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红薯品种更新对龙山县红薯产业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11-03 18: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近10年来,龙山县通过狠抓高淀粉红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相应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增幅大、淀粉增量十分显著的结果,促进了以红薯为原料的龙头加工企业发展,鲜薯商品率提高,农民增效显著,使龙山县红薯产业优势不断发展壮大。

关键词 红薯品种;更新;产业发展;影响;湖南龙山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0-0046-02

红薯原名番薯,又名甘薯、山芋、地瓜、红苕等,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作物[1],其营养价值丰富,富含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酸、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钙、磷、铁等无机盐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而且红薯享有“抗癌之王”的美誉[2]。

红薯是龙山县主要粮饲作物之一,常年栽插面积8 666.7 hm2,鲜薯产量15.6万t左右。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型,红薯作为养殖业饲料主要来源的传统用途正发生改变,正朝着淀粉加工、特色食品和体闲食品生产的方向发展。面对这一形势,从2005年开始,龙山县加大了对红薯产业的开发力度,狠抓了高淀粉红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相应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品种更新前红薯生产状况

1.1 单产提高缓慢

近20年来,龙山县红薯产量增长不明显,单产水平保持在18 t/hm2左右,相对于其他粮饲作物单产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增长40%左右,玉米单产增长50%左右,马铃薯单产增长30%左右),红薯生产受到冲击。

1.2 品质差,加工利用率低

2005年以前,龙山县红薯当家品种主要有胜利百号、南薯88等,淀粉含量8%~16%,出粉率低,加工成本大,每年用于酿酒、加工淀粉的鲜薯不足5 000 t,仅占红薯总产的5%左右。

1.3 粗放经营,农业措施不到位

在大面积生产中,农户普遍施用单元素氮肥,同时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生产习惯即“有薯挖薯,无薯割藤作饲料”的影响,栽插规格、起垄标准、提藤除草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操作不到位,产量不稳定。

2 更新良种在生产中的优势表现

2.1 增产幅度大

2005年以来,从河南、湖南农大等地引进优质高产红薯良种豫薯868、SL-19等10余个,10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6 666.7 hm2,平均单产35.1 t/hm2,比当地其他品种产量翻1番[3]。

2.2 有效改善红薯品质

推广应用的红薯品种淀粉含量都在25%以上,出粉率超过20%,是当地其他红薯品种的2倍,2007年新引进的红薯品种湘福一号、豫薯王淀粉含量高达33%,出粉率高达30%,品质更优。

3 品种更新效益显著

3.1 促进薯农增收

按加工企业收购鲜薯价0.6元/kg计,良种红薯产值21 060元/hm2,纯收入11 760元/hm2(成本9 300元/hm2),比老品种红薯产值7 740元/hm2(按市场价0.4元/kg计),纯收入1 590元/hm2(生产成本6 150元/hm2),增产值13 320元/hm2,增纯收入10 170元/hm2。

3.2 带动加工业的发展

一是带动龙头加工企业的发展,龙山县金山实业公司因红薯品质提升,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企业增效显著;二是带动淀粉加工业的发展,2010年末,以红薯为主要原料年加工淀粉2 000 t以上加工企业8家,品种更新前只有3家;三是龙山县正在筹建年产2万t精白淀粉、5 000 t α淀粉的龙头加工企业;四是30%的种植农户加工粗淀粉,实现加工增值。

4 品种更新的主要做法

4.1 加强红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

2005年,从湖南省花垣县首次引进高淀粉红薯新品种豫薯868,在新城乡新城村种植0.08 hm2,平均单产44.81 t/hm2,比当家红薯品种胜利百号、南薯88等增产23.805 t/hm2,增幅53.1%,淀粉含量由8%~12%提高到26%,2006年扩大示范,示范面积3.33 hm2,平均单产43.05 t/hm2,展示了广阔的推广前景。2007—2012年,连续从湖南农大、河南、湖北等地引进红薯新品种10余个,筛选出了SL—19、86—21、豫薯王等5个(平均单产超过37.5 t/hm2、淀粉含量25%以上)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高产优质良种,为全县红薯品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种源基础

4.2 样板带动

抓好办点作样,通过样板的高产效果,辐射带动红薯新品种的推广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为了使高产优质良种红薯这一惠民技术尽快推广应用,每年坚持办好2~3个百亩示范片和1~2个千亩示范片,并抽调有丰富经验的技术指导员进行技术指导,使薯农学有榜样。5年共创办百亩示范片12个,平均单产在52.5 t/hm2以上,千亩示范片6个,平均单产在45 t/hm2以上,百亩千亩示范片的高产效果,有力地促进了红薯品种推广。

4.3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为加快红薯良种更新进程,2007年在县农科所采用大棚集中育苗2.67 hm2,为湾塘、白羊、洗洛等200 hm2红薯良种繁育基地供苗,生产红薯良种1 500 t。2008年,在石羔、兴隆、洛塔等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33.3 hm2,生产红薯良种2 500 t。2009年,在贾坝、老兴等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666.7 hm2,生产红薯良种5 000 t。目前,良种普及率达60%左右,争取3~5年内,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

4.4 组装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86-21、SL-19、豫薯王、豫薯868这些品种单株结薯多、薯块大、单位面积生产潜力大等特点,进行了不同密度、不同播期、不同施肥量及施肥方法的试验,筛选适合充分发挥这些优良种性的技术措施。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组装配套,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同生态区域试验示范和推广种植时应用或参考。

4.4.1 培育壮苗。3月上中旬,气温稳定通过10 ℃时播种,采用双膜冷床育苗,大田备苗床75 m2/hm2,播种450~525 kg/hm2,按1.7 m开厢,厢面起排种沟,沟距15 cm,种薯间隔4 cm,斜排,头朝上,尾朝下,背朝上,腹朝下,双膜覆盖(一层平膜、一层拱膜),保温保湿促出苗。幼苗长至15 cm时揭膜炼苗,苗高20 cm时,选一批壮苗移栽,每剪一次苗,浇一次稀粪水。

4.4.2 适时早栽。空白地5月上中旬栽插完,作物地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完[4]。采用斜插,并确保薯苗入土2~3节,有利于活棵快。

4.4.3 起垄栽培。平土或土层较厚的采用高垄双行种植,垄宽1.0 m、高0.3 m,斜坡土或土层较薄的采用高垄单行种植,垄面宽0.4 m、高0.3 m,利用起垄增加土层厚度,为大薯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

4.4.4 合理密植。当地其他品种的栽插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良种红薯的栽植密度稍稀一些,中等肥力田栽4.50万株/hm2左右,上等肥力田栽3.75万株/hm2左右,充分发挥良种红薯生长势强的特点,通过单株高产实现群体增产。

4.4.5 配方施肥。良种红薯增产幅度大,营养生长旺盛,所需养分量大,在施肥上应采取重施基肥,适期追肥,氮磷钾结合施用,并采取有效的施肥方法。基肥于做垄时一次性施入,施有机肥22 500~30 000 kg/hm2、45%复合肥60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磷肥375 kg/hm2、尿素150 kg/hm2,追肥分2次进行,第1次于栽插后10~15 d,用尿素45~60 kg/hm2对人畜粪6 000~7 500 kg/hm2穴施,第2次于封行前,施45%复合肥1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

4.4.6 综防病虫。危害红薯的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红薯天蛾、叶甲等,栽插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苗防黑斑病,封垄后,用25%敌杀死2 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薯天蛾、叶甲2~3次。

4.4.7 适时收获。当蔓叶开始变黄,气温在20 ℃以下时便可收挖,作种用薯要求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霜降节左右)挖完,尽量避免挖伤薯块。

4.4.8 妥善贮藏。一般采用窖藏式贮藏。应选晴天收挖,让粘在薯块上的泥土晒干后自然脱落。入窖前精选薯块,伤薯、病薯不入窖。

5 参考文献

[1] 刁操铨.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李昌文.红薯及红薯叶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8(2):18-20.

[3] 杨燕,唐萍,王建军,等.云南高原红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07-10508.

[4] 向小平.澧县红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1(24):16-18.

相关热词搜索: 龙山县 红薯 产业发展 品种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