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当前形势下煤炭企业出现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28 14:00:05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及我国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煤炭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导致产能过剩,煤炭价格急剧下降,煤炭行业利润进一步下行。今年国内煤炭行业持续了上一年度的利润下滑趋势,全国大型煤炭企业近1/3出现亏损,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西、安徽等省份煤炭企业全行业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寻求转型发展不失为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

一、煤炭企业出现困境的原因

(一)市场需求增幅减少

尽管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煤炭市场,但并非致其萧条的罪魁祸首。在中国,未来数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的能源燃料。追根溯源,煤炭需求增幅减少的原因在于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工业发展明显放缓,不能有效地拉动煤炭消费。

(二)产能过剩、价格下跌

在煤炭开采的“黄金十年”,这个行业炙手可热,诱人的财富回报吸引了大量企业加入到开采煤矿的大军中,导致我国采煤产能激增。2000~2005年期间,煤炭开发投资总额2000亿元,仅2012年,煤炭开发投资5290亿元。大量的资金投入,造成煤炭产能的集中释放。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通报,2012年年末,煤炭企业存煤8500万吨,同比增加3120万吨,增长58%;据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通报,截至2013年12月底,煤炭库存1.6亿吨,同比增加116万吨,从此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严重。

1.下游电厂库存仍在高位,供大于求形势未改变。2014年5月召开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通报了当前煤炭经济运行情况。4月份全国煤炭产运销全降,进入4月份以来,煤炭价格低位趋稳,但仍处于去年最低水平。4月份全国煤炭产量3.01亿吨,同比降1.31%,目前山西、陕西、内蒙古部分小煤矿已经停产。据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8.78亿吨,同比降1%,但是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同比增1.8%。4月份全国煤炭销量2.89亿吨,同比降1.29%。据统计,一季度全国煤炭销量8.44亿吨,同比降1.4%。4月份,全国重点发电企业日均耗煤334万吨,环比降10%,同比降3.1%。截至4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已经持续29个月在3亿吨以上。

2.钢铁及建材需求下降。作为煤炭销售主要对象的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下游行业,由于国内基础建设领域投资稍微放缓,收益同样不太景气,需求持续低迷,降低了煤炭需求。目前,房地產开工率不足,导致钢铁及建材需求下降。而钢铁和建材也是煤炭重要客户。钢铁产能低谷增长造成钢铁行业煤炭需求下降。市场供大于求,煤炭价格持续下跌。

3.进口煤炭价格低廉,吸引用户。受欧债危机影响,国际经济大环境不好,全球经济衰退,煤炭进口国需求不足,国际煤市供大于求,从澳大利亚、南非、印尼等国进口的煤价格低廉,全力登陆国内市场,美国页岩气代替煤炭消耗减少,促使国际煤炭价格低于国内,部分火电厂纷纷改造机组,适应外煤的燃用。自2004年开始,国家限制资源型产品出口、鼓励进口等政策相继出台,煤炭出口从免税变为征税,而煤炭进口从征税变为免税。2005年年初,我国将炼焦煤进口关税暂定税率下调为零,动力煤和无烟煤进口仍征收6%和3%的进口关税;2008年,我国所有煤炭进口关税暂定税率下调为零;2012年1月1日,褐煤进口关税取消。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进口煤迎来了价格上的优势,促使我国进口煤数量逐年飙升。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预计未来几年,煤炭需求仍会适度增加,煤炭资源供给和运输不足的问题仍会存在,因此,进口煤仍会保持一定水平。进口煤的不断涌入,对国内煤市形成一定冲击。

综上所述,下游库存高位、钢铁及建材需求下降、进口煤暴增等三大主因使得沿海煤市并不紧张,市场呈现宽松的态势,而大量进口煤的涌入则进一步拉低了煤价,恶化了煤炭销售市场环境,短时间内,国内煤市的买方市场格局难以改变。一再下落的煤价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再加上银行紧缩银根,收紧向煤炭企业放贷,加剧了煤炭企业的困难,许多煤企都在负债经营,苦不堪言。

(三)税费不合理

煤矿的开采难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企业必须缴纳资源税以保障当地民生和生态治理。在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下,资源税税率呈增长趋势实乃无可厚非,但煤矿企业除了资源税之外,还需上缴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与价款等。目前,煤炭行业各种税费超过百种,占每吨煤价格的30%左右。当前经济形势下,煤炭企业再也无法通过扩产和升价来提高总体效益,而复杂繁重的缴费更是使本就难以为继的企业步履维艰。这些征税项目不仅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而且全国各地资源税制并不统一,导致了企业之间不公平的税收负担和竞争状态。

(四)我国煤炭工业技术创新率较低和专业人才奇缺

目前,煤炭行业有550万从业人员,而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为58 万,刚刚突破10%。人数众多的挖煤工平均文化水平较低,而企业又未建立起完善的技术培训体系,不仅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也为煤矿的开采埋下了安全隐患。企业技术更新迟缓,煤炭的开采和加工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压低成本,因而进口煤依旧冲击着国内煤炭市场。我国煤炭工业技术创新程度低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奇缺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长远发展的瓶颈,也成为导致煤炭工业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煤炭企业亟需吸收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安全等级,此外,有些煤炭企业机构臃肿,仍然担负着各种社会职能,造成了管理困难和人力资源浪费。

(五)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不够完善

一些煤炭企业在过去十几年的粗放式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方面的投入微乎其微,未能塑造出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企业文化。企业在改善基层人员的薪酬和生活居住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远远不够,每年都会流失大量的煤矿职工,增加了不必要的培训和人力资源开支。注重员工价值和福利的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都会在无形中巩固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充分调动员工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以往的许多中小型煤炭企业都过于急功近利,一心注重眼前利益,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实施“三化”建设,提升竞争力

“三化”主要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煤炭企业要提升竞争力,必须走高产高效之路,多上设备少上人,大力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合理集中生产。加强“三化”建设,合理集中生产,有以下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安全生产。矿井头面减少了,可以为矿井灾害治理腾出时间和空间,提高灾害治理的效率。二是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三是可以降低成本。总之,要通过抓“三化”,做到减人提效,为企业经济和安全压力松绑。

(二)强化管理,优化资本结构

严禁煤矿超能力生产,加强煤炭销售票证管理,以销定产供应相应的煤票,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在经济效益不佳的背景下,企业须明确其下属煤矿的亏盈状况,积极扩大优势资本,关停那些安全系数低且不能盈利的小型煤礦,集中人力物力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一旦发生亏损,要及时处理不良资产,控制生产规模,以市场为导向,吸收兼并有利资产,力求转亏为盈。

(三)建立煤炭产业信息渠道

煤炭产业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所有煤炭企业和国家调控共同解决。企业间要建立必要的信息通道,认真分析市场供需的起伏,对新上的大项目进行全方位衡量,缓解产能过剩。

(四)依托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这是煤炭转型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相对于过于饱和的传统煤化工市场,新型煤化工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通过煤炭深加工程序,可以不断提升煤炭产品的附加值;煤炭企业还可以通过“煤电”联营,或构建“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等方式,向产业链的下游产品发展,提高企业集团的整体效益。传统煤化工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早已不能满足未来的经济发展需求,新型煤化工势必会逐步取代其地位,但是企业必须意识到我国煤炭加工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煤炭深加工产业并不成熟,有一定的风险,因而企业在投资生产前必须进行科学的调研论证和设计,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比如发展一个新兴产业需要的消费者认同、市场培育、体制改革、政策的调整等各种因素,从被动适应市场的企业战略转变为主动参与竞争合作的发展战略。否则,一时的大规模产能扩张冲动引发的产能过剩和行业持续低迷,企业生存就会存在问题。

(五)深化改革,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利用循环经济理论设计煤炭循环经济体系,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资源回采比,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也可最大程度地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确保开采的良性循环再利用。煤炭开采与生产过程中的煤泥和煤可供热电厂进行发电,而矸石和灰渣则可用于制造建材产品,煤矸石可用来修复土地资源,矿井水经过处理后则用来供水。循环经济链挖掘了废弃资源的价值,有利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企业业绩的回升铺垫了道路。

(六)加强人文文化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员工文化教育和专业素质水平偏低是制约众多煤炭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煤炭企业缘何不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 这一问题需要各个企业深刻反思。首先,企业要建立一个成熟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精神和物质双方面的嘉奖,完善的晋升制度和奖惩规则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其次,企业要精简机构,对闲散人员采取减人提效和转产分流的方法,从而减轻庞大的人员管理培训费用。最后,要切实关心员工的生活,确保优质人才不流失,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到企业的建设中来。

对当前的中国煤炭行业来说,价格不振、利润下滑仍将持续一段时期,煤炭企业要在逆境中生存,就必须锻炼“内功”,积极谋求产业升级,并学会“冬泳”以渡过难关。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回暖以及国家政策调控和企业的不断努力, 煤炭企业必将会在磨砺中实现成功整合转型,迎来“柳暗花明”的发展新时期。

(作者单位: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超化煤矿)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困境 对策 煤炭企业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