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广东光伏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21-11-06 15:38:56 来源:网友投稿

 广东光伏设备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机构

 报告说明

 多晶硅生产环节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具有一定垄断性。我国多晶硅产业基本是在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近几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多晶硅产业的集中度持续提升,协鑫集团、德国 Wacker、韩国 OCI、新特能源等 7 家主要企业的垄断格局基本形成。但这些巨头间的发展动向出现分化,欧美老牌企业停止增长,甚至部分企业缩减产能,而亚洲地区企业则继续扩张产能。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1512.15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17553.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1.60%;建设期利息 401.8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87%;流动资金 3557.2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6.54%。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362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30194.48 万元,净利润 3500.34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0.17%,财务净现值 3601.33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7.30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综合研判,“十三五冶时期我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推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深度调整与转型攻坚,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全省面前长期而艰巨的使命任务。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我们必须按照“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冶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深刻认识、主动适应、率先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提供支撑,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新路,努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在创新和发展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对于初步确立投资意向的项目,该报告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市场、投资、政策、企业等方面进行客观的机会分析,重点在于投资环境的分析及投资前景的判断,并提供项目提案和投资建议。包括:

 对投资环境的客观分析(市场分析、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企业经营目标与战略分析和内外部资源条件分析(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外部建设条件);项目投资者或承办者的优劣势分析等。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

 行业前景及市场预测

 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

 第五章

 项目选址

 第六章

 建筑工程方案

 第七章

 原辅材料及成品分析

 第八章

 工艺技术方案

 第九章

 环境保护方案

 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

 第十一章

 节能方案说明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分析

 第十三章

 建设进度分析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

 第十六章

 项目招标、投标分析

 第十七章

 项目风险防范分析

 第十八章

 总结分析

 第十九章

 附表

 第一章

 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广东光伏设备项目

 项目单位:xx 集团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待定),占地面积约 48.62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可行性研究范围及分工

 根据项目的特点,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1、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

 2、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

 3、资源综合利用条件;

 4、建设用地与厂址方案;

 5、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6、投资方案分析;

 7、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力求提供较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对该项目是否可行做出客观、科学的结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四、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相关财务制度、会计制度;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6、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7、《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

 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五、建设背景、规模

 (一)项目背景

 HJT 电池早由日本三洋公司于 1990 年成功开发。从结构上来看,以 N 型单晶硅片为衬底,在经过清洗制绒的硅片正面依次沉积本征非晶硅薄膜(i-a-Si:H)和 P 型非晶硅薄膜(p-a-Si:H),从而形成 P-N

 异质结;在硅片背面依次沉积本征非晶硅薄膜(i-a-Si:H)和 N 型非晶硅薄膜(n-a-Si:H)形成背表面场。在掺杂非晶硅薄膜的两侧再沉积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后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在两侧的顶层形成金属集电极。

 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对生产设备的精度要求较高,设备投资额大,且目前前沿高端生产设备依赖国外进口的特征依旧比较明显,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设备的购置以及光伏电站的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此外,在太阳能电池片生产成本中原材料硅片采购占比很高,需要较大规模的流动资金支持。因此,新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资本规模和资金筹措能力,否则将面临较大的运营风险。

 综合研判,“十三五冶时期我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推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深度调整与转型攻坚,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全省面前长期而艰巨的使命任务。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我们必须按照“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冶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深刻认识、主动适应、率先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提供支撑,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新路,努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在创新和发展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32413.30 ㎡(折合约 48.62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35654.63 ㎡。其中:生产工程 22391.11 ㎡,仓储工程3957.66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2388.86 ㎡,公共工程 6917.00㎡。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光伏设备 10000套/年。

 六、项目建 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 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 24 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七、建设投资估算

 (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1512.15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17553.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1.60%;建设期利息 401.8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87%;流动资金 3557.2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6.54%。

 (二 )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 17553.07 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费用 15121.88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874.73 万元,预备费 556.46 万元。

 八、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 362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30194.48 万元,税金及附加 1338.40 万元,净利润3500.34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0.17%,财务净现值 3601.33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7.30 年。

 (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32413.30

 约 48.62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35654.63

 容积率 1.10

 1.2

 基底面积

 ㎡

 18799.71

 建筑系数 58.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48.13

  1.4

 基底面积

 ㎡

 18799.71

  2

 总投资

 万元

 21512.15

  2.1

 建设投资

 万元

 17553.07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5121.88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1874.73

  2.1.3

 预备费

 万元

 556.46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401.80

  2.3

 流动资金

  3557.28

  3

 资金筹措

 万元

 21512.15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3312.15

  3.2

 银行贷款

 万元

 82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362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30194.48

 ""

 6

 利润总额

 万元

 4667.12

 ""

 7

 净利润

 万元

 3500.34

 ""

 8

 所得税

 万元

 1166.78

 ""

 9

 增值税

 万元

 1258.14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1338.40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3763.32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9644.08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8557.87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7.30

 含建设期 24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20.17%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3601.33

 所得税后

  九、主要结论及建议

  通过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从发展来看公司将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工艺条件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代替目前产品的产业结构。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一、行业背景分析

 (1)我国光伏制造业发展概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光伏发电市场空前高涨,引领着全球尤其是我国的光伏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2005 年,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分别跻身世界四强,在 2007 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国。

 2008 年,全球经历金融危机,欧洲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快速下跌,国内光伏制造企业遭受重挫;2009-2010 年,在全球光伏市场触底回升以及国家推出 4 万亿投资计划的背景下,国内激发了新一轮产业投资热潮,同时这也为国内整体产能严重过剩埋下隐患;2011 年末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市场需求再次萎靡,全球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规模受到极大影响。我国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行业陷入严重产能过剩,此时欧美又对我国实施光伏“双反”调查,原先以出口为主的光伏制造产业雪上加霜,全行业几乎均陷入亏损境地,导致大批国内企业破产,我国光伏制造产业于 2012 年再次陷入了低谷。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践行在国际上所作出的节能减排承诺,我国政府在 2013 年密集推出了一系列光伏产业相关政策,为

 我国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在此背景下,2013 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大规模光伏电站投入建设,大幅拉动了我国对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的需求,国内光伏制造企业经营状况整体回暖。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8 年版)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超过 25 万吨,同比小幅增长;硅片环节产量 109.2GW,同比增长 19.1%;太阳能电池片环节产量 87.2GW,同比增长 21.1%;电池组件环节产量 85.7GW,同比增长 14.3%。产业链各环节前十名的企业中七成以上位居中国大陆,且各环节生产规模在全球占比均超过 50%。2013 年至 2018 年,我国连续六年位居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第一。截至 2018 年末,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超过 174.45GW,继续位居全球首位。

 受国内分布式光伏应用市场继续增长和国外新兴市场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7 年光伏产业总产值已达到 4,200 亿元,同比增长 25%。

 (2)社会用电持续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支撑新能源市场空间经济增长是用电量增长第一驱动力。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能源发

 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 GDP 年均增速保持在 6.5%以上,预期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 3.6-4.8%,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由 2015年的 27%增长至 2020 年的 31%。在“十三五”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能源总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同时还面临清洁可再生能源替换化石能源的历史重任,因此太阳能利用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太阳能虽然在所有新能源领域的使用中所占比例不高,但核能方面由于对建设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同时存在审批严等原因,建设和发展受到一定局限;风能和水能对自然环境依赖程度较高;生物质能可用量有限且受地域限制,而太阳能凭借其资源储备的无限性、易于转化性以及对环境零污染的特点,使得各界对太阳能发展应用充满信心。

 (3)分布式光伏发电快速发展,光伏发电装机总量仍保持大幅增长势头 2014 年 9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中提出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而后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格局,工商业屋顶、城乡居民用户屋顶方式,结合农业大棚、渔业养殖的“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方式以及“光伏扶贫”等多种应用方式,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得到快速发展。

 《国家“十三五”规划》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同时对太阳能的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优化太阳能开发布局,优先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扩大‘光伏+’多元化利用,促进光伏规模化发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2020 年,太阳能发电规模达到 110GW 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 60GW,光伏电站 45GW,光伏发电力争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 174.45GW,占全球光伏总装机容量的 33.64%;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 44.26GW,仅次于 2017 年水平,为历史第二增量水平,占全球新增发电装机总量的39.13%,其中,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分别新增 23.30GW 和 20.96GW。在“531 新政”影响下,分布式光伏电站新增规模仍实现了同比上升。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市场的稳定增长,为我国光伏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场支撑。

 二、产业发展分析

 1、行业特征

 (1)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主要受终端电力消费规模和能源结构规划两方面的综合影响,因而其景气程度受宏观经济及政府补贴政策影响较

 为明显,会随宏观经济及政策变化产生周期性波动。我国政府对光伏行业一贯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从政策上看具有一致性,在可预见的未来,基本不存在发生根本性的重大转向的可能。因此,在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及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目前正处于成长期,未来产业规模和成熟度将持续提高。

 (2)行业的区域性特征

 光伏行业的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从消费市场分布来看,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更为重视,因此较早便出台了太阳能光伏领域相关的补贴和鼓励政策,全球太阳能光伏消费市场曾经一度集中在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生产、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我国太阳能光伏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从生产地区分布来看,目前全球太阳能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含台湾地区)、德国、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已成为世界大太阳能产品生产国。中国企业在全球光伏制造业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经过多年发展,光伏制造业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的拓展,在国内不存在明显区域性特征。

 从我国光伏终端发电系统建设情况来看,大型地面集中式电站主要分布在光照资源充足、土地辽阔且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分布在经济相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

 (3)行业的季节性特征

 太阳能光伏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通常一季度相对属于淡季。由于光伏产业链中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环节的发展情况主要取决于下游光伏发电市场的繁荣程度,因此光伏电站的季节性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光伏行业的表现情况。

 对于已建成光伏电站的发电情况来说,一般取决于太阳能量辐射量的变化情况,每年在太阳辐射量较小的 12 月至 3 月期间,太阳能光伏电站发出的电力较少;年中其余月份,发电量有所增多,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对于拟建光伏电站来说,由于电站建设多为露天操作,受所处的地区、气候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不适宜施工,且受一季度春节等节假日因素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2、行业技术水平及其特点

 (1)太阳能电池片技术水平及特点

 2017 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主流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逐渐由 Al-BSF 技术过渡为 PERC 技术。Al-BSF 电池因性能稳定,生产成本较低,前期一直占据着市场主要份额。与 Al-BSF 技术电池相比,PERC 技术电池大的改变是在背面制作一个钝化层,从两个方面有效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一是显著降低背表面少数载流子的复合速度,从而提高少子的寿命,增加电池开路电压;二是在背表面形成良好的内反射机制,增加光吸收的几率,减少光损失。目前 PERC 技术及生产工艺已发展成熟,仅需在 Al-BSF 电池生产线上增加两道工艺后就可制成 PERC 电池,相较于其他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而言,其技改综合成本低,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根据 PVInfoLink 的统计,截止 2018 年底,我国高效单晶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达到 21.5-22%;多晶 PERC 电池片也已整体进入规模生产阶段,量产转换效率超过 20%。

 光伏行业发展中主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通过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提高电池片的转换效率以降低整体成本。国内部分光伏电池片生产企业正在积极研发或尝试 TOPCon 技术、HJT 技术和 IBC 技术等高效电池工艺的量产可行性。此外,太阳能电池片生产水平的差异还体现在企业员工对工艺的掌握程度、设备操作的水平、工艺参数的

 控制,以及自动化装备的水平、检测设备的应用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情况等方面。

 ①Al-BSF 技术

 Al-BSF 电池是指在晶硅太阳能电池 P-N 结制备完成后,通过在硅片的背光面沉积一层铝膜,制备 P+层,从而形成铝背场。其既可以减少少数载流子在背面复合的概率,同时也可以作为背面的金属电极,因此能够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②PERC 技术

 PERC 技术采用的是在现有 Al-BSF 工艺上增加背面介质钝化层然后用激光在背表面进行打孔或开槽露出硅基体,从而实现两点价值,一是显著降低背表面少数载流子的复合速度,从而提高少子的寿命,增加电池开路电压;二是在背表面形成良好的内反射机制,增加光吸收的几率,减少光损失。

 ③黑硅技术

 黑硅技术主要是源于金刚线切多晶硅片的普及从而得到推广。在制备太阳能电池工序的前端,增加一道表面制绒的工艺处理,不仅可以解决线痕缺陷问题,还能形成纳米级的凹坑、增加入射光的捕捉量,

 降低多晶电池片的光反射率以提升转换效率。故金刚线切片技术搭配黑硅技术的工艺,能同时兼顾硅片端降本与电池片端提效两方面。

 ④TOPCon 技术

 TOPCon 电池与常规电池大的不同在于,其在电池的背面采用了异质结结构,采用超薄二氧化硅隧道层和掺杂多晶硅(晶硅基底与掺杂多晶硅在背面形成异质结)来钝化晶硅表面。2015 年 FraunhoferISE实验室报道了基于正面 P-N 结、背表面采用 TOPCon 的小面积 N 型电池,效率达到 25.1%。目前布局 TOPCon 电池的国内厂商主要是中来股份、英利绿色能源等。

 ⑤HJT 技术

 HJT 电池早由日本三洋公司于 1990 年成功开发。从结构上来看,以 N 型单晶硅片为衬底,在经过清洗制绒的硅片正面依次沉积本征非晶硅薄膜(i-a-Si:H)和 P 型非晶硅薄膜(p-a-Si:H),从而形成 P-N异质结;在硅片背面依次沉积本征非晶硅薄膜(i-a-Si:H)和 N 型非晶硅薄膜(n-a-Si:H)形成背表面场。在掺杂非晶硅薄膜的两侧再沉积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后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在两侧的顶层形成金属集电极。

 ⑥IBC 技术

 IBC 电池大的特点是 P-N 结和金属接触都处于电池的背面,正面没有金属电极遮挡的影响,因此具有更高的短路电流,同时背面可以容许较宽的金属栅线来降低串联电阻从而提高填充因子,加上电池前表面场以及良好钝化作用带来的开路电压增益,使得这种正面无遮挡的电池就拥有了高转换效率。从国内来看,目前对 IBC 电池进行重点研发企业主要是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

 (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水平及特点

 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前期的技术难点在于对于电站开发选址以及针对每一电站所制定的科学合理的发电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该阶段需要综合特定屋顶结构及承重、不同地理位置的光照条件、就地消纳能力等各类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进行分析,测算电站可实现的佳发电效率和电站效益;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中期的技术难点在于按照既定的设计安排符合电站本身设计功能要求的光伏组件和元器件,并在建设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后期的技术难点在于对电站实施高质量的运营维护,经验丰富的运维团队配以实时监控平台、运营分析平台及自动清洁机器人等智能化手段,保证发电系统提供持续稳定的输出,提高电站综合运行效率。

 目前太阳能电站的日常运营维护已逐渐的由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特征的智能化监控替代传统的人工巡线检测,对提高分布式发电的运行管理效率,提升生产运行管理水平,降低生产运行和设备维护成本可起到重要作用。大数据智能化运维可以实现对分散的电站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其中包括本地监控(电站监控/本部监控)、云平台监控、移动端监控系统,通过掌握并分析不同电站运行的大数据,能够实现在局域用电网络内电量的有效调剂,降低区域电网的运行压力,提升分布式电站的发电效率以及用户端的用电效率。

 纵观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十三五冶时期,各种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我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形势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有利于我国发展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没有改变。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先导,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空间利用和海洋开发技术等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产业结构和经贸规

 则深刻调整,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各种风险隐患增加,我省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冶、调整贸易规则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利用低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工业化的“双向挤压冶。国际秩序之争更趋激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冶(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冶(TTIP)等新的投资贸易规则制订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周边地缘政治关系更加复杂。我们面临的国际发展环境和地缘政治态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形势看,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总体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趋势更加明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从省内情况看,经过“十二五冶时期的发展,我省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十三五冶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常态

 下的深度调整和转型攻坚。一方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有较大差距,自身发展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和挑战。

 发展的机遇主要有:

 ———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新的发展活力。广东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地,承担了广东自贸试验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珠江三角洲地区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以及深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一系列改革重任。随着新一轮改革的深入推进,我省要素市场、国有资本、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将不断深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将更加成熟,发展动力和活力将更加充足。

 ———新一轮科技创新催生新的发展动力。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互联网+冶深刻影响经济形态变革,将催生出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省加快转型升级的历史性交汇,有利于我省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新供给新需求孕育新的发展潜力。随着国家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实施,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

 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消费将引领催生出新的消费业态、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为相关领域带来新投资新供给;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供给将进一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满足并创造新的需求。新需求与新供给的良性互动、协同共进,有利于我省构建消费升级、有效投资、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加快促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区域融合与开放合作新格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按照国家部署,我省将抓住“一带一路冶战略机遇,努力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巩固对外开放优势,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我省大力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粤港澳合作,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全面实施珠三角优化发展战略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省内区域融合的软硬件条件持续提升,区域发展新格局、新增长极正在逐步形成,我省经济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2015 年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仍高达0.660,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结构比较复杂,社会转型时期不稳定因素增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领域问题仍较突出,亟需充分发力补齐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够完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依然较多,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不够,收入分配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转变仍未完全到位,公共资源配置机制还不健全,亟需攻坚克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

 ———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仍不够开阔。我省对外开放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外贸出口直接面向海外市场的渠道不宽,外资来源结构有待优化,企业海外经营管理能力、风险应对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对外交流合作的质量水平有待提高,亟需加快构建全球视野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经济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经济结构调整仍在爬坡越坎,相当部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还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全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制造业企业不足 10%,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的“双向挤压冶,亟需加快推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资源环境约束依然趋紧。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集中显现,2015 年仍有 8 郾 9%的省控江河断面水质劣于吁类,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将不断加大,亟需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

 综合研判,“十三五冶时期我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推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深度调整与转型攻坚,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全省面前长期而艰巨的使命任务。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我们必须按照“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冶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深刻认识、主动适应、率先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提供支撑,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新路,努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

 而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在创新和发展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展望更长远的未来,第二个“一百年冶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给予我们新的憧憬、新的希望。我们将以创新驱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以依法治省营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以民生为本共创和谐共享的幸福生活,以生态建设形成秀丽南粤家园,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第三章

 行业前景及市场预测

  一、行业基本情况

 (1)行业整体集中度不断提升,越靠近产业下游分散度相对越大

 工信部于 2014 年 12 月 30 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中提出,到 2017 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前 5 家多晶硅企业产量占全国 80%以上,前10 家电池组件企业产量占全国 70%以上,形成多家具有全球视野和领先实力的光伏发电集成开发及应用企业。

 因产业链上各环节产品所面对的客户不同、区域能源供给能力差异和地方政策支持侧重点不同等原因,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呈现出越靠近下游终端应用市场,企业的分散度越大的特征。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料、硅片的集中度相对较高,2017 年度光伏产业各环节中排名前十的企业占全球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72.05%、58.80%、52.64%和 44.53%。

 现阶段国内光伏行业发展的特征也决定了其集中度处于走高趋势。光伏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均具有资本密集的特点,也符合大多数行业呈现的规模经济特征。这更加凸显了成本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而行业龙头企业凭借着技术储备、融资便利性和扩能速度将占

 据相对优越的竞争地位,在这过程中一些失去竞争力企业的市场份额必然被取代。

 (2)太阳能电池片业务竞争格局

 我国是电池片产量大国,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占绝对优势。2017 年全国电池片产量为 72GW,其全球市场占比已达到 69.03%。电池片环节对下游组件或终端发电系统降价的敏感度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该环节的利润挤压。目前国内各企业电池片技术差异不大,高效电池及成本控制是竞争关键,高效电池产能的低成本扩张将决定未来行业龙头。PERC 技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高效电池片技术,2018 年末实现量产的 P 型单晶 PERC 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已达到 21.8%;多晶黑硅 PERC 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0.3%。

 2018 年,Al-BSF 电池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相比 2017 年 83%的占比已下降了 23 个百分点,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其占比将逐年减少。PERC 技术电池 2018 年市场份额显著增加,达到 33.5%,预计 2019 年其市场份额将反超 Al-BSF 电池,成为占比高的电池种类。N-PERT 及TOPCon 电池、异质结(HJT)电池、背接触(IBC)电池等新型高效电池在未来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提高。

 (3)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竞争格局

 光伏行业内,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电站自持自营以及电站建成出售两类。

 2013 年之前,国内光伏电站的发展主要以建设集中式地面电站为主。而后国家陆续出台了支持分布式光伏电站政策,国内光伏制造企业逐渐涉足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在初期进入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分为两类:光伏行业企业和非光伏行业企业,其中,光伏行业企业拥有较强的行业技术背景,对分布式光伏的技术特点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一般都具备光伏发电建设运行经验或有核心光伏产品,该类企业多数以自营模式持有分布式电站资产;而非光伏行业企业一般因具有较好的屋顶资源整合开发能力、资金优势或电站设计和施工能力而涉足分布式电站业务,主要以电站建成售出模式为主。

 在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初期,其铺设进展较为缓慢。2014年我国全年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 28.1GW,其中分布式光伏电站为 4.7GW,仅完成年初目标的 26%,大幅低于预期。但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市场参与者情绪高涨,纷纷抢占优质屋顶资源,使得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展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至 2018 年,我国新增分布式光伏电站 4.20GW、19.44GW 和 20.96GW;以上各年年末分布式光伏电站累

 计装机容量分别为 10.32GW、29.76GW 和 50.72GW,2017 年和 2018 年分别同比增加 188.37%和 70.43%。

 二、市场分析

 (一)光伏行业基本情况

 (1)“储量”丰富的太阳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的清洁能量来源。全球人类目前每年能源消费的总和只相当于太阳在 40 分钟内照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

 我国地处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 5,000 公里以上,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 亿吨标准煤,未来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潜力非常广阔。我国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 4 千瓦时以上,西藏地区的日辐射量高达每平方米 7 千瓦时。我国年日照时数大于 2,000 小时,其光照水平与美国相近,显著高于同纬度的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太阳能也是一种清洁能源,其碳排放量远低于传统化石能源。根据测算,光伏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33-50g/kWh,远低于煤电(796g/kWh)、燃油发电(525g/kWh)、燃气发电(377g/kWh)等传统化石能源。

 (2)光伏发电简介

 光伏发电是当前主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半导体界面后产生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转化过程中无污染、无噪声,无需开采和运输过程,产生的电力既可以直接为小型电器提供电能,又可以并网输送电力,应用范围广泛。

 独立光伏发电也称离网光伏发电,主要包括边远地区的村庄供电系统、太阳能户用电源系统以及各种带有蓄电池的可以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就是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一般分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大多是结合西部较为广袤的区域以及丰富的光照资源,建设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指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中东部地区,秉承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使用的原则,并可将多余电能输送到电网以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分布式光伏电站一般具有投资相对较少、占地面积小、所发电力利用率高、对供电线路损耗小等特点,是我国大力推广的清洁能源发展方向。

 (3)太阳能电池分类

 在太阳能电池市场上,主要有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和新型电池三大类。从市场应用角度来看,晶硅电池的技术为成熟,处于主导地位。晶硅电池分为单晶电池和多晶电池,随着近几年单晶电池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成本不断下降,其在晶硅电池市场所占的份额也在逐步增加。而新型太阳能电池以价格昂贵的稀土为原料且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现阶段暂不在市场推广之列。

 (4)光伏行业产业链情况

 光伏产业链可大致分为高纯度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多晶铸锭或单晶拉棒及硅片切割、太阳能电池片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及终端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及运营,其中,多晶硅生产和太阳能电池片制造两环节的技术难度大、投资高,属于资本和技术双密集型行业。

 (二)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概况

 (1)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持续增长

 能源是现代社会的血液。当今世界,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主动破解困局、加快能源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自觉行为。在全球各国共同推动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增速迅猛,光伏产业化水

 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光伏发电已逐步成为促进能源多样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

 根据《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19》,2006-2018 年间,全球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从 0.83%升至 4.00%,2018 年可再生能源中增长快的是太阳能和风能。中国继续引领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2018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 28.8%,占全球增长的 45.1%,其中太阳能消费增长快,同比增长 50.7%。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全球总量的 25.6%,已成为全球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受“531 新政”短期影响,我国 2018 年下半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该部分需求的后移将提升 2019 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表现,同时受此短期影响产生的光伏组件价格加剧下降,使得光伏终端发电系统成本更具竞争力,进而形成市场需求的增加。此外,西班牙、越南在内的一些国家项目截止日期为 2019 年,形成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刚性需求。上述情形将对 2019 年全球光伏市场形成有力支撑。预计 2019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仍将达到 110GW,乐观情形下可达 120GW。

 (2)需求“去中心化”趋势明显,新兴市场快速增长

 2000-2011 年期间,以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是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长的核心驱动源泉。随后光伏市场增长重心由传

 统的欧洲市场逐渐转向全球市场。在美国、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推动下,自 2013 年开始,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去中心化”趋势明显,这不但极大扩展了光伏应用市场的领域和范围,也改变了过去过度依赖欧洲市场的不均衡格局,有效降低了单一市场需求波动对行业整体发展的影响。

 全球光伏行业的发展,呈现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从单极到多元的转变。全球 GW 以上装机的国家从 2016 的 6 个增长到 2018 年的 13个,预计 2020 年将突破 20 个。光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从全球来看,光伏市场更加分散,光伏已经不单单是传统强国的需要,也成为诸多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的主动选择。

 (3)发电成本持续下降,逐步实现“平价上网”

 为了能早日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全球光伏产业企业不断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在促进光电转换效率持续提升的同时,产业链各环节的制造成本也不断下降。根据 Wind 资讯数据显示,光伏组件现货周平均价从 2011 年底的 0.95 美元/瓦下降到 2019 年的 0.21 美元/瓦,降低了 76.84%。受“531 新政”影响,仅 2018 年我国电池片与组件价格就下降了 30-40%。根据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2017 年大型地面光伏的加权平准发电成本

 (levelisedcostofelectricity,简称 LCOE)为 0.10 美元/千瓦时,较 2010 年(0.36 美元/千瓦时)下降了 72%。

 2019 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官方宣布平价上网项目。2018 年 12 月 29 日,中国首个大型光伏平价上网项目在青海格尔木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 500MW,项目平均电价 0.316元/千瓦时,低于青海省火电脱硫标杆上网电价(0.3247 元/千瓦时)。

 从全球范围来看,光伏发电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一种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可靠的和可持续性的电力来源。未来随着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及电站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全球更多国家或地区将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

 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32413.30 ㎡(折合约 48.62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35654.63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 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光伏设备 10000 套,预计年营业收入 362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项目选址

  一、项目选址原则

 1、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原则。

 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原则。

 保障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的原则。

 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的原则。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广东,简称粤,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广州。因古地名广信之东,故名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下辖 21 个地级市、65 个市辖区、20 个县级市、34 个县、3 个自治县。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广东也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考古证实广东于先秦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早在 3000~5000 年前广东就已经形成以陶瓷为纽

 带的贸易交往圈,并通过水路将其影响扩大到沿海和海外岛屿。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引进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窗口,取得骄人的成绩。自 1989 年起,广东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居全国第一位,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 1/8,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广东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广东珠三角 9 市将联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2019 年,广东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07671.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6.2%。

 纵观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十三五冶时期,各种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我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形势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

相关热词搜索: 广东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