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重组卷01-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真题重组卷(新课标卷)(解析版)

时间:2021-10-31 13:42:18 来源:网友投稿

 备战 2021 年高考地理之真题重组卷(新课标卷)

 新课标卷 01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第 Ⅰ 卷 (选择题 共 共 44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图 1 所示区域有 1700 多个行政村,其中 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 1~2 题。

 图 1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1.A

 2.D

  【解析】1.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 正确。故选 A。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 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 错误。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 错误。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 错误。故选 D。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 3~5 题。

 3.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4.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5.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答案】3.C

 4.D

 5.A 【解析】6.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 错、C 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 错。

 7.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 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 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故选 D。

 8.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一天中,通常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垫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失,下垫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

 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下垫面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下垫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 A,B、C、D 错。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 2014 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 6~8 题。

 6.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7.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8.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答案】6.C

 7.A

 8.B 【解析】考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水稻种植重心北移的影响。

 6.读“2014 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 不合题意;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直难有结余,A 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 符合题意。故选 C。

 7.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丰富,稻谷供需盈余量大;安徽

 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 正确;安徽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 错误;安徽纬度较黑龙江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较高,C 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丰富,D 错误。故选 A。

 8.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B 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 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 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 错误。故选 B。

 小明同学 7 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 9~11 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 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 出发,左侧靠窗 B.8:00 出发,右侧靠窗 C.10:00 出发,左侧靠窗 D.12:00 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 7 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9.B

 10.B

 11.A 【解析】9.高速公路一般较少经过小的居民点,D 错误;该高速公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车流量较小,A错误;两路段雾霾天气不严重,C 错误;据图可知,该高速公路是从重庆到贵州的毕节,沿途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因此乙和丁路段平均限速较低,B 正确。故选 B。

 10.据题干知为 7 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 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 240 千米,时速 80 的话,也需要 3 个小时,若

 12:00 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B 正确 D 错误。故选 B。

 1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 A。

 第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6 分)

 二、非选择题:共 56 分。第 12—13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4—15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6 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 1986 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 世纪 80 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 1990 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图 7 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1)估算该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距离,说明其位置优势。(4 分)

 (2)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6 分)

 (3)该休闲城定位高档。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该休闲城主要的客源市场。(8 分)

 (4)该休闲城规模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于一体。简述这样的模式对吸引消费者的作用。(4 分)

 12.【答案】(1)距吉隆坡市中心约 20 千米,距国际机场约 40 千米。离两地距离较近,临高速公路(交通方便,用时短), 方便吉隆坡市民和外地(国外)游客前往。

 (2)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

 (3)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休闲需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是首都,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

 下,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引更多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和游客,且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因此,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

 (4)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服务全面且水平高,接待能力强。

 【解析】通过分析第三产为服务的发展,考查学生对“第三产业发展”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1)从图中的比例尺可以看出,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约 1 厘米,距吉隆坡市中心约 20 千米,休闲城至国际机场约 2 厘米,距国际机场约 40 千米,离两地距离较近,图中有高高速公路连接,临高速公路,交通方便,速度快,用时短,方便吉隆坡市民和外地(国外)游客前往。

 (2)该国锡矿资源枯竭,周边矿场废置,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

 (3)消费人群主要来自国内和国外,分别从两方面进行说明。马来西亚自 1986 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休闲需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是首都,为该国的经济中心,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引更多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和游客,且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因此,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

 (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费的要求提高,需要多样化的消费,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于一体可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服务全面且水平高,接待能力强,能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促进消费者的进一步消费。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 6 所示,某海拔 5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 7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 9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 分)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 分)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 分)

 【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解析】(1)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 5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 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 9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

 (2)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

 (3)据以上分析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玄武岩形成的早晚,构成平顶山、尖顶山玄武岩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从 2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10 分)

 景泰蓝制作是北京市地方传统技艺,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北京市某企业依托其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景泰蓝制作技艺互动体验中心以及工厂店,在夏秋季节每周五、周六 17 时至 22 时,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吸引众多的市民与游客前来观光和互动。

 简述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

 【答案】通过延长旅游活动时间,充分挖掘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旅游业收入;带动交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丰富市民与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增强市民与游客对景泰蓝技艺的了解,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解析】该题以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为材料,考查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

 先注意审题,行为动词为“简述”,简单叙述、说明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旅游价值主要包括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根据材料提示,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主要表现在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夏秋季节每周五、周六 17 时至 22 时,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延长旅游活动时间,同带动交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充分挖掘旅游的经济价值,增加旅游业收入;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同时增强市民与游客对景泰蓝技艺的了解,丰富市民与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也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体现了其历史文化价值。

 15.[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10 分)

 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 分)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4 分)

 【答案】(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组以芦苇为载体,考查芦苇的生态功能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主要分析芦苇对白洋淀水质净化、水污染治理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主要结合上一题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从管护和收割两个方面作答。

相关热词搜索: 重组 年高 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