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长白山:北半球幸存的温带森林

时间:2022-10-20 19:45:06 来源:网友投稿

全球最丰富的

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

长白山森林以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要植被类型。温带针阔混交林曾经一度覆盖中国东北、西伯利亚沿海、朝鲜南部和日本中部等地。如今,大部分针阔混交林分布地带,经过上千年的开发农田和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已改变了原来的植被区系和自然面貌。而北美的原始针阔混交林几乎被破坏殆尽,整个欧洲仅30万公顷面积的原始林得到了保护。

幸运的是,1960年中国在残余的原始森林中建立了面积约20万公顷的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温带典型的红松阔叶林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这片森林是保存较好的温带森林中的一部分,在同纬度地区的自然保护区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涵盖了整个北温带到极地范围内的大部分生物景象和生物类型,是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温带森林原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给人类提供了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机会。在地质、地理、火山、植物、动物、气象、水文、生态、文化、保护等方面,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都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长白山的经济活动改变了这个偏僻山地的寂静,这里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向往的旅行地。初期访问这里的人,大多数是地质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他们来到这里是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奥秘。后期大量的国内外旅游者光顾这里,是为了领略长白山的奇异风光。

自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中“最耀眼的地方”。其原因在于:长白山是火山、人类文化和自然长期协同作用,构成这一生态区独特的景观特征,具有综合性保留价值的地方。生命之水,源于长白山山地的河流鸭绿江、松花江和图们江,流向大地、流向大海。由于长白山高山地带雨雪量和永久性积雪的融化,这一地区是东北很多地区的重要水源。森林起着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碳循环、水分调节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长白山经过了地质上多次的火山活动,在地质历史的形成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如独特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景观、珍稀动植物和有规律的植被分布及代表温带森林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等。从地质地貌到区系、生态系统、森林植被带,不同的人到长白山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完整而原始的自然实验室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对长白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内有许多科研工作者用毕生精力来研究长白山。科学家们思考:几千年来,长白山火山多次喷发,对山体的生物造成致命破坏,植被和动物组成是如何形成、演替的;一个有机体能够自我更新的机制是什么;构成植被垂直带的因素是什么;气候变化对山地有何影响。

植物分类学家研究长白山物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家,研究长白山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地质学家研究长白山地质结构的形成机理和火山活动规律,研究地质景观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如瀑布是山体抬高以后,火山喷发造成的切割,形成的这些地形是否是冰雪的作用,是否是冰雪移动的动力作用等科学问题。动物学家观察长白山各种鸟兽、昆虫、鱼类及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研究各种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人们一直在想象,过去在长白山温带森林中生活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现在的动物组成是否与过去一样?经过环境变化,长白山动物区系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科学问题,只有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才能找到答案,才可能看到温带森林原有哺乳动物区系的大体轮廓,从当下在森林中生活着的兽类身上找到一些线索。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在这种原始的地方,才能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和非生物体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整个森林的生命史和它的演变过程。只有了解了自然界运转的基本规律时,在需要获取资源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做了。当系统出现了病症,就知道如何根治,如何能够恢复原来的状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一个完整而原始的、极有意义的自然实验室。

温带森林动物的种群变迁

科研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调查研究,记录了生活在长白山森林中的哺乳动物有50余种、鸟类270余种、两栖爬行动物18种、鱼类10余种、昆虫约1000多种,还有数不清的在地下生活的动物。这也许是长白山温带森林原始动物区系保存下来的大体轮廓。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一些地方還分布有中国特有种,如哺乳动物中的大鼩鼱和水鼩鼱为中国兽类的新记录。古北型的水鼩鼱迄今所知在中国仅见于长白山地区。翼手类的萨氏蝙蝠系中国范围内的新发现。啮齿类的中国蹶鼠是中国稀有种,仅分布在长白山森林中。还有一些全球性濒危鸟类,如中华秋沙鸭,主要繁殖在长白山原始森林的水域中。在长白山森林中生活的珍稀濒危物种还有东北虎、远东豹、梅花鹿、紫貂、金雕等。

长白山动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的需要,具有极大的变化性。每个种群适应不同生境的能力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不同种类的鼬科动物对生态要求截然不同。有的只能生存于非常特化的生境里,而另外一些则表现出一种幅度很大的适应性,能较好地适应森林及周边的变化。

大型食肉类动物比起啮齿类和有蹄类动物更难适应现代森林发展的进程。过去,在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中东北虎和远东豹的数量并不算少。可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难见东北虎和远东豹的踪影。大型有蹄类动物因其利用价值较高而遭到大量猎杀,使野生梅花鹿和青羊已在保护区内消失,而马鹿和原麝也只剩少数几群了。狍子和野猪能较好地适应周边环境的变化,数量维持在正常水平。虽然棕熊和黑熊的食物比较多样,但是经不起人类活动的影响,过去容易见到的黑熊和棕熊,现在也只能偶尔遇到了。它们的生存受到人类捕杀和疾病的严重威胁。犬科动物中除了貉和狐狸还残存外,狼和豺恐怕已在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中消失了。

摆在人类面前的事实是,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哺乳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如这里的环境变化一样,有些种类在扩张,有些种类在减少或消失。在温带针阔混交林50多年的发展中,人们看到如此巨大的变化,也看到哺乳动物适应不同环境变化的过程,在数量和种类上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这种变化会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人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长白山原始森林中顶级捕食者缺失的情况下,动物群落将如何变化?有蹄类能够繁衍昌盛吗?没有捕食者控制下食草类动物的增加,会对植被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有蹄类数量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东北虎和远东豹自然回归或人工放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人们希望看到东北虎和远东豹重新回到它们曾经生活的故乡,重新整合原来的动物区系结构。

近年来,长白山地区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非常突出,人类的行为增加了引入新的外来生物的危险。当外来物种被带入新的生态系统时,由于不存在天敌,这些物种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破坏性的危险,直接影响到该区域动物区系和人类健康。人们担忧,有些外来侵入种如北美水貂,可能对土著种水獭和以鱼类为生的中华秋沙鸭等构成威胁,主要表现在食物竞争和栖息地竞争。北美水貂与本地种之间的生存竞争,给水獭和中华秋沙鸭的生存带来莫大威胁。

更值得关注的事件,是来自人类放生家养动物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大量事实表明,人工圈养的有蹄类动物,如梅花鹿和马鹿等,没有经过严格的检疫程序,放归森林后带来的是疾病的传播。研究表明,野生有蹄类动物最容易感染来自家养动物携带的病菌,从而导致大量的个体死亡,危害严重。近几年,人为放生活动在长白山地区日益盛行,必须加以重视和控制。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保护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肩负着野生动物保护的重任。动物的变迁是自身历史盛衰、生态要求和人类干扰的结果,虽然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甚少,但是值得我们去想象的希望和担忧是很多的。

首先要想到,如果栖息地丧失或破碎化,对于大多数动物的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知道,水陆两栖型动物水獭对生态要求非常特化,它们对水体鱼类丰富度的依赖性很高。而水坝的大量形成,首先阻隔了鱼类的迁入,并且导致库区冬季结冰而无冰水面面积减少,影响水獭正常的活动空间。河流或湿地随着森林的不断采伐、道路修建和湿地泥炭藓的开发而大面积退缩,许多小溪流转化为季节性河流或断流。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栖息地没有充足的水源,动物就无法生存。

另外,人类的干预起到决定性因素。如林地开发、土地利用、捕杀、化学污染等。随着人口的增加将大量消耗森林资源,人类与野生动物资源的竞争矛盾更加激烈。长白山地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将使长白山温带森林区域破碎化。未来20年,保护区面积10%左右的土地将会变成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用于旅游、种植、道路、建筑等土地利用面积将扩至目前的10倍。人类过度利用森林资源对以森林为家的大型动物来说会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许多动物迁移或濒临灭绝。

由于全球气候不断变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科学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对陆地动物栖息地构成危险的地区往往与主要生物群落的变迁有关。随着气温上升,来长白山避暑的游客日渐增多,未来游客的大幅增加為长白山提供增加收入机会的同时,也给山地带来了环境和就业压力。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经济价值较高的马鹿、原麝、熊类等物种,未来将受到大量涌入的人类对药用产品的需求和一定程度上受到极端气候变化的胁迫,这些物种可能会面临区域性濒危或消失。

目前,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的区域面积较小,不能完全容纳需要保护的物种,即便是面积接近20万公顷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也仍然不能把长白山地区所有大型食肉动物如虎、豹、狼、豺等全都保护起来。人们也为之担忧,位于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的缺失将很难控制该地区食草类动物的猛涨,这有可能会毁灭长白山原始森林的植物区系。

要挽救长白山森林,就要把一些有濒临消失可能性的动物,如棕熊、黑熊、马鹿等安置在一个广阔的,远离道路、居民区和家畜的地方,把分散的森林连接成绿色生态廊道,成为那些需求更大面积的物种自由活动的空间,这可能是唯一的保护途径。

无论从哪个出发点做事,都需要有一种长远的保护意识以及历史性的展望。只有那些能够看到大自然壮美的人,才能被指望营造出一个壮观的动物乐园。如果教育确实起到关爱动物的作用,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懂得野生动物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一些物种的消失已成为悲剧。如今,我们的后代也在探索着长白山的自然奥秘。未来,他们可能会问:虎在哪里?熊在哪里?如果回答是:它们已经不在这里了……我想,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

自然遗存的恒久魅力

由于火山活动构造的天池、瀑布、大峡谷、山峰以及充满生命气息的原始森林、参天大树、火山岩等多样的景观和地貌,让人们对长白山充满了向往。为身心健康而进行的户外活动,也是当前经济条件下的热点。人们从大都市来到长白山,希望看到森林奇异的景观,认识一些植物和动物。摄影爱好者在这里寻找秀丽的景色,表现大自然的气魄;作家或画家寻求自己心灵的故事;投资者则在原野上寻求商机……这里已经变成了人与自然以不同愿望和各种方式交流的地方,也可以说,是自然价值观和知识体系形成的温床。

长白山不仅是中国的名山,更是世界的。许多国内外游客把它看做是“神圣之地”,因为这里拥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中最为精华的部分。这片净地,若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是当代人的福气,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巨大财富。

维持自然资源的完整

如今,很多人居住在城市,远离山区,对于现代文明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山地而言,大多数人对它知之甚少。而事实上,山地对粮食供给、水资源、气候、栖息地等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的划定是在地球的生物进化、地质变迁、大陆漂移、更新世冰期以及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等地质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景观,以此列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条件,去研究生物所发生的一些异乎寻常的改变,尽管有些现象,我们还没有真正地去观察过。人们已经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研究,获得了许多丰富而翔实的生物学知识。目前中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已经超过了陆地国土面积的15%,超过了全球12%的平均水平,这个巨大的固定资产组合包括蔚然奇观、独特的物种和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典范,以及充满生命栖息的地带。

然而,许多地区的自然保护区面临着无数使其完整性受到破坏的威胁。人们已经认识到,原始森林是不可再生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趋于越来越减少的资源。因此,从60年前开始,中国逐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目的是为了拯救中国的自然资源。

我们的问题是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自然保护区所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我们知道,世界上大多数河流要靠山区水进行补给,其中有些河流要全部依赖山区的补水。山地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居住地,也为人类提供了必须的资源。世界山地通过其水系的影响与控制,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从地理上来讲,水资源制约着人类的栖息地与生存环境。

山区水资源主要存储于冰川、季节性雪盖、湖泊和森林地区,与山区水资源变化有紧密联系的是山区植被的变化。林地的变化,特别是林地生物的不断退缩对土地、径流以及全球碳循环(主要是林区二氧化碳的排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尽管人类已经开始保护原始森林,但还是有一些措手不及的情况发生:如一些野生动植物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消失了,在极力控制下依然发生虫害,气候变化使水系出现不正常的泛滥或短缺等,人们已经意识到森林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些现象,在缺乏简单明了的解释下,可以推断是森林生态系统出了问题。

思考这些保护区出现的问题,反映了人们还没有真正理解自然规律,所以常常作出一些主观的富有片面的行动。如一旦降雪量很大时,想到的是如何为动物投食;当森林老鼠和昆虫增殖到有害程度时,便会用化学药剂毒死它们。可是,我们没有想到这些行为所隐藏的生态连锁反应,对自然保护区不能使大型食肉动物生存下去的原因,也几乎还没有可信服的解释。原始森林是在极其漫长的岁月里一直自我调节和保养着,它所拥有的物种很少有丧失,它们也不会失去控制。那么,问题出在哪里?这是我们应当思考的。

总而言之,现在的自然保护区,不论其大小,都具有其作为科学研究的价值。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那些懂得为什么人们未曾触动过的原始森林赋予了人类以内涵和意义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更加关注大自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生态系统破坏所导致的退化,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将是非常不利的。

相关热词搜索: 长白山 温带 北半球 幸存 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