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富素]新发明[绿色]全人类

时间:2022-10-19 15:50:03 来源:网友投稿

王将克教授,男,汉族,出生于1935年7月,广东揭阳人。1959年于中山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被派往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修。1962年回校从事动物地理与古生物教学,科研和培养研究生工作。曾任中山大学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实验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委员、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第四纪热带亚热带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生物学会广东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南海分会理事。现为广东老教授协会常务委员、香港渔农业科技促进协会顾问,应聘于粤北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创办“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研究所”。身为农业生物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带头人,1978年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1982年以来先后到香港、法国、美国、柬埔寨和泰国访问和学术交流。

“富素”引导人类营养健康新革命

——访农业生物地球化学这一新边缘学科的开拓者、学术带头人王将克教授

俗语曰:人生七十古来稀,眼前已过古稀之年的王将克教授是这样向记者表述的:由于强烈的事业心和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项目的浓厚兴趣;为了实现他研究的“富素”(即富含微营养元素的农产品和食品)为人类健康造福的梦想,他退而不休,继续坚持在科研的第一线,开创其新的边缘学科农业生物地球化学和“富素”产品,下面我们重点采访王教授的学术活动就不难看出他提出的新边缘学科和多年学术研究的连贯性,他的研究工作,大体可分成四个时期:

王将克教授各时期的学术活动

上世纪七十年代

1、教学方面:主要从事动物学基础与动物地理学、古脊椎动物学和普通古生物学教学。

2、科研方面:对我国大熊猫化石和现生种、两广第四纪洞穴堆积哺乳动物化石、珠江三角洲全新世堆积物发现的象、鳄鱼动物遗骸、广州南越王墓出土动植物遗骸等的研究,均有较深造诣,其成果和论文都分别发表在《动物学报》、《古脊椎动物学报》、《古生物学报》、《西汉南越王墓志》(上下卷)等国家级刊物,其研究成果和文献都被广泛应用和收藏。

广东三水盆地及近邻盆地早第三纪鲤科鱼化石和关于骨(骨票)类起源问题的研究也做了大量工作。三水盆地早第三纪鱼化石系1974年王教授在广东三水河口等地“红层”含油页岩地层采集的,经研究鉴定全是鲤科鱼化石,其生存环境属陆相淡水湖盆,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出,鲤科鱼类起源于早第三纪劳亚古陆的见解,当时媒体纷纷报道这个重要发现,媒体包括:《广州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人民画报》、《广东画报》。该成果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创始人杨钟健院士(已故)的推荐下,在《中国古生物志》专册(总号第160册,新丙种第22号,1981年)出版,杨老还为该专著撰写序言。说明当时在三水盆地发现早第三纪鱼化石的意义重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

教学方面:1、除负责、完成本科生教学外,主要培养我国首届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

科研方面:从事地质体中生物物质成分蛋白质氨基酸残留物,氨基酸测年和演化等研究,发表有关氨基酸方面的论文二十多篇,如氨基酸外消旋及其应用,(1986年《百科知识》第12期);氨基酸测年法及其在考古学和古人类研究中的应用,(1986年《史前考古》第1、2期合订本);化石中氨基酸对映体气相色谱分析,(1987年《实验技术与管理》第2期);广西一些第四纪洞穴堆积中化石的氨基酸地质年龄,(1989年《人类学学报》8卷第2期);化学化石—对传统化石概念的补充,(1989年《地质论评》第3期);从氨基酸分子的手性探讨生命起源,(1989年《天地生综合研究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安徽和县猿人地点中化石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1989年《地质科学》第3期);“手性(—)毛细管柱对化石氨基酸对映体分离”,(1987年《分析化学》第15期)等。主持、撰写有关地质体氨基酸方面的专著两部:《氨基酸地质年代学》(1986年.海洋出版社出版)和《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199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还荣获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该书被列为中国参加世界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系列专著之一,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空白;《氨基酸地质年代学》的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建立地质体氨基酸测年的专著,曾受到我国地学界同行的高度评价。

2、发起成立全国性氨基酸专委会:向全国同行发起成立和召开“全国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专委会暨第一届全国学术研讨会”(1991年在中山大学召开,王教授为大会主持人和学术报告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

主要从事生物地球化学及有关方面研究:1、撰写生物地球化学系统论著:1994年王教授等撰写一份长达万字的《关于在我国开展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总体设想》,向院士们征求意见,后来杨遵仪教授(图1)、刘东生教授(图2)等四院士复函并撰写一份推荐书,鼓励支持这个研究计划,使王教授等深受鼓舞。通过四年的努力,一部长达85万字的生物地球化学系统论著终于问世,该专著填补我国自然科学学科领域的空白(图3),该书曾荣获国内10位院士和20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联名推荐,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用书。生物地球化学是一门广泛覆盖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该书的出版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相关学科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杨遵仪院士在该书序言中指出:“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尤其是重大的研究项目,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我和王将克同志的工作联系已达30多年,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他是一位意志坚定、事业心强、勤奋好学、办事认真和以身作则的教师,他曾是主持过多项重大研究的科研骨干。王将克的所有这些研究成果和论著曾先后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钟健、涂光炽、刘东生、郝诒纯、吴汝康、蒲蛰龙、叶良俊、王鸿祯和贾兰波等诸先生的支持和赞扬。”

用。我和王将克同志的工作联系已达30多年,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他是一位意志坚定、事业心强、勤奋好学、办事认真和以身作则的教师,他曾是主持过多项重大研究的科研骨干。王将克的所有这些研究成果和论著曾先后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钟健、涂光炽、刘东生、郝诒纯、吴汝康、蒲蛰龙、叶良俊、王鸿祯和贾兰波等诸先生的支持和赞扬。”

2、开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点)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项目研究。

3、发表论文十多篇,主要有:《生物地球化学及其研究方向》(1994年《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期(增刊))和《关于生命起源研究的问题及其主攻方向的探讨》(1995年《地球科学进展》第2期)等。1997年,“农业生物地球化学新兴边缘学科”,论文在粤台高科技现代农业研究会宣读,获与会专家教授和领导的好评。当晚主持研讨会的台北大学生物化学系的丁一倪教授等五位专家与王教授专门就农业生物地球化学问题开座谈会,高度评价王教授关于农业生物地球化学的学术思想,认为台湾的农业发达,主要是应用基因工程培育良种提高产量,但没有提高农产品的微营养元素含量;应用农业生物地球化学提高农产品的微营养元素含量对满足人体健康需求意义重大。

4、召开“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新科技路线研讨会”:1998年底,由广东老教授协会举办,在中山大学召开“发展现代农业新科技路线生地化营养工程研讨会”(图4)。王教授为本次会议的主题报告人(图5),卢瑞华省长在百忙中到会(图6),并给予充分肯定,与会代表深受鼓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代表纷纷发言,反映很好。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和中山大学校报分别作了报道。

5、原创性“富素”新产品开发研制和申请专利:1999年,由于摲⒄瓜执┮敌驴萍悸废哐刑只釘开得很成功,受到领导、专家、教授和院士的充分肯定后,集中全力进行新产品开发、试验研制,提出应用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生物转化技术的科学方法,研制了富含生物源有机态微营养元素豆类食品及系列产品,经过两年的奋斗和无数次的试验,成功研制了“富素”(即富铁、富锌、富硒、富铬等)豆粉系列产品,并及时总结其研究成果,申请国家专利。

本世纪初(2000年)至现在

1、召开富含有机态微量元素豆类新食品系列产品鉴定会:2000年底,在广州迎宾馆召开富含有机态微量元素豆类新食品系列产品成果鉴定会。由王教授在会上作研究成果鉴定报告(图7)。评审专家鉴定委员会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组织主持(图8),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教授为该评审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选题正确,符合国家农业现代化政策,符合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天然、营养、卫生、方便’的要求,并能够以市场为导向,适应食品工业生产的需求,为缺乏营养素人群提供了有机态的微量元素补充剂,对确保人体缺乏微营养元素的平衡具有重大意义”;经鉴定委员会评审和权威机构查新检索结果,“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及其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属领先水平,建议尽快扩大种试,完善产品技术标准,尽早将这一技术产业化,以满足市场需求。”

2、申请美国专利:2001年,对上述富含有机态微量元素新食品研究成果申请美国发明专利。

3、“富素”项目特准立项:2001年9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对王教授提出的《富含有机态微营养元素豆粉》中试扩产项目特准予立项,复函认为本项目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希望技术提供方与生产企业紧密配合,积极做好项目的实施工作,保证产品的技术含量与质量,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4、院士、专家教授联名推荐书:2002年8月王将克教授曾向省政府领导和院士递交一份关于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汇报,并获8位中科院院士和广东省四位营养学和食品学权威教授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于2002年10月在百忙中为本研究项目撰写推荐书。前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和主管科技的李鸿忠副省长也对项目作了支持、批示。

5、创建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研究所:2002年底王教授的研究项目从中山大学移师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创立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研究所(图9)。近几年来,他率领研究所科研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做了大量原创性、开拓性工作。

6、参加红三角经济发展研讨会:由广东老教授协会名誉会长黄焕秋教授给霍英东先生提议,由广东老教授协会牵头,召开红三角经济发展研讨会,霍先生立即应允,于2003年4月9~10日,霍英东先生和何铭思先生亲临广州市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经济发展研讨会(图10)。专家们一致指出,当前要抓准突破口:以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为基地,加速组建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研究中心,催生科、产、贸一体化的富素有机食品系列,使之成为“红三角”富创造力的尖端品牌。

7、筹备《生物地球化学与富含有机态微量元素新食品全国首届研讨会》:经过积极筹备,由韶关学院、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广东老教授协会等联合举办,于2003年11月在韶关学院召开了“全国首届农业生物地球化学与富含有机态微量元素新食品研讨会”。王教授在会上作主题报告(图11),我国全国最高科技奖得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东生教授在百忙之中亲临指导并作重要讲话(图12)。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杨遵仪教授送来录音发言贺词,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教授寄来贺信和题词。本次大会开得十分成功(有关大会盛况在2003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及2003年第6期《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杂志中有详细报道)。

会后,于若木教授、杨遵仪院士和刘东生院士三人联名向温家宝总理写了推荐书信:“希望中央以远见卓识突破樊篱,采取‘特事特批特办’的革新措施,高度关注十多年来各国科学界倡导的‘第二次世界农业革命’这一时代课题,在实施食品革命、拯救人类健康这一世界难题上,扶持一个既显示中国科研原创力、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可又因缺乏必要的奖金,频临流产,急待转化为产业的创新项目,基于‘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而开发出来的‘富素有机食品系列’(富含有机态微量元素的新食品系列),促使其早日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以绝对负责的态度申明:这一项目如能开发、投产、确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确是增进人类健康、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温总理见后很是重视,当即交代有关部门予以重视、支持。

8、申请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基金:2003年荣获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资助,研究课题选择面向粤北资源丰富的烟草和银杏叶。

9、申请全球人类健康14个重大挑战基金:2004年初王教授联合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共同申请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基金会发起的“全球人类健康14个重大挑战”基金—其中第9个项目即提高主食农产品的微营养元素。王教授的研究项目就是应用其生物转化技术提高农产品微量元素的,与上述申请项目不谋而合,说明其研究内容,方向与当今国际接轨。

10、建立“富素”绿色农产品开发生产基地:2003-2006年在粤北始兴建立富素绿色农产品开发生产基地,应用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生物转化技术,利用生物必需的或有益的矿物元素开展富素烟草试验研究、富硒绿茶和始兴、南雄富素银杏叶茶新资源研究。

首先,王教授通过两年时间在始兴马市进行了“微矿物元素育烟苗”和“烟草生长发育过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矿物元素比较试验”。最后得出了评估意见:使用微矿物元素可显著提高烟叶的质量,上等烟比例提高,下等烟比例减少,对增加农民收入、落实三农政策意义重大。为此,始兴县领导非常重视并积极扶持该项研究,决定在2006年扩大中试500亩(图13),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已计划在2007年扩大中试面积达5000亩,试验准备工作已就绪。

韶关学院科研处、始兴县领导、烟草公司也大力支持,韶关市委组织部人才基金拨款资助中试部分费用,现在该所已把“富素烟草”中试试验列为2007年研究工作重点。

同时,在始兴县胆源林场进行“富素”银杏叶新资源研究开发。主要是针对银杏叶中的几种既是人体必需又是银杏叶本身含量低的微量元素(如硒、锌、铬、钴等)进行开发。利用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有的放矢地优化银杏叶,提高其含量水平。新开发的“富素银杏叶”新资源,将成为研制新一代富素银杏叶系列产品的原料。

11、应邀赴港参加“渔农业科技促进协会”两年一度的盛宴:2005年底,王教授带着得力助手邱晓武到香港参加渔农业科技促进协会两年一度的晚宴(图14),会上王教授展示了他们潜心研究的三个新产品“富素银杏叶茶”、“富硒绿茶”和“富硒菜心”,并在会上发言,引起与会代表们的极大兴趣,同时也在该会会刊上发表文章,并被聘为该会顾问。

12、研发富硒灵芝:富硒灵芝的开发,近年来在韶关市经贸局的支持帮助下,到新丰县灵芝场考察,应用生物转化技术,利用微矿物元素对灵芝进行试验,初试结果效果良好,当地领导十分重视这个项目的研究,进一步的研究计划已落实。

13、2006年6月,广东老教授协会针对“富素”项目研究撰写一份长达5页的报告—“关于实施农业科技新路线、发展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的建议”,要求政府给予支持,正待主管农业的李容根副省长批复。

结语:

记者对上述王教授的学术活动归纳如下几点:

1、如上所述,王教授学术活动的特点是专攻边缘学科,选择课题主要是针对学科的交叉点,如早期由现代生物学转古生物学;由化石到生物物质成分,由地质体蛋白质氨基酸残留物扩大到生物地球化学—农业生物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生物转化技术,专攻本世纪农产品微量元素含量不足问题。

2、研究成果的原始性,从八位院士们对他的推荐书中都提到这一点:他们研究工作扎实、循序渐进,坚持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已主编出版三部有关论著);提出农业生物地球化学新学科和发展该学科而又有别于“基因工程”的“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应用该工程开发“富含生物源有机态微量元素豆类食品及其系列产品”(成果已通过国家级有关部门鉴定);申请六项国家专利和一项美国专利,最终成功地研制出系列新产品。整个过程创立“理论—成果—专利—产品”研究开发一条龙的新体系。这是我国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创新。

3、科学钻研精神为年轻人树立榜样

多年来王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结合他的学科解决21世纪人类的缺素症亚健康问题,他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即使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欠佳,但他仍然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科研中,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以身作则的态度影响着身边的人,在这个科技为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社会,王教授以其老教授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笔更为珍贵的财富。

王教授各时期的学术活动与新边缘学科的建立

可能有人会问起农业生物地球化学新边缘学科是如何建立的,这个问题王教授从两个方面发表意见:

首先,涉及到王教授的知识面、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从王教授各时期的学术活动,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不难看出其建立新学科的功底是雄厚的。王教授多次表示他一贯十分重视边缘学科的研究,其学术活动的特点是专攻学科交叉点,他的许多研究项目(选题)几乎都是选择交叉学科方面的(农业生物地球化学也是一门交叉学科),王教授从大学攻读生物学专业到毕业后从事古生物学、从生物形态分类到生物物质成分、从地质体蛋白质残留物(氨基酸地质年代学和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到地质体所有生物物质成份(生物地球化学),然后又建立生物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农业生物地球化学及其研究手段—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王教授指出:农业生物地球化学的理论依据是生物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手段是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生物转化技术、研究对象是农业生物体的有机元素与其环境中无机矿物元素相互关系、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产品中微营养元素含量,满足本世纪缺素亚健康人群需求。

从上述列举事例中充分看出王教授创建的农业生物地球化学新边缘学科是各时期学术活动知识的积累和结晶,也是他从事交叉学科研究,一环靠一环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的结果。

另一方面王教授在“农业生物地球化学—新兴边缘学科”论文中特别提到我国农业发展过程:由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其中经历过石油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富素”有机或绿色农业);王教授还在“纵观我国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农业生物地球化学的关系”中指出:“农业生物地球化学关于提高农产品及其制品中的微营养元素含量水平,正是针对当今农产品及其制品(食品)和医学临床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微营养元素问题而提出的”。

综上所述,“农业生物地球化学是一门可持续性发展的学科,也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而诞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与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和许多有关农业问题研究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与当今世界正在为解决人类‘营养危机’而提出的‘农业革命’和21世纪人类‘食物革命’的关系更为密切,它的研究对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创汇、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富素”新食品:引导食物新革命

何谓“富素”呢?富素系指应用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生物转化技术,以农产品为载体,吸收富集人工投入的人体必需的或有益的微矿物元素,并转化成为农产品中具生物活性的有机态微量元素,达到大大提高农产品中微量元素含量水平,满足当今缺素症亚健康人群的需求;同时也达到人类开发“健康食品,必须从农产品源头抓起”的目的。

近几年来王教授和他的助手们不断进行室内外试验研究,现已开发研制出一系列富素新产品,现归纳成如下两大类:

第一类:富含有机态微量元素健康食品(含专利产品)

1、“富硒”绿茶

“富硒绿茶”产于广东粤北始兴县,该县是经国家农业部批准认可的绿色生态示范县。据检测,水、土、气均达到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农业发展标准。

功效:富硒绿茶的含硒量比普通绿茶含硒量提高十几倍,对微量起到补硒、抗癌、抗衰老、提高免疫力和消脂减肥作用。

2、“富素”银杏叶茶

本品应用王将克教授多年研究开发的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生物转化技术,提高银杏叶中有机态微量元素(如硒、铬等)含量,从而达到满足缺素症亚健康人群需求的目的。

功效:本品除具有一般银杏叶、桑叶等的药效外,还富含有机态微量元素硒和铬(Ⅲ),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提供理想的微量元素硒和铬营养补充剂。

3、“富素”蜂胶,申请号:200510037055.0

富素蜂胶是一种适合亚健康人群需求的新产品,它除了保留蜂胶原有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物质成份外,再应用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生物转化法(或有机态微量元素添加法)补充蜂胶中微量元素含量,使蜂胶产品所含微量元素能更好地达到人体健康需求。

4、富硒灵芝孢子粉

通过灵芝的生物转化作用,将无机硒转成具生物活性的有机硒,提高灵芝体中微营养元素硒的含量,达到满足人体健康需求,本品除富含优质灵芝孢子粉的营养成分外,有机硒的含量达到30-50μg/粒,大大高于市售人工栽培的灵芝孢子粉的含量(<1μg/g)。

5、“富素”豆奶,专利号:ZL01129884.7(图19)

本品是一种富含生物源有机态微量元素的豆奶,它是选用营养丰富、无污染的新鲜大豆、花生为原料,应用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生物转化技术处理,大大提高大豆本身具生物活性的有机态微量元素含量,为当今由于食物中缺乏微量元素而出现的亚健康人群的理想营养补充剂。

本品远优于传统豆奶、别具特色:

⑴应用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生物转化技术处理后的豆奶,大大提高生物源有机态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提高豆奶中总氨基酸和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即分别提高13%和15%;

⑵富素豆奶所含有机态微量元素,具生物活性、人体吸收利用率高、无毒副作用,远优于无机态的;

⑶本品用新工艺流程精制而成,不除豆渣,充分保留大豆营养成份、口感好;

⑷如上所述,本品是一种富含生物源有机态微量元素豆奶。每100毫升豆奶中微量元素(铁、锌、硒、铬)的含量,均控制在成人日需要量的范围内。

6、“富素”豆类(原料),专利号:ZL99116298.6

本产品应用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科学方法处理,利用豆类(如黄豆、黑豆、绿豆等)为载体,富集人体必需的多种有机态微量元素(如铁、锌、硒、铬)为原料和其它原料配制成各种新产品如富素豆粉(黄豆粉、黑豆粉、绿豆粉、红豆粉等等)。为缺素症“亚健康”人群的理想营养补充剂。

7、“富素”发芽糙米,专利号:ZL200410077758.1

“富素发芽糙米”系指富含人体必需的有机态微营养元素的发芽糙米。其特色如下:

⑴富素发芽糙米的最大特色就是“富素”,即令糙米吸收富集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并转化成具生物活性的有机态微营养元素,更易于人体吸收利用,而且其微营养元素(如铁、锌、硒、铬、钴等)富集量比原糙米的大大提高几十倍至几百倍,以满足“缺素症”亚健康人群的需求;

8、“富素”大豆南瓜粉,专利号:ZL99117294.9

本产品利用生物转化技术科学方法处理,以大豆为载体吸收富集人体必需的某些无机态微量元素(如铬、硒、钒、锂、锌)并转化成具生物活性的有机态微量元素豆粉,与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的南瓜粉组合而成“富素大豆南瓜粉”。本发明的富素大豆南瓜粉是专提供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食用,使其既免受饥饿之苦,又能摄取到一定的微量元素(如微量元素铬-Ⅲ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重要活性成分,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需要经常补铬-Ⅲ),采用食疗代替药疗的方法解决糖尿病患者所面临的疾苦,也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食品。

本发明的富素大豆南瓜粉可做成冲剂、饼干、煎饼、点心、饮料等供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食用,如富素大豆南瓜粉,富素大豆南瓜饼等。

9、“富素”醋蜜酱,专利号:ZL99117295.7

本产品是利用生物转化技术科学方法处理,以豆类为载体吸收富集人体必需的某些无机态微量元素(如锌、硒、锗等)并转化成大豆本身具生物活性的有机态微量元素,也即令豆类大大地提高有机微营养元素的含量水平。传统的配方:用花生大豆浸泡醋和蜜糖是中老年人的营养食品,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软化微血管、开胃、杀菌、美容、解酒、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本品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除保留传统配方的成份和功效之外更富含人体必需而又易于吸收利用的生物源有机态微量元素(锌、硒、锗),对于防治当今因食物缺乏上述各种微营养元素(未能满足人体健康要求)而引发的缺素症亚健康人群的需求更具重大意义。

10、富含有机态微营养元素补充剂(胶囊型),专利号:ZL 99124691.8

富硒—维E胶囊:本品是富集有机态微量元素硒。硒和维生素E都是人体中重要的抗氧化剂,两者联合作用的效果比单独应用任何一种的活性更强,更能有效地抑制和分解过氧化脂质,为中老年人,尤其是恶性肿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等亚健康人群的理想营养食品;

富硒—锗胶囊:本品以豆类为载体,所富含的硒、锗均为具生物活性的有机态形式。硒和锗联合作用(如防癌、抗衰老)的效果比单独应用任何一种更为明显;

富铬(Ⅲ)胶囊:本品以豆类为载体,富集微量元素铬,其中所含的铬为具生物活性的有机态形式,因而补铬效果显著。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活性成分,也是促进胰岛素正常分泌的重要物质,故补铬极为重要。

11、“富素”芽苗菜系列食品和芽苗菜栽培装置,专利号:ZL 99236651.8

富素芽苗菜系列产品:富素(Se、Zn、Fe等)黄豆、绿豆、黑豆、豌豆、萝卜苗、白菜苗等芽苗菜。

芽苗菜栽培箱是一种新颖的无土栽培装置,体积小,可多层立体化栽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是适于家庭式生产营养丰富、安全、卫生的芽苗菜新型装置。

具体地讲,富素芽苗栽培箱是模拟自然界种子发芽生长的自然过程,通过室内人工调控,利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优化的种子发芽生长成卫生、安全、无毒副作用、富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具生物活性有机态微营养元素的芽苗菜,如富铁、锌、硒、铬等芽苗菜系列产品。

本新型产品,适应于千家万户使用,尤其对于医院病人、远洋航行和极地考察人员提供富素绿色的新鲜菜苗,同时也适于作为中小学生自然课教学模具。

第二类:应用微矿物元素开发农产品达到提高抗病力,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微营养元素含量,达到人类“健康食品,从源头抓起”的目的

(一)通过叶面喷施,开发的富素绿色农产品:

1、富素食用菌,如富硒香菇、富锌草菇。

2、富素玉米,如富硒、富锌玉米。

3、富素瓜果,如富硒佛手瓜、西瓜、黄瓜、蕃茄等。

4、富硒烟草,如富硒烤烟、富硒烟叶蛋白等。

5、富素牧草,如富硒、锌或钴牧草用作牛、羊、马和兔子等饲料。

6、富素灵芝,如富含硒~锗灵芝,富硒灵芝孢子粉、富硒灵芝子实体等。

(二)应用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利用生物必需的或有益的微矿物元素联合作用,以农产品为载体开发富含有机微矿物元素动物饲料添加剂。

1、家禽(家鸡、鹌鹑等)有机饲料添加剂。

2、家畜(乳猪、肉猪等)有机饲料添加剂。

3、水产动物(淡水鱼等)有机饲料添加剂。

4、龟、鳖类(金钱龟、龟、鳖等)有机饲料添加剂。

5、宠物猫、狗等和稀有动物(如鹦鹉等)有机饲料添加剂

6、蝇蛆:有机微矿物饲料添加剂

王教授的工作体会

1、记者问及王教授对上述科学活动的体会,他认为自己在科研实践中能自觉地、牢固地树立为科学奋斗终身,活到老、学到老,干一行爱一行,一竿插到底,直至取胜的决心和毅力。王教授主持的一部长达85万字的生物地球化学系统论著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用这种精神干出来的。中科院资深院士杨遵仪教授在为该专著撰写的序言中,对王教授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决心和毅力都给予很高评价。

2、不满“一刀切”,王教授已退休十年了,近十年来正是他有生以来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岁月,从自己的科学实践中,他体会到科学是靠人来发展的,脑袋是靠磨练的,知识是靠积累的,知识积累是需要时间的,人才是靠筛选的,一刀切是不科学的。盲目地执行“一刀切”的人是愚蠢的。他还认为,对知识分子来说60岁正是知识积累的高峰期,创造期,停下来对个人、对社会都是浪费。“假如我执行‘一刀切’,即60岁到点,就停止我的科研活动,那么以前的科研基础,知识的积累就浪费了,近十年来的工作成果就无法贡献出来,不是太可惜了吗?”王教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3、“感谢老前辈、家人、好友和同事的支持,帮助和合作。自己体会到一个人在社会能做点对社会有益和有贡献的事,都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内因必需通过外因起作用,成绩的取得也是如此。帮助过自己的人很多,这里特别要想起我的恩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杨遵仪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东生教授,两位恩师从上世纪60年代初至今40多年每次科研项目的支持、帮助鼓励和撰写专著序言等都离不开他们;前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黄焕秋教授对我的研究工作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支持、帮助和鼓励;我的太太,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钟月明高级工程师,几十年来,一直是王教授科研的合作者、好搭档,近十多年来,她虽然少参与,但仍然是十分关心、理解我的工作,全力支持我的工作,我们都彼此沟通,理解人生的价值。有她、儿子和女儿的支持,使我深受鼓舞,深感荣幸。

还有很多很多领导、老朋友、同事和合作者的支持、帮助和鼓励,我将铭记在心。”

相关热词搜索: 全人类 新发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