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三峡字词整理通假字(通用5篇)

时间:2021-10-22 14:17:07 来源:网友投稿

整理:汉语词语整理:罗勋儿演唱歌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峡字词整理通假字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三峡字词整理通假字5篇

【篇1】三峡字词整理通假字

201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考必考通假字汇总

高考语文常考必考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皇:通“惶”;恐俱,惊慌。形容词。“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简:同“拣”;挑选。动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景:同“影”;影子。名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

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词。”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俛:同“俯”;低头,表示服从。动词。“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内:同“纳”接纳。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女:同“汝”;人称代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沈:同“沉”;形容暮霭的程度深。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识:通“志”;记住。动词。“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住。动词。“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说:同“悦”;愉快。形容词。“秦王不说。”

竦:同“耸”;高。形容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汤:同“烫”:用热水焐。动词。“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帖:同“贴”;粘附。动词。“对镜帖花黄。”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亡:同“无”;不。副词。“河曲智叟亡以应。”

惟:通“唯”;只,只有。副词。“惟陈言之务去。”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邪:同“耶”;呢,吗,疑问语气助词。“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奄:同“晻”;日无光。形容词。“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厌:通“履”;满足。形容词。“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形容词。“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要:同“邀”;;邀请。动词。“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同“邀”;邀请。动词。“张良出,要项伯。”

阴:通“荫”;绿荫。名词。“佳木秀而繁阴。”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其级七千有余。”

有:同“又”;再。副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与:同“欤”;呢。疑问语气词“是谁之过与?”

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形容词。“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振:通“震”;震动。动词。“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支:通“肢”;肢体。名词。“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名词。“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系向牛头充炭直。”

着:同“着”,穿。动词。“着我旧时裳。”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坐:同“座”;座位。名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积累: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分类辑录

 

常见通假字

1.双声通假

 

2.叠韵通假

 

 

3.同音通假

 

 

4.形近通假

 

 

 

常见古今异义双音节词

 

 

【篇2】三峡字词整理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通假字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童趣》

通假字

1. 强: 通“僵”,僵硬。项为之强:脖子看得都酸了。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1.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鞭子打”的意思。)

2.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

一词多义

⑴观: ①昂首观之〔看〕 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

⑵察: ①明察秋毫〔看〕 ②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⑶时: ①余忆童稚时〔时候〕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⑷以: ①徐喷以烟〔用〕 ②以丛草为林〔把〕

⑸为: ①项为之强〔因为...而...〕 ②以丛草为林〔当作〕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⑹之: ①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 ②物外之趣〔助词,的〕 ③心之所向〔这样〕 ④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 ⑤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 ⑥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⑺其∶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微小物〕②蹲其身〔代词,指我〕③神游其中(在,代词)

古今异义

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

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

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观:古义:景象 今义:看

私:古义:私下 今义:自私

2《论语十则》

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悦”的古字,愉悦,高兴。

2、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

3、诲女知之乎 :“女 ”通:“汝”,你。

4、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词类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一词多义

1. 知:

(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2)明白(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通“智”,智慧)。

2.而:

(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3《山市》

原文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通假字

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只有,刚刚。

一切乌有:以前乌通“无”,没有。以前的教科书上为通假字,现在不是通假字。现在译为“没” 乌有:没有

既而风定天清:以前清通“晴”,晴朗。以前的教科书上为通假字,现在不是通假字。现在译为“干净” 天清:天变干净了

词类活用

窗扉皆]洞b]开(洞:像洞一样,名词作状语)。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名词作状语依次译为:其中有像楼台的,有像厅堂的,有像牌坊的)。

4古今异义

恒: 古义:经常。 今义:永久。

顾: 古义:看。 今义:注意。

悟: 古义:明白。 今义:了解。

始: 古义:才。 今义:开始。

危楼:古义:高楼。危,高耸。 今义:危险的楼。

直接: 古义:一直连接到。 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者。

睥睨: 古义:城上的矮墙。 今义:眼睛斜着向旁边看,形容傲慢的样子。

居然: 古义:竟然。 今义:表示出乎意料,在自己意料之外

5一词多义

然:(原文:]然b]数年恒不一见)连词,但是,然而(表转折)。 (原文:尘气莽莽然)助词,……的样子。

数:

(原文:见宫殿数十所)量词,几,几个。

(原文: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动词,计数。(原文:然数年恒不一见)多

6《世说新语》

古今异义

1: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

2:因 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

3:文 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4.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

5.委 古意:丢 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

6.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7.引 古义:拉 今义:领

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 读fou(二声)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一词多义

1、则:A.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就是) B.学而不思则罔(就)

  2、信: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守信)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3、日:A.谢太傅寒雪日内急(日子)B.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太阳)

  4、是: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是,判断词)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代词)

  5、时:A.元方时年七岁(当时)B.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6、乃:A.去后乃至(才)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河中石兽》

通假字 曳铁钯 (“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古今异义

二石兽并沉焉 ( 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

阅十余岁 ( 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

盖石性坚重 ( 盖,古义:句首发语词 ;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知其一 ( 但,古义:只 ;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

是非木杮 ( 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是 )

求之下流,固傎 ( 固,古义:副词,本来;今义:坚固 )

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今义:物理学 )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介词,被)

为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动词, 成为)

众服为确论 (动词,是)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指”“求之地中” 这种观点)

之 其反激之力 (结构助词,的)

【篇3】三峡字词整理通假字

文言文通假字集锦

(2012)10、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B )

A、操吴戈兮被犀甲 B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C、一尊还酹江月 D、终老不复取

(2013)18.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A. 则虫集冠上 B.虫跃去尺有咫

C.昂其直 D.翼日进宰

(2014)10.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 亦各言其志也

C. 当与秦相较 D. 蒲苇纫如丝

《复习指南》p89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亦尤今之视昔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蒲苇纫如丝

【篇4】三峡字词整理通假字

通假字

.“共”通“供”,供给

2.“阙”通“缺”,侵损

3.“说”通“悦”,心服

4.“知”通“智”,聪明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 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

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35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

丁。

36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37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将死人入棺,如: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敛不凭其棺。

38冥通溟,海,如:北冥有鱼。

39辩通变,分别,如:此小大之辩也。

40阖通合,全,如: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41直通值,价值,如:昂其值,居为奇货。

42裁通才,时间副词,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3翼通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如:翼日进宰,宰见其小。

44飨通享,如: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45已通以,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46以通已,止,如:无以,则王乎?

47说通悦,高兴,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48枝通肢,肢体,如:为长者折枝。

49刑通型,做榜样,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50盖通盍,相当于“何不”,如:盖亦反其本矣。

51涂通途,道路,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2塑通诉,告诉,申诉,如皆欲赴塑于王。

53已通矣,语气助词,表确定语气,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4罔通网,罗网,如: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5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56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57由通犹,表示比况,相当于“就像”,如:民归之,由水之

就下。

58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样子,如:施从良人之所之。

59无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无或乎王之不智。

60为通谓,认为,如:为是其智弗若也。

61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62趣通趋,向前走,如:趣舍异路。

63徇通殉,献身,如: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64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受辱。

65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66摩通磨,灭,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7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

见。

68责通债,债务,下狱受腐刑,如: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

仆偿前辱之责。

69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70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71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书于庭。

72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73宾通傧,九种地位不同的礼宾人员,如:设九宾礼于廷。

74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5孰通熟,仔细,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6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77濯通浊,混浊,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78质通贽,见面礼,如:厚币委质事楚。

79决通抉,如:辞决而行。

80乡通向,如:北乡自刭。

81衡通横,与“纵”相对,如:外连衡而斗诸侯。

82 没通殁,死,鄙陋没世。

83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84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85少通稍,稍微,太后之色少解。

86禽通擒,捕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87舒通抒,抒发,如:退而论书册,以舒其愤。

88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89生通性,资质,如:君子生非异也。

90阳通佯,假装,如:皆阳应曰。

91识通志,记住,如:汝识之乎。

92属通嘱,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引用(0) 推荐(0) 评论(0)阅读(9) 上一篇:会考化学

【篇5】三峡字词整理通假字

涉世家【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2.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目的,用意)

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5.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6. 发闾左谪戍渔阳 (“谪”(zhé),通“谪”,被发配,被流放。)

2、一词多义

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去,往)

怅恨久之 (语气助词,无意起辅助音节的作用)

二世杀之 (代词,他,指扶苏)

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结构助词,的)

楚人怜之 (代词,他,指项燕)

令辱之 (代词;他,指吴广)

胜佐之 (代词;他,指吴广)

杀之以应涉 (代词;他们,指各县长史)

然足下卜之鬼乎 (代词;它, 指起义的事)

次 胜、吴广皆次当行 (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

会 会天大雨 (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 (集会)

王 功宜为王 (大王)

胜王 (称王)

将 上使外将兵 (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 (将领)

为屯长 (担任)

为天下唱 (向)

为 士卒多为用者 (被)

为坛而盟 (修筑)

项燕为楚将 (是)

书 乃丹书帛曰 (名词作动词,书写)

得鱼腹中书 (书信,这里指丹书,布条)

广故数言欲亡 (多次)

数 卒数万人 (几,概数词)

以数谏故 (屡次)

数有功 (多次)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表判断,是)

乃 胜乃立为王 (才)

乃入据 (于是,就)

号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动词,号令)

号为楚 (定国号,宣称)

以数谏故 (因为)

固以怪之矣 (通“已”,已经)

以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把)

祭以尉首 (用)

蕲以东 (表时间方位的界限)

杀之以应涉 (来)

与战谯门中 (和)

与 尝与人佣耕 (和……一起)

与皆来会计事 (全,都)

胜吴广皆次当行 (行列,队伍)

行 乃行卜 (进行)

行收兵 (行军)

故 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 (缘故)

夺而杀尉 (表承接)

而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表转折,但)

佣者笑而应曰 (表修饰)

上:

辍耕之垄上 (方位名词,上面)

上使外将兵 (名词,圣上)

道不通 (道路)

伐无道 (仁道,道义)

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 (命令)

守令皆不在 (县令)

应 佣者笑而应曰 (回答)

宜多应者 (响应)

等 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

公等遇雨 (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数量多)

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然而)

吴广以为然 (正确,对的)

指 卜者知其指意 (通“旨”,意图)

皆指目胜 (指指点点)

欲 广故数言欲亡 (想,想要)

从民欲也 (欲望,愿望)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确实)

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 (的确,确实)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连词,表假设,意思是如果)

从 从民欲也 (依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跟从)

比 比至 (等到)

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正在)

当 胜吴广皆次当行 (当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应当)

所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

构,相当于“……的东西”)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所:名词,可译为“处所”)

百姓多闻其贤 (代词;他,指扶苏)

其 卜者知其指意 (代词;他,指吴广)

以激怒其众 (代词;他们,指起义的人们)

皆刑其长史 (代词;他们,指郡县里被秦压迫的人)

3、古今义

【等死】 等 古义: 一样,同样。

今义: 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语】 往往 古义: 处处,到处。

今义: 常常,经常。

【楚人怜之】 怜 古义: 爱怜,爱戴。

今义: 怜惜,怜悯。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十六七 古义: 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 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借第令毋斩】 借 古义: 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 借给,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今亡亦死】 亡 古义: 逃跑,逃走。

今义: 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 古义: 私自,偷着。

今义: 间隙。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 古义: 如果。

今义: 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比至】 比 古义: 等到。

今义: 比较,比方。

【会天大雨】 会 古义: 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 集会,聚会,见面等。

【会计】 会计 古义: 聚会商议。

今义: 管理财务的人员。

【篝火】 篝火 古义: 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

今义: 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

燃烧的火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 古义: 有的人。

今义: 或者,也许。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 古义: 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

今义: 三位老人。

【豪杰】 豪杰 古义: 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尝与人佣耕】 尝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安 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

【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古义:编次

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度已失期】 度 古义: 估计

今义: 限度,分寸

【将军身披坚执锐】 身 古义: 亲身,亲自

今义: 身体

四、词类活用

【大楚兴,胜王】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因……而受苦。

【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的火,指鬼火。

【狐鸣呼曰】 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乃丹书】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书:名词作动词,书写

【法皆斩】 法: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皆指目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指: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手指指着。

【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尉果笞广】 笞:名词作动词,用竹板打。

【宜多应者】 多: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

【功宜为王】 功:名词作动词,论功劳

5、特殊句式

(一)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据:“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

2.广以为然:“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5.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

6.辍耕之垄上,“辍耕”前省略胜

(二)判断句

1.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 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 ,后演化为 ……者 或 ……也 这都是判断句)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是、为……)

3.未知其死也

(三)倒装句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状语后置句,以尉首为状语)

2.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定语后置句,苦秦吏是郡县的后置定语)

6、重点语句翻译

1、胜佐之,并杀两尉

译:*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如果现在把我们的人假装称作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天下首发,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译:*何况大丈夫不死罢了,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译:*(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去十分之六七。

7、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8、上使外将兵。

译:*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译:*又暗中指使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10、天下苦秦久矣

译:天下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1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大事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1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译:恰巧遇到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延误时期,延误了时期,按照秦国的法律应当被斩首。

7、【容理解】

1、文章主要表现了涉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

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语言、动作、神态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

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涉怎样的思想品格?

①不甘心受奴役 ②同情同命运的人 ③具有远大抱负、志向

4、涉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是怎样的?

①天下苦秦久矣 ②统治集团部发生矛盾斗争 ③九百人被逼上绝路

5、“死国可乎”表现了涉什么精神?

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

6、对起义有力的政治形势是什么?

(同4题)

7、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

①扶苏被杀 ②楚人多爱戴项燕,“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8、涉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取得了成功的效果;①九百人敬受命 ②杀之以应设 ③建立楚政权,且发展迅速。

9、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

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巩固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

10、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涉的什么才能?

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胜佐之,并杀两尉” ;机智勇敢。

11、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

①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②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

12、综合全文来看,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13、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900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

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14、胜、吴广起义准备的舆论宣传手段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巩固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树立人们起义信心。

15、“卒中往往语,皆指目胜”说明了什么?

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胜十分敬畏,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而兴奋。 16、士卒为什么能跟胜、吴广一起举事?

①敬畏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 ②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

8、重点字词解释。

1、尝与人佣耕 尝 ,与

2、辍耕之垄上 辍 ,之 ,上

3、怅恨久之 怅 ,之

4、苟富贵 ,无相忘 苟 ,无

5、若人佣耕 若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 ,安 ,之

7、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 ,谪 ,谪戍

8、九百人屯大泽乡 屯

9、胜、吴广皆次当行 皆 ,次 ,当行

10、会天大雨 会

11、度已失期 度

12、失期,法皆斩 法

13、胜、吴广乃谋曰 乃

1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 ,举 ,举大计 ,

15、等死,死国可乎 等 ,死国

16、天下苦秦久矣 苦

17、不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立 乃

18、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以 ,数 ,谏 ,故 ,上 ,将

19、今或闻无罪 或

20、楚人怜之 怜

2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 ,以为 ,亡

2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诚 ,诈 ,为 ,唱

23、宜多应者 应

24、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以为 ,然 ,乃 ,行卜

25、然足下卜之鬼乎 然

26、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众 ,耳

27、乃丹书帛曰 乃 ,书

28、得鱼腹中书 书

29、固以怪之矣 固 ,以 ,怪

30、置人的罾鱼腹中 置 ,罾 ,

31、胜王 王

32、又间令吴广之次的旁丛祠中 间 ,令 ,之 ,次

33、夜篝火,狐鸣呼曰 篝火 ,狐鸣

3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胜 旦日 ,往往 ,指目

3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素 ,为

36、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恚 ,令 来

37、尉果笞广 笞

38、胜佐之,并杀两尉 佐 ,并

39、召令徒属

40、藉第令毋斩 藉、第、令

41、而戍死者十六七 十六七

4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且 ,举 ,名

4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

44、从民欲也 从 ,欲

45、袒右,称大楚 袒右

46、为坛而盟 为 ,盟

47、祭以尉首

48、比至,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比 ,骑

49、将军身被坚执锐, 身 ,被 ,坚 ,锐

50、皆刑其长吏 刑

相关热词搜索: 通假 字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