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语文课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

时间:2021-10-23 12:07:21 来源:网友投稿

 语文课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问题,是个经常被谈起的老问题。大家都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各学科在探索主体性发挥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这里不赘述。但在一些课堂实践中,我们也经常看到那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有的显得放任,学生活跃有余,但浅尝辄止,学习没有深度,达不到学习目的;有的设计很精巧,形式多样,学生是在“动”,但总觉得学生依然是提线木偶,虽中规中矩,但显然并没有能将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针对前一种情况,教者能很快意识到这种方式要不得,能立即纠正,但如何纠“正”呢?往往又回到后一种情形中去了。因此,我们就来谈谈后者。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方法当然不尽相同。而语文课,其教与学的客体——以文章或其他文字材料为主的教学内容,它的载体是母语,这是双方都熟悉的,并且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自然会使用。这个特点既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但也极易于导致一个误解:既然学生会使用祖国的语言,那就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就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了么。当然这个误解很快在教学实践中显现出它的“不是”之处来。于是,语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则成了问题的关键。

 我以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而与形式的相关倒在其次。这就要回到根本上来,要弄清楚什么叫主体,主体有什么特点?明白说,主体就是知道我要干什么,得到什么,怎么干?这样,我们就清楚了:无论是老教法,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法,教学目标任务是相同的。主要不同就在于学生们怎么干:能离开教师的引导完全让学生独立去干么?不能,那么教师又如何引导呢?切入点在哪里呢? 其实,学生也很知道语文学习的目标任务,毕竟学了那么多年了嘛!问题在于学生对文本容易浅尝辄止,这是因其生活阅历,理解力和阅读能力的局限所决定的。因此,紧扣文本,抓住其中的关键语言,细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其已有的知识能力,将这两者结合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中去,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起学习的热情,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学的标的是否明确,是学生主体性能否真正发挥的牛耳,沉入文本,是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并发展主体的关键。这对教师来讲,要求更高,教师的作用也更明显——引导。教师能否引导好,也是要抓住文本,相对于学生,教师是文本的先学者。

相关热词搜索: 主体性 语文课 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