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40岁后 定期筛查肺癌

时间:2022-10-29 16:40:06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40岁后 定期筛查肺癌肿瘤

67岁的陈先生有45年吸烟史,近两个月,他咳嗽并痰中带血,去医院行CT检查,发现右下肺中央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后6个月去世。

37岁的樊女士,无明显诱因头痛1月余,去医院神经科就诊,行MRI检查后发现颅内多发转移病灶,再进行肺部检查,发现左肺周围性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给予全身静脉化疗,3个月后死亡。

……

上述例子在上海各大医院几乎天天上演。

筛查——早期发现肺癌的唯一途径

面对越来越多的肺癌病人和极低的生存率,人们不禁疾呼:难道就没有很好的办法对付肺癌恶魔吗?有!那就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统计表明,虽然医疗手段层出不穷,但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10%左右,能够手术全切的中晚期肺癌病人5年生存率也只有20%(40%,而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肺癌病人5年生存率仅为2%(3%!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早期发现。肺癌为全身性疾病,一旦进入中晚期,癌细胞已经进入全身,人体的免疫系统与疾病之间的对抗已经失衡,此时即使再高明的医生,再先进的治疗方法和手段都回天无力。

而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100%,这和上面的数据是一个天壤之别,不难看出,造成这个巨大差别的关键是肺癌被诊断时处于早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就可以长期存活,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肺癌呢?途径只有一个:筛查!有计划地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发现肺癌,就可以改善治疗效果,挽救生命。临床证实,通过筛查发现的肺癌76%是早期。

5种方法筛查早期肺癌

目前,肺癌筛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

1. 痰液检测:包括痰细胞学检查、痰免疫标记、痰PCR技术等。但痰液检查受多种因素影响,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尤其对于外围型肺癌阳性率更低。

2.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包括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片断抗原21-1(CYFRA21-1)、鳞癌抗原(SCCAG)、组织多肽抗原(TP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肌酸磷酸激酶-BB(CPK-BB)等。遗憾的是,上述标记物尚无法用于大规模普查。

3. X线:这是经典的普查方法,其优势是经济实惠、方便有效。但是,X线常常不能发现1厘米以下的病灶,且很难定性。

4. 低剂量螺旋CT:这是目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肺癌筛查手段,其所受X线照射的剂量与普通X线相仿,但准确性非常高,可以发现肺内数毫米的微小病变,并可明确性质。因此,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的首选准确方法。

5. 分子影像学:具有无创、实时、活体、特异、精细(分子水平)显像等独特性质,但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高危人群须定期筛查

日本抗癌协会对9998名40岁以上人员进行筛查,肺癌检出率0.4%;美国早期肺癌行动计划对1000名60岁以上吸烟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检出率3.7%;国内对2430名(无条件?)人员进行筛查,发现89名存在肺内结节病灶,其中28%是肺癌。这些数字是相当惊人的,说明对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进行筛查,1000个人可以发现4个肺癌,100个高危人群可以发现4个肺癌。可见,筛查的重点应该是高危人群。

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重度吸烟者,接触无机砷、石棉、铬、镍、甲醚类、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氯乙烯、橡胶制品、芥子气、二氧化硅、氧化硫、苯丙芘、各类燃烧产物、电离辐射等人群。一般地说,如果条件允许,所有40岁以上的人群都应定期进行筛查。

至于筛查的具体时间,可因人而异。一般年龄超过40岁者最好每年拍一次胸片,两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注意,第一次筛查后,以后每年最好在同一时间进行筛查。另外,去医院检查前最好换不带金属物品的衣物,并带上以往的检查资料,供医生参考。

相关热词搜索: 肺癌 定期 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