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开展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补缺性工作的策略与思考

时间:2022-11-01 1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当前,教师评价素养的欠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新课程向纵深发展并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随着新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铺开,关注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建立培养培训的机制就显得必要而迫切:①加强理论研究,形成教师评价素养的科学界定;②重新厘定职前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师评价素养有一定的课程及课时保证;③强化实践引领,重视制度的约束与规范;④开展专题研究,积极寻找差距;⑤分层推进,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补缺性工作策略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强调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教师的评价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新课改实施近十年,中小学教师的评价素养依然非常欠缺,已经成为了制约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问题,诸多研究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这一严峻现实。当前,随着新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铺开,关注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建立培养培训的机制显得必要而迫切。

一、加强理论研究,形成教师评价素养的科学界定

现代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养,在理论研究上有诸多成熟的看法,但对于其中教师评价素养问题的关注一直是蜻蜓点水或成为研究中的盲点,即虽然有一些关注,但仍然缺乏较为科学的界定。纵观新课程十年,教师日常评价的话语权开始回归,各种类型的外部评价开始关注并重视对教师日常评价结果的运用,但能否得到客观、公正且为大家所接受的评价结论,教师的评价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关于教师评价素养问题理应成为当前理论研究关注的重大课题。一方面,通过理论研究形成“什么是教师评价素养”的权威观点,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测评指标,用以指导教师评价素养培养、培训的实践。另一方面,通过理论研究及实践探讨引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普遍关注,形成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发生之处教师的言说资格,形成“关注教师的评价素养,就是在关注日常教育质量”的普遍共识。[1]

二、重新厘定职前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师评价素养有一定的课程及课时保证

教师职前教育关于教育评价课程的缺失也是造成广大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较低的原因之一。因此,严把出口关,重视教师职前教育评价素养的培养实训就成为了必需。已有研究表明:承担教师教育的各类学校大多数教育专业课程仅仅体现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学科教法四大传统门类,不但比例偏低,而且强调教师工作领域理论知识的传授,对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技术,教育与心理测量的理论与方法,评价所最基本的听课、面谈、沟通的技能,试题编制、实施测试的技能,合理运用评价结果的技能及评价人必备的职业操守等方面的专业培养和训练最为缺乏。在新课程向纵深推进之际,这是一个必须迅速创造条件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各师范院校及承担教师教育的综合性大学理应密切关注这一重大理论课题及实践问题,对于“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评价素养,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支持”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修订原有人才培养计划,对于提高教师评价素养的课程尽量开齐、开足,同时也要有实践环节的保证。

三、强化实践引领,重视制度的约束与规范

要从根本上转变当前教师评价素养欠缺、评价效度低的现象,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强化对评价实践的专业引领,实现教育评价的专业化。其一,加快高利害评价制度改革的步伐,如中考、高考制度的改革要能体现“以人为本”、“为了一切学生及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如果评价仍然以升学考试为唯一动因或单纯以外部评价为唯一标准的话,教师的评价权利就会永远搁浅。其二,重视专业评价机构建立及评价人员的选拔。比较而言,我国无论在专业评价机构的组建上,还是专业评价人员的培养及选拔上,都远远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的做法,其中经验不足是明显的特点。当前,应积极鼓励组建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的专业评价机构,并支持相关人员开展评价工作。其三,组织评价专家定期深入教学一线指导学生评价工作,并形成制度。当前,在教师评价素养普遍缺乏的情况下,评价专家理论指导的及时性、技术指导的适切性是必需的,也是迫切的。

四、开展专题研究,积极寻找差距

教师评价素养低既有深层的观念问题,也有制度的积弊、实践的缺失问题。从观念方面来看,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评价结论真实与否不容置疑,无需更多的评价技巧便可有所作为,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度方面,强大的外部评价一直主导着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路向,引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及日常管理的重点,也因此剥夺了处在教育发生之处的教师的言说权利;实践层面,既使有一些锐意改革的校长及管理者,但迫于中高考的压力、舆论的压力及学生家长的问责也不敢过多地涉足创新领域,以外部评价的标准来考量师生再所难免。鉴于此,积极倡导政府行为,并借此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其一,课程实践中教师评价素养欠缺问题十分突出,这不仅仅是区域个别现象,而且具有普遍性。面对这样一个大的工程,同样需要政府的主体责任;其二,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彰显教师评价素养不足的问题,但缺乏到什么程度更多是一孔之见,而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认识。其三,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持,专家、学者、校长、优秀教师共同参与的实验研究能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及研究结果的可利用程度,实现科学研究与政府决策的紧密结合。

五、分层推进,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

当前,提升教师评价素养已成为了紧迫任务。首先,要重点培训相关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使他们在形成正确评价观念的基础上,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并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引领一线的评价工作;其次,要抓好校长队伍评价素养的建设。今天,校长首先要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改革精神,特别是在高考背景下对教育评价问题要坚持正确的理念,对教育评价实践进行科学管理。再次,抓广大教师队伍评价素养的建设。教师是对学生最具评价权利的主体,他们与学生的接触最广泛,对学生的了解最深刻,从理论上讲评价也最到位。但实践中“狭隘的评价观和落后的评价技术成为了制约教师理解和自主设计促进学习的评价的重要桎梏。”[2]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评价素养培训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以上措施也可借鉴“骨干教师培训”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相关做法,有步骤、有重点地展开。

参考文献:

[1]王少非.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框架及发展建议[J].人民教育,2008,(8).

[2]夏雪梅.提升教师评价素养的两种行动框架[J].基础教育课程,2008,(11).

相关热词搜索: 补缺 素养 中小学教师 策略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