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医学生怎样坚定理想信念【4篇】

时间:2021-10-21 15:33:27 来源:网友投稿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政治灵�,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医学生怎样坚定理想信念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医学生怎样坚定理想信念4篇

【篇一】医学生怎样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

结合“五查五看”谈学习体会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是鼓舞和激励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信念就没有实现目标的动力。在新形势下如何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第一,带头学习。学习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通过学习和思考、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总之一句话就是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的能力。

  第二,要强化党性锻炼,坚定正确的党性立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们党面临的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的现实警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讲政治,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努力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作风上清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第三,要立足当前,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要立足本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比较、才能脚踏实地、从我作起、从现实做 起,从每一件具体事做起,才能把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立足当前,就是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事,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第四,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实现社会现代化共同奋斗之中,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关键时刻不动摇,危难关头挺得住,始终经受住困难和挑战的考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

 在“五查五看”学习活动中,对照“五查五看”内容,认真进行了检查和自我剖析,仔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感到收获很大。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

1、查思想方面。

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总认为决策都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自己只要无条件服从领导的安排就可以了。

2、查工作方面

缺乏创新意识和精神,工作上满足过得去就行了。

3、查服务方面

没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公仆,没有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对待办事群众。

4、查纪律方面

对个人要求上还没有坚持高标准。

5、查学习方面。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习方面:克服惰性,争取积极、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以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

2、工作方面:在工作中,努力学习相关财政政策、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财政业务水平

今年要将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克服自身缺点,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沈永树

2016年6月15日

【篇二】医学生怎样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长征魂

一十 吕豆豆

一九三四年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红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震惊中外,彪炳史册的长征。这是惊天地的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里程碑。

长征为什么能够胜利?在于可爱的红军方队能够坚定理想信念,永远不忘跟党走。当年红军将士讲的最多的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当时,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与敌人做英勇的斗争,如果内心没有坚定的信念,他们又如何挺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无数的艰难险阻可以夺走红军将士的生命。但是,绝对不会夺走将士们那坚定的信念。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将士们靠自己的信念支撑到了终点,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将士英勇前行,突然想起曾经看到的画面:一位红军将士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了过路的饥民,自己却没有粮食,但是他却不告诉同伴,因此饿的走不动。不知不觉与同伴们走散了,他自己孤身一人行走在白雪皑皑的雪山上,快要饿晕了。但是他没有放弃,他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张党证,终于支撑着走到了大本营。

这就是理想信念的力量,党和红军几经挫折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蓝图一绘就,奋进正当时。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们也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不忘记自己的目标和国家的目标。“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如今我们改革开放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但是我们每个人仍要坚持我们党的领导,在新的漫漫长征途中,坚定不移跟党走,把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向前推进。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勿忘初心,有自己的目标和前进方向。而理想信念就如道路上的指示牌,指引着我们前进。它也如黑夜中海上的灯塔,使迷失航向的船找到温暖的港湾。其实,它更像漆黑星空中的星星,永远闪烁不停,却让人无法忽视。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长征之魂!

(指导老师 裴敏)

【篇三】医学生怎样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教学目标:

帮助同学们确立起新的奋斗目标,尽快完成对大学生活的过渡。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和精神上的“钙”;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钙”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特征与类型。
   1、理想的含义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孔子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因此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
   第一、超越性。
   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高于现实。现实是现在实际“是怎样”,理想是关于未来“应怎样”的设想。是事实与应当、“是怎样”与“应怎样”的关系。理想是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东西。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蓝图不断地推动着现在的变化,改造着现实。理想以预见的方式反映未来,把握未来:因而,理想具有超前性,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这正是人高于其它动物之处。马克思曾指出,蜘蛛织网与工人的纺织相似,而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甚至使建筑工程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更高明,因为建筑师在动手建造一个建筑物之前,已经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同时,与现实相比,理想是更为美好的。理想对人们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吸引着人们通过自己的奋斗,不断地改造现实,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第二、可能性。
   真正的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理想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这是理想和空想、幻想的根本区别。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反映了人们所追求的一定目标。但它脱离实际,违背客观,因而是一种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主观臆想。幻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有些幻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有些则是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只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的可能。所以,理想不是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的空想,也不是还没有足够条件和根据的幻想,而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理想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贺麟先生说过,“离开现实而言理想,理想就会成为幻想和梦想,离开理想而言现实,现实就会成盲目的命运和冷酷无情的力量……事实上有许多人埋没在现实之中,为现实所束缚,作现实的奴隶,更有许多人,沉溺于幻想中,不认识现实,极力逃避现实。”因此,理想的形成,不仅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情感,而且需要人们理性地认识现实的客观条件及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使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三,差异性。
   理想的差异性,或者说理想的多样性:首先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比如,中国古代儒家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长惠幼顺、亲亲尊尊,依礼而行的差序社会。封建士大夫向往的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而劳动人民向往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生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小农生活理想。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则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

理 想
  流沙河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其次,一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的理想进行各种调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方面也会有不同的理想。
   第四,实践性: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理想的本质
   人生理想是一种主观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3、理想的类型
   人们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理想又是多方面的、多类型的。
   理想的类型:
   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
   ①个人理想: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
   ②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状况的向往追求。社会理想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
   二者的关系: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人理想的实现。
   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与道德理想。
  (1)社会政治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
  (2)生活理想:是一个人按照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情趣,对未来生活方式、生活结构、生活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3)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对事业要达到何种成就向往和追求。
   职业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职业是人的谋生手段;第二,职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
         案例:一个大学生写给开复老师的信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李开复的回信: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4)道德理想
道德理想是指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和做人的标准,也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对某种观念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理想与信念是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
   2、信念的主要特征
   (1)稳定性。
   人的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人的信念的形成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而是在人的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人生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而且,如前所述,一个人的信念不仅基于他长期的认识和经验因素,而且受制于其稳定的情感认同,并与他的生命意志和人格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一个人的信念形成以后,不会因为某个个别事件就发生改变。一般来说,经过时间和现实变迁的考验,一个人的信念会变得更为合理和坚定。
   (2)执著性。
   信念的稳定往往带来情感上的执著。人们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从个人来说,谁都认为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都持坚决相信的态度,这使信念带有极大的执著性。
   有位诗人说得好:“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会身陷某些意料之外的困境。这时,不要轻易地说自己什么都没了,其实只要心头不熄灭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地去找,总会找到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的那“一只苹果”,握紧它,就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途。
   革命烈士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反映了一代革命者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的坚贞不移。
  (3)多样性。
   不同的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求都会形成不同的信念、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不同的人,由于众多的原因,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信念,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班的同学,其信念也并不完全相同。
  (4)亲合性。
   亲合性是信念在感情上的表现。一个人对和自己信念相近或相同的人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志同道合就是信念亲合性的表现,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感情上比较接近。
   人的理想与信念需要互相支持,有美好崇高的理想追求的信念才是有价值的信念,而有坚定信念支撑的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三)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会在生活的波浪中随波逐流,会沉没于急流之中。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具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且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所以,人生的目标问题解决得如何,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的意义。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人生理想即人生目标和志向的确立。许多事实证明,理想一经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少走弯路,不致盲目、迷惘和空虚。而如果缺乏崇高理想或者没有理想,就会像失去航标的无舵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随波逐流,就有触礁搁浅的危险。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人生理想形成后,就会变成人们自觉行为的动机,使人们在行动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意志和情感,这种意志和情感来自对人生理想的信念,是人们进行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源泉。奥斯特洛夫斯基把理想比做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都是在崇高理想的激励下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李时珍踏遍青山,尝遍百草,写成《本草纲目》;马克思呕心沥血40年,阅读1500种书籍,写出《资本论》。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不仅需要物质享受,而且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纵然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也不会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而精神生活的充实,很重要就是表现在有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些人仅从自然的生理需要出发,沉湎于物质享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就把人降低到了一般动物的水平。可见,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没有精神,有没有理想,人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情操志趣、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就会大不相同。

(四)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具有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理想信念与做什么人关系重大。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因此,同学们应当高度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就,充满自豪。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个人的成长成才也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同学们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之果。

          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
   有无理想信念,就像一道分水岭,既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又把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区别开来。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生需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还应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既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规律中,发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历史规律,证明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只是人们道德情感的产物,而且是人类生产方式运动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特别是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对抗的本质,揭示了资本家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对抗的本质,从而做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找到了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找到了实现这一使命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并且科学地预测了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与基本特征,指明了人类历史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发展大趋势。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着它的内容。所以,我们应该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性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信心也是一种信念,即事业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仰中,必然包括对于我们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在内。中华民族有过古代的辉煌,只是到了近代我们落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有过成功,也出现过失误,走过一些弯路。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近3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条件下,我们还保持发展速度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今天,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共同奋斗。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年华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    

同时我们还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 失去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忘记了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而脱离现实的工作,空谈理想信仰,则会远离实际。所以,我们应该把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仰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结合起来。
   理想是美好的,但它既不能自发地形成,更不能自发地实现。要想实现理想,就要努力追求理想。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奋斗,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

(一)立志当高远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志向”。“志向”这个词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二是以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它。可见,“志向”就是理想信念。而确立理想信念,就是“立志”。立志对青年人具有重要意义。
   在青年时期确立起来的远大志向是此后事业成功的关键。人们把志向比喻为:志向是青春的火焰,是生命的动力;远大的志向如太阳,唯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能;如灯塔,唯其高,才能照亮前进的航程。有志者,事竞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
   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成为全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证明,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二)立志做大事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其中的道理就是希望青年人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要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
   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论从事什么具体、平凡的工作,只要与这一伟大事业相联系、是服务于祖国和人民的,就是大事。
  (三)立志须躬行

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能管住自己。我一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易放弃。也许这就是我成功的一个经验吧。
—— 邓亚萍
   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道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理想实现的艰难则往往估计不足。渴望早日实现理想,希望顺利实现理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实现理想设想得过分容易,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那就会影响理想的实现,甚至会导致人们在困难面前对理想失去信心。因此,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理想越是高远,实现的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要实现人生理想,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困难,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既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会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焦虑。如何面对?
(1)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
   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人们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有限,人生道路决非平坦、笔直,而是顺境和逆境交替、前进与曲折统一。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是悲观失望,沉沦颓废,还是勇敢面对,经过努力,走出困境,这是能否实现自己理想的关键。
(2)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
   逆境和顺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所谓相互依存,是指逆境和顺境、厄运和幸运,都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逆境就谈不上顺境,没有顺境也就没有逆境。做同样的工作,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此时成功,彼时失败。可见逆境和顺境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
   所谓相互包含,是指顺境中有逆境,逆境中也有顺境。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明顺境和逆境是相互包含的。所谓相互转化,是指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顺境可以转化为逆境,逆境也可以转化为顺境。顺境和逆境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改变了,顺境或逆境就会改变。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防止顺境向逆境转化,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逆境向顺境转化。
(3)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一些伟人、名人,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特点,即他们都曾身处逆境厄运中,但经过他们的顽强拼搏,凭着超人的努力,最终都走出了逆境,创造了辉煌。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段名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古代圣贤都是在逆境中发愤成才的。
   周恩来说过:“逆境是最好的老师”。
   为何逆境对成才有这么大的作用呢?这是因为,人有其自然性、惰性的一面,一旦饱食暖衣、一帆风顺,就会怡然自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相反,当人处于逆境厄运,面临生存威胁时,人的生存欲望就会激发他的全部潜能去拼搏进取,从而走出逆境,创造辉煌。
   英国诗人拜伦说:“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和桥梁。”
   因此,挫折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挫折逆境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进取精神。如果人们对挫折逆境能正确认识,并能顽强拼搏,就一定能战胜挫折,走出逆境,创造人生的辉煌。“自古雄才多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代大学生要以理想为人生奋斗的引路明灯,迎难而上,遇挫更坚,百折不挠,这样才能创造辉煌的人生。
   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因此,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会来到眼前。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看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1、理想源于现实。
   理想源于现实,是指理想的形成必须以现实为根据,是现实发展的条件和主观要求的统一。

2、理想高于现实。

理想高于现实,是指理想是经过人脑加工的设想和预期,表达了人的美好愿望,是集中了现实中美的、善的、有前途的东西加以整合形成的,因而是高于现实、优于现实的。它对现实的反映是超前的、指向未来的。特别是科学的社会理想,它是基于对客观世界矛盾运动的规律性认识,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上,在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上,把握历史的发展,因而就更是引导现实的旗帜,变革现实的力量。正因为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我们要确立正确的理想,必须克服两种倾向:第一是理想脱离现实,把幻想当作理想。第二是用现实否认理想。
   所以,人首先需要立足于现实的土地;一切有价值的计划和行动,都需要从现实出发。但另一方面,能够产生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特征。只要有志者坚持自己的理想志愿而不改变,则虽然自己可能看不到成功那一天,但经过后来者前仆后继的继续努力,成功的那一天终会到来。
  3、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人生中充满了矛盾,其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人生中的一个基本矛盾。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应怎样”与“是怎样”的矛盾,是价值目标与事实存在之间的矛盾。人们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理想的不现实,现实的又不够理想。而且,这种差距是动态的,在人生的不同时段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人永远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它,而只能不断地解决它。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它不仅制约着理想的产生,而且制约着理想的实现。另一方面,人们又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造着现实,人的现实又是一种不断趋向理想的现实。
  理想源于现实,但毕竟还不是现实;现实孕育理想,但又是理想所要努力变革使其日臻合理、日臻完美的东西。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人们去改造现实,实现理想。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努力去实现美好理想。 

(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追求理想需要执著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为理想而献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作为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人的精神追求的一种反映,归根到底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现实。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现代化的宏伟理想,要靠全体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实现;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也只有脚踏实地地埋头苦干才能达到。如果不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再美好的理想也难于实现。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它的事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无谓地自讨苦吃,而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
   中央电视台2004年“感动中国”的“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华中农业大学的徐本禹自愿到贫困山区支教和2005年“感动中国”的“十大新闻人物”之一――湖南怀化学院洪战辉背着妹妹上大学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动人事迹,充分说明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有了它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是人生之帆,有了它就有了迎风破浪、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原动力;理想信念是生命之光,有了它、大学生活就能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和活得更有意义!
   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从今天做起。
   李大钊曾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延续,以成其永远。这就说明,"现在"是时间链条上连接过去,通向未来的关节点,是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立足处。因此,我们在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奋斗时,必须从今天做起。
   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从小事做起。
   列宁指出:“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崇高寓于平凡,伟大出自平凡。平凡细小的工作,就是通向理想的阶梯。将伟大的理想落实到每一件平凡小事。我们每个同学都要胸怀远大目标,立足实际,从点滴做起,兢兢业业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各尽其才。我们每做好一项工作,都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都是为通往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铺路搭桥。只要是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无论是杰出人物还这普通劳动者,都是伟大的。

【篇四】医学生怎样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学做合格党员

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之柱”。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也是共产党员精神之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了精神之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因此如何做合格党员关键在于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坚持学习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学习是一个亘古的话题,学习在于常学常新,共产党人的学习在于精研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了解当代中国的党史国情,通过学习增强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开展两学就是要通过学,认真学,用心学、具体学、带着问题学。要通过学,审视自己在履行党章党规定确定的党员义务、作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学习系列讲话反思自己的思想认识、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与做合格共产党员有什么差距。要通过学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学不能空泛的、蜻蜓点水式的学,要做到雁过留声、踏雪留痕。要通过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去除心中的杂念,做到知行合一。共产党人身上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义务,是我们不断反思和前进的动力。

党性意识在坚定理想信念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共产党员,党性意识强不强、党员意识强不强,政治立立场是否坚定,政治方向是否明确,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利益面前是否有清醒的头脑,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一)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党的章程。要认真学习党的章程,党章是党的总章程,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明确了党组织的机构和政治原则,规定了党员和组织的关系,界定了党员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划定了纪律界线。党章既是党的章程,也是党员准则和行动指南,是党员开展活动的来源和基础。认真学习党章,领会党章的基本精神,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如果党员连党章都不知道,那就不具备作一名党员的基本条件了。

(二)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党的规距。要认真学习党的规距。党的规距是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体现,是指导我们从事党内工作和组织生活的重要依据,只有学好了党的规距,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才不会成为无头苍蝇,乱打乱撞,越干越乱。如果党的规距也不懂得,不会遵守,那么你就违反了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

(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是党在新时期对党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政治纪律、组织原则、路线方针政策所作的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鲜活马克思主义,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工作的重要法宝。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神,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的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凝结着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新。实现中国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凝结强大精神力量;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构建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

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要突出整体性、系统性要求,着力在全面准确理解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把握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上下功夫。要紧密联系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程,系统学习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要突出理想信念这个灵魂,补钙壮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注重掌握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包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鲜明立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紧密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实际,引导人们更好地用讲话精神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学习系列重要讲话不仅要入于心更要重于行,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自觉地将个人的工作融入到法院的工作和县委的全局工作中去思考谋划,这样我们才能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归。只有用系列重要讲话去武装我们的头脑,去更新我们的观念,去指导我们的工作,才能确保法院工作不偏离党的绝对领导,个人才不会在大是大非问题、作风建设上犯错和跌跟头。

二、坚定理想信念,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做合格共产党员是关键。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共产党人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才不会在政治上变质,才不会得软骨病,才能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落实载体是党员个体,党员合不合格决定了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彻底性和一致性。我们做合格党员首先要对照党章、党规、系列重要讲话反思自己的的思想和言行是否符合合格党员的的要求,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学是否是形式,做是不是在做秀。其次做合格共产党员,要反思自己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是否达到了党中央的要求,在思想行动上是否向党中央看齐,在政治上是否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第三做合格共产党员要在行动上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先锋,不打折扣,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模范地遵守执行党的各项纪律要求。

(一)做合格党员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我们党是按照马列主义建党原则组建,具有高度纪律性和组织性的政党,党员能否遵守党的规定,能否执行党的决定,党员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决定了党的统一性,做合格党员就要按照党章的规定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织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从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也要求党员个人要自觉服从党组织的领导,从党的历史来看全党保持高度一致,全党服从中央我们就能战胜各种困难带领人民不断取得胜利。

党员的一致性的表现也就是党的统一性,只有全党统一,步调一致,我们才能成为铁板一块,才能无坚不摧,才能战无不胜。

党员如果没有与党的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党员各行其是,在各种利益面首先想的是自己,党就不能管党,党员就会唯利是从,党就会成为党员个人获取利益的工具,党的团结统一就会被破坏,党内就会出现各种利益集团。山头主义盛行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活力和战斗力,党将不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党,而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为人民所不信任,苏共和前苏联的历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维护党的统一性是每个党员的自觉义务,也是做合格党员的第一要义。

(二)做合格党员要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党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证明了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一心一意为民谋,人民才可能信任你,才可能支持你,才可能跟党走。

党能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并取得胜利在于我们取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关键在于我们有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基本政治原则和法宝。密切联系群众就需要每位共产党员发挥个体联系群众的优势,要善于做群众工作,要以通俗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党的方针政策宣讲、宣传,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确保党的政策得到贯彻落实,要通过党员的磁石作用,把人民群众吸引到党的周围,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坚定理想信念,做合格党员,要加强党员自身廉洁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摄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优势正在形成,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支持,人民群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斗争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要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做好道德建设,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一)加强作风建设,实现党员廉洁从政。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党员干部来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要站稳党性立场,保持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实实在在的做人做事,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牢记“两个务必”,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聚焦作风建设,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取得了重大成果,党风政风取得了重大改进,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今年以来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解决了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加强作风建设巩固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对策措施,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员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

作风是党的理想信念、党员廉洁自律意识、个人修养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作风问题与密切联系群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风出了问题,必然脱离群众和实际,必然引起人民群众不满,人民群众有意见转过来反映出我们的作风出现问题,有了脱离群众的趋势,作风问题不改正,就容易养痈成患,就会病入沉柯,导致群众对党离心离德,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带来极大的危害。

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躇而就,必须长期坚持,长期改进,要通过走群众路线,寻找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的作风建设才可能永葆活力,取得实效。

(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党员廉洁自律。

党章规定“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是每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能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体现了一个人的党性原则、个人修养和人生境界,党性是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要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敢于揭短亮丑、真刀真枪、见筋见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清除思想上行动上的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

批评与自我批评要触动灵魂,不能温文尔雅,更不能大而化之,搞你好我好大家好,集体过关、安全着陆,这样做是对同志对自己不负责,更是对党不负责。帮助同志就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批评别人首先要批评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率先垂范,以上率下、身体力行,要敢于拿自己开刀,用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无私无畏的勇气对照、检查、改进、提高自己。要听得进不同意见建议、要容许同志的批评建议,不断审视自己的思想、言行和作风,要善于自我批评与要敢于批评别人,要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利只唯实,批评要发自内心,不搞阴谋诡计,不借机公报私仇或把批评作为自己上位的表演,要正心诚意,虚心诚恳,善于讷言,敢于担责,勇于任事。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改进作风,促进廉洁自律的利器用好用到位。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从关键少数的教育向全体党员教育的深入的拓展,要通过加强对党章、系列讲话的学习,了解党史国情,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修养,提升党员意识、增强党性原则和四种意识、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廉洁自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干事创业上来,统一到为民服务上来,统一到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上来,统一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才能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相关热词搜索: 坚定理想信念 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