这种浅薄、粗俗文化的影响下,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偏离正轨,对主流社会理想、信念不屑一顾,只关注自身经济利益、注重个人价值;人的思想道德观念淡化,道德行为失范、道德情感冷漠。

2.初中学生的美德观念在淡化。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美丑是非观念混淆、价值观念颠倒的现有社会文化正在毒害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也弱化了传统美德对中学生的影响力。传统美德中的尊老、谦让、诚信、自强不息、勤俭节俭、艰苦奋斗等观念日益淡化。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追求享乐、不思进取、坐享其成、挥霍、攀比的思潮,缺乏孝悌仁爱、谦和礼让、诚实守信等美德,这在行为上就形成了一种追求单纯物质享受、及时行乐、自由放纵、自私狭隘、明哲保身的倾向。

3.学科的德育功能弱化。不论是素质教育下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下,都能给人以新的教育理念,都在强调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才。而现实生活中,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仍然是以成绩为基准,初中思想品德课虽然是作为考查科目,也是有成绩要求的,在教学中教师也很难脱离以学科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势必导致重知识轻德育,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生活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美德的指引与培养。故此,思想品德课自身虽有突出的德育功能,但在现实下其德育功能被边缘化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美德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利条件— —区域美德文化的优势

1.闽都儒学文化。福州素有“海滨邹鲁”“理学名邦”之称。在宋代,闽都成为儒学文化的发达地区。闽都儒家文化蕴含着爱国忧民、勇于担当、厚德宽容、崇礼重教、勤奋好学的传统美德。故此,闽都自古以来多出爱国志士:为官者,守土惠民,公忠谋国;为将帅者,武勇行义,全节尽职;为儒士者,怀瑾握瑜,济世利民。闽都儒学文化土壤培育锻铸了福州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等,而福州城市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更是儒家的精神的重要体现。福州城市精神倡导和鼓励人们继承先贤遗志,弘扬传统美德,提升素质,超越自我,在包容中坚持理想与操守,向社会昭示福州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城市现实风貌的气魄与度量。

2.自强不息的名人辈出。如宋初的理学名家“海滨四先生”:陈襄、陈烈、周希孟、郑穆被。都是福州人,他们接受和传播理学,为闽都儒家文化的传播与繁荣奠定基础;宋代福州地区“人文蔚起,冠带诗书翕然,大肆人材之盛,遂甲于天下”。又如近现代的“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和“中国西学第一人”的严复,以各种方式寻求救国路。华侨领袖黄乃裳,家境贫寒,少年时半耕半读,以奉养家庭,后到新加坡“垦农田以致富”,资助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革命。“脱胎始祖”沈绍安少为油漆匠,受古人“夹苎”法启发,创制脱胎漆器。“夹佇”技法,早在我国南北朝时已有生产,但后来这种工艺长期失传。沈绍安虚心走访、求教老油漆工,苦心钻研,多次试验,通过繁杂的制作工序,终于制作出轻巧牢固、古朴大方、独具艺术魅力的工艺品“脱胎漆器”。科普先驱高士其,在一次实验中感染了甲型脑炎病毒,逐渐全身瘫痪,而此后数十年间,他依然向人们奉献了数百万字精美的科普文艺作品。数学大师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他,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在国际上被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还有近代海军名将萨镇冰等。

3.浓厚的诚信美德文化。台江区是福州市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全省商贸中心区。台江服务行业发达,市场商贸繁荣,是商贾云集的“黄金地”。近年来,福州市加强诚信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福州”建设活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诚信台江”建设。广泛开展“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诚信兴业,文明服务”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全民诚信教育,发展信用文化,努力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中亭街获得省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称号,鳌峰诚信批发走廊也成功申报为省、市诚信示范市场,台江区全区树立了“诚信可敬,失信可耻”的道德风尚,逐步形成了文明、开放、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4.享誉国内外的寿山石文化。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以寿山石为原料的寿山石雕就已出现。寿山石雕以独特的意蕴,巧夺天工的雕刻技法,融入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语言,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书法、绘画等精华,蕴含儒家、道家等思想精髓,具有独特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浓重的福州地方文化特色。

三、美德融入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1.开发教学资源,编写校本教材。教师利用闽都儒学文化、台江浓厚的诚信文化、寿山石文化、自强不息的美德名人等编写校本教材——《闽都名人美德记》。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美德教育的氛围,让学生认知地域性文化中蕴含的爱国、诚信、重教、勤俭、自强、谦让等的传统美德,从中受到警示、营养、滋润,提高美德教育的可信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2.整合教学资源,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重要规律。对学生的美德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对学生美德教育的圣殿,是学生美德修养的“源头”。如本课题组的各位教师充分利用地域性的伟人、名人、闽都儒家文化作为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真实的美德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美德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提高自身的美德修为。如在讲授《自强不息》时,我把获得首届福建省勤俭自立“美德少年”的福州市开智学校七年级的学生张喆铭、科普先驱高士其、数学大师陈景润等名人引入课堂,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对学生美德的培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在课题实践过程中积极采用各种方法把美德融入课堂教学中,具体如下:

(1)名人效应法。利用福州本土的自强不息的仁人志士的事迹和故事,彰显主人翁的品德境界,让学生从形象而可信的榜样身上得到教育。

(2)角色扮演对比法。以学生身上的经常出现的一些自强不息与缺乏进取的思想和行为为素材,让学生编成情景剧,再让学生对比自强不息名人找出差距。让学生从这种直观、形象的情景剧中受到感染,让学生有直观的可比性,以达到引导、教育的作用。

(3)目标培养法。让学生制定培养自强不息美德目标,以此规范学生自身的行为规范,提高修身的自觉意识。有目标的人,他的行动就能持续下去,就会自觉地克服行动中遇到的困难,努力实现目标。相反,没有明确行动目标的人的思维是混乱,遇事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做干什么。但制定目标要因人而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为宜。

(4)激励法。采取激励性的教学策略,可以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培养学生自强精神。具体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进行。第一,每节课前或课后听一首励志歌曲:如杨培安的《我相信》、胡彦斌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汪峰的《飞的更高》等等;第二,每节课让学生宣读一条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也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状态齐读名言警句;第三,让学生讲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5)反省法。督促学生写下有关自强不息的感悟,字数不一定多,三言两语也可以,只要学生能有所获,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标。

教师应充分利用地域性的历史文化、美德文化等,把美德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学生感知美德、养成美德、践行美德,使学生感悟每个人都要提高自己的美德修养,顺应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提升生活、学习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黄丽萍)

相关热词搜索: 美德 思想品德 融入 探索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