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综合治疗婴幼儿血管瘤396例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10-29 14:30:33 来源:网友投稿

血管瘤在婴幼儿先天性皮肤或皮下组织良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临床可分为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可以发生在体表任何部位,以头面部、耳廓、眼睑、鼻、口唇以及双手等重要器官最多见。随着社会进步,认识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早期治疗,避免导致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畸形,颜面部严重者破坏容貌,肢体功能障碍等,从而影响患儿身心健康。近四年来我院门诊联合超声科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硬化剂、局部注射、激光治疗及联合治疗婴幼儿较大血管瘤39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收集资料:收集2008年1月-2011年6月来自我院门诊婴幼儿血管瘤病例396例:其中男161例,女235例,男∶ 女之比1.5∶ 1。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岁。病变部位:头面部、颈部、胸部、背部、腋下、上下口唇,鼻、手掌、手指、双上肢、双下肢、眼周、腰部等多个部位。性质:草莓状、混合型、海绵状,部分病例为多发性,多部位。所有患儿出生后病灶均呈迅速增长。

1.2 治疗方法:患儿术前准备:测体温,称体重,化验血常规,彩超血管瘤瘤体,向患者父母详细交代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护理,对于年龄较大、精神状态较好患儿给予适当的镇静。①选择患儿年龄>3月、体重>3kg,排除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完善血常规WBC≤12.0*109/L,血小板正常。彩色B超检查,选择瘤体距表皮>4mm,瘤体直径>1.5cm,给予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治疗,年龄<3月,体重>3公斤患儿,给予泼尼松龙+生理盐水。药物剂量及注射方法:局部给予络合碘常规消毒,我们选用平阳霉素每支8mg加地塞米松5mg和生理盐水3-8ml临时配制,具体给药剂量:平阳霉素0.4-0.6mg/kg,每次总量<2mg,地塞米松0.3-0.4mg/kg,药物浓度0.5-1mg/mL,用5mg注射器带6号半头皮针头吸取适量配置的药液自瘤体较薄部位边缘平行进针,随后向瘤体内推注药液至针尖方向瘤体肿胀变白,再边退针边注射药液,整个瘤体充满药液后拔除针头,用棉签消毒止血,再用手指在瘤体上加压,使药液分布均匀,每次穿刺注药量按体重计算。②对于瘤体较大,直径大于4cm或多发病变而无供血主干者,采取分点注射法,选择瘤体较厚部位进针,改变方向,瘤体局部肿胀发白停止注射。平阳霉素每次总量<8mg,间隔10-15天或更长时间重复注射﹙视肿胀消退情况和并发症情况﹚。面积较大、多部位者可采用分点分次注射治疗,注射完毕压迫针孔5分钟左右直至无渗血为止,随访两周瘤体呈暗红色,质地变硬,表面结痂萎缩即可暂停用药。观察前后无明显变化,则继续重复用药。③彩色B超检查发现血管瘤由主干供血,采取超声引导下对血管瘤供血主干注射上述药物,对病灶处络合碘常规消毒,沿皮肤15-30°进针达皮肤层。超声医师在超声下对进针进行检测,观察进针与病灶、供血主干的距离、角度及与周边组织关系,引导进针深度、角度。治疗医师在超声医师的指导下缓慢进针,当达到预定位置,静脉穿刺针见红色血液时,治疗医师缓慢推注硬化剂,如果须不同方位、多次注射,重复上述步骤,注射完毕,消毒,按压5分钟,待患儿安静,超声科医师再次观察病灶,了解注射效果、术后有无出血及周边情况,两周随访,3-5次为

一疗程(见下图)。

每次注射完毕24内随访患儿家属,详细交代注意事项:①患儿如有高热、频繁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建议患儿及时来院就诊予以对症处理。②局部48小时保持干燥。③形成痂后痂下愈合自行脱落痂皮。对于瘤体薄或治疗后待局部瘤体变薄<4mm、点状病灶采用585激光治疗。

1.3 评价标准:①治愈:瘤体完全消失局部皮肤颜色正常或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轻度纤维化。②有效:瘤体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消退,局部遗留疤痕。③无效:瘤体未见缩小或较前有所增大。

2.结果

396例血管瘤患儿2次注射+1次激光治疗135例,3次注射+2次激光治疗110例,4-5次+2次激光治疗28例,超声引导下注射硬化剂30例3次均达到治愈,其中有10例为外院单用激光或注射治疗3次加重病例。单用激光治疗3次93例。并发症:其中1例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后出现呕吐,经观察12小时后自行好转。发热2例体温<38.5℃,经观察12小时患儿体温正常。6例局部感染,表现局部化脓,1例坏死形成溃疡(均为护理不当,常见于患儿局部粘水),经换药以及抗感染治疗伤口愈合。疤痕挛缩1例(为掌指关节部位),经手术治疗痊愈。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有效率达100%。

3.讨论

有国内学者[1]在血管瘤的生长过程中分为增生期,稳定期,消退期,并认为婴幼儿血管瘤早期往往生长迅速,其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显著增殖[2]主张对增生期血管瘤,尤其是面部血管瘤尽早治疗干预,促进其提前进入稳定期,而不求其迅速消退。

平阳霉素常见不良反应[5]有①发热。②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③皮肤反应,如色素沉着,皮肤纤维化。④肺部纤维化和肺炎样病变,为最重要并发症。我院2例发热,但体温﹤38.5℃经观察12小时后转为正常,1例呕吐,自行好转,未见过敏反应及肺部严重并发症。

我们在治疗中观察到,无论是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对于瘤体主干供血患儿在彩超引导下注射硬化剂副反应少,安全可靠,疗程短。瘤体较大,较厚者,尤其是长在关节部位者,如每次每个注射点给药量大,浓度高,很容易引起皮肤感染,坏死,形成溃疡,留下疤痕。我院6例注射后瘤体局部皮肤发生感染,坏死,与局部药物聚集量较大,患儿家属护理不当有关,在关节部位局部血液循环较差,愈合较慢,容易引起感染疤痕形成。因此,对面积较大,较厚,较深,多部位而无主干供血血管瘤首次注药不宜过浅,严格控制每次给药剂量及药物浓度,酌情分次分区分层、先深后浅,先大后小,根据病灶不同可以同时选择不同方法,如瘤体较薄者同时采用激光治疗,多个部位同时需要注射预计药量较大者,加适量生理盐水稀释降低药物浓度控制药物总剂量给药,保证在每个瘤体内药物均匀分布,对注射瘤体皮肤结痂未脱落者,局部纤维化变硬者,可延长至局部软化后针对瘤体具体情况再进行给药或激光,尽量减少注射次数,控制给药总量,只要达到迅速控制增生期血管瘤生长,并使逐渐萎缩退化,对于注射治疗后位置较表浅序贯激光治疗。避免在关节部位给予药物治疗,建议单纯给予激光治疗。

我们从激光的穿透厚度、婴幼儿对药物耐受性、不良反应,远期美学疗效,经济学角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于瘤体较厚使用激光治疗后加重病灶、瘤体主干供血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小剂量、低浓度局部血管内注射,我们将在2-3个疗程内使增生期血管瘤消退,部分病灶局部瘤体变薄后采取585脉冲染料激光或Ng.YAG激光治疗,防止盲目穿刺注射引起的局部坏死、纤维化、瘢痕形成。

近年来,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方法较多,如冷冻,激光,放射性核素,口服药物,手术切除等,但各自有其局限性,我们对396例患儿进行综合分析及治疗随访,针对患儿病灶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多种方法灵活运用收到满意疗效。对婴幼儿较多,较大,较深,范围较广瘤体,采用局部注射序贯激光治疗,瘤体主干供血和(或)毗邻重要器官增生期血管瘤,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硬化剂,疗效显著,优劣互补,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缩短治疗周期,远期美容效果好。笔者认为以上是较优化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涤生,主编.张涤生整复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72-174.

[2] 林晓曦,王炜,等.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血管瘤及血管瘤畸形组织中的表达.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14:19-21.

[3] 陈敏华,潘开云.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小儿血管瘤51例.中华整性外科杂志,2001,17:125-126.

[4] 刘学健.秦中平,等.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远期疗效及适应症探讨,上海口腔医学,2001,10:295-298.

[5] 梁杰,程立新,郝新光.平阳霉素对血管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7,8:215-216.

相关热词搜索: 婴幼儿 临床 体会 综合治疗 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