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时间:2022-11-01 09:10:06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提要]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走向独立自主,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对外关系,初步建立新中国外交制度,开创中国外交新纪元的时期;第二阶段是中国走向富裕,外交制度不断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稳步提升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中国走向强大,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外交工作改革创新,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时期。在70年的辉煌历程中,新中国外交始终坚持党对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优势和最本质特征。

[关键词] 新中国外交;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党的领导

[作者简介] 孟艳,法学博士,外交学院基础部讲师。

新中国外交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外交开拓进取、走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在新中国外交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从制度架构、理论建设和具体实践等方面为新中国外交打下了深刻鲜明的红色烙印。

一、 走向独立自主,站稳脚跟,开创中国外交新纪元

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独立自主地发展对外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真正结束不平等条约的政党。19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取消列强在华各种治外法权”;《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将“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列为党的最低纲领。[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表明党与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切旧外交关系的彻底决裂,表明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新民主主义国家一边。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世界宣告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彻底告别“屈辱外交”,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外交制度逐步建立发展起来,为新中国对外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人员保障。1949年11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成立大会正式召开,周恩来总理兼任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部长。随着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多和对外工作的展开,驻外机构不断增加,1979年中国驻外大使馆达到111个,成为中国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党对驻外机构和驻外人员的领导,1956年8月,驻外使馆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1958年3月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中共中央设立外事小组,全盘领导对外工作;1959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驻外使馆(代办处)党委统一领导的指示》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2]与此同时,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新中国开始创建自己的外交队伍。新中国外交干部主要有三个来源[3]:一是新中国成立前就从事外事工作的原中央外事组的干部和长期做地下工作、统战工作的干部;二是从全国各大军区、各大行政区调来的领导骨干;三是从一些文科大学选拔的毕业生。1951年,周恩来提出选拔培养外交干部的“十六字方针”,并制定了培养、培训外交干部的长远规划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新中国建立了一支立场坚定、忠诚于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外交队伍,为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国家安全、争取国际生存空间作出了重大贡献。

围绕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党提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和方针政策。1953年,周恩来在中印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中国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法理论的重要贡献”[4]39-40;在中苏交恶、周边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理论”“绞索思想”“东风压倒西风”等战略思想;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期,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要变化,中国外交也相应进行了调整,提出“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反对霸权”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新中国外交以党的外交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关于对外工作的方针政策。新中国积极同各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坚决支持各国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加强与亚非拉人民的团结合作,特别是同非洲国家的交往。1963年年底到1964年年初,周恩来在非洲大陆进行了为期72天的访问,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8项原则,将中国同非洲国家的交往推向了新高度,为中国重返联合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新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交往、建立外交关系,在与大国交往中,积极调整同美国的关系,形成中美苏大三角格局。中国逐渐成长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重要国际力量,有力维护了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在多边外交舞台上,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中国向世界展现了倡导和平外交的大国形象。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多边外交从此打开新局面。这一时期,新中国较好地处理了边界问题,以“平等、互利、友好”为原则,与缅甸、尼泊尔等国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改善了中国的周边环境,周边外交成果显著。

二、 走向繁榮富裕,和平发展,创造和平国际环境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国外交制度不断发展、日益健全,外交理念和外交路线调整创新,开辟了新中国外交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调整和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外交部内设机构、部门职能和机构人员也发生相应变化,常驻外交代表机构、外交使团数目和规模不断增加,相应部门工作机制、各部门协调机制和相关的立法工作全面展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海外利益拓展,中国公民海外安全、驻外机构安全和领事保护工作日益突出。2004年外交部设立涉外安全事务司,办公厅设立应急办公室,并建立境外突发事件应急机制,2006年外交部领事司内设立领事保护处,2007年外交部设立领事保护中心。为加强党对驻外机构和驻外人员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驻外机构有法可依,2009年10月,我国通过首部针对驻外外交人员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创设七级外交衔级制度;确立驻外外交机构馆长负责制;规定驻外外交人员的职责、任职条件、义务和权利等。同时,外交人事制度、考录制度特别是公务员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日益健全完善,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在世界两极格局发生新变化、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新中国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一些重要领域和重要方面实现了外交理论和外交路线的重大发展和重大调整。首先,改变“一条线”战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行“真正的不结盟”。冷战结束后,在发展大国关系方面,明确提出“伙伴关系”,顺应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其次,确立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处理对外交往问题的最高准则,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决定国与国关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另外,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推动新时期中国外交全面转型。进入新世纪,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国的和平发展”的命题,完整回答了“中国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5]最后,坚持对外开放、互利共赢,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在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谷,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中国外交在新理论、新战略、新方针的指导下,砥砺前行,全方位外交成绩斐然。在大国关系方面,坚决反对霸权,维护和平,发展同美国、日本、西欧国家的正常关系,改善对苏关系。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俄交往逐渐进入两国300年交往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6]在周边外交方面,中国不断取得新进展,历史遗留双边陆地边界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7],为中国赢得相对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在同发展中国家交往方面,坚持把加强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作为中国对外工作的一个基本立足点,确立交往原则,全面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不断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多边外交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恢复了在一些重要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参与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树立了维护世界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自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多边外交更为活跃,成为中国外交发展最快的领域。[4]376

实行“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光荣伟大的历史使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开始考虑国家和平统一问题。1978年年底,邓小平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做出了重大创新,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奠定了坚实充分的理论基础。经过两年多几十轮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问题最终得到和平顺利解决。1997年、1999年,中国先后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时,始终把香港的繁荣稳定和中国对香港行使主权看成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香港的繁荣稳定根本上取决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

三、 走向伟大复兴,合作共赢,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國外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国内国际大局,引领中国外交人锐意进取,开启了新中国外交制度改革创新的历程,在理论上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改革创新中国外交制度。2013年10月24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要推进外交工作改革创新,加强外交活动的策划设计,力求取得最大效果。要做好外交工作的统筹兼顾,组织和协调好方方面面,注意发挥各自优势,把外交工作办得更好。”[8]习近平的讲话全面开启了新中国外交改革创新发展的新时期。首先,进入新时代,对外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大局,外交部采取一系列新举措,打造外交服务发展的“三大平台”三大平台分别是:以主场外交为平台,提升各主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发展格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平台,支持各地方同沿线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以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为平台,重点协助中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参见:王毅.服务国内发展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使命[EB/OL].(2019-03-08)[2019-09-30].http://.cn/c/2019-03-08/2304411.shtml.。为贯彻落实“外交为民”的外交宗旨,外交部构建完善海外权益保护体系,统筹推进海外中国平安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中国公民、企业和机构的海外合法权益。其次,扎实推进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驻外机构管理体制。2017年2月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会议共通过12份文件,其中涉及外交外事领域的有5份,涵盖党对地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改革、驻外机构领导机制、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改革、援外工作改革、对外工作队伍建设改革和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等。再次,习近平对中国外交人员提出“四个永葆”要求,要求全面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

过硬、纪律严明的对外工作队伍。2016年3月,中国外交培训学院正式成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采取的重要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党对外交队伍的领导,外交部狠抓外交战线党风廉政建设,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廉政制度,并通过多种措施致力打造一支坚强的党务干部队伍。

形成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原则,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交往的基本经验,继承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面向人类未来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其要旨体现为“十个坚持”“十个坚持”: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涵盖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面,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重大课题做出的积极回应,是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对我国对外工作的指导地位,对推进新时代对外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交外事工作的行动指南,“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9]。

开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道路。2014年,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0]44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积极拓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终极目标,坚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成绩辉煌。“一带一路”倡议“开辟了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开放合作的新境界,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1]。

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继续弘扬伙伴精神,沿着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定前行,努力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12],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形成了覆盖全球的“朋友圈”。同主要大国关系总体稳定、均衡发展: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协调、合作、稳定发展,有力捍卫我国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注入新动力,政治互信、战略互信进一步增强,是“当今世界结伴而不结盟、与时俱进并不断创新的新型大国关系楷模”[13];中国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发展,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因素。努力维护周边形势稳定和区域合作,同周边各国建立了伙伴与合作关系,解决了大多数历史遗留问题,周边环境出现全面向好的积极势头,周边外交实现新突破。中国始终秉承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不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实现了中国同发展中国家集体对话机制的全覆盖,形成了“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14]

全面推动各领域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党外交、议会外交、军事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等各条外交战线充分发展、互相配合,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出积极贡献。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和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已经形成。[15]成立相关工作部门,统筹协调,推进各条外交战线对外工作顺利开展,如2016年调整组建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外军事交流合作、管理和协调全军外事工作等,2017年中联部成立中国社会组织国际交流协调管理办公室,有效推动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对外交往的科学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在文化、科技、教育、旅游、卫生等各领域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海洋治理、极地治理、外空治理等新型领域开展全球治理,加强国际合作,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四、 坚持党对外交外事工作的领导是新中国外交的最本质特征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10]18这一重要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结合的崭新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宪法的明文规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

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外交外事工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外交“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国对外工作来说,这是管根本的一条”[16]。2018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17]。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证明,新中国外交制度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外交的成就首先归功于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最根本的政治保障[9],是中国外交的“第一个特色”[18]。70年来,中国外交外事工作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各级外交外事战线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了外交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外交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的“定盘星”,“是中国外交的灵魂”[19],是中国外交社会主义属性的根本表现,是中国外交的最本质特征。党对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贯穿了新中国外交的整个历史进程,体现在对外工作的各个领域。

党对外交外事工作的思想、政策领导。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10]21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外交思想和对外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凝聚外交战线各方力量,决定了新中国外交的整体面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指导,是中国外交70年辉煌历程的思想保障。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具体外交实际和实践出发,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中国化。一方面,党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讲话提出指导外交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策略;另一方面,党对时代主题、国内国际发展大局、大势做出正确判断,准确把握外交工作发展规律,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普遍价值和长期指导意义的思想原则、价值原则和工作原则,是中国外交外事工作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思想法宝。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引领新中国外交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推进的思想灯塔。

党对外交制度的领导。党是新中国外交制度的缔造者,党对外交制度的集中统一领导体现在党对外交机构、外交外事工作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的绝对领导,体现在对外交干部队伍的绝对领导。首先,在已有外交机构架构基础上,设置中国外交外事工作的协调机构如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等,召开全国性外交外事工作会议,如中央外事工作会议、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等。2018年3月,为加强党中央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中央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并入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空前的”[20]。此外,外交部内增设党务机构,驻外使领馆设党的组织。近年来,外交部以建设“素质好、能力强、作风硬、懂外交的‘两委’干部队伍”为目标,通过建立、完善“政工参赞制度”,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大使参赞培训班、驻外使领馆党委委员培训班等方式,持续加强、改善党对外交机构的领导。[21]最后,始终坚持“政治第一”的外交干部选拔标准。党向来重视对外交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首次派出的15位大使中,12位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选调的将军,被称为“将军大使”,外交队伍则被称为“文装解放军”。在新时代,习近平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提出“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国家、人民绝对忠诚,是外交人员的根和魂”,外交干部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外交方针政策,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坚持外交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2]。

党对总体外交的直接参与。中国共产党通过政党外交和元首外交实际参与到国家总体外交中,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开展了对外交往工作,至今已有98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党成立了专门从事党的对外联络工作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有力地推动了党同各国共产党、工人政党、侨党和其他进步力量的联络工作,为新中国外交作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进入全新发展时期,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同各国政党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23],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积极开展元首外交,不断扩大中国朋友圈,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2019年6月,习近平参加4场国际会议,踏上5个国家土地,进行4次国事访问,出席约90场双多边活动,累计出访13天。繁忙的“外交月”创下了新中国外交单月出访的历史纪录,书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华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24]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斗争任务,中国外交人要进行“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斗争,这个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24],就是要坚持党对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不断加强、完善党的领导,在新的斗争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外交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风雨历程,中国外交之路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宽阔。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新中国外交前途光明,對外工作任重道远。新中国外交要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继续秉持“独立自主”“平等待人”“公平正义”“互利共赢”[25]的基本原则,不断开拓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开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境界。

参考文献

[1] 陈文斌,武国有.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大事纵览:从一大到十八大(第1卷)(1921—1949)[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3:27,2.

[2] 陈文斌,武国有.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大事纵览:从一大到十八大(第2卷)(1949—1978)[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3:103.

[3] 裴坚章.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303.

[4]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EB/OL].(2011-09-06)[2019-09-29].http:///ll/2019/05-31/8852545.shtml.

[8] 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 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N].人民日报,2013-10-26(1).

[9] 王毅谈中国外交70年:开拓进取、攻坚克难[EB/OL].(2019-03-08)[2019-09-30].http:///gn/2019/03-08/8774822.shtml.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98.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EB/OL].(2019-09-27)[2019-09-30].http:///2019/03/01/ARTI29cI8JSrO4SRrdiuz biL190301.shtml.

[25] 王毅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EB/OL].(2019-09-29)[2019-09-30].http:///doc/1055/5/4/5/10 5554583_3.html?coluid=7&kindid=0&docid =105554583&mdate=0929155738.

(编辑:肖贵清)

相关热词搜索: 新中国 外交 历程 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