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一例羊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

时间:2022-10-26 17:40: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通过一例羊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介绍,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其临床症状、剖检病变,采用直接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试验检验,最后确诊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C群粪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后提出防治本病的防治措施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混合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C群粪链球菌

某养羊专业户共养绵羊50只,2016年4月21日早上,发现部分羊脸肿,尿呈橘红色,并排出带血粪便,至晚上饲喂时,共发现有10只羊有相似症状。次日早上饲喂时,发现死亡2只。遂即用青霉素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等抗菌药物治疗,并配以解热药安乃近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并陆续有病羊死亡。随后请当地兽医站进行化验诊疗。

一、病因分析

饲养管理不善,羊群饲喂的草料质量差,羊舍饲养密度过高,环境卫生差,消毒不规范或未消毒等是诱发本次疾病的主要原因。另外,本病的发生与羊群没有定期注射羊链球菌灭活苗,导致羊群的免疫力低下有关。

二、临床症状

病羊主要表现体温升高,高达41℃,精神沉郁,低头站立,食欲减退或废绝,并逐渐消瘦。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羊出现后躯麻痹,无力,四肢僵硬,运动失调,头常歪向一侧。病至后期,病羊卧地不起。

三、剖检病变

解剖病死羊一只,主要病变为败血性病变。病死羊尸体消瘦,尸僵不明显,可视粘膜苍白。胸部皮下散布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淋巴结肿大,胸腔、腹腔和心包腔均积有数量不多的液体。心内外膜有散布数量不等的小出血点。肺脏水肿、气肿和出血。肝脏肿大,并散布大量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脾脏呈紫黑色,肾脏肿胀,呈土黄色,肾盂质脆、发软,并散布数量不等的出血点,肿胀,被膜不易剥离。胃粘膜肿胀,有的部分脱落,肠系膜散布数量不等的出血点。

四、诊断

1.涂片镜检

无菌采集病死羊的肝脏、脾脏病料分别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

2.细菌分离

将上述病料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37℃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在血平板上长出以下两种菌落。

a 1号菌落表明光滑、边缘整齐或不规则,灰白色,直径为1~3mm的中等大小的菌落,经染色,镜检发现是革兰氏阴性中等大杆菌,将该分离菌接种SS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b 2号菌落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针尖大小、周围有透明溶血环的小菌落,经染色、镜检发现是革兰氏阳性球菌,菌体呈短链排列。将该分离菌接种SS培养基上不生长。

3.生化鉴定

将上述两种致病菌分别进行生化试验,结果如下:1号菌能发酵麦芽糖、乳糖、甘露醇和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蔗糖;2号菌能发酵麦芽糖、乳糖、葡萄糖和蔗糖,产生硫化氢,不分解甘露醇,尿素酶试验阳性。根据生化检验结果判定:1号菌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号菌为粪肠球菌(原称C群粪链球菌)。

4.诊断结论

根据对上述临诊实例综合性诊断结果,该羊群在临床上以脸肿、尿血、血便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为C群粪链球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感染。

五、防控措施

1.应急措施

消灭传染源:对病羊群进行封锁、隔离和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羊舍和运动场的粪便清除后焚烧处理,对地面可选用1%甲醛溶液、1%复合酚、3%煤酚皂溶液等彻底消毒。

提高易感羊群抵抗力:对未发病的羊立即注射抗羊链球菌血清,对提高羊群抗链球菌感染有良好的防病效果。

2.防治要点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对羊舍中的粪便,必须每日清除,对地面、用具等要定期用1%漂白粉溶液消毒。

注意饲养密度,提供优质牧草:羊舍养羊的密度要适中,不能过于拥挤。在寒冷季节要及时供给羊群一些优质牧草,加强营养,以提高羊群的抗病力。

清理各种杂物,力避皮肤受损:要及时清除羊舍和运动场的各种杂物,以免损伤羊的皮肤,减少感染的机会。

重视免疫接种,定期注射菌苗:上述疫情高发地区,应在高发季节钱,及时给羊群注射羊链球菌甲醛菌苗或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对防治上述病例的混合感染有良好的效果。

六、治疗

对上述两种细菌分别做实验室药敏试验,在药敏试验结果没有出来以前先选用对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敏感的广谱抗生素交替进行治疗,如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进行治疗。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选择对两种菌均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同时注射黄芪多糖等提高免疫力的药物辅助治疗。

七、经验小结

羊群发生疫情后,应尽快确诊,通过药面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药物治疗,力避盲目使用抗菌药物,严防耐药性的产生,且勿错过有效的防治时间。

相关热词搜索: 诊疗 细菌 一例 混合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