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理性的赌徒

时间:2022-10-29 18:50:32 来源:网友投稿

在医患矛盾尖锐的今天,“医生”这个名词好像总是要伴随着一些社会新闻出现,“医生”的称呼已不再纯粹。在媒体上传播的医生形象,要么是草菅人命、毫无底线的冷血恶魔,要么是两袖清风、舍生取义的人间天使,而唯独缺少的,是作为一个“人”的医生形象。事实上,医生也是人,是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而医生的专业,与每个人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他的工作对象正是生命。

高三那年

回到十多年前的那个高三,我爸一直挺希望我能学医,当个医生。但都被我明确拒绝了。第一,我不感兴趣,我喜欢数学物理这些基础科学;第二,医学要动刀见血,太恶心太可怕,我干不了。

高三那个冬天,我妈查出来得了胃癌。手术前一天,我妈坐我身边搂着我,告诉我她明天要去开刀了,然后像留遗言一样地和我说了好些话。都说出来了之后,本来很紧张的,反而就不怕了,决定了第二天就去开刀。那天晚上,我觉得恐惧极了,睡不着觉,躲在被子里哭,哭着哭着睡着了,醒了再哭——我真的害怕失去我妈。直到我妈做完手术,我才发现,原来我对她得的毛病,她要面临的各种情况,我该做些什么,这些我都一无所知。

于是我和一哥们儿跑到书店里去,打算买点相关的书看看。结果很遗憾,书店里的书,那些可能能帮我解决问题的,都太专业了,根本看不懂。就在那一刻,我决定了,将来我得学医,我妈要有人照顾,要有能看懂那些书的人照顾,所以我得学医。——所以,我做出做医生这个选择,是很突然的,而且完全没有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这样崇高的目的。

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也有点插曲。当时我是年级第二名,有保送资格,第一名是清华计算机系,我面临的选择是,要么浙大,可以任选专业,要么北大数学系。因为当时已经决定要学医了,所以我放弃了北大,选择了浙大。但是,我心里对医生这个职业还是很害怕的,因为我晕血,想象一下那些开膛破肚的场景,就觉得恶心恐怖。所以,在和浙大招生的教授交谈的时候,我表达了我的想法。那个教授建议我,如果要做医生,就选择临床七年制;但是如果害怕做医生,可以选其他相关的生物学专业。于是我想,不能看病没关系啊,如果我能研究出治病的药来,不也挺好的吗,于是就选择了生物技术专业。后来,一个也是保送浙大的哥们儿说,你个笨蛋,生物技术哪是研究药的啊,那根本就和人没关系,就算研究药也是给马给骡子用的药。你要想选对人有用的,就得胆子大,直接学医,当医生。我一想,那不行啊,给马给骡子用药关我鸟事?最后心一横,就临床七年制了。赶紧给教授打电话换专业。

于是,我就成了一个医学生。医学生第五年,系里有三个还是四个七转九名额,就是七年制硕士转成九年临床博士。这回我不是第一名,所以我可以面临的选择只能在妇科儿科里选。我当时心里就一根筋,我学医就是要来解决肿瘤问题的,妇科儿科是肯定不会去做的。于是,我放弃了转博名额,研究生方向选了肿瘤外科。等到医学生七年临近毕业的时候,就要经历最最痛苦的找工作了。

中国的医学生或者说医生培养体系挺奇葩的,以目前公立医院垄断的现状,就是定向地为体制内培养人才,毕业以后就是要挤破头地往体制内钻。因为公立医院的垄断,根据不同级别,占有的资源也不同,所以,还要尽量往大医院里钻。你进了什么样的医院,基本就决定了你将来的发展。先就业后择业?这一定不是说医学生,医学生在高三那年就已经择业了。培养体系的奇葩还体现在,中国医学生培养出来的,都是些半成品。虽然硕士博士们,毕业前就已经考出执业证书了,理论上应该可以独立执业了。但是,中国的医学毕业生们,拿了执照的医学毕业生们,还是要完全依赖上级医生的呵护,想一毕业工作就断奶单干,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医院来说,新招进的应届毕业生,是没办法直接当一个“整人”来用的,很多工作还做不来,而医院就承担了对应届生继续培训的任务(这也是找工作要找大医院的原因,培训质量是不一样的)。

既然进来的都要再重新回炉,那么招人的时候,那些所谓能力也就看不出什么来了,毕业学校和学历就足够了。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医学生毕业找工作,简历、面试的重要性其实不是多大,更重要的,是拼爹拼师拼运气。我毕业的时候,说找不到工作,是不确切的,因为二级医院还是没问题的,但是没人愿意去。肿瘤外科实在太热门,非重点医学院博士不招,我最想进的那扇门被关上了——这回,我已经没有权利选择了。

其实,以前能有选择的权利,还是很幸福的;现在,就只能被命运选择了。幸好,我还有一点小运气。因为那一年,我们医院新招员工,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院长感觉急需男性妇产科医生来协调一下性别。于是,在第一轮招人之后,又发了新一轮,对象是外科系统的男生。这回,有留附属医院的机会了,也就顾不上当初选医的初衷了,能有了工作有了饭碗再说吧。

于是,虽然当年放弃了妇产科的转博名额,到最后,转了一圈,还是做了妇产科医生。现在想想,选择专业方向,兴趣啊什么的,都太浮云了。一个医学生懂什么啊,只要你对医生这个职业还有点兴趣,那么什么专业方向也就都能做出兴趣来了。如果对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就无感,再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也会越做越乏味。而关于选择,如果高三那年没有什么变故,我由着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北大数学,谁知道我现在又在干什么呢?大五那年,我倒是真的由着自己的“兴趣”了,到后来还是一样的结果。所以,选择这东西,有时候不管你做出的时候,是理性还是感性,是深思熟虑还是一时冲动,可能最终的结局,总会超越你的想象。——真的不是我在选择,我只是被命运选择。

我曾经多次向周围的人——大多是些长辈——表达过我“靠谱”。虽然我是一个医生,但是我没有过以医生作为理想的体验,不知道向往成为医生的人,是被医生的哪些特质所吸引。现在国内的医疗环境确实很差,医患矛盾尖锐,医生被误解,工作压力大,付出得不到满意的回报。同时,医生队伍中也有败类存在,影响了整个医生群体的形象。但是,这些都是医生在世俗中的种种表现,是形而下的,都不足以影响医生成为一个人心中的理想。虽然医生工作压力巨大,但同时,医生所体验的成就感是其他大多数职业无法体会的;虽然医生遭到种种误解,但同时,医生所体验的被社会需要的感觉也是其他大多数职业无法体会的。以医生为理想,并没有不靠谱。最后,说一个花絮:女儿抓周的时候,我因为值班不在场,据说是抓到了行医的串铃。当然了,我权当这就是一个游戏。

相关热词搜索: 赌徒 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