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互联网时代的个体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31 12:5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科技进步将我们领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对个人的存在方式、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个人的价值追求都有深刻的影响。互联网因其自身的超时空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质一方面突破到了原有的个人存在模式,改变并丰富了人际交往方式,并且带来了从未有的个人自由,但是,也给现代人带来了现实与虚拟交叉所引发的迷惑,让现代人感受人群中的孤独,也将规训深入到个人的心灵。在现代的互联网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地感受着互联网的两面性。

[关键词] 互联网;人际交往;个人自由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2-73-3

Study on Individual Development under Internet Era

Li Baoquan

(Library of Jiaozuo, Jiaozuo 454000, Henan)

Abstract: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has brought us into a brand-new Internet Era which has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on our personal existence model, relations with others and pursuit of our personal values. Due to its features of crossing time and space, openess and virtuality, Internet breaks through original model of personal existence, provides more ways to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nd brings individual freedom to a large extent that have ever existed. On the other hand, it brings confusion when commuting between reality and virtuality. The solitary made by Internet is faced by modern people and will penetrate into every soul. In modern Internet era, we are surrounded by its benefit and deficiency.

Key words: Internet,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individual freedom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至今影响着人类生活。其重要标志之一互联网如今已比其他产物更广泛的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1991年万维网开发,1993年浏览器出现至今日移动互联网的研发,“互联网”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4.85亿,网络普及率升至36%,并保持增长态势。互联网以其自身的便捷性、互动性、虚拟性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伴侣。它在带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引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1 多重时空下的个人存在

20世纪初,爱因斯坦著名的“E=MC2”颠覆了时人的常识性观念,其“多维空间”、“弯曲时空”的概念颠覆了后人对世界的看法。如果说相对论影响了人的“时空观”,那么互联网技术则影响了人们的“时空感”。时空是人的存在方式,时空感的变化意味着存在感的变化,这毫无疑问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互联网使得遥远世界的东西在眼前就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消息只需鼠标轻轻一点便可获得,别国的新闻事件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甚至是与其国民同时获知;各大电视剧网站的美剧、韩剧、日剧让观者感同身受般进入到异国文化,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看起来不再陌生,西方的贴面礼、东亚的成人礼等等都也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于是,人们的空间感弱化了。除了改变人的空间感外,互联网也悄悄地改变了人的时间感。由于互联网巨大的存储功能,它可以记忆无数的信息,并且可以再现过去的文字、声音、影响等情境,3年、5年乃至10年前的事情通过搜索引擎就可重新获得,记忆不再是一种难以重现的东西。

此外,前现代的人们除了活在自然时间里,还活在身体时间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时间是生活事件的唯一刻度。而现代的人们用社会时间部分取代了自然时间,太阳下山后依然会继续工作,而且有时候不惜与身体时间对抗,在身体机能需要休息的凌晨依然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聊天,如此等等,都表明互联网带来的生活导致人们的记忆以及时间感弱化了。如此这般,人活在多重的时间和空间中,再也不是简单的时空横纵坐标所定位出来的平面图形,而是拓宽的空间和拉长的时间所构建的立体图形。互联网的超时空性不但使现实人际互动中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被模糊、消除,而且使人现实的行动必须同时依附在时间上的“现在”和空间上的“这儿”的限制也一并被解除,整个行动的环境成了一个虚拟和真实的混沌体。

当然,时空感的变化也给现代人带了新的成长空间。地域界限不再成为一个人发展的限制因素,只要保持网络畅通,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可以看到欧美名校的公开课,聆听国际学者的谆谆教诲,甚至可以请“网络家庭教师”为自己充电。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隔阂也因为日益扩大的交流也日渐消除,正如马素·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概念一样,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天下在此的国际性”。时间的延长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达到自我设立的人生目标。

现实与虚拟的双重时空,使人变得更为丰富,也可能更为扭曲。对于大学生来说,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其带来的便捷相比更令人注意。网络以其丰富的内容抢占了原有的课外活动时间,大多数学生放弃了篮球、足球等户外运动,更多地“宅”在宿舍,“日落而作,日出而息”,或者超负荷地使用网络,享受其带来的延长的社会时间。与此相伴,青年一代的身体素质愈来愈差。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青年学生因在现实与虚拟交错的空间中无法分辨方向,引发了多起犯罪案件,其原因多是受网络世界中的血腥暴力引导而将之付诸现实生活。

网络的多重时空性给人带来一种眼花缭乱的丰富。一个互联网使用者可以拥有上百个网友,但是,其现实中的直接交往却因为时间的减少而淡化,个人在虚拟世界中的丰富可能隐含着现实生活中的孤独。

2 丰富又孤独的人际交往

互联网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往空间。网络社会空间一经形成,就开始了重塑和变革由工业社会所塑造的社会结构,重塑和变革基于工业文明的原子式人际关系的进程。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者费孝通先生认为于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血缘组织和地缘组织的结合体,在“乡土中国”中,人是附着于土地上的,是安土重迁的。“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熟人社会”中,我们和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都受制于这种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更多的和陌生人接触,以共同的力量完成经济活动。如果说经济活动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公开的、群体性的陌生人交际网,那么互联网的发展则是为我们建立了一个私密的、个人的陌生人交际网,而后者的交往带有更强烈的主动性,从根基上创造了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因交往对象的陌生性和网络的虚拟性,人们不再受制于“熟人社会”的情感和个人关系,也更能从社会现实中解脱,卸去身上的枷锁,畅所欲言。

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前即时通信用户已经达到3.85亿,应用使用率从2010年底的77.1%提升到79.4%,半年用户增长9.2%,即时通信已经提升为用户规模第二大的应用类型。”不同于传统交往要经历漫长的“磨合期”,现代网络交际更显得“直来直去”。“网友”已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词语,他们通过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在互联网上成为朋友,无须探知对方的底细,也不必见到真人,合意即为“好友”,不合意则为将之删除。

伴随着“陌生人社会”的发展,个人现实的交际圈子也逐渐扩大。比如几个爱好旅游的人通过互联网组织户外活动,网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发起活动者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时间安排相同的人,并以最经济的方式完成活动,而且很多这些通过互联网结识的人在日后也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

汉普顿(Hampton)研究认为,有互联网的家庭认识当地居民的数量是没有网络的家庭的三倍,跟当地居民交谈也较多,也更可能邀请他们的邻居来家里做客。与前现代的交往方式不同,个人的网络交友节省了交往时间,打破了交往的地域界限,提供了多种交往路径,降低了进入群体的门槛,使“五湖四海皆朋友”有了真正实现的可能。

然而,当我们享受“陌生人社会”所带的种种益处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它所带来的风险。恩格斯警告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为有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传统的熟人社会,彼此知根知底,因此,个人几乎不会受到来自交际圈里朋友的威胁;然而,因为我们无法根据各种社会角色和个人的真实状况来定位互联网中的陌生人,和网络社会中的陌生朋友们的交往隐藏巨大的危险。网络成为犯罪行为的温床。通过聊天工具诈骗、勒索乃至危害生命健康的案件屡见不鲜。据安全软件厂商赛门铁克公司2011年9月7日发表的一项研究估算,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的12个月中,互联网犯罪给中国造成250亿美元的损失。

因此,网络交友给网友带来的危险性也远远超过传统交往。不仅如此,由于网络犯罪的日渐猖狂,陌生人给民众带来的心理威胁也愈来愈大,更有甚者,“朋友”也逐渐成为人们防范的对象,社会温情减少,冷漠与距离渐渐成为现代人的交往态度。此外,网络交谈的盛行导致生命意义的虚拟化。比如,现实中的“面谈”不仅仅是交谈双方时空的统一,更因为脸部是伦理性器官,脸和身体的在场意味着神圣性和承诺,因而受制于伦理性谈话方式的谈话内容也在一定的伦理范围之内。而网络削弱了存在的沉重感,导致生命意义的虚拟化。

3 结语

互联网作为新科技革命的成果给人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个人的存在方式、交往方式以及个人价值的体现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提供了多重的时空,让我们生活得更丰富多彩,但也让我们付出了身体功能的衰退、社会混淆的代价;它让我们的交际圈子日益扩大,却又给我们带来了难以名状的孤独感;它使得我们的摆脱现实的枷锁,享受从未有过的自由,但也利用先进的科技将我们紧紧地锁住。

总之,互联网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却又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存在价值,我们应辩证地对待互联网的发展,在科技进步的洪流中保持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立。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方曙光.网络公共领域:现代公民社会建构的契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2).

[3] 刘畅.陌生人社会·陌生度·网民议程设置[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1).

[4] 宋巨盛.互联网对现代人际交往影响的社会学分析[J].江淮论坛,2003(5).

[5] 王依玲.网络人际交往与网络社区归属感——对沿海发达城市网民的实证研究[J].新闻大学,2011(1).

[6] 楚丽霞.互联网对青少年道德人格形成趋势的影响——来自天津社会科学院的调查[J].道德与文明,2004(2).

相关热词搜索: 互联网 个体 时代 研究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