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和乐德育”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11-01 15:1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爱心教育”为主线,“和乐文化”为重点的“和乐德育”,重在培育学生的“优雅行为”“和善心灵”“和乐人格”,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活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关键词]德育;和乐;习惯;爱心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2-0081-03

[作者简介]林秋玉(1970—)女,福建莆田人,本科,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小学校长,小学高级。

笔者在主持广州市海珠区重点课题“和乐教育研究”的探索过程中,重点开展“和乐德育”子课题研究。“和乐德育”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爱心教育”为主线,以“和乐文化”为重点,培养心康体健、自主合作的和雅学子。

一、推行“养成教育”,塑造“优雅行为”

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很深远。小学阶段是习惯教育的最好时期。“和乐德育”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活动,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

1.开展“和乐之星”评比,培养自我要求习惯。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推行“行为登记卡”评价制度,即学生自我确立行为发展目标。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表现(课堂、课间活动纪律、交作业、文明礼仪等),在“行为登记卡”上进行定性评价考核,加星或画黑三角(一个黑三角要三颗星抵消)。班主任每月底统计后进行班级表彰,期末再统计。达到学校规定的“星星”数量的学生,由学校授以“和乐之星”,予以表彰。此活动的开展,旨在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自我要求”的习惯追求,从而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奖励、追求优秀,并从优秀走向“优雅”。

2.开展“和乐班级文化”建设,培养相互激励意识。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班级的灵魂所在。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形教育力量。为了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地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校每学期分别定期组织以“和乐”为主题(如“书香伴我行”等)的各类专题的班级墙报评比、最美班级评选、班级图书角建设评比、学生作品展示评比、读书小博士评比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通过自己设计方案、参与实践活动、参观其他班级建设成果等,让学生认识自我,找到差距,唤起学生的相互激励意识,形成“相互激励、共谋发展”的习惯追求。

3.落实“和乐德育”的主题班会、主题级会和主题校会,培养小学生公民素养。和乐德育重视“小公民教育”,强化学生的文明意识、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小学生养成文明有礼、健康生活、遵守规则、学会尊重、乐于服务、关心他人、讲究诚信、担负责任等公民素质。为了培养学生基本公民素养,我校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既“重文”,更“重德”,每学期都安排主题鲜明的“三会”。比如,在校会上,笔者作了“我要学什么”“我强大吗”“我幸福吗”等专题的讲座,以“问题”和“图片”的形式启发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贴近学生生活的感人肺腑的图片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在此之后,学校布置学生写校会听后感,希望通过“剖析—思考—导行—反思”,让学生有所感悟和内化,学会讲文明、守规则,懂得尊重,善于合作、敢于担当与学会感恩,培养合格的小公民。级会主题也是针对学校的“和乐德育”工作要求以及本级学生品行的实际制定,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力求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班会除了主讲常规工作外,还做好校会和级会的延伸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基本公民素养,旨在唤起学生的公民意识,形成基本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感,感悟“崇礼致雅、谦让致远”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优雅地生活。

二、推行“爱心教育”,培育“和善心灵”

我校把培养学生的“和善品格”作为和乐德育的主线,让“和乐品格”成为学生将来立足社会的精神源泉,让学生既自得其乐,又乐于助人。为此,我校围绕“五爱”(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爱朋友、爱自然)教育,在学校、家庭,社区中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心教育”系列行动研究。

1.“孝心教育”。“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我校每年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和寒暑两假,组织学生参与“爱父母”的亲情体验活动,填写爱心记录卡,撰写爱心日记等,在活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勤工作,学会用行动报答父母的爱。利用每年的寒暑两假开展“感恩十星”“劳动十星”“温馨的一家”活动,融洽亲子关系,从小养成事事处处关心父母家人的好习惯,进而培养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2.“敬师教育”。和乐德育重视学生学会尊敬老师,“师道既尊,学风自善。”(见康有为的《政论集·在浙之演说》)。为此,我校每年利用9月10日的教师节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爱老师”的专题教育活动:制作敬师卡、给老师献花、开展“我和老师之间的故事”为主题的绘画和征文比赛、以“爱师”为主题的诗歌征集活动等,唤起学生回忆老师平日艰辛的劳动情景,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点滴关怀之情,从而使学生懂得在心里要感激老师,在行为上尊敬老师,在学习上听从老师的教导。

3.“互助教育”。和乐德育鼓励学生从服务父母、老师、同学(同伴)和长辈做起,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培养爱心和责任感。我校每年结合学雷锋纪念日、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日子,以及围绕上级布置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由学校的特色小队——“小水滴”爱心小队带领全体学生参与到“关爱他人”的活动中去,让学生们体会到对同龄人的关爱和帮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学会了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4.“爱国教育”。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道德规范》也明确地提出“热爱祖国”的要求。为了培育学生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和历史重任,每年我校都结合国庆、“七一”、建队日等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绘画、手抄报、征文、表演”等形式的庆祝活动,如在建国60周年之际,组织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爱祖国”大型庆祝活动;号召师生观看建国60周年国庆大典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史,共同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日益强大,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从而培养爱国情怀和树立担当建设祖国的责任意识。

5.“天人合一”的环境教育。和乐德育立足于“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推行本校的生态文明教育,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生活行动,让水更清,让天更蓝,让花更艳,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护绿能力。为此,我们整合全年“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的节日,进一步巩固我校“广州市绿色学校”的成果。学校开展了“小纸团再利用——蚂蚁军团行动”“我与小苗同成长,赤小鲜花迎亚运”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爱自然”就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营造“和乐文化”,养成“和乐人格”

和乐德育把校园文化作为全面育人、展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办学特色、发展师生文明行为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在这里被视为“潜在课程”,作为正式的显性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发挥无形的教育力量。我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整合和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师生陶乐、陶情、陶行提供相应的条件。

1.建设以“和乐”为主题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和乐教育课题的引领下,我们重点落实校风、教风和学风“三风”建设。把“三风”文化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以此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在教风方面,引领教师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鼓励教师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师生关系的营造以及作业的精心设计等方面,精细设计、研究学生、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学风方面,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内外各种学习活动,发展多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求职的学习情感。通过教风和学风建设来营造整个学校文化建设。

2.改善校园环境文化,注重“和乐”性情陶冶。和乐德育把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以和乐的环境陶冶师生的和乐性情,让环境发挥教育的力量。良好的校园环境的建设应将学校与地域的文化特色展现出来,不仅展示学校面貌,更是象征学校文化。我校精心布置校园环境,精心设计“办学理念、校训、育人目标”的特色装饰,建造绿草如茵、花儿绽放、花香漫溢、乌龟闲游的幽雅舒适的小天井花园,还重点设计了“和乐”校园文化宣传栏,有五爱教育、环境、科技、三字经、增广贤文、论语、安全知识等,突出“雅而通达,乐而不同”,营造“书香醇美、雅致和乐”的氛围,达到学校处处皆有教育之功效,从而陶冶“和乐”性情。

3.以和乐为主题的特色活动,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和乐德育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体育、艺术、读书等活动。为了孕育和乐精神,我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 “和乐四节”特色活动,在春季举办以“我发明、我创造”等为主题的“和乐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在夏季举办“我参与我快乐”等为主题的“和乐艺术节”,培养师生的自信心、艺术素养和审美情操,学会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在秋季举办“强身健体,喜迎亚运”等为主题的“和乐体育节”,提高全校师生强身健体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勇拼搏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冬季举办“共同阅读,共沐书香”等主题鲜明的 “和乐读书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逐步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气质。同时,还创建书香校园,评选读书小博士,出版《赤小在线》校刊和每两年编辑出版一册学生作文集,如《脸谱》《吟唱》《韵白》等,多形式、多途径推动学校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总之,“和乐德育”体现了我校文化立校的核心精神。通过“习惯养行”“爱心育品”“文化怡情”三个环节的和乐德育,“和乐文化”逐渐成为我校师生日常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邹德威.德育教育中的误区及反思[J].学校思想教育,1994(5).

[2]吴刘丹.试论德育的哲学视角[J].理论导报,2007(6).

[3]于秀珍.努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J].山东教育科研,1998(1).

相关热词搜索: 和乐 德育 实践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