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习作生活化”课题实施方案

时间:2021-10-23 15:06:25 来源:网友投稿

 《 习 作 生 活 化 、 生 活 化 习 作 的 研 究 》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泗水县泗河 小学

 二 二 0 0 一 一 0 0 年 三 月

 一、

 课题提出的 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小学生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里提到“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指的就是小学生作文写作的“生活化”。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体验,才能言之有物;作文写作中着重于身边事物的描写,才能“写实”,这是写作的基础。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习作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习作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习作生活化”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习作是贯穿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难点。目前,小学生习作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现象普遍存在,言之无物,千篇一律,格式固化,内容空泛。更有甚者,抄袭“作文选”,编写“故事”,让作文教学成了“故事会”。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个难题,写一篇好作文更是难中之难。学生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不会下笔,感到无话可写。由于学生观察事物少,生活体验少,他们的作文就反映出材料贫乏,不会抓住事物的重点进行详细阐述。而且因为他们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在作文

 辅导课上,往往一个同学说出一件事,其他同学也照葫芦画瓢,竞相模仿,缺少了丰富的感受、体验,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干巴巴的,而且千篇一律。在良好的母语环境中,很多学生的作文却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程度,归根结底,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不足,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漠然与贫乏。学会观察,从生活中汲取习作素材是学生必须学会的本领,也是我们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提出“习作生活化和生活化习作”的课题,在学校全体语文教师中深入扎实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让学生“我手写我口”,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2)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增强对学生“美”的教育,让他们逐步增加对生活中美的体验,并能独立叙述。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及时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

 3.探索“习作生活化和生活化习作”课堂教学新模式,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文写作中。目前习作教学的模式基本是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传授了习作技巧,谈起习作,学生还是无从下手。其实,生活是最大的素材宝库,是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教材。

 4.探寻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开发学生习作教学生活化的资源,设计习作生活化的教学过程,选择习作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5.构建“习作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长评价。评价的标准归结于:与生活的联系。在评价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习作与生活作文。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儿童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得到乐趣,获得充分生长和自由发展的条件。《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为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自我满足。”关注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的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思想、完善人格,最终使我们的语文教育成为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活的教育。赋予语文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我们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和迫切要求。

 目前,世界各国作文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英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学习独立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重要的题目进行写作。日本作文教学强调学生写作建立在内在驱力之上,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自然发现课题,产生了表达的需要与渴望,自然成文。而美国教育界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

 对学生持热忱信赖的态度,体验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在国内,自二十世纪以来诸多教育界专家开始注重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作文教学理念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一致,均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作家叶圣陶和茅盾认为,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而著名作家老舍在《三年写作自述》中间接指出:只有真正地贴近生活,让生活“原汁原味”地从我们的笔下流淌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与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观点不谋而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注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要求意在强化这样的理念——正因为习作是用来表达思想、与人交流的,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一种交际工具,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对此,叶圣陶先生曾经打了个比方:“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 我国新课程改革则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主张作文教学的生活化、人文性,主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目前,“小学生作文生活化”已经引起全国小学界的重视,基于“生活化”的语文实验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目前,国内外关于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研究,均由起初的“生活化”意识转入到“如何促进学生写作的生活化”、 “开展生活化写作的策略”等现实意义的研究中来。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提出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引一泉“活水”来降低坡度,产生写作自信心,最终能使学生得心应手。

 (1)认识生活,让作文走进生活 目前作文教学的模式基本是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传授了习作技巧,谈起习作,学生还是无从下手。其实,生活是最大的素材宝库,是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教材。作文的“生活化”要求学生的作文应该与自然、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写所见所闻所感,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付诸于笔端,这样的作文才能有效。我们要利用独特的作文教学优势,以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独立地观察分析生活,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为学生的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2)感受生活,让作文融入生活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特别是儿童生活,学生面对自己的精彩纷呈的生活,一般都会主动去动脑、动手、动口,自己去感知、理解。再加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写生活作文,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丰富的生活情感,激起学生以满腔热情拥抱生活,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神奇美丽的大自然作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理论价值:探索作文生活化可以拓展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新途径,可以丰富小学生作文教学理论。

 、 四、 .课题 界定与研究依据

 1 、课题界定:

 (1)关键词一:小学生:在小学读书的学生,其含义对应的是中学生、大学生。

 (2)关键词二:“习作生活化”:习作,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出来。“生活化”指孩子在学校,家庭,社会上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习作生活化,就是要孩子把生活中的点滴,把学校里的零星,能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表达自己

 的情感或态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即指习作的生活化。

 (3) 关键词三:“生活化习作”指的是学生在深入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写出的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文。

 2 2 、研究依据:

 1.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换句话说,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能生效。生活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拓宽了教育的时空,形成了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它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语文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自然产物,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会有语文和语文学习。语文是与生活同在的,习作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习作也是与生活同在的。人们要借助语文来参与生活,同时在生活中使自己的语文能力特别是作文能力得到发展. 2.写作教学理论。

 写作理论为习作生活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习作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习作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习作。教师只有研究、

 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

 3.小学生认知规律理论 小学生自身对外界的认知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容易接受并理解,而且,他们的兴趣具有易变性和具体性,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具体描写,而抽象说理能力不足。因此,习作教学生活化顺应了这一认知规律。

 4.活动建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学生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活动内化理论和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础生活经验基本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与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习作(写话)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意志和个性品质健康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

 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探索习作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4、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小学生生活化习作教学及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构建一套行之有教的教学模式。

 5、生活习作指导课与作后讲评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6、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长评价。

 7、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培养一支科研型的领导、教师队伍,优化师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提高办学效益,提升社会形象。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

 2、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习作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2、习作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3、习作教学过程生活化即进行“习作生活化和生活化习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4、小学生作文评价方法的研究。

 5、家校联系,合作进行生活化教育的方式研究。

 六、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筹划阶段(2010 年 3 月—2010 年 5 月)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0 年 5 月—2012 年 4 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 年 4 月—2012 年 7 月)

 七、研究方法设计

 1、 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3、行动研究法:4、个案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

 八、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组建以陈常霞为主的课题研究小组并合理分工。

 (二)研究的主要措施:

 1.调查摸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各类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分析、归纳,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

相关热词搜索: 习作 实施方案 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