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考答题的规范性与应考策略

时间:2022-10-28 13:2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答题不规范直接影响考生的考试成绩。收集、整理、归纳了考生在高考答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以历年高考真题为例,分别从无机、有机、结构、实验和计算五大方面给出了高考答题的规范性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备考策略,对教师和备战高考的考生都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考化学题;答题规范;应考策略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2)5–0068–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难度适中,考生考后普遍感觉良好。可高考分数发布后,不少考生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出入较多,令人大失所望。不少考生和家长怀疑阅卷可能有误。笔者多次参加了全省高考化学阅卷,阅卷体会颇深。通过对考生的高考答卷抽样分析,发现不规范答题造成无谓失分,是得分低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在此列举错误范例,讨论高考答题的规范性要求,希望对正在高考备考的考生和教师有所裨益。

1 高考答题的规范性要求

1.1无机化学题的答题规范

1.1.1简单填空的答题规范

简单填空题有唯一答案和开放性答案两类。唯一答案类填空题对答案设置了限定,考生必须按要求回答。如将CO2的电子式误答成结构式(O=C=O);或将F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误答成外围电子排布式“3d64s2”等都属无效答案。此外,题目明确限定用“正确”或“不正确”填空的,如果答成“对”或“不对”仍属无效答案。

开放性答案类填空题,只要语义相同或相近即可。例如:“实验室欲快速制取氢气,请你提供一个有效措施或可行方法。”如果回答“将锌片换成较细锌粒,将纯锌粒换成粗锌粒,在稀硫酸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或适当加热”等任意一条均可以。如果答成“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就错了。

1.1.2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规范

元素符号的大小写要区分。如将Mg写成mg,CO写成Co,AlCl3写成ALCl3等都不正确。此外,手写体也要正确。过于潦草导致很难辨认的属于极不规范书写,很易遭到误判。如将铁的元素符号(Fe)潦草写成“7e”,将氢(H)写成了и或ч,将钨(W)写成ω等都是不正确的。

将碳酸钠的化学式写成Na2CO3呢?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必须写成下标。

1.1.3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范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的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计量数和电荷守恒等,只要有一项有误,该方程式就是无效答案。这类不规范性书写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反应条件缺少、随意简写或极不准确的。如工业合成氨气的化学方式写成“N2+3H2 2NH3”,不难发现有三处不规范:“催化剂”简写为“催”;缺少“高压”条件;将“ ”或“=”写成了“→”(人教版教材规定无机化学方程式写等号)。

另一类是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反应热。如2011年江苏高考化学20题第(1)问,有的考生将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写成“CH4+2H2O=CO2+4H2,△H=165.0 kJ”,不难发现也有两处不规范:△H的单位应为kJ/ mol;物质的状态未注明。

1.1.4专业用语不能写错别字

化学基本概念或专业用语不能写错别字。容易错写的字或词有“催化剂”(“摧”字错,下同)、“升华”(生)、“苯酚”(笨)、“三角锥形”(椎)等。化学实验部分易错写的有“镊子”(摄);“坩埚”(甘锅)等。有机化学部分易错的字词有“加成反应”(加层),“酯化反应”(脂);“还原反应”(还元反应)等;把“取代反应”或者“水解反应”写成了“取化”、“水化”、“卤化”等均不正确。

1.2有机化学题的答题规范

1.2.1有机物分子式C、H、O顺序不能出错

有机物的分子式一定要求按C、H、O顺序书写,其它元素大体按英文字母顺序写在O元素之后。如2011年浙江理综高考29题第(1)问,要求写出白黎芦醇的分子式(C14H12O3),若写成C14O3H12就不正确了。

1.2.2有机物命名要规范

近几年高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有机物的命名,但仍有不少考生对有机物的命名尤其是系统命名法掌握不熟。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30题第(3)问,要求回答(CH3)2CHC=CH的名称。正确命名是“3-甲基-1-丁炔”。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出现下列错误:“3-甲基1丁炔”(少短线),“3,甲基,1,丁炔”(“逗号”代替短线),“3-甲基-1-丁炔烃”(多写“烃”),“2-甲基-3-丁炔”(编号不对),“3-甲基-1-丁烯”(类别错误)等。

1.2.3结构式与结构简式不能混为一谈

写有机物的结构式,各原子间用短线连接不合并。而写结构简式时,相同原子或原子团可以合并写。题目限定写出某物质的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时,要看清不能混淆。如将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写成其结构

H H

式“H-C=C-H”,就属于无效答案。

又如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30题第(6)问A的同

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CH2-CH2。部分考生将其键线式 写成了 (不能用弧线),就不规范,属无效答案。

1.2.4官能团、取代基及原子间的连接方式要正

有机物的官能团、取代基等连接方式要正确。如醛基(-CHO)写在左边时,应写成“OHC-”。常见的错误有“CHO-”、“HOC-”等。羟基(-OH)写在左边时,应写成“HO-”。如将乙二醇写成“OHCH2CH2OH”就不正确了。

此外,苯环的结构简式在考生答卷中欠规范性非常突出,如、 等也是不正确的。取代基(如CH3-)上下连接主链C原子时,应用短线连接,连接指向还必须清楚。环状结构式竖着写时,C链间连接的短线不能省。

1.2.5聚合物结构简式应按课本要求书写

常见聚合物的结构简式和缩聚反应方程式,要按照新教材范例或要求书写。聚合物的结构简式,人教版旧课本未写基端原子或原子团,只画短线,而新教材要求写基端原子或原子团。如:

nHOC(CH2)4COH+nHO(CH2)2OH

HO[C(CH2)4C-O(CH2)2O]nH+(2n-1)H2O

每年高考化学有机题的得分率都较低,主要原因是规范性非常欠缺,丢分多教训深,令人痛惜!

1.3化学实验题的答题规范

1.3.1专业用语要准确

实验仪器的名称也属于专业用语,要准确书写。如2012年武汉市2月调考理综化学28题第(2)问,要求回答“蒸馏烧瓶”的名称,阅卷发现正确率只有1/5。绝大多数答成“圆底烧瓶”或“烧瓶”。也有考生答成“带支管的圆底烧瓶”,虽然意思正确但仍为无效答案。

此外,回答实验选用的计量仪器名称,还要注明规格或类型。如2005年重庆高考第29题第(4)问:“配制100 mL 0.2 mol/L NaCl溶液,除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准确的答案是“100 mL容量瓶”。只答“容量瓶”而未说明100 mL规格,或其他规格的容量瓶均属无效答案。同样在回答滴定管时,不仅要说明规格,还要注明是酸式还是碱式等。

1.3.2试剂选用不能随心所欲

回答化学试剂的名称要说明状态,常用液体试剂是浓还是稀也要说明。如2006年全国理综高考(I)28题第(2)问,C装置(U型管)用于CO2与Na2O2反应有O2生成的发生装置,要求考生填写U型管中加入的试剂名称。不少考生错答成NaOH溶液。错误原因在于该套装置中的U型管只能装固体,NaOH溶液应装在洗气瓶。这与平时学生答题不严密,教师未及时纠正有

1.3.3现象描述要客观不能主观臆断

化学实验现象通常要从物态和颜色有无变化、是否析出沉淀、是否发光发热等方面进行客观描述,切勿主观臆断。如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I)27题第(5)问,要求考生回答“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合理的回答是“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反应器壁内附着少量黑色物质”。可是有不少考生的答卷中出现了“析出白色沉淀”、“生成黑白色物质”和“火星四射”、“发出苍白色火焰”等错误。上述回答或用词不准,或无中生有。究其错因主要是平时观察不认真,没有细读教材,答题时仅凭印象主观臆断。回答实验现象是高考题中常见的问题,考生应引起重视。

1.3.4绘图要正确,实验设计要有安全意识

考纲明确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实验装置绘制能力。近些年,全国卷和部分省市高考卷考查画实验装置图的题很少。教学中教师淡化了对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致使考生在突然碰到画装置图题时显得不适应,绘制的装置图要么设计方案不合理,要么装置连接有误等诸多问题。如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I)28题第(1)问,要求考生用简笔画绘制CaCO3固体与盐酸反应制取CO2后,再与C反应生成CO的完整装置图。考生的答卷中存在下列错误:(1)不用规定的简笔画画图而画实物图(不合规定);(2)把表示试管的长方形画成正方形或横着的长方形(不合要求);(3)洗气装置“短进长出”(违背原则);(4)试管出口无胶塞,装置末端封闭无气体逸出口(实验失败);(5)只画一部分,没有CO2与C反应生成CO的装置(不完善);(6)无除去HCl杂质气体的净化装置(不严密)等。如果复习备考中训练了学生的绘图基本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了。

此外,设计化学实验方案要体现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如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I)29题第(4)问,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验证尾气中有CO。有考生采用将CO气体“通入鸡血,观察是否变色”、“放置小白鼠,观察是否被毒死”、“闻气味,看是否感觉晕”等。上述方案看似有开放性有创意,但缺乏实验常识和安全意识,肯定是错误答案。

1.3.5关键的实验操作细节不能忽略

某些实验的关键操作细节疏忽或出错,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要正确回答这类实验操作步骤,就不能忽略重要的操作细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检查前,首先要对被检查的装置部分形成密闭体系,回答步骤时不能缺少“关闭活塞和止水夹”之类的表述。如2002年全国理综29题第(3)问,要求考生补充回答做NH3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正确答案是“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但相当一部分考生因缺少“打开止水夹”而失分。错因是烧杯中的水无法喷入,实验根本不可能成功。

1.4化学计算题的答题规范

计算题常以两类填空形式出现。一类是只填结果,另一类是要有解题过程。对于前者,计算结果(含有效数字)要完全正确。结果应含单位的,单位不能省,否则只能算半对。结果为含字母分式时,不管是分子还是分母,只要有字母相加,如(a+b)/c,则“a+b”一定要加括号写成(a+b),否则属错误答案,考生要多加小心。

对第二类填空题,没有解题过程的,即使结果正确仍为无效答案。有些试题没有明确说明写解题过程,但在答题卡上相应空白处明显留有较大空间,这就暗示考生解答此空时应写出简明扼要的解题过程。这里还要特别说明的是,解题过程包括设未知数、列比例关系、写出计算表达式,最后将计算结果填入相应位置。计算式不能仅仅是公式型表达式,还应带入相关数据。

如2009年全国理综(I)28题是一道三池串联的电化学综合题,其中第(3)问要求考生根据丙池溶质浓度的变化,计算甲池减少的水的质量及乙池中C电极上放出O2的体积。解题过程如下:

设C池电解耗水x g,据溶质的质量守恒:(100 gx g)×10.47 %=100g×10.00 %,得x=4.5 g。生成氧气体积: ××22.4 L·mol-1=2.8 L。对于计算表达式是否要有单位,不同省份的高考阅卷组可能要求略有不同。有的省份要求计算过程带入单位,有的省份只要计算结果有单位即可。

这里还需赘述的是,计算结果的单位要正确,不能出现概念性错误。如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mol/(L·S)”或“mol/(L·min)”等。如果写成“mol/( S·L)”、“mol/L·S”等都是不正确的。原因是前者分母单位顺序颠倒、后者少括号。

2 应考策略

减少或避免不规范答题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失为提升高考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此,应重视以下3个方面。

2.1养成自主审题习惯

教师平时就要向学生灌输审题重于解题,切忌只知大意就匆忙下笔。讲解例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字、数据、图表和实验现象等信息仔细分析,挖掘隐含条件,尽量多地获取有用信息。此外,平时就要求学生在审题时,多做记号,提醒自己按要求作答。如“写出A物质的电子式”、“写出B物质的名称”等。练在平时,功在高考。

2.2注重表述能力培养

文字表述是否规范、严密与合理也影响考生答题的正确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多让学生回答问题,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外,建议教师在学生作业完成后,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先自对答案、并用红笔更正,再找原因,让学生悟出答题套路和技巧。学生再次碰到类似问题时,出错率就会降低。坚持下去,学生答题的悟性和表述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高考前,还可以针对第二卷非选择题题型,做专题训练,力求重点突破。

2.3强化规范书写训练

建议考前针对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专题,进行纠错训练。对作业中出现的不规范书写,要及时指出和纠正,个别问题个别纠正,普遍问题要在全班指出,共同纠正。必要时,还可以组织那些平时作业粗心大意、答题马虎、成绩中下游的学生进行重要化学方程式听写,常见错别字纠错。考前,不妨有意识地设计各类不规范书写或表述,让学生找错更正,相信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规范答题是提升高考成绩的有效途径。只要教师严以律己,将规范落实在每一天、每一节课,考生就能大大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就能实现高考要想好成绩,规范答题最给力!

参考文献:

[1]韩高义,刘炜.规范答题例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3).

[2]孙旭,吴明好. 2008-2009湖北省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分析(化学部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3]赵莉,雷宜桥.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J].成才(增刊),2010.

相关热词搜索: 高考 应考 规范性 答题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