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无门槛”急诊医疗

时间:2022-10-31 17:0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与需求有了新的变化。医疗服务也亟待提高与完善,文章就我国现有的急救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无门槛急救医疗的标准,我国急救医疗的运行模式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无门槛医疗;急救医疗;标准化服务;一体化急救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161-02

急诊医疗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的医疗救治和预防水平。我国根据国际急诊医学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在探索适合国情的急诊发展道路,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逐步实行模式的转化。急诊医学模式转化实质上是急救中心、急诊科、社区急诊服务中心的转变与发展。从英美模式和法德模式的依赖型、支援型、自主型圈内走出,创立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急诊医学模式是我国进入21世纪的发展方向。

1我国现有的急救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自1987年正式成立以来,已接近20年,但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急诊专业医师大多由内科医师担任,急诊科的外科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很多城市,包括大城市在内的医院急诊科,实际上仅仅是“急诊内科”。而事实上,危及生命而需要立即紧急处置的外科急诊病例较多,急诊外科所需人力物力的配备要求也较高,因此,应加强急诊外科的建设。病人满意度是检验医疗服务模式的金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复杂和激烈。这种严峻的形势不仅给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对医院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经引起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许多医院都在进行以满足病人为中心的相关流程再造和组织重建尝试和探索。

传统急诊就医模式,对患者疾病的程度、标准、时间都有限制,一般的医疗服务不在急诊范畴,病情达不到标准不能挂急诊,而且急诊收费比平常高,严重背离了医院“救死扶伤和人道主义”的根本宗旨,是与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相矛盾的。

2无门槛急救医疗的标准

要到达“无门槛”急诊,需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急诊标准、时间、诊疗费用等无门槛。

(1)不分病情轻重缓急,只要到急诊科就诊即被视为“急诊”。

(2)全年365 天、每天24 小时提供急诊接诊和出诊服务。

(3)取消急诊挂号费,急诊诊疗及检验检查不加收费用。

(4)开设急救绿色通道,快速赶赴救治现场,出诊返回途中完成患者急诊相关手续的办理或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5)全天候提供购药、用药咨询和输液服务。这一做法在当地媒体争相跟踪报道,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6)社会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第一,物价部门要认真把好“最低成本”定价关;第二,(法院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对涉及低保层、低收入层人群的诉讼,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下,只能按“两低”(最低限检查+最低注档药物和治疗)标准来要求医方举证。即举证要求标准应与实践中的“两低”标准相一致,不能搞“双重标准”(医疗时实行“两低”标准,诉讼时实行“普通”标准),那样医院将无所适从;第三,信访部门在处理涉及低保层、低收入层的医疗信访案件时,也只能用“两低”标准对医院的服务进行对照检查,而不能用其他任何高于“两低”标准的标准来评判医院的工作。第四,应当有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来负责社会人群的阶层划分和标记工作,其划分和标记工作一年一定,针对不同的社会人员,实行“阳光工程”,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第五,卫生行政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要共同配合,对医院执行“政府约束下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坚决予以处罚。同时设置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创立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急诊医学模式是我国进入21世纪的发展方向。

3我国急救医疗的运行模式

3.1急救医疗基本模式

目前急诊诊疗的基本流程是:急诊病人就诊后,护士接到急诊求救后,首先报告医生,并做好登记,根据病人病情危急程度,迅速安排至抢救室或诊室,在护士的配合下,由急诊科医生立即进行诊治,对病人做出简单的查体、必要急需的检查,然后,对病人做出初步诊断,并进行急救和初步必要的治疗。在保证必要的抢救和治疗,保证病人生命体征安全的条件下,再进行相关必要的全面的检查,对于危重的病例,则由相关的专科医生共同协助,给予相应的抢救、检查、诊断、治疗及小手术等。对于大型突发事故的急诊、急救:一旦有大型突发事故发生和大批伤病员就诊,医院将启动突发大型事故医疗救治预案,迅速启动指挥系统、专家抢救系统、物资供应系统、医疗秩序保障系统,对急诊病人实行分诊、分治方式,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合理分流,保证所有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3.2一体化急救模式

有专家提出急救一体化模式,即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抢救和ICU治疗三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整体,从而突出其时效性和整体性。由于急诊急救具有整体性、跨学科性、协作性等特征,而大多数基层医院的急救医师是由各科轮转医师组成,他们在本专业方面可能造诣很深,但在病人综合病情面前就要经过许多专科会诊、多方面讨论,有时发生相互推诿的现象,这个过程中病情发生了变化,甚至发生死亡,耽搁了抢救时间。很多患者专科情况看起来都不很重,但综合在一起就可能引起死亡,所以有必要实行急救一体化。

3.3急救一体化模式内容和优势

实行急救一体化后,由于ICU病房是急救体系的一部份,所有的医师上岗前均经过ICU 严格的训练,同时ICU病房的工作也是他们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他们随时可能随病人或病情需要进入ICU开展工作,他们的职称晋升也可以进入该体系,更重要的是许多先进的监测、治疗、用药手段可以通过ICU 的工作加以实践与提高,反过来应用在ICU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用于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急救,做到及时、规范,与ICU 救治的操作方法、观念均无任何差异,大大提高抢救的水平。基层医院实施急救一体化模式后,可使急救人员、相关器械、仪器配置更加集中化,减少了各专业病房的普遍需求,有利于将有限的资源合理、集中使用,更有利于医院的发展与建设,资源的集中配置与使用。

3.4政府对急救医疗服务的导向作用

县以上地区要由当地卫生行政单位在政府领导下负责统一指挥本地区的急救医疗工作。实行三级急救医疗体制,组成本地区的急救医疗网。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建立急救中心,掌握急救信息,负责抢救、监护、外出急救、承担培训和科研等工作;根据当地急救医疗指挥部的决定,负责急救的组织调研工作。其他城市可根据需要建立急救中心或急救站。一般拥有4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或区域应设置急救医疗机构。急救中心或急救站的建设,应根据1995年2月26日国务院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

通讯和任务各级地方政府要设置全国统一的“120”急救电话,急救中心或站应发展需要的电台、无线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卫生部门要制定急救运输和通讯工具的标准和使用、保养、维修管理制度。按卫生部每5万人口配备一台救护车的要求,配置普通型和监护型两类,车内配置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及药品、器械。边远山区、林区、牧区城市,根据可能发展直升飞机救护,沿海地区及海岛,应发展救护艇。

3.5我国急救医疗标准化模式的探讨

目前我国运作的急诊医疗模式是介于支援型(急诊科有固定的医师和护士,能完成大部分。但还需各专科经常性支援的模式和自主型(急诊科或急救中心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与各专科只有会诊和协作关系模式)之间。根据国际急诊医学新世纪的要求,完全自主型才是21世纪我国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新的发展模式要求: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技术规范标准化;管理高度科学制度化;信息高度网络化;急诊急救治疗、监护与护理程序高度整体序贯化;急救高度普及化;城市、乡、村、社区高度协作网络化;边缘学科科研高水平高含量化;完全自主国际化。

4结语

在未来的特色急诊医学领域内,我国将走出一条独有的发展道路,这就是我国急诊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莫雨.我国急救医疗现状[J].

[2] 张华.改善急救医疗服务的意见.

[3] 华国军.一体化医疗模式探讨[J].

[4] 古朴.无门槛急诊医疗浅议[J].

作者简介:张立文(1974-),男,广东江门人,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卫生院政工师,研究方向:医疗行政。

相关热词搜索: 急诊 浅谈 门槛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