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缓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0 17: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辅导员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是太严重,但是职业倦怠情况已经普遍存在,有58.4%的辅导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本文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着手,提出缓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31-02

职业倦怠是美国心理学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是用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师,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骨干力量。辅导员工作管理部门多、工作涉及面广、面对的学生多,疲于应付,面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高中时不受老师关注和重视的,或是高考失利的学生。高职辅导员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更容易产生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其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关注。因此,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本研究以高职院校486名辅导员为被试,采用袁红梅、张珊明和王小凤编制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被试的职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表1所示。

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总职业倦怠平均数为2.44,小于中数3。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中,平均数最高是身心衰竭,其次是缺乏成就感,人格解体最低。根据量表编制者的自定义,若被试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的均值高于3,定义为严重倦怠;若两个维度的均值高于3,定义为一般倦怠;若一个维度的均值高于3,定义为轻度倦怠;若三个维度的均值低于3,定义为不倦怠。结果发现有58.4%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根据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这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无疑会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也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是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缓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的对策

针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解决的方法,真正实现辅导员职业化,这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稳定辅导员队伍以及促进辅导员自身的发展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对此,本文从社会、学院和个人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1.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一个涵盖与辅导员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支持系统,该系统使辅导员处于一个具有支持性作用的社会网络中。(1)建立融洽的学校人际关系。学校是辅导员的工作场所,是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系统中最根本的支持因素,因此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应该给予辅导员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使辅导员处于融洽的人际氛围中,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缓解工作压力。首先,学校管理者应该理解和支持辅导员工作,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营造愉悦的工作氛围。其次,同事相处应持有宽容和合作的态度,同事之间开诚布公、平心静气地沟通思想、交流情感,避免恶意竞争、恶言相向的行为,如用有色眼镜看待失婚辅导员,评职称时恶意竞争、诋毁他人等不良行为。最后,学生和家长应对辅导员工作给予理解。学校和辅导员可通过组织交流活动,促使师生之间、家长和辅导员之间更多沟通,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以及学生和家长的理解都是辅导员的工作动力,使辅导员释放巨大的工作压力,从而有效地缓解职业倦怠,促进心理健康。(2)营造美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美满的婚姻和温暖的亲情使辅导员的情感得到归属与依托,有利于调节辅导员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心理失衡。营造美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缓和职业倦怠,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其一,夫妻双方应共同努力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作为辅导员学会及时转换角色,在认真工作之余兼顾家庭的责任,互相理解、尊重和包容,特别是女辅导员的配偶,应适当地分担家务;其二,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用民主的教育方式与子女平等交流,给予子女一定的自主决策权,作为子女应该理解父母工作的压力,适当地分担一部分家务,有效地防止代沟的形成,减轻父母的心理负担和家庭负担;其三,父母和亲属多关心高职院校辅导员,特别是未婚和失婚的辅导员,亲人的支持会带来较大的心理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慰藉;其四,定期组织家庭聚餐、家庭游戏和家庭旅游等,营造美好的家庭氛围。(3)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切实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有利于减轻辅导员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从而缓和其职业倦怠,促进心理健康。其一,国家财政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经济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其二,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教育,尊师重教,多宣传优秀辅导员、模范辅导员,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声望值。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高职院校辅导员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服务社会、回馈社会,有效提高职业成就感,促进心理健康。

2.优化学校管理策略。(1)完善管理体制。其一,学校应当尽可能地为辅导员提供较优越的工作环境,学校领导要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民主的工作作风,以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其二,建立健康有序的辅导员竞争激励机制,尽可能地在政策上、情感上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正确对待其缺点和错误;其三,学校要尽可能地改善辅导员的生活、工作条件,解决辅导员的实际困难,使辅导员安心工作,尤其是已婚女辅导员要肩负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需要更多的关注;其四,要尽可能地减少一些无意义的评比、考核、会议,尽可能地给辅导员创造专业发展机会。(2)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一,给予辅导员关怀,定期或不定期聘请心理咨询师开设系列的心理卫生知识讲座,教授心理调适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辅导员掌握科学的自我心理保健和调治策略,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免疫力,以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其二,构筑交流平台,设立辅导员交流场所和心理咨询机构,使有心理困扰的辅导员可以及时地寻求帮助,切实帮助辅导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3.辅导员个人努力。外因固然重要,但总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辅导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来应对各种压力,从而缓和职业倦怠,促进心理健康。(1)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地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认同自己辅导员的身份,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包括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辅导员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并形成客观的评价,摒除“辅导员就是民工”、“辅导员没前途”、“辅导员工作就是烦琐”等错误的观念,多做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对自己说:“我真棒!我能行!”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避免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和蔓延,促进心理健康。(2)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受学生的生理条件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又受家庭环境、社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发展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不是万能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对自己的要求不要过高,避免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过大,而导致理想破灭,对工作失去成就感。其次,辅导员不要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学生作为受教育者,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此外高职学生基础较差,问题学生较多,作为辅导员,应尽己所能,用宽容的心态、发展的目光去看待学生。这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能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3)提高自身素质。辅导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积极应对各种压力。辅导员通过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使自身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审美意识和社会行为日趋稳定,角色特征、人格特征和教学风格逐渐成熟完善,恰当地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促使教学自信心不断地增强,找到工作的乐趣,有利于缓和职业倦怠。(4)充实自己的生活。辅导员工作之余,应该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会放松自己,释放压力,缓和职业倦怠。其一,加强体育锻炼,如跳舞、跑步、篮球等,锻炼不但可以使人的生理机能保持和谐,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一种精神减压的方法,它可以分散辅导员的注意力,让辅导员从紧张的情感或身体中放松。其二,扩大人际交往圈子,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如跟朋友一起唱歌、聊天和聚餐等,通过人际交往,辅导员可以感受到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从而减少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其三,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如书法、画画、写作和旅行等,增加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舒缓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缓和职业倦怠,促进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郭晓薇.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探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2]赵元,罗大贵.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6)

[3]袁红梅,张珊明,王小凤,沈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06).

相关热词搜索: 倦怠 辅导员 缓解 状况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