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时间:2022-11-03 18:30:02 来源:网友投稿

黑龙江省呼兰县二八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这个学校的教师、工友和学生,异口同声地赞佩一位二十五岁的共产党员、青年教师——罗奉山。

人们为什么赞佩罗奉山呢?

在党和劳动人民的哺育下成长

“党是我的再生爹娘。革命烈士的鲜血和劳动人民的汗水把我抚育成人。没有党就没有我,我的一切都是党的。”——这是罗奉山常常说的几句话。

一九四〇年,罗奉山出生在吉林省通化县一个朝鲜族的贫农家庭。从小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冬天,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天气,他光脚穿草鞋,冻得手破脚烂。一九四六年,他刚刚六岁时,父亲就被国民党抓去当民夫,活活给折磨死了。两岁的弟弟和四岁的妹妹,常常饿得哭哭啼啼,生重病没钱医治,母子二人含着泪水,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先后死去。由于生活所迫,母亲改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害得他家破人亡,这种刻骨的阶级仇恨,他永远不能忘记。

解放了,党把他从死亡线上解救出来。这个在旧社会挨饿受冻的穷孩子,喜笑颜开地上了朝鲜族小学。以后跟随母亲来到呼兰县杨林乡沈井村,党总支书记和村支部书记送他继续入小学学习。鼓励他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不久,繼父要他休学,回农业社参加农业生产。一年多以后,当地党支部和群众送他再度上小学学习。一九五七年,罗奉山小学毕业了。党组织给他四十元钱,贫农李大娘给他做了双新鞋,送他上中学,一九六〇年念完了初中。党的关怀,群众的热情,牢牢地记枉他的心上。

罗奉山在学生时代,学校党、团和少先队组织经常以刘胡兰、赵一曼、黄继光等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教育他。他的实际行动也表现了这些英雄人物的高贵品质。他在学生时代舍己为公的事迹,至今人们还传颂着。

在小学时,初冬的一天,许多同学挤在烧水房里,不知是谁拔掉大开水壶的木塞,翻滚的开水喷射出来,人多屋小,谁也来不及躲开,有的孩子已经烫伤。达时,罗奉山立即摘下帽子,用两手堵住开水的喷射口,忍着痛喊着让大家跑出去。同学们脱险了,可是他的双手已经烫坏。现在,他的手背上还留着伤痕。

在中学时,有一天的黎明,狂风闪电,雷雨交加,学校种植的小白菜眼看被水冲了。挖沟顺水已经来不及了,罗奉山就带头躺在泥水里,三十多名同学筑成一条人坝,直到其他同学修成一条小堤才起来。

有一次,学校派罗奉山出外办事,他在车站看见一位老大娘,因路远雨大,缺钱少粮回不了家 当他想到关心别人应该比关心自己为重时,就拿出三元钱和仅有的几斤粮送给了老大娘,还把老大娘送到旅店。可是他在返校的路上,又饿又累走不动,同学们把他接回学校。

罗奉山从小就参加体力劳动。种地、拣粪、打柴,他都会干。在农业社劳动时,他吃苦耐劳,团结大家。一九五五年,在他的带动下,成立了一个有三十几名青年参加的生产突击队,大家选他当队长。突击队是农业生产的轻骑兵,修堤迭坝,消灭草荒,开荒种水田等重活儿,他们都担当起来。这支突击队被评为县的先进集体,罗奉山被评为劳动模范。

从小就劳动,特别是将近两年的农业生产劳动,使罗奉山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劳动人民的甘苦,使他学到了劳动本领,养成了劳动的习惯。这些都给他以后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打下了基础。现在,不用说眼前的活儿会干,就是犁地、耙地、田间管理、收割、打场等一套农活,没有他千不来的。并且赶着四匹马拉的大车,很像一个老把式。背一袋重达一百四五十斤的粮食,走得飞快。

在党的教育下,罗奉山一贯立场坚定,劳动好,学习好,具有共产主义的高贵品质,在小学被评为省优秀少先队员,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在初中三年级,刚满十八岁时就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初中毕业前夕,由于他对敌人有刻骨的阶级仇恨,多次请求参加解放军,但身体检查不合格,没有被批准。组织决定把他留校工作。他思想有些不通。党支部书记对他说:“参军是革命,做教育工作也是革命,你读读毛主席的书,看毛主席是怎么说的吧!”他随即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他认识到:旧社会的仇,不是他一个人的,是整个阶级的仇,革命要大家来干,于是他决心作个教育战线上冲锋陷阵的无产阶级战士。

“为人民服务才有出息”

一九六〇年,罗奉山初中毕业后留校,先作体育教师,半年以后,担任伙食管理员。那时正是我们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要办好师生共三百多人的伙食,是有许多困难的。学校一连换了六个管理人员,都没有办好。党支部陕定让罗奉山担当这个工作。这时,有人对他说:“当伙食管理员有什么出息,管来管去还不把你的‘模范’管没了!”他把这些话和毛主席的教导对照起来想,得出的结论是:追求个人的出息是最没出息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最有出息,“模范”“荣誉”是党给的,应该归于党。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第二天,罗奉山抱着一盆火似的心情来到厨房,可是有的工友对他带搭不理,不相信一个刚出校门的孩子能把伙食办好。有人说:“小孩子懂得啥?”“人家是党员嘛!”这些冷言冷语,并没使罗奉山动摇,他再次学习《关于重庆谈判》一文,毛主席说过:“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于是他起早贪晚,拣重活、脏活干,样样带头。可是七八天的时间过去了,工友不但变化不大,请假的反而多起来。罗奉山很着急,想:这些人脑筋旧,换一些思想进步的就好了。他把这个想法向党支部作了汇报。党支部书记说:“这些人都是贫雇农出身,是咱们的阶级弟兄,要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才对”。晚上,他反复思索着党支部书记的话,并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毛主席说:“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他想领导伙食工作也得了解下情。便搬到工友宿舍,和工友们一块儿住,一块儿劳动,有时间还到工友家里去访问。他发现有些工友家里有困难,就想一切办法帮助解决。

相关热词搜索: 全心全意 学生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