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生态环境局存在问题三篇

时间:2021-10-23 15:49:16 来源:网友投稿

《存在》是由汪峰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该曲于2011年10月17日单曲首发,后收录在汪峰发行的专辑《生无所求》中。2012年1月19日,该曲获得2011年度北京流行音乐典礼年度金曲的奖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态环境局存在问题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生态环境局存在问题3篇

【篇一】生态环境局存在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摘 要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快发展使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肆意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却很少考虑环境的供给能力,结果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危机,自然正以前所未有的反作用报复人类。人类要敢于同大自然斗争,但不能破坏自然,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能源危机、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面积锐减、淡水资源枯竭、臭氧层空洞形成、海洋污染及过度开发等。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分重要,主要原则是应尊重自然规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加强管理,生态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

2、土壤过分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80-2000年之间,人均土地总量减少38%。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

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

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7、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与日俱增的压力,预计2025年将突破80亿。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原因

首先是人口压力过大。人口的不断持续增长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了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重;其次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利用和索取,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第三是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忽视了经济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和永续发展。从人类生存发展的漫长历史可以看出,人类、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正是由于人类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无节制地盲目开发、利用、索取,有时甚至浪费自然资源,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结果造成全球环境的危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事实证明,我们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破坏的发展道路,不能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以致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如不能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就必然会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如何在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找到一条既符合当代人类利益,同时又不损害未来人类利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当前十分重要的和非常紧迫的问题。

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办法

1生态保护要尊重自然规律。自然界各环境要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按照特有规律运动。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些地方今天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如沙漠、森林、草原、山地、河流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对人为破坏的生态环境,应加大治理力度,恢复本来的基本属性,如草原沙化就应加大治理力度,恢复本来的生态功能。应遵循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原则进行生态建设与保护。不该种树的地方就不能种树。据有关资料介绍,降雨量太小的地方就不宜种树,因为加大了蒸发量。海拔很高的地区也不宜种乔木。已经破坏了的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修复能力,不必人为去干扰,靠自然恢复,修养生息也是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这个原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生态保护要坚持以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生态学的研究包括整个植物、动物及其物理环境的错综复杂的复合体。在资源开发,区域的经济活动,首先应考虑本地的生态特点,明确生态功能定位。统一考虑人为活动是否附合生态功能区要求。区域开发应统一规划、统一立法、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如松花江的污染涉及吉林、黑龙江两省,首先就应制定统一的、共同遵守的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制定防治规划,确定科学实际的排放标准,建立统一监督管理机制,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乌裕尔河流域、扎龙保护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也应统一规划,综合考虑生态、生产、生活用水才不至于顾此失彼,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3生态保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是有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的需求,体现代际公平,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目的。在经济发展上应大力提倡生态经济,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不破坏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保护动物是无可非议的,但更重要的是注重生态平衡,如果生物链的某一环节出现不平衡就应人为进行调节,使之趋向于平衡,如我省林区一度野猪过剩,对庄稼的破坏非常严重,就可以有计划,有组织的捕猎一些,不能片面的保护了动物的利益而过多伤害人的利益。日本对野生的鹿也曾有计划猎杀,使生态平衡不至于被破坏,这样才能体现科学的保护环境。

4生态保护应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科学的合理的引进外来物种也是值得十分重视的问题,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称为外来物种,引进物种要经过科学评估,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引进物种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做不好,就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消失与灭绝,还可能危害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2001-2003年外来物种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每年1198.7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以2000年为基准年)。美国外来物种造成经济损失138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7%。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4.1科学管理生态建设工程要以项目工程管理的思想来科学管理生态建设工程,制定统一的工程管理计划、资金管理标准,积极并连续开展评价工程前期、中期、后期各阶段的工程进展情况及工程效果。因此在管理上需要规范制度,形成标准,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在管理模式上,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科学有效管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取得预期生态建设效果。

4.2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利用经济激励和社会宏观管理手段,促使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与商品再生产过程相结合,达到在整体上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恢复进行系统管理的目标[5];还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所以国家应当建立生态利益的补偿机制和制度,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与政策,激励环境保护,约束环境破坏,倡导地区社会经济公平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的市场效应,对有效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3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政府以及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应通过各种媒介如电影、电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手段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着力提高公众特别是城乡民众的环保意识,倡导开展民间环保组织,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从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抓起,小区域抓起,抓典型,奖模范,从公众主观意识上最大程度的减少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

4.4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使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所以,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倡导发展循环经济,要以循环经济思想为发展思路,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以相互协调、和谐、稳固的态势永续并进。

4.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生态保护的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国家生态保护法,建立生态保护制度以及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标准,以明确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以及环保部门执法人员的责任,设立环保督查职能机构,使环保部门能从严执法,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重大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处力度,显现环保法律的威慑惩治力量,从根本上遏制环境违法行为,逐步减轻生态恶化的局势。

四、总论

当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近年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生存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人口的急剧增加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系统自身的协调能力不断下降,人类生存的环境呈现出越来越脆弱的趋势。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无可替代的基础产业,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永续发展产业。

【篇二】生态环境局存在问题

浅谈农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作者:张春芳

作者机构:河北遵化市环境保护局,河北遵化064200

来源:活力

ISSN:1007-6263

年:2009

卷:000

期:B12

页码:P.65

页数:1

中图分类:F323.2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保护措施

摘要:农村常用的农药、化肥毒性很强,已在土壤中残留,如不加以控制,将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各种农用膜生产及应用。已进入恶性循环状态。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粪便资源化等,都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注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控制农村环境污染,这样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篇三】生态环境局存在问题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和某县的自然地理现状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切旨在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工作的统称。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起因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滥垦、乱捕、滥伐、工程破坏及污染物质排放等等,其后果影响到大气、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生物资源等许多方面,其中植被破坏是关键所在,因为其他多方面的变化都与植被状况密切相关。自然,要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植被又处在关键地位,因为植被既能对近地小气候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又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是一系列污染物质的吸收者和积存所;植被还能缓冲地表受外力冲击,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是一切陆地生物种群的贮藏库、避难所。只有恢复建设好植被,才能使生态环境中各个方面协调起来进入良性循环。因为森林植被体量高大,结构完备,所以森林植被建设处于植被建设的主导地位。 (二)某县的自然地理现状 某县土地面积4056平方公里,临近珠江源头,有着十分重要的生态环境地位,是珠江部分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养育着113万多某县人民,影响着珠江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某县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740米,山高坡陡谷深,山地面积50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2.4%),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83.6万亩。全县有林地11.6万亩,疏林地1.3万亩,灌林地54万亩,未成林地101.4万亩,无林地(包括荒山荒地、半石山地、岩山、开荒地)64万亩,森林覆盖率25.6%。石漠化面积23.6万亩。某县生态环境脆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二、某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大气受到污染 某县城关四周的四家水泥厂,产煤区的改良焦厂、火电厂等,昼夜不停地排放烟尘,还有其它生产生活中不停地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直接或间接造成了某县上空大气的污染。据某县环保局报道,某县烟道气烟尘浓度最大值为827毫克/升,最小值为286毫克/升;雨水的最高ph值为4.53,某县各地的大气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气平均环境质量为二级。 (二)水资源危机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近些年来,某县河流流量严重减少,甚至出现了很多河流断流。一些农田因水资源短缺得不到灌溉;一些村寨因水资源短缺,一年只有约4个月吃上人畜引水工程的水,其余时间要到数里外的地方背(挑)水吃。 2、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 某县的一些地区水体受到污染。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乌都河(某县段)、拖长江(某县段)。乌都河的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是看不见的污染;拖长江的污染主要是无机物的污染,是看得见的煤粉污染。 (三)固体废弃物排量日益增多,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不高 某县固体排放物主要是煤等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这些废弃物处理率不高。它们既占用土地、影响市容,又破坏生态环境。这些固体排放物存在的环境问题,矿区和人口密集区的人深有感触。 (四)植被破坏严重 由于某县人口多,农民为了获得粮食,大量毁林开荒,农作物从坡脚种到坡顶;过度放牧;各种工程建设活动日益增多,造成植被的严重破坏,现森林覆盖率只有25.6%。 (五)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难度越来越大 1、人地矛盾突出 人口多,土地少,有限的土地既要植树造林,又要种粮,还要放牧,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马依镇、大山镇的一些村寨,除了农民居住地周边几块土地的坡度在25度以下外,其余土地的坡度都在25度以上。如果25度以上的土地退了耕,就无耕地可种,而生态移民又难以做到。 2、未植树造林的土地难以植树造林 某县植树造林活动已经开展了近二十年,容易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坡、水边、地角、路旁已经种上树,剩下的是沙化、石漠化程度非常高或容易被人畜侵害苗木的土地。这些土地难以植树造林。 三、建设好某县生态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森林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除了对有关管理人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教育外,应着重对公众开展环境教育,不断增强公众的法制意识,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舆论氛围,使他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参与。逐步在某县中小学有计划地增设和开展一些生态环境保护课程和宣传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知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从小养成良好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 生态治理必须体现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思想,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相关热词搜索: 生态环境 存在问题 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