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科学课课程标准中四个领域都有哪些(精选范文4篇)

时间:2021-10-26 02:09:25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科学课课程标准中四个领域都有哪些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科学课课程标准中四个领域都有哪些4篇

第1篇: 科学课课程标准中四个领域都有哪些

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内容

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学段目标与内容

1-2年级:

Grade1-2:

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6.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1 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外形的磁铁

●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

6.2 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说出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

●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二.生命科学领域

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1.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1.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生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2.1 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3.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4.1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1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1.2 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1.3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2.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2.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2 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3.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

●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初步树立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1.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1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

●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1.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2.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2.1 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

2.2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3.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3.1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3-4年级:

Grade 3-4:

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3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

1.4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

●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

1.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或降低到0°C时水会沸腾或结冰

●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3.2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质

●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3.3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4.2 通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4.3 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5.2 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

●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6.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

6.1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6.2 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6.3 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

●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

7.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7.1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8.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

8.1 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8.2 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加热和冷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

●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9.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9.1 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

●说出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

●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

9.2 有的材料容易导电,而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

9.3 电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

●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10.自然界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能量转换

6.1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二.生命科学领域

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1.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描述生物的特征

●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1.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生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1.3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的植物

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2.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2.2植物的一生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外部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2.3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

●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3.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3.2 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

●举例说出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4.1 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器官

●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

●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

●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5.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5.1 生物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举例说出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5.2 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多种

●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描述和比较胎生和卵生动物繁殖后代方式的不同

6.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6.1 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

●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6.2 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

●列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6.3 动物会给植物的生存带来影响

●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6.4 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举例说出人类生产、建筑等活动对动植物生存产生的影响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1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2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

1.3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

●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

2.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2.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

2.2 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

●知道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

●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2.4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2.5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

●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3.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淡水,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说出人类利用土壤进行农业生产的例子,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说出人类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工业生产的例子,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

3.2 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

●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1.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1 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

●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举例说出制造技术、运输技术、建筑技术、能源技术、生化技术、通信技术的产品

2.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2.1 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

●知道一些著名工程师、发明家的研究事迹,了解他们的设计和发明过程

2.2 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举例说出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3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使用和制作简易的古代的测量仪器模型,如日晷、沙漏等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3.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3.1 工程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

●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的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统的设计中运用到的科学与技术

3.2 工程的核心是设计

●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务

3.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

●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5-6年级:

Grade 5-6:

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描述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导热性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2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燃烧后的纸、生锈的铁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

●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质

●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4.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

5.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5.1 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

●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5.2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5.3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6.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

6.1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7.自然界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能量转换

7.1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知道声、光、热、电、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

7.2 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

●调查和说明生活中哪些器材,设备或现象中存在动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及其之间的转换

二.生命科学领域

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1.1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二歧分类

1.2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说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1.3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知道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

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2.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3.1 动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4.1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

●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4.2 人脑具有高级功能,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

●简要描述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4.3 脑需要被保护

●举例说出为保护脑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比如人需要充足的睡眠,需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防止外界的激烈冲撞,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等

4.4 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

●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列举噪声、雾霾、污水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环保意识

5.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5.1 生物体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描述和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如花的颜色,叶的颜色、大小与形状等

●描述和比较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如毛皮的颜色、躯体的大小、外形和外貌等

5.2 有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现在已不复存在,而有些现今存活的生物与它们具有相似之处

●根据化石资料举例描述已灭绝的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

●描述和比较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

6.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6.1 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

●举例说出常见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需要

6.2 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

●说出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

●说出常见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6.3 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

●认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非常重要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1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1.2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知道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的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

1.3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相对运动方式

●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

●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主要星座,学习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2.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2.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2.2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

●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2.3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说出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3.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

●了解地球上的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知道一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一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可回收或可再利用的资源,树立回收或再利用资源的意识

●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说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保护资源的举措

3.2 人类生存需要不同形式的能源

●描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知道太阳能是生活中可利用的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

●描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知道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了解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一些举措

3.3 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

●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举例说出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能够针对现实环境问题提出适当建议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1.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1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知道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知道某些科技产品可能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2.1 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

●知道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能够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

2.2 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认识生活中保温、防霉、防锈等技术的应用

2.4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3.1 工程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

●了解一项工程需要由多个系统组成,如建造住宅需要考虑结构、供水、采光、供暖系统等

3.2 工程的核心是设计

●利用摄影、录像、文字与图案、绘图或实物,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想

●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根据现实的需要设计简单器具生产物品或完成任务

3.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根据设计意图,分析可利用的资源

●简单评估完成一个产品或系统的可行性,预想使用效果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评价某个工程设计,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

第2篇: 科学课课程标准中四个领域都有哪些

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内容

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学段目标与内容

1-2年级:

Grade1-2:

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6.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1 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外形的磁铁

●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

6.2 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说出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

●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二.生命科学领域

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1.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1.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生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2.1 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3.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4.1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1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1.2 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1.3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2.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2.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2 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3.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

●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初步树立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1.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1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

●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1.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2.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2.1 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

2.2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3.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3.1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3-4年级:

Grade 3-4:

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3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

1.4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

●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

1.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或降低到0°C时水会沸腾或结冰

●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3.2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质

●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3.3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4.2 通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4.3 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5.2 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

●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6.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

6.1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6.2 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6.3 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

●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

7.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7.1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8.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

8.1 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8.2 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加热和冷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

●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9.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9.1 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

●说出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

●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

9.2 有的材料容易导电,而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

9.3 电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

●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10.自然界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能量转换

6.1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二.生命科学领域

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1.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描述生物的特征

●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1.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生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1.3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的植物

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2.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2.2植物的一生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外部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2.3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

●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3.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3.2 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

●举例说出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4.1 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器官

●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

●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

●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5.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5.1 生物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举例说出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5.2 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多种

●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描述和比较胎生和卵生动物繁殖后代方式的不同

6.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6.1 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

●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6.2 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

●列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6.3 动物会给植物的生存带来影响

●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6.4 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举例说出人类生产、建筑等活动对动植物生存产生的影响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1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2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

1.3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

●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

2.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2.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

2.2 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

●知道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

●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2.4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2.5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

●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3.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淡水,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说出人类利用土壤进行农业生产的例子,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说出人类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工业生产的例子,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

3.2 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

●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1.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1 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

●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举例说出制造技术、运输技术、建筑技术、能源技术、生化技术、通信技术的产品

2.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2.1 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

●知道一些著名工程师、发明家的研究事迹,了解他们的设计和发明过程

2.2 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举例说出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3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使用和制作简易的古代的测量仪器模型,如日晷、沙漏等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3.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3.1 工程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

●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的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统的设计中运用到的科学与技术

3.2 工程的核心是设计

●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务

3.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

●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5-6年级:

Grade 5-6:

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描述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导热性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2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燃烧后的纸、生锈的铁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

●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质

●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4.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

5.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5.1 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

●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5.2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5.3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6.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

6.1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7.自然界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能量转换

7.1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知道声、光、热、电、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

7.2 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

●调查和说明生活中哪些器材,设备或现象中存在动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及其之间的转换

二.生命科学领域

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1.1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二歧分类

1.2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说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1.3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知道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

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2.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3.1 动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4.1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

●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4.2 人脑具有高级功能,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

●简要描述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4.3 脑需要被保护

●举例说出为保护脑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比如人需要充足的睡眠,需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防止外界的激烈冲撞,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等

4.4 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

●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列举噪声、雾霾、污水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环保意识

5.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5.1 生物体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描述和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如花的颜色,叶的颜色、大小与形状等

●描述和比较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如毛皮的颜色、躯体的大小、外形和外貌等

5.2 有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现在已不复存在,而有些现今存活的生物与它们具有相似之处

●根据化石资料举例描述已灭绝的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

●描述和比较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

6.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6.1 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

●举例说出常见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需要

6.2 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

●说出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

●说出常见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6.3 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

●认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非常重要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1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1.2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知道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的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

1.3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相对运动方式

●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

●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主要星座,学习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2.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2.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2.2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

●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2.3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说出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3.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

●了解地球上的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知道一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一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可回收或可再利用的资源,树立回收或再利用资源的意识

●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说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保护资源的举措

3.2 人类生存需要不同形式的能源

●描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知道太阳能是生活中可利用的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

●描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知道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了解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一些举措

3.3 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

●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举例说出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能够针对现实环境问题提出适当建议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1.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1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知道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知道某些科技产品可能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2.1 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

●知道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能够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

2.2 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认识生活中保温、防霉、防锈等技术的应用

2.4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3.1 工程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

●了解一项工程需要由多个系统组成,如建造住宅需要考虑结构、供水、采光、供暖系统等

3.2 工程的核心是设计

●利用摄影、录像、文字与图案、绘图或实物,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想

●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根据现实的需要设计简单器具生产物品或完成任务

3.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根据设计意图,分析可利用的资源

●简单评估完成一个产品或系统的可行性,预想使用效果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评价某个工程设计,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

第3篇: 科学课课程标准中四个领域都有哪些

科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第4篇: 科学课课程标准中四个领域都有哪些

Xi’an Medical College

《儿科学》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系

二○一五年三月二十日

前 言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是进行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高职高专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就要有一个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是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原则之一。而一种标准反映的是一个大众能达到的水平,是个达标的基准,是每名学生在学习后都能达到的一种状态,但非是最佳状态,这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留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使课程标准成为一种指导性文件。此外,课程标准既要反映职业标准,又要满足教学标准,是两者相互融合的催化剂。也就是说通过实施课程标准,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符合教育规律,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备能够满足职业需求的能力。

制定课程标准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制定初步的课程标准。依据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和知识需求的不同等级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组织本系所有教师并邀请临床一线医生以及外聘教授根据教学目标讨论课程设计思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形成知识对接,斟酌选取合适的病例引入教学之中,研究贴切的教学方法。形成知识、目标、临床对接、教学方法以及学时分配于一体的课程标准。第二步是实际应用中完善课程标准。将授课班级分为课程标准班和传统教学班,进行对比观察研究,观察指标选择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末考试成绩。经过对比观察发现课程标准班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班。这说明课程标准的制定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帮助的。课程标准班的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体会,学生以及学校各级督导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对课程标准的各个环节进行修订完善,如此反复几个学期,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课程标准。

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

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

矢,及增强了学习兴趣,有提高了教学质量。

临床医学系

二O一五年三月二十日


目 录

一、课程设置························································1

(一)设置依据·····················································1

(二)课程定位·····················································1

(三)设计思路·····················································1

二、课程目标························································1

(一)知识目标·····················································1

(二)技能目标·····················································2

(三)素质目标·····················································2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2

四、实施建议························································4

(一)教学基本要求··················································4

(二)教学建议······················································4

(三)教材选用······················································5

五、教学项目设计····················································5

六、学生考核与评价·················································10


《儿科学》课程标准

建议学时数:64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诊断学》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儿科学》课程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层医生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而设置,明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对农村常见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及保健指导的能力,本课程为培养学生对基层儿科常见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及进行儿童保健指导的核心能力提供支撑。课程设置参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标准,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二)课程定位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人体解剖学》、《诊断学》

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初级诊治的能力,对儿科危急重症一级处理和转诊的能力,开展小儿生长发育宣传和儿童保健指导的能力,针对小儿不同生理时期的特点实施小儿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指导及健康管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前面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64学时。

(三)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基层医生岗位工作需求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参照医疗行业准入标准即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纲所要求的知识要点进行整合,简化课程之间重复的部分,增加相关的体现儿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专业特点,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程讲授以基层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小儿各期保健及生长发育评估及其指导为重点,优化分配教学时间,做到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接轨,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从基本理论知识入手,延伸到相关的疾病,同时参照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构建从生理到病理递进式的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采取项目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校内模拟工作环境中边教边做,在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中边做边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目标。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学习情境设计,采用病例导入、模型示教、模拟操作、角色扮演、床旁教学等方法。课程考核以考试大纲为依据,采取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儿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熟悉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二)技能目标

1.学会常见疾病病人的病例分析方法和步骤。

2.能够对儿科危重病例进行抢救。

3.学会儿科常用的操作技术。

(三)素质目标

1.学生应具备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病人,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得以体现。

3.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特别加强诚信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学习任务

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建议学时

1

绪论

知识要求:

1.熟悉小儿年龄分期特点。

2.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3.了解我国儿科工作的成就。

技能要求:

根据小儿各年龄的特点,能够对不同时期小儿进行保健指导。

2

2

小儿生长发育

知识要求:

1.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及其异常时的临床意义。

2.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3.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技能要求:

1.学会身长、体重的计算公式。

2.学会儿童个生长发育阶段头围、胸围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4

3

儿童保健及疾病防治

知识要求:

1.掌握小儿的预防接种及儿科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特点。

2.熟悉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3.了解儿童保健原则及具体措施;我国儿童保健组织结构及任务。

技能要求:

1.学会小儿查体时使用的提示用语;查体技巧及儿童查体特点。

2.能够准确获得阳性体征,并用所掌握的知识给予正确的解释。学会根据所给资料继续进行相关询问。学会综合分析所得到的临床资料。学会根据综合分析制定出相关的诊疗方案。学会儿科病历书写技巧。

4

4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知识要求:

1.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方法。辅食添加方法及原则。营养不良的诊断、治疗、预防方法。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熟悉小儿营养物质代谢特点和需要量。营养不良的病因及并发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鉴别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

3.了解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与临床的联系。维生素D的来源、在体内的转化过程及其主要生理功能及本病的发病机理。

技能要求:

能够为小儿个体、家庭提供预防性保健措施。给患病儿以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4

5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

知识要求:

1.掌握新生儿分类及定义。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救治原则。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复温治疗。

2.熟悉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护理。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核黄疸发生的因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3.了解新生儿的儿童特殊生理状态。围产医学的定义及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定义及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原则。

技能要求:

1.能够运用新生儿相关知识进行母婴保健指导。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为新生儿常见疾病进行全面诊治、治疗、预防。

6

6

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防治

知识要求:

1.熟悉小儿各系统生理解剖特点。

2.掌握婴幼儿腹泻、小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呆小病、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技能要求:

学会小儿各系统常见病例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辅助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病例特点进行初步诊治。

38

7

小儿结核病

知识要求:

1.掌握结核菌素实验方法、结果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综合征、支气管淋巴结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典型临床经过、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的要点。

2.熟悉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型及鉴别诊断。结核活动性的判断标准。

3.了解结核病病因、变态反应和免疫。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治疗。

技能要求:

能够运用小儿结核病的防治知识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预防性保健指导。

3

8

小儿惊厥

知识要求:

1.掌握惊厥的发作先兆、一般症状和体征,惊厥持续状态的表现。惊厥的急救措施,病因和对症治疗。

2.熟悉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低糖血症、婴儿痉挛症等的临床表现。

3.了解惊厥发生的病因,根据有热、无热、颅内、颅外分析病因。

技能要求:

学会急救技术操作,在急救处理中能迅速明确病因采取病因治疗。

3

素质目标:

1.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有高度责任感,要尊重和热爱儿童。

2.具有丰富的知识在满足小儿好奇好问的特点的同时对其进行知识和品德教育。

3.要有沟通的技巧和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4.养成严谨端正的学习态度;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保护隐私,尊重关心患者的职业道德素质。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师资要求

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平均400人/年的招生规模,本课程组需配置教师40人,其中主讲教师25人,要求中级以上职称,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助教10人,要求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实验教师5人,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按专业教师数量1:1配置兼职教师。

2.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应满足本课程教学需要,与临床实际工作实现高度统一。需要妇产科实训室2间,面积约300m2。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和学生可在校内的妇产科实训室完成妇产科基本技能示教、练习及考核,并可配合课程要求于课余时间开放,供学生练习各种操作使用。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应满足本课程临床教学、教学实习及毕业实习的需要。校外实习基地应包括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应有50张以上妇产科病床,具备能够满足临床教学需要的相关诊疗设备,具备能够满足400名学生上课的多媒体教室及理论实践教学师资。区县三级乙等医院,应有30张以上妇产科病床,具备能够满足临床教学需要的相关诊疗设备,具备能够满足300名学生上课的多媒体教室及理论实践教学师资。乡镇卫生院,应具备满足学生进行常用临床基本诊疗操作的相关设备,具备能够满足200名学生实习的带教教师。村卫生室,具备开展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至少有2名以上乡村医生,能够承担5名以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县防疫站,具备疾病控制、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和卫生监测的相关科室及设备,具备能够满足50名学生实习的带教教师。

3.仪器设备

本课程教学配备多媒体设备,儿童磅称、测量床、软尺、血压计、听诊器、儿童床(包括被褥枕等床上用品)、超声雾化吸入器、灌肠袋、灌肠用肥皂液、头皮静脉补液模拟头、输液架、小氧气瓶、氧气表(附带湿化瓶)、电动吸引器,以满足技能操作训练需求,提高相应技能操作的能力。

4.课程资源

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教案、多媒体课件、统编教材、实验实训指导、技能考核指导、试题库、典型病例库、课程教学录像、影像图库等。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项目引领、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1)项目引领:以实际工作项目为中心,组织、实施课程教学。依据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确定本课程教学项目,小儿生长发育、儿科疾病诊疗、儿童保健指导,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任务驱动,设置学习情境,并将任务进行分解设置学习子情境,使学生体会和感受真实的工作过程。

(2)教学做一体化:将课堂与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做同时进行,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做,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教学方法

采用病例导入,启发式教学方法;模拟诊疗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模型示教、模拟操作的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床旁教学方法等。

(1)病例导入,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前由教师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病例设置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准备,查找相关医学文献。课堂上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采取讨论式教学,每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儿科常见病及具有“急”、“危”、“重”特点的疾病是教学中的重点,如小儿惊厥、小儿肺炎合并心衰、高血压脑病等,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显著加深同学们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2)模拟诊疗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在模拟的情境中,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实践采集病史并记录,体格检查,选择辅助检查方法,做出初步诊断并制定处理方案的工作过程。如婴儿腹泻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3)模型示教、模拟操作的教学方法:如小儿检查、体重身高的测量、头皮静脉输液等都可在模型上示教及实训,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出提纲,学生按提高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课时教师根据提纲内容简单评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内容,教师组间巡回指导,最后由小组间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3.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尤为重要。随着患儿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不点增强,临床上很难说服患儿家属同意患儿接受示教,这样的矛盾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中呈现大量临床图片加以弥补。儿科教学包含大量检查和操作,由于时间、病例和无菌原则的限制,许多内容无法演示,直观认识的缺乏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多媒体教学可再现许多以往积累的典型病例、诊治方法等,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大量直观信息,便于对疾病的全面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资源库,以习题、模拟试卷、问答、论坛等形式,与学生在课后建立多种形式的广泛联系,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方式。

(三)教材选用

《儿科学》第六版是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是培养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人才的最基本和核心的教材。

五、教学项目设计

学习情境1:绪论

学时:2

项目目标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特点。熟悉儿科学的特点。了解我国儿科工作的成就。

项目任务

根据小儿各年龄的特点,分析不同时期小儿保健重点。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熟悉我国目前儿科学新的进展。

2.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

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具备成人各系统解剖、生理、病理、免疫学及诊断学等相关基础知识,以区分

小儿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特殊性。

教学材料

教材、教案、讲稿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

步骤

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1.理论知识讲解

精讲、自学、讨论、答疑、录像相结合

儿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

2

2.录像演示

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

3.自学部分

我国儿科学发展和展

4.检查与评估

学习情境2:小儿生长发育

学时:4

项目目标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及其异常时的临床意义。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项目任务

掌握身长、体重的计算公式及正常值。熟悉儿童个生长发育阶段头围、胸围的

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熟悉我国目前小儿生长发育新的进展。

2. 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

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具备解剖、生理、组织学与胚胎学及诊断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具备数学计算和基本的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教学材料

教材、教案、讲稿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体重秤、皮尺、身长测量床等

步骤

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1.理论知识讲解

精讲、讨论、答疑、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

响因素

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理论讲授结合

录像演示

3

2.录像强化

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3.实训操作

实训:儿科生长发育

教师演示,学生动手

操作

1

学习情境3:儿童保健与疾病预防

学时:4

项目目标

掌握小儿的预防接种及儿科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特点。熟悉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了解各年龄期保健原则及具体措施。

项目任务

1.掌握查体所需物品;查体时使用的提示用语;查体技巧及儿童查体特点。

2.能够准确获得阳性体征,并用所掌握的知识给予正确的解释。学会根据所给资料继续进行相关询问。学会综合分析所得到的临床资料。学会根据综合分析

制定出相关的诊疗方案。掌握儿科病历书写技巧。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

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具备解剖、生理、组织学与胚胎学及诊断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具备数学计算和基本的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教学材料

教材、教案、讲稿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体格检查用品

步骤

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1.理论知识讲解

精讲、讨论、答疑、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

儿童保健;儿科病史与体格检查;儿科疾病治

疗原则

理论讲授、录像演示

2

2.录像强化

3.实训操作

实训:儿童体格检查

实训:儿科病史采集及

书写

实训操作

2

学习情境4: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学时:4

项目目标

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方法。人工喂养乳量计算方法辅食添加方法及原则。营养不良的诊断、治疗、预防方法。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熟悉小而营养物质带血特点和需要量。营养不良的病因及并发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鉴别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了解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与临床的联系。维生素D的来源、在体内的转化过程及其主要生理功能及本病的发病机理。

项目任务

利用小儿营养学和喂养的知识为个体、家庭提供预防性保健措施。给患病儿以

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

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具备解剖、生理、组织学与胚胎学及诊断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具备数学计算和基本的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教学材料

教材、教案、讲稿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

步骤

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1.理论知识讲解

精讲、讨论、答疑、录像相结合。

营养基础;婴儿喂养

理论知识;自学讨论

2

2.录像强化

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

结合病例讲授,病例

分析

2

3.病例分析

学习情境5: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

学时:6

项目目标

1.掌握新生儿分类及定义。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救治原则。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复温治疗。

2.熟悉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护理。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核黄疸发生的因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3.了解新生儿的儿童特殊生理状态。围产医学的定义及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定义及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原则。

项目任务

为新生儿护理提供依据,运用新生儿相关知识进行母婴保健指导。运用相关知

识为新生儿常见疾病进行全面诊治、治疗、预防。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

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具备解剖、生理、组织学与胚胎学及诊断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具备数学计算和基本的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教学材料

教材、教案、讲稿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婴儿模型等

步骤

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1.理论知识讲解

精讲、讨论、答疑、录像相结合。

新生儿基本概念及分类;正常足月儿和早产

儿的特点及护理

理论讲授结合模型

演示

2

2.模型演示

3.模型实训

新生儿疾病

结合病例讲授,病例

分析

4

4.检查与评估

学习情境6: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防治

学时:38

项目目标

1.熟悉小儿各系统生理解剖特点。

2.掌握婴幼儿腹泻、小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呆小病、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3.学会小儿各系统常见病例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辅助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病例特点进行初步诊治。

项目任务

学会小儿各系统常见病例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辅助诊断方法,进行综

合分析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病例特点进行初步诊治。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学会小儿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相关疾病的诊疗新进展;具有相关的实践经历,熟悉临床诊疗程序,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具备解剖、生理、组织学与胚胎学及诊断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具备数学计算和基本的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教学材料

教材、教案、讲稿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小儿模型、测量器等

步骤

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1.病例导入

1.接诊患者

2.询问病史及查体

3.选择辅助检查

4.初步诊断

5.治疗方案

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造血系统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

结合病例讲授,病例

分析,床旁教学

33

2.结合病例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风湿热

结合病例讲授,病例

分析

2

3.病例分析

遗传代谢和内分泌疾

结合病例讲授,病例

分析

3

学习情境7:小儿结核病

学时:3

项目目标

1.掌握结核菌素实验方法、结果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综合征、支气管淋巴结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典型临床经过、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的要点。

2.熟悉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型及鉴别诊断。结核活动性的判断标准。

3.了解结核病病因、变态反应和免疫。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治疗。

项目任务

能够运用小儿结核病的防治知识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预防性保健指导。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学会小儿结核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相关疾病的诊疗新进展;具有相关的实践经历,熟悉临床诊疗程序,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

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具备解剖、生理、组织学与胚胎学及诊断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具备数学计算和基本的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教学材料

教材、教案、讲稿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

步骤

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1.病例导入

1.接诊患者

2.询问病史及查体

3.选择辅助检查

4.初步诊断

5.治疗方案

总论

原发型肺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

结合病例讲授,病例分析

3

2.结合病例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3.病例分析

学习情境8:小儿惊厥

学时:3

项目目标

1.掌握惊厥的发作先兆、一般症状和体征,惊厥持续状态的表现。惊厥的急救措施,病因和对症治疗。

2.熟悉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低糖血症、婴儿痉挛症等的临床表现。

3.了解惊厥发生的病因,根据有热、无热、颅内、颅外分析病因。

项目任务

熟练地进行急救技术操作,在急救处理中能迅速明确病因采取病因治疗。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与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教学方法

运用恰当自如。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具备解剖、生理、组织学与胚胎学及诊断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具备数学计算和基本的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教学材料

教材、教案、讲稿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

步骤

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1.病例导入

1.接诊患者

2.询问病史及查体

3.选择辅助检查

4.初步诊断

5.治疗方案

病因

临床表现

急救措施

结合病例讲授,病例分析,急救现场演示

3

2.结合病例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3.病例分析

六、学生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涉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作为考核重点。期末闭卷考试(针对上课内容,以选择、问答题等形式),占70﹪;平时检测及病案分析作业,占30﹪。

相关热词搜索: 课程标准 都有哪些 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