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范文(通用5篇)

时间:2021-12-16 16:18:51 来源:网友投稿

提升:汉语词语提升:2006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5篇

第1篇: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2018年全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

2018年全区“放管服”改革工作继续推行以“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以“一窗通办、一网通行”利企便民集成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巩固办理“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施工许可证”盐都区“2440”、高新区“2330”改革成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不断简化、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简约、便民、阳光、高效的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盐都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大力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行”,推进利企便民不见面审批集成改革

1.优化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布局。探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数据网上传输、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投资项目审批、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交易、社会事业、医保社保、公安服务、纳税服务等综合受理窗口,加快政务服务由政府部门各自受理向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转变,尽量实现服务对象办一件事不见面或见一次面。选择与企业和创业者办事密切的行业推行商事登记“证照通办”改革,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窗出件”,真正变服务对象“跑多个窗口”为 “只跑一个窗口”。

2.推进行政审批网上全程办理。加快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双向实时互通、数据共享,加快建设“政务服务网”移动客户端,加快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将企事业和社会组织基本信息系统统一链接到政务服务系统,凡是能通过公民身份号码或统一信用代码核验查询、共享复用的信息,不得要求申请人和其他部门重复提供。推行“在线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端推送、快递送达”办理模式,除涉密或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基本实现审批事项网上全程办理,大幅提高网上办事比率。推进审批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进一步优化简化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开展网上监督评价、办理进度、结果实时查询。

3.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区级行政权力清单,根据法律法规调整和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权力的决定,及时调整我区权力清单,实施动态管理。按照行政权力清单编制并公布办事指南,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推进行政权力清单标准化管理。从服务对象办事角度对“一件事情”进行梳理,制定详细的审批服务规范和标准,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再造审批服务流程,实现政务服务集约化运行。扩大盐都政务服务网上旗舰店的功能与应用,切实提高用户体验,实现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流程监控、互动交流于一体的“一站式”标准化政务服务,打造具有特色的“网上服务超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阵地建设,推动镇村使用统一政务服务平台为企业群众服务,积极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梳理编制区镇两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将综治、信访、司法、民政、计生、农经、工商、税务、国土、城建、人社等职能纳入集中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建设。推广“集中办理、一站式办结”模式,乡镇(街道)各站所工作人员全部集体办公,事项全部进驻窗口办理。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编制公布《区镇两级证明事项保留清单》。

4.建立中介服务网上超市。加大“红顶中介”清理脱钩力度,清理规范涉批的各类认证、评估、测绘、审图、代理、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动态调整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及中介服务收费清单。依托政务服务网,筹建“盐都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网上超市”,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实行区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申请、业务对接、结果反馈、监督管理全程网络化,统一中介服务承诺时间、服务规范标准,公布收费执行标准,建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信息共享互通机制、考评结果统一公布机制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涉批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全流程的信用管理机制。

二、稳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确保盐城高新区审批局顺畅高效运行

5.盐城高新区行政审批局正式运行。制定出台盐城高新区行政审批局“三定”方案,加快推进盐城高新区行政审批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依法划转行政权力事项,依法承接省市全链审批赋权事项,提高承接能力和审批效率,推进企业投资事项审批扁平化、标准化、便利化。建立集中事项行政审批与部门监管联动信息“双推送”系统,实现审批信息精准推送、监管信息及时查收,切实加强高效审批与有效监管的无缝对接和风险防控。

6.盐城高新区范围试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统筹推进“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以“照后减证”为重点,着力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将市场准入审批事项按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强化准入监管等5种方式全面实施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配套监管机制,加快推进信息共享,破除部分行业准入“玻璃门”,加快企业市场准入速度,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对“放管服”改革的获得感,为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7.盐城高新区探索区域评估。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改革,供落户高新区区域内的项目免费共享,取代区域内每个独立项目的重复评价,变“独立评”为“集中评”、申请后评审变为申请前服务,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政府在出让土地前,统一组织开展各类中介评估,费用纳入土地出让金,原则上不再对企业建设项目进行重复评估。

三、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审批工作效率

8.全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在省级试点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工业企业“零用地”新建、扩建、改建等技术改造项目“不再审批、有效监管”改革,试点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探索构建以“政策性条件引导、负面清单管控、准入标准规范、企业信用承诺、严格有效监管”为核心的行政审批管理模式。

9.全面推开证照类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在卫生许可证告知承诺审批改革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进15类卫生许可证告知承诺审批改革,适时探索健康安全风险较高的卫生许可证告知承诺审批改革。启动证照类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第二批试点,将与企业和老百姓办证创业紧密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先批后验”办证模式,推动政府部门职能由“重审批轻监管”向“简审批严监管”方向转变,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制度性交易成本。

10.全面推行企业投资建设项目联审联办。推进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立项、规划、建设、验收等环节实行并联审批,推进全闭环数字化“七图联审”,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实现各类图纸网上申报、网上流转、网上审核、网上反馈。推进工业投资建设项目“三测合一”改革,建设单位在项目审查、工程建设、竣工验收过程中,委托一家同时具备规划、地籍、房产测量测绘资质的机构开展服务。推进“三书合一”、收费“一票制”和联合评估、联合踏勘、联合验收。

11.全面实行预审代办服务。组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一窗两中心”(一个窗口统一受理全程流转,组建政务服务代办中心、联合评估踏勘验收中心)。实行提前介入、上门帮办、全程跟办、免费代办,实现服务“零死角”,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建设单位在申报过程中存在的流程不熟、效率不高等问题。加强项目代办中心建设,强化代办队伍专业培训和内部管理,做好工作激励与风险防控,提高代办服务的规范化水平。对暂时不能实行全程网上审批及服务的事项要统一开展代办服务,公布代办事项目录,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建立代办服务评价、企业联系卡等制度。

四、加快构建监管体系,营造公平有序创业创新营商环境

12.集中政府部门分散的检查监管职能。编制公布政府部门事中事后监管责任清单,通过“撤一建一”或挂牌形式在政府部门成立事中事后监管职能科室。切实转变监管理念,由原来的重事前审批转向加强事中事后有效监管上来,进一步完善“依据责任清单追责”、“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鼓励举报”、“信用承诺”、“重大风险监测防控”、“绩效评估”等相关制度。推行综合执法改革,整合组建5-7支综合执法队伍。

13.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机制。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部门监管责任清单、随机抽查对象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和统一的市场监管信息平台为主要内容的“两单、两库一平台”。合理确定年度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一年内对同一市场主体的抽查原则上不超过2次(投诉举报多、安全隐患大、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失信行为、有违法违规记录等情况的市场主体除外),实现政府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及时公开企业违法违规和检查执法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随机“摇号”、联合抽查、专项督查、事后稽查、联合惩戒等工作机制,建立监管责任清单追责机制。

14.进一步压实“放管服”改革主体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做到改革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加快推进改革落地生效。区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负责“放管服”改革的协调、督促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列入各地、各部门目标任务综合考核。建立深化“放管服”改革督查通报制度,定期组织督查通报督办,对督查发现的典型要通报表扬,对发现的问题要坚决整改,对敷衍塞责、延误改革、整改不力的要严肃问责,对工作不落实的要公开曝光。

附件:2018年全区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

2018年全区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清单

第2篇: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大幅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和网上办理,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广大群众对营商环境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放管服”改革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需要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简政放权有效性仍需提升。部分事项审批环节依然繁多,特别是建设项目手续繁杂、落地较慢。个别专业性较强的审批权下放后,由于基层专业队伍薄弱,还存在“接不住”或“接不好”现象。二是监管机制还需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不够及时,社会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不健全,存在监管真空和多头执法问题。三是信息共享存在壁垒。网上联审联批系统一定程度促进了部门信息共享,但不少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都是纵向网上运行,没有完全实现互联互通,影响了审批效率。四是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个别部门仍然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问题,“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部门单位在招商引资中还存在政策兑现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政府公信力。

我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将“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全市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追赶超越。为此,我建议:

一、推进简政放权,“放”出活力与动力

一是全面承接上级下放事项。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中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对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不能“一交了之”,要持续开展跟踪评估,加大培训指导,确保基层接得住、管得好,下放事项安全“着陆”。二是加快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分类清理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细化工程建设领域事项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改变原有的“串珠式”审批方式,将发改、住建、国土、环保、行政审批等部门的项目审批职能有效集中,大力推行一窗受理、多评合审、多图联审、并联推进、限时办结等措施,提高审批效率,使项目审批过程变“接力跑”为“齐步走”,实现“服务跟着项目转”。三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按照中省统一部署,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断缩减清单事项,除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禁止、限制外都要放开,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创新准入方式,畅通“大数据”等高效快捷准入渠道,巩固商事制度改革“一照一码”、“多证合一”、“先照后证”等成果,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

二、创新市场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

一是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市场监管日常检查“双随机”方式全覆盖,动态管理“一单、两库”,加强业务培训力度,提升执法水平和抽查质量,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开、事项全项进入、执法全程留痕、结果全部公开,不断提高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力度。二是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整合执法机构、职责和队伍,深化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重点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推动执法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梳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检查等执法类职权事项,规范程序、行为和自由裁量权,推进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三是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采取既具弹性又合规范的管理措施,量身定制适当的监管模式和标准规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信用信息共享力度,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互联网+监管”,实现综合监管、“智慧”监管。

三、优化服务方式,“服”出便利和品质

一是聚焦“一网通办”,打造更快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加快全市政务服务网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构建“横向部门联通,纵向三级联动”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建成全市政务服务“一平台、一张网、一个库”,并加快与省上平台对接。推动各级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推行政务服务从网上咨询、网上申报到网上预审、网上办理、快递送达的全程网办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一网审批不见面”。二是聚焦“一门通办”,打造更优服务体系。不断总结“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经验,优化市县(区)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整合更多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简化办事环节,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运行模式,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三是聚焦“一次通办”,打造更高服务标准。及时更新并公布“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事项目录,规范和完善办事指南,通过“一次告知”推动“最多跑一次”。整合涉及多部门事项的共性材料,推广多业务申请信息共享互通。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进“事项下沉,服务到户”工作,规范镇(办)便民服务站运行模式,积极构建“15分钟审批服务圈”,让群众办事少跑腿。

四、凝聚改革合力,“改”出群众获得感

一是强化协调配合。“放管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增强协作意识,建立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切实解决好改革不同步、不配套、不到位等问题,推动各项改革扎实有序实施。二是鼓励探索创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各级各部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大胆实践,谋划实施一批具有突破性、含金量高的改革举措,为全市改革探索经验、摸索路子,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三是严格督导检查。把“放管服”改革作为督查重点,建立常态化的督查机制,督促各有关部门按时保质完成改革任务。严格考核问责,对工作不力、不作为乱作为的,严肃追责问责。同时,充分发挥专家评审作用,适时开展第三方评估,强化跟踪问效,实地检验各地的改革成果。四是加大宣传引导。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和下放权限都通过各类媒体公开公示,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各地“放管服”改革的典型经验,加大政策解读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举措的解决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诉求,推动形成全社会关注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良好氛围。

改革永远在路上,“放管服”改革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增强改革韧劲,主动倾听市场主体和群众呼声,敢为人先,积极探索,不断把“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3篇: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讲话

同志们: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事项。今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报告》;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随后,中办、国办连续出台四个文件,要求非常明确、措施非常具体。6月28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电视电话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王国生书记、陈润儿省长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政府办公厅、省编办会同相关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方案》,7月9日向省政府常务会议作了专题汇报,近期报省委审定后将正式印发。今天省政府召开会议,就是要对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待会儿,陈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下一步的具体工作安排,先讲几点意见。

一、对标中央要求,认清我省现状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我省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去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大力推动投资项目审批、涉企事项、办税便利化、民生服务、“互联网 政务服务”等专项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行政审批项目大幅精简,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大幅缩短,营业执照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中事后监管得到明显加强;基本建成全省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一张网联通全省、一朵云承载应用、一平台交换数据、一窗口提供服务、一系统监管安全”,依申请审批服务事项部分实现网上可办。国务院对xx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督查激励中,我省受到督查激励14项,列全国第一。“三十五证合一”、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网上综合办税等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对照中央要求,对标浙江等先进省市,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对照中央提出的“一网通办”(一网)、“只进一扇门”(一门)、“最多跑一次”(一次)等新要求,认真梳理我省政务服务现状,网络联而不通、通而不畅、信息孤岛、网上办事覆盖率低等问题非常突出。

“一网通办”方面。中央要求,要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拓展政务服务移动应用,在全国形成“一网”,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企业和群众申请办理审批服务事项时,只需通过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进行申请,各部门办理人员通过后台办理服务事项,真正实现“一网通办”。2018年底,省级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80%,市县不低于50%。

目前我省的现状是: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外网虽然已经全部联通,但审批服务办事业务系统“联、通、办”情况不容乐观。在联的方面,省级需要联的部门是44个,目前还有14个部门数据没有完全联通;在通的方面,需要通过挂接实现共享的数据库1141个,目前挂接433个,互通率只有37.95%,而且部分目录推送数据的质量不高、更新不及时,不足以支撑“一网通办”;在办的方面,省级能够实现“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的审批服务事项不到1%,各市县基本也是这个状况。

“只进一扇门”方面。中央要求,要全面推进审批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大力推动审批服务事项纳入各级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由跑“多门”变进“一门”,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实现企业和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只进一扇门”,像“网购”一样方便。2018年底,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的比例不低于70%,5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

从前一段时间省政府组织的暗访督查和专题调研情况看,目前我省的现状是:虽然省辖市行政服务大厅总体比较完善,但省直部门和县(市、区)还比较落后。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大厅整合不到位,一些部门的办事大厅单独设立,过于分散;二是事项集中不到位,存在一些审批服务事项应进未进、明进暗不进、进了不授权等问题;三是窗口设置不合理,没有按照综合设置要求设置服务窗口,企业和群众办事需要奔波于多个窗口和部门,反复提交申请材料;四是线上线下不融合,不能实现网上预约、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网上查询和信息共享等功能,这也是导致群众办事跑多趟、跑多门的主要原因。

“最多跑一次”方面。中央要求,要全面推广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整体政府理念,以群众眼中到政府办理“一件事”为标准,将老百姓的“一件事”落实为政府服务的“一次结”,通过整合共性材料、优化再造办理流程、整合政务资源、融合线上线下、实行快递送达等方式,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从受理申请到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一次上门或零上门,实现由“群众跑”转变为“干部跑”“网上跑”“数据跑”,由“反复跑、多头跑”转变为“最多跑一次”,把麻烦留给部门,把方便留给群众。到2018年底,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30%以上,省市县各级3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目前我省的现状是:政务服务大厅多数没有实现“受办分离、集成服务”,办事指南实用性不强、覆盖不全、内容笼统、更新不及时,很难让办事群众弄懂办理流程和材料要求;便民配套设施不齐全、自助服务设施操作复杂等,大大增加了群众办事等待时间;窗口一次性告知落实不到位,办事企业和群众要么多次排队咨询,要么反复修改材料;职能部门向窗口授权不到位,有的事项审批权限仍然留在原部门,无法做到一次审批、集中发件。

总体上看,经过近几年努力,我省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具备了一定基础,但存在问题依然突出,不能达到中央要求和群众期望。我们必须认清现状、找准问题,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在实处。

二、明确目标任务,抓紧推进落实

7月9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今明两年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责任分工和推进措施。《实施方案》印发后,各地各部门要迅速组织专门力量认真研究,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全面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陈省长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制定具体细化的工作方案,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强力推动,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第一,要明确工作目标。

《实施方案》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强化加压驱动,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在“一网通办”方面,2018年要下大力解决“联、通、办”问题,7月底前,各级各部门审批服务办事系统与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要全部“联上”,实现网络通;8月底前,各级各部门审批服务办事系统与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要全部“打通”,实现数据通、业务通;9月底前,部分审批服务事项网上“能办”;年底前,省级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市县级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70%。

在“只进一扇门”方面,2018年年底前,市县级审批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比例达到70%,5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2019年年底前,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项外,审批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基本实现“应进必进”,7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

在“最多跑一次”方面,2018年年底前,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30%以上,省市县各级3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2019年6月底前,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省市县各级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年底前基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理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

第二,要明确工作任务。

我们提出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要建成横向贯通政府各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网,在形成“一张网”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实体大厅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无缝衔接,让企业和群众“办一件事情”实现“最多跑一次”。通过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中央明确的八项任务进行了逐项分解细化,确定了25项具体任务;同时结合我省实际,为加快工作步伐,推出了四项特色活动,确定了10项具体任务。

“八项任务”的主要内容:

一是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大幅提高即办件比例,推动合法合规的事项“马上办”,实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入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实现“网上办”;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业务办理系统与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融合,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标准一致、无缝衔接、合一通办、全程监察”。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庄(社区)服务站点建设,打造基层“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推进面向个人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整合涉及多部门事项的共性材料,通过“一表申请”将企业和个人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齐、后续反复使用,减少重复填写和重复提交;充分依托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请材料齐全时,从受理申请到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一次上门或零上门。

二是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按照国家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的有关要求,制定全省政务办事“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地方标准。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审批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实现动态管理、同源发布。聚焦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高频事项,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压减自由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构建和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办理流程图(表),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

三是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巩固“减证便民”成果,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政府部门内部核查和部门间核查、网络核验、合同凭证等办理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证明一律取消。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逐项列明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等,严格实行清单管理。对保留的证明,要加强互认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清单之外,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不得索要证明。

四是大力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全面推进审批服务“三集中、三到位”,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完善省、市、县、乡镇综合性政务大厅集中服务模式,推动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该内设机构向同级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审批服务事项向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做到事项进驻到位、审批授权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大力推进“一窗通办”,将部门进驻实体政务大厅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分类设置综合窗口,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加快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从“找部门”向“找政府”的转变。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探索推动“一枚印章管审批”。

五是着力提升“互联网 政务服务”水平。各级各部门建设的非涉密政务服务信息系统,要全面接入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减少在不同系统中重复录入,提高基层窗口工作效率;省直部门负责协调推动使用国家部委统建、全省统建系统与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全面实现全省全部非涉密审批服务事项在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统筹推进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完善省市两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各级各部门数据实时向平台推送。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实现电子政务外网纵向贯通省市县乡四级,横向连接本级所有政务部门和政务服务大厅,省市县三级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全部接入省电子政务外网。深度开发网上审批服务应用,推进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内的事项全面接入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把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建立网上审批服务监督系统,实现对网上审批服务情况的实时监控;建立全省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全天候受理、解答、转办群众和企业咨询投诉建议。

六是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范围,持续深化“多证合一”改革,着力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积极推行“多评合一”、 “联合审验” 等便利化措施,减少企业来回跑腿和提交材料次数,压缩办理时间。探索开展“区域评估”,实行评估成果区域内项目共享使用,通过政府买单、企业共享,加快项目落地时间,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各类便民服务事项互联互通,采取容缺后补、绿色通道、首席服务官、上门服务和数字化审图、告知承诺、邮政或快递送达等多种便利化措施,以及预约办理、同城通办、异地代办、跨层联办、智能导办、帮办代办等多种服务方式,大幅提高审批服务便利化程度。

七是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无法定依据的一律取消;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严格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切断中介利益关联,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加快推进中介服务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放宽中介服务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各类资本进入中介服务行业和领域,严禁限额管理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严格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全面开展中介服务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退出机制。

八是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调整和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随机抽查细则,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探索智慧监管、包容审慎监管,提高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深入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监管效率。整合优化基层治理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员多能”,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

“四项特色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是开展破解审批服务便民化难题攻坚活动。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民生事务等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集中进行攻关,优化再造审批服务流程,压减审批服务环节、时间,破解审批服务中的堵点、难点、痛点。

二是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先行活动。全面学习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集成各地改革成果,在全省全面推广实施,不断优化政务、投资贸易、市场、法治等营商环境,努力建设成审批服务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活力最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佳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三是开展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质量优化提升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提升窗口服务水平的要求,由省政府各部门和各市县人民政府组成窗口服务问题排查整改小组,对本级本部门政务服务大厅“三集中、三到位”、窗口设置、办事流程、精细服务等管理服务情况逐项进行自查剖析,发现问题,立行立改。

四是组织开展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专项评估活动。引入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第三方评估机制,围绕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窗口人员服务质量、网上审批服务水平、企业和群众满意度等主要内容,科学设定评估指标,对全省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情况开展专项评估,在全省通报评价结果排名。

万事开头难,走出第一步很关键。围绕落实以上各项工作任务,当下要重点办好六件事:一是省政府办公厅要抓紧成立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抓紧把周例会、月通报、季考评的制度建立起来,把方案中明确的任务台账梳理出来,按照时间节点一项一项组织推进,一项一项督促落实;二是省编办要抓紧组织梳理“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事项,7月底前先公布一批;三是省发改委要抓紧把审批服务网络全“联上”,通过新页面、新专栏,公布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并亮出工作成绩单;四是省工商局要认真筹备一个现场观摩会,为省政府各部门演示“一网通办”;五是省直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结合各自职责,就服务事项上网办理提出工作方案并报省政府办公厅;六是各地各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使工作人员熟悉和习惯在网上办公,通过xx政务服务网为企业群众办事。

第三,要瞄准关键环节。

要瞄准当前“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找准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关,争取尽快实现突破。当前最急需打通的堵点有5个:一是坚决打破信息“孤岛”。打造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是实现“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目标的重要基石。目前相关部门之间信息资源还无法共享,群众和企业办事仍然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反复奔波。这种信息“孤岛”不打破,刚才说的很多工作就不能有效开展,工作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我们第一步就是要重点解决数据共享问题。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有大局意识,除了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原则上该拿出来的信息数据都要拿出来共享。要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政务服务上网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坚决打破条条、块块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二是打造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当前,市县行政服务大厅是群众和企业办事的主场所,如果每个部门分别在办事大厅开设窗口,群众办事必然要跑多个窗口,“窗”多手续烦、排队多,费心费力。要将行政服务大厅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服务窗口融合为综合受理窗口,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对“一件事情”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的,要建立一体化的办事规范和办理流程,建立“协同联办”机制,打通部门间办事环节,实现“一件事情”全流程“最多跑一次”。三是推动办理高频次事项“最多跑一次”。各级各部门要善于进行数据分析,对企业和群众年办件数量进行排序,梳理出办件量大的高频事项,对还没有实现“最多跑一次”的高频事项,要加大改革力度,重点研究,能合则合、能减则减,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对已经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事项,要继续优化流程,减少提交材料。要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态度,持续提升审批服务效率。今年年底前,省市县各级3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我们的承诺,必须做到、没有退路。四是推动提高重点领域审批服务效率。省国土厅要牵头研究提出简化优化不动产交易登记专项改革方案,省工商局要牵头研究提出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专项改革方案,省发改委要牵头持续深化企业投资审批专项改革,省住建厅要牵头研究提出房屋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专项改革方案,省人社厅、卫计委、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分别研究提出本系统优化民生事务审批服务专项改革方案。希望以上单位抓紧行动,9月底前要拿出方案。五是推动审批服务“三级十同”。7月底前公布第一批“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事项目录的同时,省政府各部门要统筹梳理本系统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加快推进审批服务事项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实现省市县三级审批服务事项“十统一”,即:主项名称统一、子项名称统一、事项类型统一、事项编码统一、适用依据统一、申请材料统一、办事流程统一、事项收费统一、办理时限统一、表单内容统一。这项工作业务量很大,而且专业性很强,省质监局要抓紧制定审批服务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编写规范。

第四,要明确责任分工。

为形成工作合力,《实施方案》专门对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具体讲,就是要落实好“五个责任”:省政府办公厅要落实好“协调推进责任”,做好综合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督促各级各部门抓好工作落实,并牵头做好实体政务大厅建设和管理、推进审批服务集中办理和便利化、建立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对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开展第三方评估等工作。省编办要落实“总体设计责任”,负责研究制订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做好“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公布、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工作。省发展改革委要落实好“项目抓总责任”,牵头做好推进投资审批改革、“互联网 政务服务”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中介服务收费等工作。各部门要落实好“主体责任”,要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部署,明确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一名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班,在做好本单位的“联、通、办”和目录清单梳理工作的基础上,要主动把本系统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统筹起来,牵头做好本系统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重点是做好“三级十同”。市县政府要落实好“属地责任”,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加快横向与本地区部门间系统对接,纵向与不同层级审批系统间对接,为全省“一网通办”创造条件。

三、强化督查督导,确保取得实效

推动审批服务便民化,是一项艰巨任务、系统工程。为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将成立xx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政府办公厅。建立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省政府办公厅统筹协调推进和督促评价落实、省编办总体规划和明确职责分工、省政府法制办负责法治保障、省发展改革委负责技术保障、省质监局负责标准制定、各部门按分工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工作推进中,要用好督查这个“利器”,既要督地方、也要督部门,方法上不能用“老套路”,要善于运用网络平台,亮成绩单,晒排名表。坚持问题导向,精神对照问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督查。

一要亮工作成绩单。既要坚持问题导向,也要坚持结果导向,工作干的好不好,要用大数据来分析、来评判。省发改委要抓紧在省政务服务网络平台上设置新页面、新专栏,随时通报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成绩单”,页面和专栏设计要醒目、要吸引人,不但让各级领导上网就能看到,也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倒逼各地各部门刀刃向内,主动改革,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二要晒评估排名表。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做的好不好,评判权在老百姓手上,改革推进一个季度后,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做一些抽样调查,要以企业、群众的实际获得感来评判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这项改革的真正实效。省政府办公厅要会同省统计局等部门抓紧设计第三方评估方案,10月份先评估一次,评估结果排名要向全社会公布。

三要看群众评议栏。在省政务服务网络平台上要专门开设群众评议专栏,方便企业和群众对政府部门审批服务情况进行评议、投诉、举报等,各地各部门要经常上网看看群众的意见建议,听听群众的呼声,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四要敢于真督实查。督查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对方案中明确的各项任务,省政府办公厅从一开始就要跟踪督查,建立定期报告台账制度,对督查发现的问题,不能“只开弓不放箭”,要及时下达督查意见通知书,限定时间,督查整改。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整改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负责整改。坚决革除“管卡压”“推绕拖”和官僚主义、部门本位主义等“四风”新表现形式。希望各级各部门要组成工作专班,专门负责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的推进,确保每一项改革事项有专人管、专人盯、专人促、专人干,落地生效。

谢谢大家!

第4篇: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调研报告:放管服改革如何继续深化?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本轮行政改革的重中之重,截至2017年3月,国务院精简、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超过900项,另外还取消了不少收费项目和检验、检测等项目。那么,改革的成效究竟如何,社会各方对此有什么样的评价?

本次问卷调查重点有三方面内容:包括总体评价、存在问题、未来如何深入等。被调查的人群包括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普通民众近500人。从调查结果看,尽管被调查者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给予较高评价,但也有许多保留,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值得有关方面关注。

一、对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评价

一是对放管服改革成效的评价。在回答“你认为放管服改革给政府工作带来变化了吗?”这一总体问题时,排在第一位的是:“‘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变成了‘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占被调查人数的比例高达34.1%;其次是“有了明显变化,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占30.1%;第三是“变化不够明显”,占27.8%;另外还有8.0%的人认为是“新瓶装旧酒,原来找政府能办的事转给了中介服务等组织,办事更麻烦了”。

这一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出乎了我们的意料。因为近年来,中央政府在放管服方面不仅决心大,改革力度也是很大的,但为什么这些改革没有得到企业或社会公众甚至一些基层公务人员的充分认可呢?我们分析,有三个原因至关重要:一是中央各部委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是不是真正伤筋动骨了?二是各级地方政府是不是能紧跟中央政府的改革步伐?三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公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人员是不是能够履行职责、把改革精神贯彻落实到位了?这三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很难使改革的成效传导到企业和群众那里。从我们平时的调研情况看,上述三项原因,尽管前两项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第三个环节,即直接为企业和老百姓办事的基层公务人员是否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了,如果不克服懒政、怠政、不作为等现象,即使再好的改革举措也难以发挥其应有成效。

尽管被调查者对放管服的总体评价与我们的感觉和想象有差距,但从另外两个视角评价放管服得到的评价则比较正面:一是放管服改革与经济下行压力的关系,二是放管服改革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系。从放管服改革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看,在回答“你认为放管服改革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的作用如何?”问题时,24.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明显作用,减少了制度成本,交易成本直接影响经济运行”;31.8%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定作用,减轻了企业负担,从制度层面上提升了企业效益”,两者相加达到56.1%。另有26%的人选择了“作用一般,放管服只是外因,不能根本扭转企业内部经营”。这说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放管服改革在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方面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

从放管服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系看,被调查者也给予充分肯定。比如在回答“你认为放管服改革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吗?”问题时,26.4%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明显作用,特别是商事制度改革已见明显成效”;4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定作用,双创有制度要求,还要有经济大环境配合”,两者相加达到66%。这说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可放管服改革对双创经济的推动作用。

二是对放管服改革针对性的评价。对“你认为放管服改革是口号大于内容还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回答,排在第一位的是“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要给地方政府适当的自主权”,占44%;排在并列第二位的是“针对性很强,要求很具体”和“效果有待观察”,两者都占19.9%,排在第三位的是“顶层设计只能是原则性要求”。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尽管本次放管服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是如何更具有针对性、给地方更大的弹性空间,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是对放管服改革配套措施满意度的评价。在回答“你对放管服改革配套的细化措施进展是否满意”问题时,选择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绝大多数,为54.7%。当然,回答“不太满意,配套措施跟不上”以及“不满意,放管服改革在一些地方已经流于形式”的加起来占比也达到45.3%。这说明在放管服改革的配套措施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保障这一改革进程的顺利推进。

第5篇: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深化放管服改革典型特色亮点材料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先手棋”和“牛鼻子”。X年以来,X市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破观念束缚、主动学习取经、创新工作机制、健全监管体制、改善营商环境、优化服务模式,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了真真切切的改革红利。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市场营商环境,用好利企便民的“关键一招”。着眼激活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X市坚持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堵点”、“难点”,深入推进登记注册和许可审批服务便民化、便捷化、信息化改革,全力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功夫打造发展软环境。

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证照分离”改革惠及全市X户企业。其中直接取消审批X件,审批改备案X件,实行告知承诺X件,优化准入服务X件。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X天以内,极大提高办事效率。大力实施“增量提质”工程,X年以来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X户,新增注册资本(金)X.X亿元,比X年分别增长了X.X%和X.X%;X年第一季度,登记各类市场主体X户,新增注册资本(金)X.X亿元,全市市场主体户数突破X万大关。

规范开展窗口服务建设,扎实做好一次性告知服务、“独任登记制”改革、“五零服务”、“五办措施”、“三优一满意”创建活动、岗位练兵等六项工作,登记效率提升X%。创新推出“一照多址”改革,在全省首创兰白两地跨区域“一照两地通行”,跨区域“一照多址”改革试点顺利落地。有效推进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为X俊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颁发全省首张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共X户企业先行受益。

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交易登记“一体化”模式,当好简政放权的“开路先锋”。立足群众关心的不动产登记业务,X市积极转变工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率先将房屋交易与不动产登记业务整合,组建X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开展机构一体化构建、业务平台一体化建设和人员一体化管理,有效解决了“进多门、审批难、办证慢、周期长”等矛盾痼疾,顺利完成“最多跑一次”、“X天办结制”改革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 服务水平 深化 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