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探析

时间:2022-10-28 09:1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一直以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新生入校时所具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这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育观念。而正因为此问题无法解决,导致其目标实现非常困难。为了解决此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引入了分层次教学模式,效果非常有效。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3-0061-02

1概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文中简称《课程》是全校非计算机专业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础课。它具有学生基数大,实践陸强的特点。面对《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一个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高校新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有些大学生在人校前就掌握了不少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具备了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一些来自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却很少用到计算机,导致他们的计算机水平相差很大,给《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針对人校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不同专业对于《课程》具有不同课程目标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分层次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2分层次教学理论

分层次教学,就是针对一门课程,根据专业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旨在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流畅的交流和沟通,教师与学生在相互配合下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

3《课程》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之目标分层

3.1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初步建立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其他非计算机学科的问题,即计算机与专业学科相结合。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他与计算机相关的学科,同时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2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一般高校都将《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地运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各种基本操作,掌握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主要介绍:计算机的产生、发展、软硬件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图形界面操作系统Windows 7/10;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等);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计算机安全与维护及数据库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理论教学,以演示法和实验法教学方法为主,设计实用上机实验指导,强化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技能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经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提高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3具体层次目标

按专业不同进行分类。为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满足今后的专业需求,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策略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自身的特点,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制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工类、文科类)并结合学校各专业类别特点,制定出《课程》各类别的课程教学大纲,分别选用适应的教材或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专业不同确定各自不同的授课侧重点。

微观层面分层。在每一类内,即在一个授课班级内,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分为不同类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类群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

4《课程》教学分层次方法实施的具体策略

4.1分班策略

对于大一新生而言,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导致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应将新生分成三个层次的课程班: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这三个层次班的划分主要是以开学初的模拟测试为依据。初级班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学习目标就是完成大纲中的基本教学任务,即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产生、发展、软硬件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及计算机安全与维护常识。所有的上机课都是以大课为主,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安排统一指导这些学生进行上机练习。在实验课上,教师要对每次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并能够及时、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提出了各种问题,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中级班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不系统,不全面,其学习目标是除了熟练掌握初级班的学习内容外,要简单的了解小型数据库。对于此层次的学生,应实行精讲精练,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级班的学生计算机水平较高,这一层次的教学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本专业或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该专业的实际需要,可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选修不同的计算机课程。对于高级班的学生,要少讲多练,多给学生创造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事实上,分班策略与动态交叉分层的教学模式相似。动态交叉分层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可以在新生人校之初,做一次摸底考核或问卷调查,内容可参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大纲;然后,根据考试成绩或调查统计结果把学生分为优秀学生(层次1)、中等学生(层次2)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层次3)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被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课程班(即:高级班、中级班和初级班)进行学习。所谓动态交叉就是指学生层次确定后,不能固定不变,而要允许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在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动态调整。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营造一种竞争向上的学习氛围,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取得最佳的学习成绩。

4.2分类策略

分类策略就是在大一新生刚上大学时,在分好的班级里进行分层次教学,每次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来掌握学习内容。在上机课时,可以采取分别指导的方式,每个层次的学生有着难易程度不同的实验任务。

以上这两种教学策略,各有优势,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5分层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成果如何还是需要一个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来衡量,考核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一味地采用分层次教学,而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那么久而久之不仅调动不起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且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1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如果用统一的考核方式对所有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开展考核,对于分层次教学显然是不合适的。由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不相同,这也要求对学生的考试标准进行分层设置。考核方法可以贯穿整个课程,要重视过程考核,而不仅仅在学期末进行集中考核。考核的主要方面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学习进步幅度和学习能力强弱几个方面。评价时关注的焦点是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变化,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

5.2对教师的考核

对教师的考核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很多因素,例如,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灵活,课后作业是否满足教学要求,是否经常利用网络平台,例如QQ、微信、电子邮箱,BBS论坛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实时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等。总之从教学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考核,尤其注重实验的考核。对于高级班的教师,其主要教学任务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对于中级班的教师,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使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基本上的均衡,从学习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初级班的教师,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完成大纲中的基本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实践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上多花功夫。

6結束语

分层次教学已经得到证实,在教学中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分层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创新手段。分层教学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佳的发展,使学习差的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基础更加牢固;使中等学生更上一层楼;使优秀学生保留学习兴趣,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上得到飞速发展。总而言之,采用分层次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大学计算机 层次 课程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