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提高机械基础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

时间:2022-11-03 08:10:3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针对机械基础实验设备更新换代周期长,一次性投入代价高,再加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等实际问题,本文主要立足于现有机械实验设备条件基础,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等“软件”方面,阐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机械基础设备最大潜能,进一步实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这一实际目标。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产品制造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专业课学习、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及生产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知识结构上讲,该课程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是基础中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国家规定工科机械类各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该课程。同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应该从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出发,不断改革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1]-[4],提高教学质量。

1.实验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陈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的有机整合,内容知识点较多。由于实验课时的限制,目前验证性实验开设比例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少,需要学生动手、思考、设计性的内容不多,因此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1.2教学过程机械、死板、按部就班,未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验前,学生未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基本实验预习报告,只是简单地摘抄实验指导书的部分内容,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等并未做到心中有数,有时头脑一片空白就参加实验。实验时,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被动接受,按实验步骤机械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按老师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1.3考核机制不够刺激,学生做实验的动力不足。

课程内的实验,实验成绩占比通常只有10%左右,只要理论课成绩考好了,实验成绩分数对本门课程影响微乎其微。独立的实验课程通常由于涉及实验操作,一个一个地考核,学生多,老师少,很难实现。传统考核方法以看实验报告为主,很多学生存在抄袭现象。学生对实验课程缺乏应有的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造成学生对实验的态度普遍不重视。

1.4实验教师队伍缺乏多元化。

由于分配机制的不尽合理,实验学时打折,机械基础实验既脏又累,设备陈旧,很多高职称老师不愿上实验课。实验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单一,缺少高层次人才。另外,实验教师下企业的经历较少,很多教学内容已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脱节,实验教师队伍中缺乏具有丰富企业一线生产实践经验的人才。

2.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为例,提出如下改革措施

2.1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

为了帮助学生及时理解、消化吸收课程原理的一些基本知识,保留部分经典的验证性实验项目,例如车刀几何角度测量,专用夹具模型拆装分析,加工误差统计分析,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等实验项目,应去除一些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增设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强的实验项目,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学生在金工实习期间有学习铸造的实践性环节,要求学生保留好自己的铸造毛坯,待《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讲授完毕后,开设相应的实验项目,如给出与学生毛坯相对应的零件图,要求学生加工出满足技术要求的零件实物。学生独立设计零件的加工工艺,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加工出相应的零件,最后用专业的计量器具检测零件各项技术要求的合格性。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专业老师全程陪同,实验结束时由老师进行讲解、评比。通过这个综合性实验,加深学生对切削原理、刀具、机床、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热情,学习效果可事半功倍,对学习知识的印象也很深刻、牢靠。

2.2教学形式多样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2.1利用学校现有实验设备条件,开设能正常进行的实验项目。

突破传统教学方法,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老师通过设计问题、师生互动的方式,逐步引导、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特别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现有机械设备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发现并设计新的实验项目,并在考核时予以正面反馈。

2.2.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眼界。

实验设备硬件条件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但是老师的教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老师平时可以多收集一些有关新工艺、新装备等视频资料,与学生一起分享,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行业技术动态,保证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同步。

2.2.3利用计算机软件三维建模、仿真的功能增设开放式实验。

实验室真正实现开放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机械加工装备有关的实验室还有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利用学生自己的电脑,老师提供相关软件,开设一些开放式实验是可行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中可开的开放式实验项目很多。如普通车床主轴箱结构剖析实验,传统教学中,老师对照实物跟学生讲解几个传动链,没有动态的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印象不深刻。如开设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主轴箱所有零部件三维建模并装配在一起,利用软件运动仿真功能,让机构动起来。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机构的原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理论问题直观化,另外,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3加大实验考核力度,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

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补考现象很少甚至没有,导致学生上实验课没有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对实验课就敷衍了事。为了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考核改革势在必行。加大课程内实验成绩分值占比,其中应加大实验表现成绩占比,缩小实验报告成绩占比。独立的实验课程实施传统的考试制度,不及格者没有补考机会,只有与下一届重修。加大学生实验创新突破分,对于积极思考、设计新的实验项目等创新性活动,给予实验满分,突破原有考核机制的局限。

2.4努力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使实验教学与时俱进。

改革分配制度,吸引一部分高职称教师,甚至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加入到实验教学队伍中,一方面推进现有设备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对年轻实验老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并对现有实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鼓励进修、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与企业搞合作交流,定期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来校交流经验,聘用有实践经验的企业退休人员加入实验室队伍。

3.初步教学效果

经过几年教学初探,我院机械基础实验室已成为学校重点建设的实验室之一,机械基础实验室管理与教学平台建设连续受到了专家的好评。近年来,机械基础实验室面向全校二十几个专业开放,每年受益学生达1000多人次。由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优化了教学环节,许多学生在机械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其中全国竞赛一、二、三等奖近30项,省级一、二、三等奖50余项。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达98%以上。

4.结语

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的简单改变,也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实验教学各个环节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完善,逐步把实验教学改革推向深处。

参考文献:

[1]于骏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朱从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2,3,6-7.

[3]于英华,张兴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94-95,124.

[4]张玉周,常勇.改革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3,90-92.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名称:大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平台设计与质量控制研究,项目编号:CITJGIN201104)。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质量 思考 提高 实验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