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例题精讲(含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2-01-17 13:19:16 来源:网友投稿

  第 1 页 共 60 页 2021 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例题精讲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注意:(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务必看题目。

 (2)采用压缩法去阅读,尽量找出文段的中心句。

 (3)文章的点睛之笔往往蕴含在首尾两段中,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务必注意首尾两段。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词、主旨句、抒情底座段。答题时注意:

 (1)看清题目要求。比如“概括”“简述”等,就要注意答题组织评议的凝练性、概括性。

 (2)根据分值去考虑得分点。分清问题中有几个要点,答完整,做全面。一般而言,涉及到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的问题,要考虑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对于鉴赏题,可以从语言、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

 (3)分条概括,清晰规范答题。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二、记叙文文体知识

 1、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 2 页 共 60 页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做某些补充)。作用: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来历、性格做补充介绍,或对某一事物做解释性的说明,以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特或事件。

 3、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 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作用:便于真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角度自由叙述。

 (3)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你”多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但这样的文章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4、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脉络,抓住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有很大作用。

  第 3 页 共 60 页 (1)线索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②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③以人物为线索;④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⑤以时间为线索;⑥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2)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3)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注意:①有时一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往往明线是实(具体的人物、事物、事件等),暗线为虚(抒发的情感)。②结合文章分析内容时,先对文章划分部分,然后概括意思,形成语言表述时注意联系线索。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的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方式是记叙、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通常起到点睛作用。

 6、记叙文的描写 主要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①心理描写;②动作描写;③外貌(肖像)描写;④语言描写;⑤神态描写(简称:心、动、肖、语、神)。

 (2)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3)环境描写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4)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第 4 页 共 60 页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③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⑤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

 (5)社会环境描写作用:

 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②渲染某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深化主题思想等。

 7、表现手法及作用 (1)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2)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烘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情感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批判,揭露、嘲笑,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就是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前后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欲抑先扬,则是先大务颂扬再贬抑所描写的对象,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

  第 5 页 共 60 页 (6)前后昭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伏笔和铺垫: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9)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10)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让人一目了然。

 (11)卒章显志(篇末点题):与“开门见山”相反,它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

 (12)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深刻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憾力。

 8、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①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②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③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加深读者的印象。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营造意境。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

 (7)设问: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加强语气。

  第 6 页 共 60 页 (9)反语:有的讽刺揭露某一现象,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三、记叙文常考考点

 考点一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故事情节)

 1、相关题型 (1)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概括事件)

 (2)请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概括主要内容)

 (3)“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补充六要素或情节)

 2、方法指导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故事情节)通常有三种考查形式:(1)概括文章所记叙的几件事情。(2)概括文章所讲述的一件事情的主要内容。(3)概括事件的经过部分的相关情节。

 对多件事情的概括方法:将内容初步分层,可以抓住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情节的转换、角度的变化、情感的变化等重要依据,找出文中具体叙述的几件事,然后分条理出来。注意关注题干中是否有“按时间先后顺序”“有关某个(某几个)人物的”“以某人某物为线索”等特殊要求,表述要准确、完整、简洁。

 对一件事情的概括方法:抓住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概括。

 对已概括出事件(情节)的部分内容,要求补充其余部分的:仿照已给出事件(情节)的句式,抓住关键要点进行概括。

 3、答题模板

  第 7 页 共 60 页 (1)概括多个事件:人物+事件(多个事件的主语要保持一致)

 (2)概括一件事:如果情节较为简单,抓住文中六要素,从主人公的角度表述,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如果情节较为曲折有波澜,则抓住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种总结方法在小说阅读的考查中最常见。

 (3)按要求补充其余部分情节:仿照已给出事件(情节)的句式,抓住关键要点,按照“人物+事件”进行概括。

 4、教师点拨 (1)概括时要分条整理,显得条理清晰。(2)注意所概括的事件是一个人的事情,还是几个人物之间的事情。(3)概括一件事时,文章六要素不见得都会出现,只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事件)即可,不用纠缠于细枝末节。(4)概括时要从整体出发,删减次要情节,避免答案过长,不够简洁。

 考点二

 文章内容理解 1、相关题型 (1)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2017 河南第 8 题)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统编七上《猫》)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它了吗? 2、方法指导

  第 8 页 共 60 页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常有四种考查形式:(1)用“为什么”“哪些”等提问关键语句的原因、要素等。(2)分析相同(相似)句子的不同。(3)体会看似矛盾的句子表达的真正用意。(4)对加点词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将词语、句子置于具体语境中,然后根据要求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找出文中与该词句有因果关系、指代关系、照应关系的关键语句,或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以解词来带动解句,然后结合对文章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组织语言具体概括。

 3、答题模板 联系上下文,找相关联的语句+结合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或写作意图)+自己生活阅历和感受(与文中作者观点尽量保持一致)

 4、教师点拨 (1)概括原因、要素等之类的问题时,先考虑能否“就地取材”,能用原文关键语句的尽量不自己过度发挥。(2)文章没有显性信息,需要自己概括归纳时,注意从文章整体出发,一定不能断章取义。(3)注意将作者本人置身于当时的情境当中,因为文章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境时的特殊体验和感受。(4)有些问题通过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也能很容易找到原因所在。

 考点三

 词句的赏析 1、相关题型 (1)那文字,像摩裟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从修辞角度赏析)

  第 9 页 共 60 页 (2)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3)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4)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2、方法指导 词句的赏析一般有三种考查形式:(1)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外(作用);(2)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3)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对于词句的赏析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原则,将目标词语、句子回归原文语境,在全部读懂文章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观察目标词、句的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进行阐述。

 一般要求考生赏析的语句往往具有某一方面的特色,或是内涵丰富、蕴含哲理,或是含有修辞,或是描写方法,或是表达方式,或是用词精妙,或是特殊句式等。

 近年来考查中常见的有从描写、修辞、用词等角度进行赏析,具体赏析如下:

 (1)描写角度 一般包括描写方法和描写角度两个方面。

 如果从描写方法方面赏析,首先要分辨语句的描写类型,常见的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方面的细节、环境描写方面的细节),然后具体分析不同描写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情感抒发、主旨揭示方面的作用。

  第 10 页 共 60 页 如果从描写角度方面赏析,则考虑正面(直接)描写的侧面(间接)描写。

 答题模板:

 描写角度 作用 人物描写 (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表现了„„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达了对„„的„„情感。

 景物描写 交代了时间季节方面的„„特征,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人物出场或为„„情节蓄势)。

 细节描写 人物细节描写 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达了作者对„„的„„情感。

 环境细节描写 运用工笔刻画了„„的环境,渲染了„„的气氛,使读者身临其境,暗示情节的发展,前后呼应,烘托人物„„的内心。

 正面(直接)描写 表现了„„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的„„情感。

 侧面(间接)描写 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衬托„„的特点)。

 (2)修辞角度 分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要注意其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思想、创设情境意蕴、体现作者创作动机上的表达作用。首先要掌握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以及辨别的技巧,然后了解各种修辞的一般作用,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采用“修辞作用+内容”的格式。

  第 11 页 共 60 页 答题模板:

 修辞 作用 比喻 运用„„的修辞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拟人 运用„„的修辞方法,将„„人格化(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偶 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

 排比 运用„„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内容,突出了„„的感情,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

 夸张 运用„„的修辞方法,突出了„„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反问 运用„„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语气,写出(突出、强调)了„„(观点、态度、情感)。

 设问 运用„„的修辞方法,引起读者对„„的关注,给人以启迪,突出了„„(中心思想)

 反复 运用„„的修辞方法,反复咏叹,表达„„的强烈感情,使句式整齐有序,加环起伏。

 (3)词语角度 找有表现力的典型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数量词、拟声词、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庄词谐用等),将其摘录出来,再结合语境分析该词的使用特点及反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 12 页 共 60 页 答题模板:××一词,生动传神(准确)地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4、教师点拨 (1)如果所赏析的词语、句子已给出赏析角度,就按照要求去赏析;如果没有给出赏析角度,就要先观察目标词语、句子的特点,再进行赏析。(2)赏析时不能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要在具体语境中推断、分析词语、句子的含义或表达效果。

 考点四

 分析表现手法 1、相关题型 (1)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2016 河南第 9 题)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2、方法指导 分析句段的作用,注意从三方面考虑:结构上是否起过渡、总领(总结)、照应等作用;内容上是否有开篇点题、设伏笔、做铺垫、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等作用;表达上是否有描写、抒情、议论等作用。

 文章句段的作用因其具体位置的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但不管在哪个位置,都建议从内容(或主题)与结构两大方面来综合考虑。

 常见三种位置的段落作用分析如下:

 段落位置 结构上 内容上 首段 ①总领全文,引出下文;②照应标题 ①引出叙述内容;②开篇点题;③吸引读者;④语段表达自身的特点。

  第 13 页 共 60 页 中间段 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①概括承接或引起的具体内容;②所表达的情感,所揭示或点明的中心。

 尾段 ①总结上文(或全文)。②照应标题、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①设置悬念,引发思考。②座章显志,点明中心,升华(或深化)主题。③含蓄、留白,给人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等。

 注:首段的文字,观察是否是环境描写? 如果是自然环境描写,则还有①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或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②渲染气氛。③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烘托人物心情、性格(预示人物的命运)等几方面作用。

 如果是社会环境描写,则还有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③衬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等。

 3、答题模板:结构上,„„(结合文中具体结构特点分析;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

 4、教师点拨 (1)一定要先通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及作者写作意图,再回归原文,找到该段在文中的位置。(2)分析段落作用时,不管在哪个位置,都建议从内容(或主题)与结构两大方面来综合考虑。(3)分析时切忌脱离文章具体内容空洞罗列技巧。

 考点五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相关题型

  第 14 页 共 60 页 本文以“春天忆故人”为题,有什么妙处? 2、方法指导 理解标题的含义或分析标题的作用(妙处),一般要在对文章整体内容把握的基石上,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1)标题的含义 文章的标题往往包含双层意思:表层含义(围绕标题概括文章本身的字面义),深层含义(联系文章主旨挖掘深层次内容),也就是标题往往是一语双关的。有时题目的深层含义也体现为它的比喻义、象征义、语境义等。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文中往往不是围绕这个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进而领悟标题的深刻含义。

 答题模板: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标题的妙处(作用)

 结合文章内容,从结构、内容、主题、手法、写作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有:① 是全文的线索。②设置悬念(表达新奇,巧用修辞,富有文采,有诗情画意,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③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等。④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⑤概括主要事件内容。⑥点明中心,点明文章暗含的思想感情。⑦题目语带双关,引人思考。⑧与结尾相照应。⑨奠定一种感情基调等。

 答题模板:标准妙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教师点拨

  第 15 页 共 60 页 (1)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一定要通读完文章,从整体上深刻把握,切忌望文生义。(2)一般是标题有哪些含义或作用,就写哪些,切不可将所知道的作用都罗列出来,导致生搬硬套。(3)每一项含义或作用都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出来的,不能架空分析。

 考点六

 人物形象分析 1、相关题型 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方法指导 人物形象分析一般有三种形式:(1)从全文(或局部段落、句子)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牲等;(2)从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中分析人物心理;(3)判断谁是文章的主人公。

 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全篇着眼,抓住人物最突出、最独特、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结合人物的典型语言或典型行为,具体进行分析。如果人物形象可探讨的方面比较多,则优先考虑对主旨揭示最有力或作者最着力刻画的方面,这往往是该人物性格的特征。

 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把人物放置到特定的时代、社会背景中,了解人物的身世背景、教育程度、家庭氛围、社会经历等,分析人物命运和性格形成的根源。

 (2)找出文中描写该人物的语句,对描述人物细节、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的信息进行融合,抓住能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动词和形容词,结合情节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3)在情节的具体发展过程或矛盾冲突当中,观察人物的所作所为、立场原则、性格特点、内心状态等。

  第 16 页 共 60 页 (4)找出作者或文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介绍或评价,作为理解人物核心特征的重要参考。

 3、答题模板:人物形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教师点拨 (1)最好先概括形象,再结合文章内容逐条分析。(2)紧扣有利于突出主旨的核心形象,不可偏离中心太远。(3)所概括的形象应该是人物精神品质、性格等物定特质,不能是表象上的。

 考点七

 分析表现手法 1、相关题型 (1)文章有我镍情节相互照应,请找出一处并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2)文章某处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3)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方法指导 分析文章表现手法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

 (1)题干直接给出具体的表现手法,或者给出具体的提示性句子,要求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去分析这手法的作用。

 (2)问文章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然后再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一篇文章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恰当运用表现手法就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它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艺术化效果。所以要辨识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就要准确理解文章立意,不要脱离文章去生硬地背诵表现手法的作用。

  第 17 页 共 60 页 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从结构安排的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相互照应,看是否做到设置悬念、烘托渲染、情节曲折有波澜等。

 (2)看上下文内容上的联系。从联系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有些表现手法如:对比、铺垫、伏笔、衬托、照应、抑扬等技巧,都讲究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出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铺垫、渲染、对比、衬托、伏笔、照应、悬念、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各种手法的具体作用见文体知识梳理部分)

 一般觉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

 表现手法 作用 对比 „„与„„形成对比(强烈的反差),突出人物„„性格、思想感情或事物„„的特点。

 做铺垫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文„„情节(推动情节的发展)。

 埋伏笔 暗示„„,给人一种恍然大悟这感,使情节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设置悬念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前后照应 „„与„„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抑扬 文章想要赞扬(批判)„„,故意先批判(赞扬)„„,使文章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以小见大 通过记述一件小事(刻画一个小人物、展现一个小情景)展现一个„„宏

  第 18 页 共 60 页 大主题(人物的„„大精神),使主题更加深刻,发人深省。

 3、答题模板:判断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教师点拨 (1)如果题干直接出了具体的表现手法,或者给出了具体的提示性句子,那么就可以直接结合内容去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2)如果没有给出具体的表现手法,则要准确辨识,再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考点八

 主旨的探究 1、相关题型 (1)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

 (2)关于本文主题,有以下几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2、方法指导 主旨的探究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

 一种是要求先总结主题,再分析原因;另一种是给出多种主题,自己选择,写出理由。

 探究文章主题,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标题提示法:即从文章的标题上窥视出文章的中心主旨。如果标题在文中多次出现,并且文章记叙的内容都是围绕标题进行的,那么该标题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通过标题可以捕捉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2)首尾归纳法:即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一篇好文章大都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有许多文章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表明了中心主旨。掌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全面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思路。

  第 19 页 共 60 页 (3)捕捉关键句法:记叙文中表达主旨或思想感情的句子一般在文章末尾,所以白领结尾的抒情句或者议论句,往往能找到画龙点睛的关键信息。同时,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段落中心句等。

 (4)中心句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有些文章的中心主旨是分散在各个段落中逐次体现出来的,这就有必要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5)重复即中心法:即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发现文章的中心主旨。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不言而喻一定是作者着重强调的内容,那么这个内容就一定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同,有的甚至就是中心所在。

 (6)层次顺序分析法和关键词归纳法:有些文章明显的中心句时,就需要综合归纳。可以先整体把握各段大意,抓住叙述或评论的对象,再划分层次,通过分析文章的语段层次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者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将各段要点进行综合归纳,便得到了文章的主旨。

 (7)赏析人物形象法: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其主旨往往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有,可以抓住对人物的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或分析该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性格心理特点,具体分析归纳文章主旨所在。

 3、答题模板:揭示(反映、表达、赞扬、批判了)„„+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教师点拨 (1)一般文章主旨都是多元化的,无论是哪种理解,能从文中找出依据自圆其说即可。

  第 20 页 共 60 页 (2)个性化理解不意味着可以漫无边际地随便理解,最理想的理解方向还是“与作者的写作意图高度一致”的观点最佳。

 考点九

 往主探究,感悟表达 1、相关题型 小说结尾并未交代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掉,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2、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感悟表达一般有四种考查形式:(1)针对文章作批注、完成读书卡片。(2)谈阅读文章后,在作者启发下感悟启示。(3)联系拓展材料谈看法(补写实例印证、评判或驳斥材料中的观点)。(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感受启示。

 初三学生应当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和深入的思考,并且具备一些看待问题的多元化思维和视角,能够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认识到生活中很多做法既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值得反思的地方。要重视平时的积累,包括生活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知识的积累等。有了全面、深厚的生活储备和知识储备,才能充分调动积累,根据题目要求有选择、准确地答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做批注或读书卡片法。批注(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体验方法,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制作读书卡片的内容有提炼作品基本信息(作者、国籍、主人公、文章体例、读者人群等)、摘抄精彩语段、为喜欢的文字配插图、谈对文中某些问题的思考等。我们可以任选其中体会最深的一个角度,对文章有关内容进行批注或制作读书卡片。

  第 21 页 共 60 页 (2)换位思考,角色扮演法。文章往往是作者对某些问题或某些现象有感而发的产物,文中的人物也是作者着力塑造刻画进而揭示主旨的重要媒介,所以要想准确而又有一定尝试地理解文章,可以换位思考进行角色扮演,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或文人物的立场角度,设身处地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就会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3)研读材料比较法。当有一些文字材料与文中的现象或观点类似或相反时,我们不妨借助对这些材料的研读,或寻找其共同点,或分析其不同之处,通过拓展探究的方法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生活实践检验法。有些文章所谈到的问题或所描述的现象,往往源自于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于体察生活的内心,多留心、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做一个理解能力较强的好读者。

 3、答题模板:我认为„„+结合文章内容(拓展材料、生活实际等)具体分析 4、教师点拨 (1)探究表达时一般不能偏离文章主题或脱离生活实际,既要观点明确,又要自圆其说,有理有据。(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可过于标新立异。(3)所表达的观点要有一定的新意。

 考点十

 分析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 1、相关题型 细读文章,分析下列两句话中作者是如何体现外婆心理的? (1)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第 22 页 共 60 页 (2)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儿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2、方法指导 分析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1)直接问作者是如何体现人物心理的。(2)题干中已经分析出了人物的心理,问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分析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可以从惟下几个角度考虑:

 (1)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人的心理印象和变化能通过语言的济流畅程度、自信程度、内涵深度以及感情的强烈程度具体表现出来。因此体现人物身份牲的个性话语、一些标点符号(„„、!、?、——等)的运用,对主人公处在具体情境中心理现象的仔细揣摩,包括与不同人所进行的不同涵义的对话,都是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所需要的。甚至一些无意义的呻吟、人物无意识的只言片语、前后矛盾的表达等,都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作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取直观的表现方法。人物的心理活动外化为动作、神态是最直接而且是最不被人物所控制的。包括不自禁的颤抖、眨眼,一些不正常的小动作,对事情的反应、面部表情等。这些都可以伤脑筋来捕捉去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通过旁白或者环境表现人物心理。旁白者通常是故事的叙述者,在故事里扮演着见证人物一切变化发展的角色。通过旁白,可以直接用议论的方法表现人物心理。通过环境,比如说对被描写人物眼中景物的灰色调来描写表现人物灰色心理,通过对环境的夸张渲染,不符常现的描写来显示人物波涛汹涌的内心等。

 3、答题模板:人物描写(关键词句、表现手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教师点拨

  第 23 页 共 60 页 (1)要善于捕捉细节,既关注文中人物的变化,又关注叙述人物时作者所采用的一些特殊化表达方式。(2)人物的心理要在全面把握文中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准确去揣摩理解,不可产生偏差。

 考点十一

 分析次要人物作用 1、相关题型 (1)文中的“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方法指导 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1)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2)不指定角度 ,直接问次要人物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人物往往包含主要人物(主人公)和次要人物,要注意从主题揭示、行文笔墨、人物之间关系等方面,准确区分哪个是主要人物(主人公),哪个是次要人物。

 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这几年河南省比较关注的一类问题,这些人物虽然不是文章着力刻画的人物,但却是文章不可缺少的人物,在不经意之间使得文章各方面的表现力更胜一筹,可以说是作者在艺术创作中的神来之笔。分析时,可以从背景介绍上、人称口吻的叙述方式上、情节发展上、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和刻画作用上、主题的丰富上等几个角度考虑。

 3、答题模板 (1)借次要人物之口,交代了„„背景,暗示„„的内容,为„„做铺垫。

 (2)往往用第一人称叙述,便于刻画人物心理或直接抒情,让读者感觉真实可靠。

  第 24 页 共 60 页 (3)充分线索人物,补充交代了„„的内容,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为情节制造波澜等。

 (4)从侧面烘托或衬托了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质。

 (5)次要人物„„的行为,表现了„„的思想品质,丰富(深化、点明)了主题。

 4、教师点拨 (1)如果直接给出情节和主题两方面进行分析,就不用拖泥带水,过度发挥。(2)不给定角度分析时,要根据文中人机倥,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就重点分析哪方面的作用,不可不加分辨直接堆砌。

 考点十二

 根据文意补写 1、相关题型 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白。(不少于 40 字)

 2、方法指导 根据文意补写一般有三种考查方式:(1)补充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2)补充文章省略掉的一部分人物话语。(3)给文章补写一个结尾。

 根据文意补写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观察所要求补写的内容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的所补写内容的对象特点,进行试填。然后再将补写内容归入原文,看看与文章的结构特点、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的特殊环境等是否相吻合。一般常见的补写内容有:

 (1)补写心理活动。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句子,联系上下文把握人物当时的内容情感,结合具体语境和人物本身固有的性格特点进行补写。

  第 25 页 共 60 页 (2)补写环境描写。分析文章所创设的意境和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基调,使用符合当时意境和感情基调的描述语言来修饰,进行补写。如果该部分的环境描写处于文章开关或结尾处,往往还要在营造氛围的基础上,为文章相关情节铺垫渲染或前后照应。

 (3)补写人物语言。分清说话者的身世背景、性格特点、所处的环境及当时的心,看清楚是以当事人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来写,还是跟文章的叙述视角一致,用第二或第三人称来写。

 3、答题模板:根据上下文语境试着补写+题干附加的具体要求。

 4、教师点拨 补写完之后,一定要将所补写内容回归原文,看补定内容是否符合当时的语境、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再检验题干中的要求是否全部符合。

 部编版 中考语文 一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色的光

 ①山路很滑,祖父却照例缓缓地走着,厚线衣裹着的两手背在身后,欠着腰,脚在泥泞中左右探着。他将帽檐向下遮,挡住未尽的一点余芒,而刺入我眼皘的,是那道在颠簸起伏里忽明忽暗的,随祖父而来的光,那是什么? ②祖母“头七”烧究,我家按规矩做东,宴请了前来祭奠的亲眷。院中围满八桌,灶火炊烟蒸腾环绕方寸之地内,我的目光在不断寻找祖父,四处找不见人。

  第 26 页 共 60 页 ③我信步走出,只见院口一方供人歇足的小石板上,祖父蹲在那里,不住地抬头远视。A.冰封的大坝,乳白色的山峦在湖面映出凹凸不平的影子。祖父的目光一片惨白,我躲在漆门后,不敢叨扰他。祖父又低头掏着口袋,摸出用麻皮纸包着的一个布包,将它揣在怀里,用两只苍老的手掌蹭着。他将系带解开,吹着气拂拭,我悄悄凑过去,探着头看,光影从叶隙间漏下撒成片,笼在祖父手中,挟着强劲的风,射出一道金光来,那是一块表。

 ④临行,祖父拦住即将启程的我,他唇齿翕动,脸有些涨红,掏出一块表。他像是不舍心爱玩具的孩童,缓缓开口:“表停了,拿回去修修吧。”我这才仔细端详那块表,古铜色的表带缠绕着一枚三指宽的圆盘,发锈的磨金边框上有龟裂的纹路,渗出久远的年代感。它外周镶有两轮细金丝,连同罗马计时数字都是通体的金,秒针拼命旋着而时针不再跃动了,静静杵在午夜的时刻。

 ⑤在一片泛黄的胶卷中,我隐约记得,葱郁的矮松下,一对夫妻挽着彼此的手,满脸笑意,挺拔的青年男子腕上也戴了一块表,浅黄的系带上缀满崭新的金钻,在他骨节分明的手上闪烁着,形成一光晕。青年的眉目舒展着,两腮鼓鼓的,格外好看。父亲说过,那便是祖父和祖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记得捎回来!”祖父的叮嘱将我的思绪牵回,我先是一怔,随即追上了他:“忘不了,忘不了!” ⑥祖父和祖母生在山坳里,长在翠湖边,老屋不远处有一片三亩大的苹果园,再十米有一片杏林。每逢丰收季,祖母拾篮,祖父摘果,一山倾倒的绿意,便是他们的天下。翠鸟衔来一季季春,那随水流落的花瓣像极了他们流远的岁月。但祖母身体渐衰,在最后的十年里只能通过血液透析续命,祖父便载她去二十里外的县城诊治,披星戴月,从始至终。祖父厮守着山坳

  第 27 页 共 60 页 里日复一日的熹微黎明和沉沉落日,他紧锁的眉峰,常常只为祖母解开。家门口的青杏,我尝来,只觉甜甜的,也酸酸的。

 ⑦不日,表已修缮如初,我急忙催父亲带我回乡。带着一路颠簸所携的泥泞,车停在院口,我将手表递给祖父,他扭紧的额角这才慢慢舒开,眼中叠起温柔,又涵括了如孩童般失而复得的欢愉。祖父不时用手蹭着表,神气地踱来踱去,矮松细碎晃动的影子中渗出焦黄的色泽,我依旧看到,风在穿越,祖父两团鼓鼓的腮,映射在午后山河的尘垢中。随表而来的光泽,流过树阴,流过身…… ⑧B.又是黄昏,暮色逼近坝口,夕光沉在村坳树的肩头,一群红瓦屋舍连同山屿被点亮了。我扒车窗向外张望,祖父踮着脚,努力向上拔着腰,在金灿的亮光下挥动双臂。

 ⑨酱橘色的天地被划开一道口子,射出夺目的光束。那种色泽,我至今仍清楚地印刻在心底。

 1.题目“金色的光”有什么含义? 2.请为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既能交代金表的来历,又能暗示中心。

 3.说说 AB 两处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

 A 处__________________ B 处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在呼应、悬念、记叙顺序等方面极有特点,请任选其一,简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丑桃

 东方煜晓

  第 28 页 共 60 页 ①丑桃,是民间的俗称。像大人给孩子取名,什么“狗蛋”“呆瓜”“癞猴子”之类,一大堆儿,皆贱名,大抵是名字越贱越好,不会生灾。望文生义,“丑桃”一词也不差吧。

 ②打听过它的学名,是叫“脆蜜桃”。果实呢,外表黯淡,白肉红瓤;吃来又脆又甜,堪称美味。活了半辈子,可说食桃无数,有毛桃、黄桃大白桃、水蜜桃、五月鲜等种种,但最可口的,就数丑桃了。

 ③几年前,同学李君,特意从家乡带了一包丑桃,分给大家品尝。头回见丑桃,极不起眼,个头儿不大,也不光鲜,灰头土脸的,像炸米花老汉的黑脸,怎么洗也洗不干净,没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④瞥见同学们迟疑的目光,李同学开口说话:“喂,哥们儿,可别小瞧这丑八怪,市面上可是很难买到的!”一位美女同学抢答道:“我说,哥们儿,你是大忽悠吧。”说罢,大家齐笑。李同学(

  )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桃也一样,中看的不一定好吃,可口的不一定好看。是好是孬,一尝便知!”几位美女同学七手八脚地洗了一盘,端上来,一尝,果然好吃,于是异口同声地赞道“好吃,好吃!老李同学没骗人,真好吃!” ⑤那天起,我记住了这丑桃,惦记上了这丑桃。

 ⑥次年春,我专程寻到丑桃基地,以观其花。这是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国营园艺场旧址,整个果园有数千亩,以桃、梨为主,兼植李、杏、枣、柿等品种。阳春三月,百卉争妍,桃红李白,绚丽夺目,蜂舞蝶飞。前来踏青赏花的游客,春风满面,络绎不绝。

 ⑦果园主人,是一位长者。知我来意,他用手朝前一指,有些(

  )说:“丑桃原来是俺这里的特产,眼下只有这几十亩地了。”来到他手指的地方,我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并没

  第 29 页 共 60 页 发现丑桃有什么特别。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就是花朵小一点、色泽暗一点而已。在这片果园里,丑桃很不显眼。

 ⑧我问果园长者:“这么好的桃,为何不多种一些呢?”他沉思一下,(

  )说:“说来话长。当年,丑桃是园艺场的主要果树,由于果实长得不好看,产量低,卖不上价钱,差一点被砍光。如果没有几个老员工的强烈抵制,恐怕今天就没有这丑桃,没有这口福了。” ⑨“丑桃真幸运”,我心里想着,说道,“看来那几个员工是真正识货的人啊!现在这种桃子卖得还好吧?”这时,他(

  )说:“我告诉你啊,现今这丑桃可成了宝贝啦!它肉嫩汁甜,已正式注册了商标,市场上已供不应求,价格也是其他桃子的好几倍呢。下一步,林场准备以丑桃为砧木,通过嫁接技术,扩大丑桃栽种面积,努力把丑桃培育成地方名特优产品……” ⑩听了老人的一席话,我心里踏实了许多,同时对丑桃油然而生敬意。人世间,一切被误读的“丑”,可能都会有与丑桃一样的命运吧。

 (选自搜狐《同步悦读》,有删改)

 1.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认真地

  遗憾地

  感慨地

  自豪地 B.感慨地

  自豪地

  认真地

  遗憾地 C.认真地

  自豪地

  感慨地

  遗憾地 D.遗憾地

  感慨地

  认真地

  自豪地 2.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

 ①________________。→丑桃原为果园特产,因卖不上价,差点被砍光。→②___________。

  第 30 页 共 60 页 3.第②段画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4.简要分析第⑤段的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三、阅读《燃烧的木棉花》,回答下列各题。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中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第 31 页 共 60 页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十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第 32 页 共 60 页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的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1.作者笔下的木棉花有哪些特点?请分条列出。

 2.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体上看,这是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通过对木棉花多角度的真切描写,充分展现了木棉花的美。

 B.文章以木棉花为描写、表现的对象,而第①段对金沙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游离于中心之外,无疑是一个败笔。

 C.文中写人的笔墨不多。在第⑤段写到了“爷爷”,意在赞颂像木棉花一样默默无闻,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D.在作者笔下,木棉花肯给予、善奉献,朴实、隐忍,有着非凡的气度,这种气度也正是乡村所具有的。

 E.文章最后一段称赞木棉花给了远方的游子以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们脚步坚定,前行有力。

 4.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第 33 页 共 60 页 四、阅读《雪夜》,完成下列各题。

 雪夜 朱建勋 五年前的那场雪,我记忆犹新。

 那一年,我种大棚也就两三年的光景,还未学会坦然面对,总觉得有许多潜在敌手,总是莫名紧张。每逢刮大风的天气,围着大棚转圈儿,看护着箍棚的铁丝,生怕哪一根被风挣开了,大棚膜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拉也拉不住,蹶起蹄儿就能飞向天去。若是哪根帮边竹片抵挡不住风的推搡,柔韧的腰肢被齐胸折断,刺破了大棚的肚腹,风就会趁势肆虐,把大棚撕开一道口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庞然大物般的大棚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孔洞就被轻易打败!到了傍晚,风未消散,急匆匆回家,胡乱吃几口饭,扛上被子,在棚头铺上草苫守棚。其实这是于事无补的,但与大棚睡在了一起,就有了同仇敌忾、同舟共济的味道,觉得力量就会大些。

 时村里有几十家种棚的。立春前十天育苗,靠阳光这个加热器,十天八天种子才拱出土,谁都替种子着急,恨不得自己钻到苗畦里...

相关热词搜索: 记叙文 例题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