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集王圣教序》“竞临”活动综述

时间:2022-10-28 11:40:33 来源:网友投稿

临摹对于学习书法既是必由之路,也是不二法门。在当代大环境下,印刷技术日益发达,我们的资料比之古人要强上许多。面对先贤的经典之作,浩瀚的碑帖海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临摹、为我所用呢?与古为徒,如对至尊,相信在对经典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我们才不至于迷失自己。

《青少年书法》杂志与书法网联袂推出“经典竞临”,旨在引导大家根植传统、取精用宏而又能有所专攻,我们知道:只有致力于对经典的取法和学习,才能更长远地放眼于未来。

本期我们推出了“竞临”第四期《集王圣教序》的竞临。活动自2007年8月16日在书法网发布,至9月13日活动结束,点击次数达8350人次,回复帖子数达126楼,由此可见书法作者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和对经典法帖的尊重。

本着百花齐放的原则,我们在启事中要求作者的临作分为实临和意临,可以在原帖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写出自己对孙过庭《书谱》的理解和临摹的体会。从上传的作品来看,大多数作者依帖而临,对经典的理解和把握都非常到位,临摹水平之高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还有些作者将自己的多遍临摹作品全部上传,这种精神实在令我们钦佩!而且,从其前后临习的作品看来,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经过评选,最终9位作者的作品入选。入选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如下:

梁冰郭怀望陈彦丰徐忠民郭名高朱云林不足为奇陈舟波马东明

同时我们选发了部分网友对《集王圣教序》的临摹感悟和对该帖的理解。

根据我们的承诺,所有入选作者的作品刊登于我刊青年版《竞临》栏目,入选作者获得该期杂志一本。同时我们也对所有参与竞临、发帖支持的网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集王圣教序》如图:

释文: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盖闻二仪有像显复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 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微 虽愚不或形谮莫覩在智犹迷况乎佛(版本不同,释文可能存在差异)

梁冰临帖感悟:

学王书,圣教序是不可或缺的范本,但是在学习中我感觉不太适合初学行书的朋友临习,因为是集字作品,其行气的间断会使初学者走弯路,等到对王字有一定了解的时候,再返回头纠正行气是浪费时间,也难改已经形成的习气。因此我建议如果要学习王字行书,不妨从其手扎学起,待初步掌握王字的用笔和章法的时候再来学习圣教,更多地掌握王字的结字方法,可以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郭怀望临帖感悟:

我1989年从唐楷入手开始学习书法,一直是站着悬腕写,走马观花,断断续续写了几年。

去年11月份重新拿起毛笔,坐下来写小字,临《张黑女墓志》和《集王圣教序》。坚持了半年多。很多朋友几次劝我别习此帖,一来是如今印刷技术先进,可学习的墨迹很多。二来是写此帖写出习气来了。所以就临点手札和十七帖,后转向米芾,偶尔也写点书谱。这两天为了参加这个活动,才又临了这张,写得并不合己意。

《圣教序》集王字而成,怀仁可谓呕心沥血。历朝历代习之者甚众,得益者也颇多,此帖经唐代刻手,多了几分刚垠,少了几分洒脱,多了几分楷意,少了几分行意,多了几分法度,少了几分韵致。学习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徐忠民临帖感悟:

《集王圣教序》是收录王羲之行书单字最多的一个帖,历来被学书者奉为圭皋。由于该帖为集字而成,所以学习该帖,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学得字形结构,最大的障碍是字间的行气畅达。我的临习体会是要与王羲之的其他一些传世墨迹摹本结合着临习,以解决字间的连贯和行气的畅达。

郭名高临帖感悟:

《圣教序》乃大王行书之总汇,初学于此立足者甚众,然多得其皮相,何也?法书之事,不仅点画、结体,从之者亦须在用笔、章法、墨法上多加留意,而作为石刻之《圣教序》却失之寥寥。“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海岳名言》)。初学者于笔法墨韵知之甚少,故不宜初习。

余习米书数载,略有心得,又于王铎墨法心知一二,在临习该帖之时,我除了注重结体之外,在用笔上作了肤浅的揣摩,甚而注入老米笔意。以墨的浓淡干湿来体现书写的节奏感。此段临作,余书之两过,初重墨法,观之做作;后重节奏,反而墨韵更趋自然。奈何此前未曾涉猎该帖,故欠缺尚多,还望诸位道兄多加指点。

朱云林临帖感悟:

王羲之的书法是行草书史上的一座丰碑,后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因其真迹失传,后人无法和他进行面对面的笔谈。我们现在只能通过摹本以及碑刻来揣摩他的书法,细细观赏,想象他的书写状态,但总是无法揭开他的神秘面纱。就像他是一座高楼大厦,但现在缺少楼梯,人们无法到达一样。

此帖是集字帖,虽然行气不足,但可称集王字之大成者,是王字笔法与字法的宝库。

我平时是学米的,对王字写得很少,现在姑且用米法来写王字,临写时,我以写楷的节奏,着重线条的起始转承,牵丝映带,宁可慢而凝重,绝不畅而轻浮。感叹:能得形似已不易,何况神似?天才的杰作,如同钻石。

敬佩王羲之!敬佩怀仁!

陈妍临帖感悟:

我们谁也没见过王书真迹。我想阁帖、摹本和真迹三者就像是画像、照片与真人的关系。

关于如何学《集王圣教序》我认同沈尹默的观点,他在《二王书法管窥》有个前提“先明白用笔”。如何才能“明白用笔”?沈老主张“只能千方百计地向唐宋名家身上寻找通往的道路。因为他们真正见过前人手迹,又花了毕生精力学习。从而靠近王书神理,不至于连枣木气息也显示在纸上”。

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那句道白能说明白我对《集王圣教序》的理解:“视野有多大,她的形象就有多大;想象力有多丰富,她的神情里就有多少种暗示。”

不足为奇临帖感悟:

以前临过一段时间的《圣教序》,但都只是浮光掠影地写了一阵子就作罢,根本没有深入进去。后来临了一些二王墨迹,尝试着搞了些创作,近段时间又回过头来临写,体会和感觉大不相同。

对同一本帖子,见仁见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都会有自己的临写方向和重点。我在临写的过程中首先还是努力去把握笔画、结构、字形的准确性,形是基础,如果字形和原帖相去甚远,那临写将失去基本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我更多的是想去捕捉一些书写状态和气息,力求让平日的临习稿子生动一些,而不是简单地对单个字形的一味描摹。这种努力在我现阶段的临习中正在实施中,虽还很不成功,但我想这种方向应该不会错。

陈舟波临帖感悟: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是钻石品牌的著名广告语。如果要在书法界选出这么一颗钻石,那我投王羲之一票。王羲之的书法承前启后,文质兼具。细细观赏,想象他的书写状态,整个过程应是一连串调锋动作的无缝连接,堪称手指的艺术体操。

此帖是集字帖,所以行气不足,但可称笔法与字法的宝库。临写时,我以写楷的节奏,着重线条的起始转承,牵丝映带,宁可慢而凝重,绝不畅而轻浮。感叹:能得形似已不易,何况神似?天才的杰作,如同钻石。只能是千年才闪那么一次绝美的光芒!

马东明临帖感悟:

从前年开始,我就隐隐觉得《集王圣教序》是一本很不错的碑贴,是好东西,有空闲时我就拿出来临上一段。我觉得在临写《圣教序》上要充分表现出王书骨劲肉丰、刚健中正的用笔特点。在点画起收上,注意圆起圆收,不可过分顿挫,要追求线条之平实与圆劲,转折处要不露圭角,在点画映带呼应处,要强调笔起笔落的干净利索,爽利峻健,切不可拖泥带水,含混不清。

临碑之始,可以字为单位,一笔一字临写,还可以按照不同类型的划分,如楷一点的,草一点的,行一点的,“有”的不同写法,“之”的不同写法以及偏旁部首的不同写法等,进行选临。待到熟练后、便应该在得行的基础上求神取意,这时则应以行为单位,一行一段地临写。临完后不要停,可以这种结构、笔意、行气、章法进行创作。总之,“行书所有的信息、密码都隐藏在《集王圣教序》里面”(周俊杰语)。

王志林临帖感悟:

对于《圣教序》作为行书入门不二法帖,持肯定态度的远远大于持否定态度的,但无论肯定与否定都有道理。持否定态度的主要是看到此帖不是墨迹,另外是集字,所以不如直接临习二王手札更能得到营养。我个人认为,临习《圣教序》,一定要用脑子去深入分析,从《圣教序》中得到的更多是字法和笔法,而不是章法、墨法。绝不能简单机械地去记结构、造型,要有一定感悟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综述 活动 圣教序 竞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