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失效:新课程师资培训的“软肋”

时间:2022-11-01 1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做好新课程的师资培训是新课程推广工作的关键环节。自新课程实验推广以来,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的共同努力,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总体进展是健康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原因,使有些地区、有些学校的新课改效果不甚明显,从而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质量。我想这与师资培训的失效也不无关系,因为新课程师资培训的任务不仅是让中小学教师了解新课程,更大程度上还要让他们理解新课程,最终把新课程的要义内化为他们的教学行为。然而,实践表明,多数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教师,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水平上。所以,从培训部门自身出发找出培训的不足,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结合目前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实际,就其失效的原因作一粗浅探讨。

失效一:新旧观念的不调和性,

是新课改师资培训失效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从学校到社会、从教师到学生、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形式等众多方面,都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些新的多元价值观、自主建构的学习观、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教学等观念,都与传统观念发生了深刻冲突。因此,如何尽快消除它们与旧有观念冲突,实现新旧观念的转化,让广大中小学教师接受这些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并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全面实施并推进新课改,师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也是新课改师资培训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

然而,从目前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多数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的“洗脑”是不彻底的,效果不甚明显。新观念并没有与培训部门期望的那样,已在中小学教师头脑中生根、发芽。相反,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却发现,许多教师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仍是固有的,且与新观念发生比较严重的错位, 以旧思维对付新课程,抵制新课程,“穿新鞋走老路”。这不能不说是培训的失效。

失效的原因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旧观念的稳固性。教师旧有观念是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多少年来,众多的教师已习惯了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大纲说啥就做啥”,照本宣科、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因此,当面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的进行重大变革时,相当多的教师思想准备不足,新旧观念互不适应,在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新观念产生了抵制。即便是某些外显的教学行为与新的教学观有一致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说明他们已接受了这种新观念,因为不能排除他们是迫于某种外在的压力,不得已做出一种虚假的表现。如应付上级检查的、作秀的新课改公开课就是最好的说明。因为在平常的教学中,又能有多少教师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备课、上课呢?其二是知识上的匮乏。面对新的挑战,已有的知识、技能已难以应对,加之新的专业智能还没有发展起来,教师不免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焦虑,从而对新思想、新观念产生抵触情绪。三是行为上的惰性。由于多年来教学要求上的相对稳定性和缺少变化性,教师潜在地滋生了保守、不求发展的惰性,他们已经习惯于照章办事,按部就班,存在着求稳怕乱,不愿担风险的思想。如果他们认为学校组织外部发起的课程改革,不能提供新的容易操作的课程计划与相关的课程材料,或者新课程计划所呈现的内容与形式比现行的课程计划实施起来更难,那么还不如维持现状。即便在当前变革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就是在思想上认识到了观念更新的迫切性,但由于在行为上要经历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自然而然就会守旧拒新。四是功利主义。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有着较高的成就感。因为当“知识授受”作为实际上唯一的教学目标时,教师的劳动很容易从“产品”上体现出来,看到成果,从而体验到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新课程更多是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这种长效性目标不是今天或明天能看到的。加上教师这方面专业能力的不足,期望与现实形成的强烈的矛盾、冲突,也成为阻碍接受新观念的主要因素。最后是教育评价的单一。考试被不恰当地夸大和强化,并将其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评价导向发生的偏差,致使中小学教师在观念和认识上形成了误区,成为旧有观念转变的最大障碍。

失效二:培训内容的不切适性,

是培训失效的关键

当前,各级各类的师资培训部门在制定新课程师资培训的计划时,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课改政策法规,二是课改基本理论,三是实践操作。课改政策法规的培训,主要涉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重点是让中小学老师明确本次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等。课改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课程的一般理论、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与教师发展、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新课程与学校发展等等。目的是使教师了解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使教师能“知其然”,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实践操作的培训内容大致包括具体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培训,具体课程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以及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策略的培训。目的是使教师能“知其所以然”,将课改理论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促进其专业化水平。

从以上培训部门制定培训方案来看,内容不仅具有整体性,而且还体现了全面性。再从培训制度上看,根据“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近年来,围绕课程改革,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在中小学已全面展开。应该说,广大中小学教师已掌握相当多的相关理论,这无疑对新课改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内容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广大中小学教师普遍感到,许多的培训内容过于空泛、远离实际、学无所用,这无疑是导致培训失效的关键。失效原因通过参培老师对培训内容的以下评说,便知一二。

深奥的理论,难懂,所以只能雾里看花

所谓深奥,我们不是说培训内容安排得不好,更不是说专家讲得不好。培训部门给我们请来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名师大家,岂有不好之说。只是由于我们的理论水平不高,对高深的理论我们难以理解和接受。我们在师范学习时,教育理论特别是课程理论根本就没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对课程理论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系统,这些年虽然零零散散地也接触到一些,但大都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所以,当专家们旁征博引那些当今外国流行的理论时,我们就感到过于深奥了。像什么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是当时听起来热乎,理解起来迷糊,到用的时候就完全糊涂了。总之,感到专家所讲的这些理论离我们的教学太远,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实在用不上,即使是想用也不知道怎么用。对于课程改革指导书,说实话,多数也是看不懂的,要想真看懂,恐怕还得脱产学习几年。因此,我们觉得专家们上课时能否少讲一点洋理论,多讲一些咱中国特色理论;少一点高深的理论,多一些通俗的理论。说白了,我们更喜欢听实践家的课,当然理论家讲实用的最好,否则我们所做的不总是同专家的要求错位吗?

空泛的理论,懂了,想说爱你却又不容易

说其空泛,是因为我们感觉到专家所讲新课改理论,对我们的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新课程理念的确非常先进,但许多方面我们感到在目前条件下难以操作。例如,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面向有差异的学生,这无疑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追求的教育理想。但从实践方面看,在现行大班额的教学环境下,我们深感让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都学懂,的确是一个难题。再者说,这个难题不也是教育界至今还没有解决的吗?又如,新课程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教育情景下,不仅学校经费不足,材料、设备等课程资源严重匮乏,无法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条件。就社会来说,它又能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多少支持与配合呢?因此,我们总感觉到,专家们在讲课改理论时,似乎是把教学实践看得过于简单了些,就如同画张新图,他们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可教学实践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实践总不可能说变就变吧。对我们这些要施工的教师来说,要是真像专家所说的那样去做,恐怕实施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光备课、上课就不知得花上多少倍的时间。另外,在正常工作量之上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各类检查、评比,以及大量无法计算的隐形劳动已使我们处于一种超负荷运转中,哪还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去实践你所设想的远离实际的蓝图呢?

失效三:新旧教育评价机制并行,

是师资培训有效性的最大障碍

广大中小学老师对旧有的那种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指标单一、技术落后、注重量化结果、忽视过程的教育评价,早已深恶痛绝,真心希望通过此次课改,摒弃原有的相对滞后的教育评价,真正而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新的教育评价似乎让他们看到了一线曙光。然而,当他们带着培训所获得的新理念,回到新课改教学第一线时,活生生的现实却击碎了他们原有的美好愿望。他们发现,原有的评价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说的和做的是两回事,仅仅是旧人换新装,形式变了,实质没变。社会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教师,教师如何评价学生,最终还是要看考试成绩。尤其是在当前升学考试制度及其命题方向没有实质性突破的形势下,要求教师既要按照新课程的教材和培养模式,不遗余力地将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到底,又要切实地保证升学率,这不但在客观上难以兼顾,事实上也是相互矛盾的。这就使得教师难以进行角色定位,从而经常陷入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之中。不管怎样,课改终归要全力推进的,考试当然也不能丢,于是只好“穿新鞋,走老路”,两手都抓,一手抓课改,按照新的评价指标,排练达标课或展示课,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另一手紧抓考试这个法宝不放松,加大练习,实施题海战术,向学生施压。这样做不仅能满足家长的愿望,还能满足上级部门的要求,何乐而不为。所以,减负只能是句空话,考试成绩成了真正的硬指标。

由于教育评价改革落后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因此,新课程推行到今天,尽管人们越来越感到原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的要求,认识到旧的评价体系与新课程之间的诸多矛盾。但是,因为原有评价标准、内容、方法没有改革,依然用昨天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所以,导致新的评价无法找到自己的生存土壤,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对课程改革产生不利的影响。鉴于此因,师资培训失效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然,目前新课程师资培训失效并不仅仅表现为以上几个方面,由于篇幅原因,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相关热词搜索: 软肋 新课程 失效 师资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