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医学生的理想信念【4篇】

时间:2021-10-21 15:33:01 来源:网友投稿

信念:认为是事实或者必将成为事实,对事物的判断、观点或看法。近义于观念。信念更适合为一个形容词和名词。因你对你认为的事实或者将成为事实的事物非常有信心,所以人们一般看不到自己的信念,他只知道事实,如:“事实就是这样子的啊!”。但因人与人之间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医学生的理想信念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医学生的理想信念4篇

医学生的理想信念篇1

第一辑理 想 信 念

在论及理想信念时,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弱女子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德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理想和信念像熊熊燃烧的烈火使她才走出黑暗、走出死寂,理想和信念像巨大的羽翼,帮助她飞上云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理想信念使贫困的人变成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见光明,使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梦想变成现实。若丧失了理想和信念,一个人就形同行尸走肉,衣架饭囊。此辑所讲的故事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人,尤其是青年人,不能没有理想和信念。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伸出双臂拥抱理想和信念,紧紧地,紧紧地。

1、“忘我”让她站了起来

导语:理想信念常常会产生不可预料的效果,因为在理想信念的作用下,人常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下面的实例,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突然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她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对这只鸟的描述深深地迷住了她,极想亲眼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她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她却耐不住,央求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不知道她不能行走,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天堂鸟。奇迹发生了:她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她的病痊愈了。也许是由于有童年时忘我而战胜疾病的经历,长大后,她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后来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2、信念支撑着他

导语:一个人失去一只眼睛和一条健全的腿,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失去了生活的信念和追求的目标。信念是生命的脊梁。一个人活着,无论外界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心中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绝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

在一次追捕行动中,有一位年轻的警察被歹徒用冲锋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3个月后,当他从医院里出来时,完全变了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子,成为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鉴于他的功绩,纽约市政府和其他一些社会组织授予他许多勋章和锦旗。一位记者采访他,问道:“你以后将如何面对所遭受到的厄运呢?”这位警察说:“我只知道歹徒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从那以后,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甚至有一次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独自一人乘飞机去了欧洲。

许多年后,那个歹徒终于被抓获了,那个年轻的警察在抓捕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为英雄,许多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称赞他是最勇敢、最坚强的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之后不久,他却在卧室里割腕自杀了。在他的遗书中,人们读到了关于他自杀的原因:“这些年来,让我活下来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现在,伤害我的凶手被判刑了,我的仇恨被化解,生存的信念也随之消失了。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3、一壶沙子变成了一壶清冽的水

导语:在沙漠里,干枯的沙子有时候可以是清冽的水——只要你的心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这是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名言。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熄灭心中信念的火把。


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头顶骄阳似火,烤得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挥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水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破灭了,
一个个像塌了架,丢了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


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道:“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种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踉跄着,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看着那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

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茫茫无垠的沙漠,大家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视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

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盖,缓缓流出的却是一缕缕沙子。他诚挚地说:“只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冽的泉水。”


4、无法砍去的胜利标志——V
导语:纳粹军官能砍去被俘美国士兵的肢体,却无法砍去他心中的必胜信念。肢体对于人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人的理想信念。青年朋友们,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V”——这胜利的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法国沦陷区,德国军官把一位被打得皮开肉绽的美国士兵推出来示众。士兵目光炯炯地掠过悲愤而又无奈的人们,他慢慢地举起凝着血痂的手,用中指和食指比划出一个“V”——胜利的标志,人群顿时轰动起来。

这时,德国军官震怒了,他命令手下砍去美国士兵的手,美国士兵痛得昏迷过去。然而,当他清醒过来后,又艰难地站了起来,鄙视地看了看那军官,然后脸上带着微笑,面对着人群,突然他伸出两支已无手掌的血臂组成一个大大的“V”向蓝天伸去。这时,全场一瞬间变得死一般沉寂,一会儿又像海洋一般翻腾。

德国军官一刹那间明白了他半生都未弄懂的道理——即使他能砍去士兵所有的手臂,也无法砍去这个字母所代表的信念。

5、纳粹集中营中的光

导语:心中有光,那是信念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海明威说过:“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因为只要你心中有光,任何外来的不利因素都扑不灭你对人生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向往。很多时候击败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熄灭了心中那片如火山般沉寂的光。

二战时期在纳粹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玛莎的犹太小女孩儿写过这样一首诗:

这些天我一定要节省,虽然我没有钱可节省
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我的思想我的心灵和我精神之火
我一定要节省流下来的泪水
我需要它们很长很长的时间
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些风暴肆虐的日子
在我的生命里我有那么多需要的
情感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
这些东西我都缺少
这些我一定要节省
这一切,上帝的礼物,我希望保存
我将多么悲伤
倘若我很快失去了它们
在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环境和条件下,玛莎仍然热爱着生命。她不怨天尤人,她只是在一点点地聚敛心里的光。生命中有限的时间少了,但她心里的光却多了;她不畏惧厄运,她只是用自己稚嫩的文字给自己弱小的灵魂取暖;她不悲观失望,她只是节省自己的泪水和精神之火,用这些微弱的火烘烤自己所处的阴暗的角落。

、盲人大臣布伦基特

导语:真不可思议,出世就是盲人的布伦基特竟然当上了大臣,而且还是教育大臣,而且还是在世界先进发达的英国。这之间有多少动人心魄的故事,他付出了多少代价,是难以想象的。这正是我们应该探求的地方。

英国教育大臣戴维·布伦基特是位盲人,他是位聪明过人,且具有远见卓识的学者。他生下来就没有视力。母亲得知儿子是盲人时,当即休克,而且头发一下子就变白了。布伦基特4岁进入盲人学校学习,12岁时父亲因工伤去世,从此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布伦基特转入技术学校学习。他学会了挡车工、调琴师、速记员等多种职业所需要的技能。

……从1987年起,布伦基特就被选为英国下议院议员,而且是工党影子内阁的教育大臣。在议会他经常与保守党议员唇枪舌剑。他用词尖刻,论据有力,常使保守党议员处于被动。伦敦一家报纸的老总曾怀疑布伦基特不是个盲人,于是派一女记者去调查。布伦基特故意恭维说:“您的连衣裙真漂亮!”这更让调查者莫衷一是。

……布伦基特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早晨7点钟起床后,一边喂狗,一边听新闻。狗是他的向导,即使开会,也要把狗带在身边。

7、等 待 三 天

导语:“等待三天”,这是一颗多么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心。……确实,人生并非尽是莺歌燕舞,四季如春,总是伴随着几多不幸,几多烦恼。其实,每个人的心,都好比一颗水晶球,晶莹闪烁。然而一旦遭遇不测,背叛生命的人,会在黑暗中渐渐销殒;而忠实于生命的人,总是将五颜六色折射到自己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应邀访美的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又很虚弱,但是她脸上满是喜悦。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你很能承担烦恼。”女作家又说,然而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8、心灯

导语: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唯独不能心中缺少一盏灯。只要心中有盏灯,走到哪里,不是光明?

一只捕蟹船上住着老艄公和他的儿子。常常,他们爷俩高挂桅灯,摇着一叶扁舟到海里捕蟹。那满船的星光,满怀的明月,是老艄公岁月里恒开不败的花朵。可惜,老艄公害上了眼疾,几乎致盲。但是,他仍陪着儿子下海捕蟹。

一夜,艄公父子正捕蟹,突然乌云乱滚,恶浪汹涌,狂烈的风哗啦一声就拍碎了桅灯,顿时他们被卷入了黑色的旋涡,覆舟在即。“爸爸,我辨不出方向啦!”儿子绝望地喊。

老艄公踉踉跄跄地从船舱里摸出来,推开儿子,自己掌起了舵。

终于,蟹船劈开风浪,靠向打火辉煌的码头。

“您视力不好,怎么还能辨出方向?”儿子不解地问。

“我的心里装着一盏灯呢!”老艄公悠悠地回答。




9、理想

导语:这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对理想的礼赞。诗人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优美的诗句讴歌了理想,激励我们为理想而奋斗。让我们把这首诗,牢牢记在心中;让我们时时高唱理想之歌。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是珍珠,一颗缀联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古,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与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依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地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身,/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果;/理想抽芽,揄扬必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10、一首歌和一场战争

导语:歌曲与战争有什么关系?人们也许看见题目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下面的真实故事可以解答这个疑难。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喀秋莎》首创于1939年,但当时并未能流行起来,就像它的作者伊萨科夫斯基和勃兰切夫一样,几乎默默无闻。是后来的战争使它脱颖而出,风靡全世界。这其中的潜在涵义就在于它能使美好的音乐和正义的战争相融合,将姑娘的情爱和士兵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一起。青年朋友们,让我们用高雅美好的音乐熏陶我们的心灵吧!为了心中的理想与信念,高唱起我们的《喀秋莎》!

1941年6月
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分北、中、南三路闪击苏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近百万大军便横扫企图阻挡它的任何苏联红军部队,长驱直入,逼近莫斯科。7月中旬的一天,莫斯科城里,新编的红军近卫军第三师仓促开赴前线。在送行的人群里,莫斯科一所工业学校的一群女学生唱起了一首歌——“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漂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天……”近卫军第三师的全体官兵们向姑娘们行了个庄严的军礼,他们含着激动的泪水在歌声中走向了前线。几天后,在极为惨烈的第聂伯河阻击战役中,这个师的官兵几乎全部阵亡。但他们毕竟给号称“飞毛腿”的德国最精锐的古德里安装甲部队狠狠地迎头一棒,为红军组建保卫莫斯科的最后防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此后,《喀秋莎》开始被唱响了—它从莫斯科流传开去,北至列宁格勒,南到基辅,在一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在前线,也在后方,在整个苏联……

1942年初,一种速射的自行火炮生产出来,并且很快装备到红军部队,这种仅凭它发射时的火焰和独特的呼啸声就足以使纳粹士兵心惊肉跳的火箭炮,被红军士兵们命名为“喀秋莎”。

一次战役间隙,在红军一个步兵连的战壕里,疲惫不堪的士兵们突然听见随风飘来了那熟悉的姑娘歌声:“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漂着柔曼的轻纱……”是“喀秋莎”。他们仔细聆听,却发现那属于他们的歌声竟来自对面的德军阵地。他们震惊了,他们愤怒了。中尉连长从望远镜里看到,对面的阵地上,一伙德国士兵正围着一架留声机……就为了这,这个红军步兵连未经请示,随即向敌阵地发起了攻击。当他们找到留声机时,发现那唱片仍然在转着“……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中尉捧起了这张唱片,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许多人都跟着哭了。为了夺回这张宝贵的唱片,8个红军士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事后,当上级军法部门对这次违令攻击事件进行责任调查时,这个团的团长说:“当看见‘喀秋莎’被一群法西斯豺狼包围着、蹂躏着的时候,我肯定也会这么做的!”军法官被感动了,对这个事件的调查不了了之。



11、飞 翔 的 信 念

导语:信念就是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燃烧一个人的潜能,指引他飞向梦想的天际。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具有坚定的信念:要让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飞翔起来。

多年前,一位贫苦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子以替别人放羊来维持生活。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这时,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的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处。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牧羊人说。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那我就要飞得比大雁还要高,去天堂,看妈妈是不是在那里。”小儿子也对父亲说:“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那样就不用放羊了,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没有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瞅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飞了两下,也没飞起来。牧羊人肯定地说:“我是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儿子们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不断地努力,他们长大以后果然飞起来了。他们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12、坚守信念,永不言败

导语:厄运将布彼从人生的峰巅抛入了无底深渊,然而他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再次“浮出水面”,再次拥有晴空。经历过万劫不复的痛苦,仍保持着灵魂深处对梦想的热爱;几乎丧失了曾经拥有的一切,却保留着生活的勇气与坚毅的性格。坚守信念,永不言败,我们每个人只要具有这种精神,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

法国《她》的主编布彼才华横溢,文章幽默而见解深刻。1995年,年方43岁的他突发脑溢血而昏迷不醒。几星期后他逃脱了死神的魔掌,但身体各部位已全面瘫痪,不仅丧失了行走、说话的基本能力,甚至要借助器械才能呼吸。他与外界的沟通,就依靠那只唯一能活动的左眼。深绿色的眼睛睁大、眯起,传达着生命的情感和信息。

他与女医生达成共识,女医生把字母表一千次、一万次高声朗读,并观察其左眼的反应。他的眼睛眨一次是“是”,两次即“不是”,她记录下他所选择的字母,把字母连成词,把词连成句,书就这样一页一页写下来。

“手在黄色的床单上抽搐,我难受至极,如置身火海,又如独处冰窖……一旦‘潜水铜人’压力减轻,思想即从痛苦的束缚中解脱,如蝴蝶般自由飞翔,可以去火地岛或者米达斯王的皇宫,可以去看你心爱的女人,贴近她抚摩她沉睡中的面颊,可以去西班牙建座古堡,或去取来传说中的金羊毛,去实现一切梦想。”这是他书中的一段话,可以表达他的愿望。


13、带 着 希 望 生 活

导语:前途比现实重要,希望比现在重要。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希望,因为它是创造成功、创造未来的“点金石”。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波斯之前,他将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其中一个大臣问:“陛下,你带什么起程呢?”“希望,我只带这一种财宝。”亚历山大回答说。青年朋友们,人生不能没有希望,无论身陷怎样的逆境,我们都不应该绝望。失望时萌生希望,能使人驱散心中的浓雾,拥抱一片湛蓝的晴空。让我们带着希望生活,活出一个最好的自己。

有两个盲人靠说书弹弦谋生,老者是师傅,幼者是徒弟。徒弟整天唉声叹气,也无法学好手艺。因为眼盲,他甚至常常失去生活的勇气。一天,师傅病了,在临终前,他对徒弟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1000根琴弦的时候,你才能取出药方。记住,你弹断每一根弦子时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徒弟牢记师傅的遗嘱,他一直为实现复明的梦想而弹弦不止。

50年过去了,徒弟已皓发银须,一声脆响,徒弟终于弹断了第1000根琴弦,他直向城中的药铺赶去。当他满怀期望地等着取回草药时,掌柜的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他明白了师傅的用意,他学到了手艺,这就是药方,有了手艺他就有了生存的勇气。他努力地说书弹弦,成了名艺人,受人尊敬。直到95岁高龄时,他才抱着三弦含笑告别人世。


14、只要有追求的光芒闪烁

导语: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的内心却燃烧着对文化对精神的追求,为此她忍受了许许多多的困难,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她的故事使我们明白:当生命因精神之光而熠熠生辉时,脚下将永远失去黑暗。为了理想而努力,为了理想而奋进,这永远是人们成功的助跑器。不论是怎样的生活,只要有追求的光芒闪烁,就会有理想的光辉照耀,而人生因此而充实,更因此而美丽。

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却走过了极不普通的人生。1962年她读小学五年级,喜欢唱歌,喜欢读书。但是那年饿啊,饿得实在读不进书的她听到县剧团要招收学员的消息,就去报考。然而,父亲的阻拦截断了她学戏的路,也使得倔强的她冷却了求学的心,虽然她事后很后悔。

就这样她成了普通的农村妇女,只是她又不同于那些习惯于下地、纳鞋底、搓麻绳的女人,她不甘心做男人的附庸,不愿做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追求的人,因为她的内心燃烧着对文化对精神的渴望。所以,人家下地休息时在田间地头继续纳鞋底、搓麻绳,她看书;晚上回家在昏黄的油灯下,她还读书。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与别人格格不入,她成了“不守妇道”、“不打算和男人过日子”的人,因此,她挨过毒打,受过侮辱,遭过歧视。那条通向光明的路上,满是崎岖。

没有经济的独立,就没有自我的解放。为了心中的太阳,为了心中的歌,为了将那心中的美丽画下来,她开始学着做缝纫。在那些辛苦劳作的日子里,她从未停止过看书,更未放下过笔。她写着,一个旋律一个旋律地写着,写下了几百首儿歌,写下了上百首民歌、爱情歌曲以及摇滚乐。2002年,她的歌曲终于在一家电视媒体中演出,从不轻易落泪的她哭了,涕泪滂沱。令人感动的追索之路啊!

医学生的理想信念篇2

什么是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怎样践行理想信念

  什么是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怎样践行理想信念      第一,关于什么是理想信念      我对理想信念有三方面的理解:首先,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总书记的这一形象比喻切中时弊、一语中的,充分说明了理想信念对于左右人的思想、激发人的斗志、指导人的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其次,理想信念是聚民之“魂”。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总是立足历史实际,把最高理想细化为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阶段性目标。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个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才得到增强,我们的国家才始终是一个有机整体,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前进才有了方向、发展才有了依据、改革才有了遵循。再次,理想信念是前进的引擎。邓小平同志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广大党员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获取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      第二,关于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职位的上升而自然获得,必须经过后天不断的学习、磨练、修正、强化。这种后天的培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学习、自我净化。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学习党的革命历史,全面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家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朝着共产主义的理想阔步迈进。二是融入群众、砥砺升华。党员干部只有把自己融入群众,我们的根才不会断,才能汲取更多的营养,长成参天大树。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做决策、办事情都要多想着群众,多到群众当中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经常地、自觉地反思我们的责任是否尽到,我们作出的决策是否符合群众利益,我们的工作成效群众是否满意,调整坐标,修正方向,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三是接受监督、不断校准。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求得不断进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工作的评判权、监督权交给群众,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刻反思自身思想认知不全面、不深刻、不到位的地方,及时补缺补位,堵塞漏洞。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坦诚、自然、客观地面对媒体和记者,在舆论监督中正心、正行、正言。      第三,关于怎样践行理想信念      践行理想信念,要按照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找准理想信念与现实任务的结合点,紧紧围绕建设“四强三领先”西部强市目标,大力实施“四促”方略,加快推进“六个发展”,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造福群众的不竭动力,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业绩。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坚持思想上齐心,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为党工作的第一职责,一切行动以《党章》为基准,任何时候都做到信仰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坚持政治上齐步,把“向中央基准看齐”的要求化作具体行动,做到令必行、禁必止、言必信、行必果。坚持行动上齐力,用大局统一思想、协调行动,确保把中省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自觉担当重任。对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项目建设、信访维稳、雾霾治理等重点难点工作,拿出一种勇往直前、舍我其谁的勇气,带领大家破解难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要全力为民造福。时刻坚持民生优先导向,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不玩虚的,不搞假的,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就业、求学就医、社会保障、住房安居、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问题,让咸阳的每一位群众、每一个家庭都能过上幸福、安康、有尊严的生活。要从严从高要求自己。讲正气,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为民谋利上,手握戒尺、依法用权,不以私情费公事,不拿原则做交易,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人、激励人、带动人。讲修为,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保持良好的品行操守,多同普通群众、先进模范、专家学者交朋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讲廉洁,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守住信念防线、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坚决不踩“红线”、不越“雷池”,做一个党和人民信赖的人、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一个亲属和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  C )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C ) 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 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C )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B ) A.120 ℃ B.100 ℃ C.90 ℃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B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D )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__态、__液__态和__气_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_;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__-2 ℃__,一天的温差为_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_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冰的上表面为-10 ℃,下表面是0 ℃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 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C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 ℃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 ℃_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1.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  A )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2.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  C ) A.霜、雾、“白气” B.霜、露、“白气” C.露、雾、“白气” D.露、雾、冰3.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4.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_③_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C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D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C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凝华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华_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华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熔化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凝华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吸_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汽化_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内侧_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干冰升华吸热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气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凝华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和__气温在0 ℃以下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 汽化和液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D )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给湿头发吹热风2.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  C )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B.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C.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D.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3.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__。第3题图题图4.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5.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 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B.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C.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D.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B.图线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D.到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医学生的理想信念篇3

一、中国崛起与“中国梦”

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了“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在参观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说:“刚才我们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也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我们说的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坚信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之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中国梦”深刻道出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同时,“中国梦”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中国梦”是最大限度为实现中国崛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中国梦”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段和他人的援助。如果没有中国梦,人才会流失,人心会不稳,因为这是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强大动力。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实现这一宏伟大业,需要我们,特别是广大青年大学生们为之开拓创新、努力奋斗。需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实干、不断进取,继续“圆梦”。这样,实现中国崛起与“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定将指日可待。

二、“中国梦”赋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五四”前夕在与清华大学毕业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就没有青年的前途。同时,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个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这两点互相联系,归根到底,就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由此可见,国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满足国家需要的青年人才是大有作为的青年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在战略主题中要求,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用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青年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很多、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多,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只有为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而奋斗,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青年,才会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更为广阔的舞台,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青年人的生活时代不同,其历史责任与使命也相应地有所不同。当代青年,很少像过去那样,在战场或艰苦环境当中经受刻苦的锻炼,拥有壮怀激烈、报效国家的机会与责任。但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同样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作为现代人所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志,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发展是第一要义”,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离不开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离不开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要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了坚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将志向与目标变为现实。作为青年人,一旦拥有远大志向和理想,就会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就会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和落实好党的十八精神,开拓奋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2.自强,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有锐气,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只有具备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升力,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凝聚每一个人的“正能量”,从而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3.自立,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表达了广大青年人的愿望。在科技和教育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当代青年有较多的机会学习、运用、创新现代科学技术。广大青年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为此,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

三、激活“正能量”,坚持全面发展目标,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确定的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既是人的不懈追求,也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激活“正能量”的根本。在当代经济社会条件下,对外开放、多元文化、信息时代等因素接踵而至,加上激烈竞争、广泛流动、频繁风险中的不确定因素逐步增多,这使每个人,特别是当代青年大学生要有效适应、驾驭现代社会环境并有所作为。必须具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自觉性,必须善于学习、掌握、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必须培养、提高分析和解读实际问题与疑难问题的能力,这是坚持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是坚持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与核心内容。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界定为“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只有全面发展各种能力,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才能不断从事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一个能力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首先要有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认识和适应自然、社会和自我发展变化最基础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书本理解运用能力、人际交往学习能力、知识运用和更新能力等等。其次是要具备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在实践中有目的地改变、改造、改善、改进和调整实践对象的能力,包括资源转化与整合能力、运用科技手段能力、专业实习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等。最后,就是要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的最高形式,包括创新思维能力、预测决策能力、创新表达能力、创新策略能力等等。所有这些能力,都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既是全面发展的标志,也是推动全面、高效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具备这些综合能力,才称得上是具备拥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才可以“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上述能力,不是凭空而成的,需要我们广大的青年大学生在学习、实践、创新过程中逐步培养、锻炼、摸索、提高。

今日的青年一代是一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生力军,是促进中国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历史使命是“富民强国”,他们的历史任务是学习、工作和奉献。他们是中国今日之责任、明日之希望、民族之未来,是新时代的接班人。他们正处在黄金时代,应当学会竞争,勇于创新,更重要的是做出贡献。展望未来的30年,中华民族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青年应当不断探索,追求并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医学生的理想信念篇4

1.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考单选题:理想的含义是什么?】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
科学的理想不同于空想。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性质上划分,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从时序上划分,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从主体上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从层次上划分,有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从内容上划分,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考单选题:从不同的划分标准看,理想的类型各自是什么?性质;时序;主体;层次;内容。2011年单选题第14题已考】
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考多选题:理想的特征是什么?现实性;预见性】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考单选题:信念的含义是什么?】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  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考多选题:理想与信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根据、前提;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考多选题: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是什么?根本;灵魂;基础;前提】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
(三)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考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什么?】这个共同理想,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也曾出现过失误,党内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和消极腐败现象,但是,党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最大的特点和特有的政治优势,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坚毅品格和博大胸怀。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的特色。【考多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什么?道路;理论;制度】
(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梦想。

1.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励志警句。例如,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这里的“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考多选题:志的内涵是什么?向往;意志】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这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途径。【考分析题: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什么?或什么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一);(二)2014年分析题第37题已考】
(一)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人,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正确的个人理想不是依个人主观愿望随意确定的,从根本上说它是由社会决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整个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而个人理想则从属于社会理想。
(二)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炼和升华
社会是个人的统一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密不可分。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由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许许多多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个人理想的凝炼和升华。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理想代表和反映着这个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还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一)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常常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当人们热切期待着它的到来时,它却总是姗姗来迟。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执着追求的人总会经历顺境与逆境等不同人生境遇,并感受着顺逆中的甘苦、福祸与荣辱。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又容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但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消解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
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惨遭宫刑之祸,蒙受莫大的不幸,但他苦而不悲、孤而不堕,以历代身处逆境而有作为的圣贤为师。他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考单选题:司马迁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正确对待人生逆境】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思想活跃和敏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也容易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困惑。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考分析题: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什么?或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一方面;另一方面。2014年分析题第37题已考】
(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追求崇高的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追求理想需要有执着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着,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李大钊曾指出,“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的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种冒险的美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讲艰苦奋斗,并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考多选题:爱国主义的地位是什么?要求;原则;规范;核心。2012年多选题第31题已考】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一)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三)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考单选题:文化传统的含义是什么?】
(四)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就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景仰。中华民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中都涌现出了许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的英雄业绩为历史所铭记。【考多选题:体现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诗词包括?2014年多选题第31题已考】
(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等名言,都寄托了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
(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四)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考多选题: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一);(二);(三);(四)】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就是千百年来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远播海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人心齐,泰山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多少代人所企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考单选题: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什么?2015年单选题第13题已考】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他们之所以能作出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1.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
事实上,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三、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考分析题: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还要坚持爱国主义?一;二;三】
(二)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考多选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爱国主义体现在?1;2;3。2010年多选题第30题已考】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2.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考多选题: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体现在?(一);(二)。2010年多选题第30题已考】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
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考单选题: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考单选题: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各自是什么?2010年单选题第12题已考】
1.团结统一
一些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爱国人士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坚持"和为贵"和宽厚仁爱的原则,主张用信义、和平的方式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同舟共济。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切身感受到国家的统一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颂歌。
2.爱好和平
这不仅表现在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宽宏胸襟。
3.勤劳勇敢

4.自强不息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的精神境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发愤进取、不懈奋斗。
(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既植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培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也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考多选题: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是什么?体现;基础、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
(一)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考单选题: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2013年单选题第12题已考】改革创新精神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1.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创新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创新,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全面提高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创新的基础在人才。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考分析题: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践行爱国主义?1;2;3;4;5】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考多选题:爱国主义的三个层次是什么?情感;思想;行为】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邓小平曾告诫我们:"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真正的爱国者,要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在爱国的实际行动中。
2.促进民族团结
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各个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每个大学生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维护者、促进者。
3.维护祖国统一
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4.增强国防观念
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国防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青年学子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以报国为己任,义无反顾地投笔从戎,甘洒热血,奉献全部的青春和智慧,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今天,尽管我们国家处于和平时期,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同样需要这样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卫国之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国防观念,心系国家的安危,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能挺身而出,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5.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考单选题:国家安全的含义是什么?】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考多选题: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内容是什么?】随着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在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的情况下,国家安全仍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的威胁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考多选题:新型国家安全观的内容是什么?】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考多选题: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是什么?】没有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就根本不可能有国家安全。政治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保持稳定,不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国防安全是指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考单选题:国家安全的基础是什么?】

1.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考单选题: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考单选题: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考单选题:人生观的含义是什么?】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考多选题:人生观的三个内容是什么?】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考单选题:人生观的核心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考单选题:人生目的回答的是什么?2012年单选题第13题已考】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考单选题:人生目的的含义是什么?】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
(二)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业有成者,无不是在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三)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以追逐个人私利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讨论人生目的问题,是为了认识生活应有的意义,明确人生应追求的目标和方向;讨论人生态度问题,有助于思考入的一生应该有怎样的生活【考单选题:人生态度回答的是什么?】,从而知道应该如何对待生活。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考单选题:人生态度的含义是什么?】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二)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4.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在哲学中,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考单选题:价值的含义是什么?】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该事物或现象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考单选题:价值观的含义是什么?】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
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即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考单选题: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含义是什么?】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人生目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即人生态度问题,同样要以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为根据。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考单选题:人生价值对人生目的与人生态度的影响是什么?】

1.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考单选题: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取决于什么?2013年单选题第13题已考】【考分析题: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关系是什么?或为什么说“给别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2011年分析题第37题已考】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与衡量标准。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考单选题: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什么?2015年单选题第14题已考】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考单选题:人生价值评价的普遍标准是什么?】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考分析题: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或如何理解“简单中的伟大”?2011年分析题第37题已考】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考多选题: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包括?1;2;3;4】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考察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要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同他的能力以及与能力相对应的职责联系起来。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评价人生的价值,应承认人们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都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力量,既要看一个人对社会作出的物质贡献,也要看其对社会作出的精神贡献,同时还要充分肯定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人同样可以对社会作出巨大的精神贡献。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社会是人类创造并由其个体组成的,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将使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动机与效果是相辅相成的,动机引发行为,行为造成效果;效果由行为造成,行为由隐藏其后的动机支配。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要在坚持动机与效果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全面考察其具体的人生实践历程,注重其人生实践的最终结果。 
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考分析题或多选题: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与个人条件是什么?或怎样实现个人价值?(一);(二)】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发展和发挥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要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考单选题:确定人生目标的前提是什么?】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其人生价值实现的程度。【考单选题:决定人生价值实现程度的是什么?】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3.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
二、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一个人自觉地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第一,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第二,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第三,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第四,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
促进自我身心和谐的途径有:【考多选题:促进自我身心和谐的途径包括?(一);(二);(三);(四)】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次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三)合理调控情绪
(四)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集体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交际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友情。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交往各方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和情绪稳定。同时,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使同学们获得一个社会支持系统,当遇到个人一时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时,就可以及时向他人求助。此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满足各种需要。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对一定对象的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一)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考多选题: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原则包括?1;2;3;4】【考分析题: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2013年分析题第37题已考】
1.平等原则
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
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两方面的意思,“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
3.宽容原则
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互助原则
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竞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在竞争中经常遭遇失败就可能使人们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而在竞争中经常获胜又容易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的恶性竞争,既是人际交往的大忌,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大忌。
2.正确认识合作
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社会越发展,人们合作的范围越广大,合作的形式也越多样。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考分析题:如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考单选题: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
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的途径有:【考分析题或多选题: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的途径包括?(一);(二);(三);(四)】
(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人总是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外界事物,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人又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任何个人的个体性都打上了深深的社会性的烙印。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考分析题:个体性与社会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或在“在互联网+时代,为什么网民的言行具有公共性”?】人的这种社会性,意味着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化的洗礼,使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
(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但是,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即使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深深地打上了社会历史的印记,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因此,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它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应自觉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四)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个人的权利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无从谈起。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个人的权利也就无从实现。因此,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是统一的。但是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与享受个人权利简单对应,在道德要求上,不应把是否享受个人权利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先决条件。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考单选题: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在于?】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既尊重个性、承认物质利益,更倡导互助友爱、崇尚奉献精神。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二)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人对自然的改造也有两面性,即人类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等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自觉珍爱自然与保护生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考多选题:道德起源的条件是什么?】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考单选题: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什么?】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考单选题:道德的本质是什么?】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考多选题:道德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认识;调节】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考单选题:道德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2011年单选题第13题已考】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应然”转化。
除了上述主要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四)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入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考多选题:道德的社会作用包括?】
2.道德的历史发展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考单选题: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考多选题: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二);(三);(四);(五);(六)】
(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辩始终是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这种提倡“先义后利”和反对“见利忘义”的思想,不但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当前提高我国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仍有重要意义。
(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向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几千年来,中国人历来主张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中华各民族注重互相交融、和衷共济,建设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倡导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敬礼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谦敬既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中国传统道德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也是人的立身之本。中国传统道德在提倡谦敬礼让的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择善而从”。
(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在中国古人看来,诚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孔子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思想,而且认为“民无信不立”。旬子则进一步将信推行于选贤治国,使信不仅成为朋友伦理、交际伦理的规范,而且扩至一切伦理关系皆应以诚信为本。中国传统道德认为,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
(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因而,人们除了有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而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道德需要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要实现这种追求,就应当明智。【考单选题:道德与智慧的关系是什么?2010年单选题第11题已考】孟子把智看成是判断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认为“是非之心,智也”。在古人看来,“明智”则必须“好学”,学习既包括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也包括学习伦理道德知识,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大都认为,在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认为“仁”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远而不可达到的。人们应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旬子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墨家也非常重视“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重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此外,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还有如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2.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虚无论,另一种是复古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考单选题:如何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十六字】,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干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地发展。
三、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经济运行机制,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遵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要承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的重要任务。【考分析题: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二;三】
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已成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
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要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效应,避免市场经济的消极效应,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考单选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什么?2012年单选题第14题已考】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考多选题:为人民服务核心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是什么?(一);(二);(三)】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不再分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是服务对象,又都为他人服务,全体人民通过社会分工和相互服务来实现共同利益。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必须通过向社会和他人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建立满足社会和他人需求的良好信誉,即通过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并为社会和他人所接受以实现自己的利益。
(三)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考单选题: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其他道德形态的标志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考单选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什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考多选题: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什么?(一);(二);(三)】
(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考多选题:集体主义原则的层次包括?】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当然,在现阶段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同时,还要继续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1.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一)提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1.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2.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又体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道德建设的新要求。3.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考多选题: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们应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 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二是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三)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考单选题: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什么?2010年单选题第13题已考】
诚实守信不仅是一项道德规范,而且是一项法律规范。【考单选题:既是道德规范也是法律规范的公民道德要求是什么?2013年单选题第11题已考】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考分析题或多选题:为什么要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或为什么说“诚信是一种道德力量”?首先;其次;最后。2012年分析题第37题已考】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市场经济虽然是要求讲究信用的经济,但也具有明显的趋利性。如果不加约束,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会造成经济活动中出现大量失信行为,产生尔虞我诈、损人利己的后果。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诚实劳动、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为人诚恳、待人诚实、做事实在、追求信誉等。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四)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2.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范畴,“荣”即荣誉,“辱”即耻辱,两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明荣知耻、扬荣弃耻、提升人格、软化风气,推动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形成。

1.法律的一般含义
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从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只有透过各种法律现象,把握其本质,才能深刻揭示法律的一般含义。【考多选题:法律的含义是什么?第一;第二;第三】
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考单选题: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法律是道德的支撑。【考单选题: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2014年单选题第14题已考】国家创制法律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二是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考多选题:国家创制法律的方式有?制定;认可】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纪律观念等也在保证法律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首先,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统治阶级不仅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和遵守法律,而且要求统治阶级的成员也遵守法律。其次,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还体现在国家政策、统治阶级的道德、最高统治者的言论等形式之中。
第三,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律的历史发展
除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外,法律发展史上也相应地先后产生过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1.奴隶制法律
奴隶制法律的主要特征有:一是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二是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三是刑罚方式极其残酷,四是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2.封建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有:一是肯定人身依附关系,二是封建等级制度,三是维护专制王权,四是刑罚严酷、野蛮擅断。
3.资本主义法律
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有:一是法律渊源不同。二是法律结构不同。三是法官权限不同。四是诉讼程序不同。【考多选题: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不同之处是?一;二;三】
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原则:一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二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三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考多选题: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一;二;三】
4.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过程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社会主义法律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所创立的。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可能在原有社会形态之中大规模地形成和发展,因而社会主义法律都是经由社会主义革命,以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为基础而被创立和建设起来的。二是迄今为止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产生的。
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考单选题:社会主义法律的目标是什么?】社会主义法律为实现普遍意义的平等、自由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它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所追求的历史目标是对以往各种历史类型法律制度的超越。

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考多选题: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什么?意志;内容】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所体现的共同意志,并不是人民中各个阶级、阶层和群体的意志的简单相加,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领导下逐步形成的。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更能够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更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引人们去发现客观规律,在法律实践中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前人和他人的成功经验实际上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对这些成功经验的吸收,就是对规律性认识的吸收。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实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除了具有规范作用外,还具有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考多选题: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包括?指引;预测;评价;强制;教育。2014年多选题第30题已考】
1.指引作用
法律具有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考单选题: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什么?】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考多选题:法律指引作用的内容是什么?】与之相应的指引形式分别为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性指引。授权性指引是指运用授权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禁止性指引是指运用禁止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不得做什么;义务性指引是指运用义务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考单选题:授权性、禁止性、义务性指引各自告诉人们什么?2011年单选题第12题已考】
2.预测作用
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对特定行为的法律后果进行预测,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法律的规定,从而减少和化解一些矛盾和纠纷,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3.评价作用
法律具有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价客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4.强制作用
法律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障实施的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律的其他作用的保障。国家是强制的主动主体,作为被强制对象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则是被动主体。法律强制的手段是国家强制力,包括警察、法庭、监狱。
5.教育作用
法律具有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教育作用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考多选题:法律教育作用的实现方式是什么?】一是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二是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三是通过对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法律上的行为楷模。教育作用普遍存在于法律的其他作用中。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是其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对于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考多选题:法律的社会作用是什么?】
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4.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考多选题: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及其各自内涵是什么?】
(一)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考单选题: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什么?】
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有权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自主地制定本行政区的法律。
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考多选题:立法活动包括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二)法律执行
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考多选题: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行政执法的主体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另一类是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此外,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执行法律。
(三)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考多选题: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司法原则主要有: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考多选题:司法的主要原则包括?】
(四)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考单选题: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1.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一)宪法的特征【考多选题:宪法的特征是什么?1;2;3】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一方面,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的立法机关。另一方面,通过、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我国宪法的作用体现在:一是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规定国家权力的归属,规定国家权力的职责分工、权力行使的方式和程序;二是确认国家制度,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国家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三是确认和规范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四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所有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是无效的。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考多选题: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2;3;4;5】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考单选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保障原则
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重要标志。
4.法治原则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考单选题:依法治国的根要是什么?2010年单选题第14题已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制度
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等。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考单选题:公民的含义是什么?】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考单选题:宪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宪法是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考多选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2;3;4;5;6;7;8】
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1.平等权
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考分析题: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3年分析题第37题已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考多选题: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是什么?2010年多选题第31题已考】。政治自由主要是指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其含义包括:公民有信教或者不信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者那种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中的这个教派或者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或者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考多选题: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4.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包括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人身自由主要指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则还包括与狭义人身自由相关联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与公民个人生活有关的权利和自由。
5.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6.社会经济权
社会经济权是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考单选题: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主要包括:一是财产权。二是劳动权。三是休息权,是指劳动者为保护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与制度而享有的休息和休养的权利。四是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因特定原因不能通过其他正当途径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手段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社会福利的一种权利。【考多选题:社会经济权的内容包括?】
7.文化教育权
公民受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考单选题: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内容是什么?】
8.特定主体权利
这些特定主体具体是指妇女、离退休人员、残废军人、残疾人、军烈属、母亲、儿童、老人、青少年、华侨等。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考多选题: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1;2;3;4;5;6】
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务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是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考单选题: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是什么?】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义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确保国家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国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日益繁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确定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发展方向和根本路径,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考多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是什么?(一);(二);(三);(四);(五)】
(一)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的法律制度必然是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所构建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包括的全部法律规范、所确立的各项法律制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二)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一方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内在要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发挥了积极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
(三)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与这一基本国情相适应,中国宪法和法律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立法体制,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结构特征,这既反映了法律体系自身的内在逻辑,也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
(四)体现继承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一方面,注重继承中国传统法制文化优秀成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另一方面,注意研究借鉴国外立法有益经验,吸收国外法制文明先进成果,但又不简单照搬照抄,使法律制度既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又顺应当代世界法制文明时代潮流。这个法律体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充分体现了它的独特文化特征。
(五)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国家还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然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然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封闭的、固定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考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独立法律部门是什么?2012年单选题第12题已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考多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包括?1;2;3;4】
1.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2.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解决的是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国家法制的基础,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3.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行使地方立法职权,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了大量地方性法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
1.宪法相关法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政治关系,包括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方面的法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标志象征方面的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
2.民法商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考分析题:为什么说“在法律关系中,也要坚守诚信”?2012年分析题第37题已考】【考多选题: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商法调整商事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考多选题:商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对民事商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作出规定,明确了民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以及民事主体、民事行为、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制度。
3.行政法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的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正公开、有效监督等原则【考多选题: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既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注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
4.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经济法为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5.社会法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考多选题:社会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责任,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其他需要扶助的特殊人群的权益提供必要的保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6.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我国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考多选题: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011年多选题第30题已考】
我国刑法规定了犯罪的概念;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附加刑【考多选题: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并对刑罚的具体运用作出了规定。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诉讼法律制度是规范国家司法活动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非诉讼程序法律制度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人民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我国制定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三大诉讼法。【考多选题:我国的三大诉讼法包括?】
我国制定了仲裁法,规范了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机构的设立,明确规定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从机构设置上保证了仲裁委员会的独立性,明确将自愿、仲裁独立、一裁终局等原则作为仲裁的基本原则【考多选题:仲裁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系统规定了仲裁程序。
调解的种类包括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考多选题:调解的种类包括?】,其中诉讼中调解指司法调解【考单选题:诉讼中调解是什么?2013年单选题第14题已考】,诉讼外调解指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考多选题:诉讼外调解是什么?】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
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法治有助于维护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法治更关乎百姓的福祉,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来讲,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法治建设的各方面来讲;无论立法、执法、司法还是守法都与百姓息息相关;从人的一生福祉来讲,无不需要法治的护航。【考分析题:为什么说“法治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2015年分析题第37题已考】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是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考单选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充分的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考多选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有:【考多选题: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在于?(一);(二);(三)】(一)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二)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三)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考多选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012多选题第30题已考】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考单选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考单选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什么?】,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考单选题: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什么?2014年单选题第13题已考】,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考单选题: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什么?】,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考单选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依法治国主要包括四项基本要求:一是科学立法。二是严格执法。三是公正司法,就是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四是全民守法。【考多选题: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上的必然反映。执法为民包括三项基本要求:一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二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三是文明执法,执法的过程和方式符合法定要求,运用说服教育、调解疏导等手段,做到仪容整洁、举止文明、态度公允、用语规范,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考多选题: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执法是公平正义的保障,司法则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公平正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考多选题: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一;二】一是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表现为:立法机关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法律,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法律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充分体现社会的公正原则和标准。执法公正是立法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考多选题: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的关系是什么?】执法公正表现为:坚持合法合理原则,保证一切执法活动符合法律规定,符合社会公理;坚持及时高效的原则,保证所有法律纠纷能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坚持程序公正的原则,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正,使执法过程变为人们感受民主、客观、公平的过程。【考多选题:执法公正的原则包括?】二是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实体公正,事关法律权利、义务、责任的设定和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程序公正,事关法律权利、义务、责任的设定和裁判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追求的目标,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考多选题: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是什么?】
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全体人民摆脱贫穷落后,最终走上小康和共同富裕。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大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要保障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局。
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强大推动力量。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党也要领导人民执行法律,同时党也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考多选题:党领导法治的途径是什么?】
3.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所包含的民为邦本、以法治国、礼法并用、法尚公平、援法论罪、宽严相济、慎刑恤罚等诸多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进步意义和合理价值,已融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中,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呈现出民族特色。但由于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封建制时期较长,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也包含着很强烈的封建人治思想。封建人治思想的基本特点是主张君权神授、君主专制、权大于法、义务本位、严刑峻罚。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精华的同时,必须坚决反对和摒弃封建人治思想。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
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一些有益思想和观点,如人民主权、人权保障、权力制约、法律平等、正当程序、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法治思想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之上,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建设的,其根本目的在于维系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因此,在借鉴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某些合理因素的同时,要清醒地认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根本区别,认清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实质,有力抵御其中错误思想观点的侵蚀。
(三)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考分析题:为什么“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2015年分析题第37题已考】
(四)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一方面,依法履行职责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服务大局,不能不顾大局,割裂法治建设与改革发展、与党和国家大局的关系,脱离目标方向孤立地看待、推进法治工作;另一方面,服务大局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是依法正确履行职责,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去服务大局,脱离法定职权职能乱作为,滥用权力,影响妨碍大局。

1.法治思维方法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考单选题: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是什么?】法治思维方式与人治思维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法治思维方式是一种逻辑的、理性的思维方式,而人治思维方式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点是个体的人或少数人的感性,具有任意性和个体性或具体性。【考单选题:法治思维方式与人治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就体现在:【考多选题:法治思维的特征是什么?(一);(二);(三);(四)】
(一)法律至上
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考多选题:法律的至上性表现在?】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类社会规范的调整时,法律规范的适用要优先于其他社会规范。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二)权力制约
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考多选题:权力制约原则的要求包括?】职权由法定,是指国家机关的职权必须来自法律明确的授予。有权必有责,是指国家机关在获得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和责任。用权受监督,是指国家权力的运行和行使必须接受各种形式的监督。违法受追究,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三)人权保障
人权是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考多选题:人权保障的种类包括?】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各项人权保护的具体事项有待立法机关通过立法作出明确规定。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行政机关是否能够有效地保护人权,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人权保障状况。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它为解决私人之间的人权纠纷提供了有效渠道,是纠正和扼制行政机关侵犯人权的有力机制,也是排除反人权的立法的重要手段。
(四)正当程序
程序问题与实体问题同等重要。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基本特征。【考多选题:正当程序的特征包括?】中立性是正当程序的底线标准。程序的中立性,是指程序的制度设计和运行应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得偏向于或有利于任何一方当事人。参与性是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程序的参与性,是指利害关系人有机会参与到程序中来,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意见主张,实质性地影响程序的结果或结论。公开性是正当程序的重要特征。程序的公开性,是指程序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时限性是正当程序的内在要求。程序的时限性,是指程序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而必须在合理的时间期限内终结。
2.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自由与平等、实体与程序的关系。【考多选题: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一);(二);(三);(四);(五)】
(一)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同属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范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考多选题: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是?基础;保障】
(二)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权力来源于权利。在民主和法治的国度,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机构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第二,权力服务于权利。设立国家权力的目的,在于为人民服务、为权利服务。第三,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法律所授予的权利是权利主体自主支配自己的行动和财产的自治领域,是权利主体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的自由空间。第四,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公民的权利就是国家的义务,公民通过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对国家机构及其公务人员行使权力进行监督和控制,以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异化。【考多选题: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2015年多选题第31题已考】
(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法律问题的核心是法律权利义务问题,法治思维是一种法律权利义务思维。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条件。【考单选题: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条件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第一,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第二,总量上的等值关系。首先是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其次是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相包含。法律权利的范围就是法律义务的界限,同样,法律义务的范围就是法律权利的界限。第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义务以其强制某些积极行为发生、防范某些消极行为出现的特有约束机制而更有助于建立社会秩序;法律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更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考多选题: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第一;第二;第三】
(四)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考单选题: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但是,自由与平等之间既存在相容和一致的方面,也存在对立和冲突的方面。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上的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五)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实体和程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实体法是规定社会主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责任的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程序法是保障社会主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责任得以履行或实现的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二是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关系。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法律公正两个不可偏废的方面。【考多选题:实体与程序的关系表现在?】
3.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考分析题:怎样培养法治思维?(一);(二);(三)】
(一)学习法律知识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前提。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治思维方式。
(二)掌握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人们按照法治的要求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法律工作者使用的法律方法相当复杂,有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推理的方法、填补法律漏洞的方法、认定事实的方法等。【考多选题:法律方法的种类包括?】
(三)参与法律实践 法治思维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治思维方式。一是参与立法讨论。二是进行法律监督。三是旁听司法审判。

1.法治思维方法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考单选题: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是什么?】法治思维方式与人治思维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法治思维方式是一种逻辑的、理性的思维方式,而人治思维方式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点是个体的人或少数人的感性,具有任意性和个体性或具体性。【考单选题:法治思维方式与人治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就体现在:【考多选题:法治思维的特征是什么?(一);(二);(三);(四)】
(一)法律至上 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考多选题:法律的至上性表现在?】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类社会规范的调整时,法律规范的适用要优先于其他社会规范。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二)权力制约 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考多选题:权力制约原则的要求包括?】职权由法定,是指国家机关的职权必须来自法律明确的授予。有权必有责,是指国家机关在获得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和责任。用权受监督,是指国家权力的运行和行使必须接受各种形式的监督。违法受追究,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三)人权保障 人权是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考多选题:人权保障的种类包括?】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各项人权保护的具体事项有待立法机关通过立法作出明确规定。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行政机关是否能够有效地保护人权,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人权保障状况。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它为解决私人之间的人权纠纷提供了有效渠道,是纠正和扼制行政机关侵犯人权的有力机制,也是排除反人权的立法的重要手段。
(四)正当程序 程序问题与实体问题同等重要。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基本特征。【考多选题:正当程序的特征包括?】中立性是正当程序的底线标准。程序的中立性,是指程序的制度设计和运行应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得偏向于或有利于任何一方当事人。参与性是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程序的参与性,是指利害关系人有机会参与到程序中来,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意见主张,实质性地影响程序的结果或结论。公开性是正当程序的重要特征。程序的公开性,是指程序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时限性是正当程序的内在要求。程序的时限性,是指程序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而必须在合理的时间期限内终结。
2.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自由与平等、实体与程序的关系。【考多选题: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一)(二)(三)(四)(五)】
(一)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同属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范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考多选题: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是?基础;保障】
(二)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权力来源于权利。在民主和法治的国度,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机构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第二,权力服务于权利。设立国家权力的目的,在于为人民服务、为权利服务。第三,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法律所授予的权利是权利主体自主支配自己的行动和财产的自治领域,是权利主体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的自由空间。第四,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公民的权利就是国家的义务,公民通过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对国家机构及其公务人员行使权力进行监督和控制,以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异化。【考多选题: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2015年多选题第31题已考】
(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法律问题的核心是法律权利义务问题,法治思维是一种法律权利义务思维。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条件。【考单选题: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条件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第一,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第二,总量上的等值关系。首先是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其次是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相包含。法律权利的范围就是法律义务的界限,同样,法律义务的范围就是法律权利的界限。第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义务以其强制某些积极行为发生、防范某些消极行为出现的特有约束机制而更有助于建立社会秩序;法律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更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考多选题: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第一;第二;第三】
(四)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考单选题: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但是,自由与平等之间既存在相容和一致的方面,也存在对立和冲突的方面。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上的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五)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实体和程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实体法是规定社会主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责任的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程序法是保障社会主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责任得以履行或实现的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二是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关系。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法律公正两个不可偏废的方面。【考多选题:实体与程序的关系表现在?】
3.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考分析题:怎样培养法治思维?(一);(二);(三)】
(一)学习法律知识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前提。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治思维方式。
(二)掌握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人们按照法治的要求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法律工作者使用的法律方法相当复杂,有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推理的方法、填补法律漏洞的方法、认定事实的方法等。【考多选题:法律方法的种类包括?】
(三)参与法律实践
法治思维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治思维方式。一是参与立法讨论。二是进行法律监督。三是旁听司法审判。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二是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三是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四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考多选题: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是什么?一;二;三;四】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考分析题或多选题:为什么说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或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的要求”?(一);(二);(三);(四)2010分析题第37题已考】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国家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和公共生活的文明进步。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依然存在一些公德缺失的不文明现象,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必然会损害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和文明风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构建社会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需要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和把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结合具体的公共生活领域阐述:如交通;环保;网络领域等)【考分析题:如何构建文明的生活秩序?2010年分析题第37题已考】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考多选题:社会公德的地位是什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考多选题: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2.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考单选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中的体现是什么?】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格言。
3.爱护公物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4.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考单选题: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3.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基本原则主要有: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考多选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等。【考多选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种类包括?】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严格依照调查、决定和执行程序进行,被处罚人可依法通过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保护合法权益。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二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三是和平进行原则。 【考多选题: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均适用集会游行示威法。文娱、体育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不适用集会游行示威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第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第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第三,煽动民族分裂的;第四,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考多选题:不予许可的集会游行示威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三)道路交通安全法
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依法管理原则。二是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考多选题: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按照法律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四)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考多选题: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考多选题: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二是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三是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四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考多选题: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是什么?一;二;三;四】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考分析题或多选题:为什么说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或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的要求”?(一);(二);(三);(四)2010分析题第37题已考】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国家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和公共生活的文明进步。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依然存在一些公德缺失的不文明现象,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必然会损害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和文明风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构建社会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需要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和把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结合具体的公共生活领域阐述:如交通;环保;网络领域等)【考分析题:如何构建文明的生活秩序?2010年分析题第37题已考】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考多选题:社会公德的地位是什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考多选题: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2.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考单选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中的体现是什么?】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格言。
3.爱护公物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4.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考单选题: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3.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基本原则主要有: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考多选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等。【考多选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种类包括?】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严格依照调查、决定和执行程序进行,被处罚人可依法通过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保护合法权益。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二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三是和平进行原则。 【考多选题: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均适用集会游行示威法。文娱、体育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不适用集会游行示威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第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第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第三,煽动民族分裂的;第四,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考多选题:不予许可的集会游行示威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三)道路交通安全法
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依法管理原则。二是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考多选题: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按照法律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四)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考多选题: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考多选题: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考多选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二);(三);(四);(五)】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考单选题: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诚实守信不仅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着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具体行业立足的基础。
(三)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四)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五)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考单选题:职业道德的最高层次要求是什么?】
2.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一)劳动法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利的宗旨首先体现在它的基本原则中。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立法宗旨。二是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考多选题: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二)就业促进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一是明确“劳动者自主择业”。二是明确“市场调节就业”。三是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等等。
(三)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考多选题: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工会组织或职工代表可以依法与所在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达成书面协议,订立集体合同。【考单选题:集体合同的含义是什么?】集体合同不能代替劳动合同,劳动者个人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另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减少劳动纠纷,稳定、协调劳动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考多选题: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包括?】
3.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其一,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其二,就业机制有待完善。其三,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择业和创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创业则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职业活动不仅是人谋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人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如果只是从个人的、工具性的和物质需要的角度来看待职业,就必然会忽视职业生活所具有的更丰富、更深刻的人生内涵。
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大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第一,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第二,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第三,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大学生在对待职业的问题上,除了要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外,还应当具 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准备和抱负。
1.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2.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铸造人才的大熔炉。实践不仅是人才成长的动力,而且是衡量人才的标准。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实践中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于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虽然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话题,但是在今天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

1.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且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考多选题:恋爱中的道德要求包括?】
1.尊重人格平等2.自觉承担责任。爱情的本质是责任。
3.文明相亲相爱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考多选题:恋爱与婚姻家庭的关系是什么?】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婚姻和家庭是两个既密切相关又具有明显区别的概念。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彰显出婚姻的意义。【考多选题:婚姻与家庭的关系是什么?】
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自然因素。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具体表现为婚姻家庭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并受到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其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结构,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由此可见,自然属性仅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才是婚姻家庭的本质所在。【考单选题:婚姻家庭关系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我们要大力提倡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考多选题: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尊老爱幼。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求父慈子孝的国度。
2.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考多选题: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原则,还是基本国策的内容是什么?】
3.夫妻和睦。夫妻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4.勤俭持家。
5.邻里团结。
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婚姻法是调整一定社会的婚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现。我国现行婚姻法既有结婚、夫妻关系和离婚的规定,又有关于父母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间权利义务的规定,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一)婚姻法
1.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有五项:一是婚姻自由。二是一夫一妻,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三是男女平等。四是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五是计划生育,是指通过生育机制有计划地调节人口再生产。【考多选题: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婚姻法有六项禁止性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婚姻法还明确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这不仅仅是婚姻家庭关系的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而且是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共同责任,具有丰富的法律内涵和道德底蕴。
2.结婚的条件和程序
结婚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结婚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遵守法定程序;结婚是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考多选题:结婚的含义是什么?】
结婚的法定条件分为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结婚的必备条件有三个:【考多选题:结婚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这是婚姻自由原则的必然要求,目的是维护公民的婚姻自主权。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婚姻当事人只有各自在未婚、离婚或丧偶的情况下才能结婚。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构成重婚罪,要承担法律责任。结婚的禁止条件:【考多选题:结婚的禁止条件是什么?】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二是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结婚除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外,还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即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结婚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
3.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夫妻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方面。
4.离婚的原则和方式
处理离婚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保障离婚自由。二是反对轻率离婚。【考多选题:离婚的原则是什么?】
离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协议离婚。另一种是诉讼离婚。【考多选题:离婚的方式是什么?】
离婚只是从法律上解除了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血亲关系不因此而消除,无论子女由哪方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故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二)继承法
继承专指财产继承,即自然人死亡后,按照法定程序,把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即遗产)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在继承关系中,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接受财产的人称为继承人;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的遗产的权利称为继承权。
继承的方式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四种。【考多选题:继承的方式是什么?】法定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财产继承制度。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和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遗嘱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死亡后,按他生前所立的遗嘱内容,将其遗产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指定的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遗赠是指遗嘱人用遗嘱的方式将其个人财产于其死亡后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国家或者集体组织的一种法律制度。遗赠扶养协议是指受扶养人和扶养人之间关于扶养人承担受扶养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受扶养人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遗赠给扶养人的协议。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高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2.1.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考多选题:个人品德的含义是什么?2015年多选题第30题已考】
个人品德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实践性。个人品德不是个人的某种先天禀赋,而是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化锤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意识现象,而是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方式。其二,综合性。个人品德不是某种道德要素的表现,而是个人的道德认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不是个别的具体行为,而是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其三,稳定性。个人品德不是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心理现象,而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考多选题:个人品德的特点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品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二,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其三,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考多选题:个人品德的作用表现在?】 
2.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考分析题:如何从道德修养上健全个人品德?(一);(二);(三);(四)】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称为道德修养。【考单选题:道德修养的含义是什么?】道德修养体现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体现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上,体现在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上。
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这些道德观念的冲突中,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考单选题:道德修养的实质是什么?】
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考单选题:道德修养的特征是什么?】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其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最后,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其一,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其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其三,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其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其五,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考多选题:道德修养的方法及其各自内涵是什么?2012年单选题第11题已考;2013多选题第31题已考】
(三)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导向、一种追求。模范人物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直观的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能够带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考分析题: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道德修养是人们联系社会实践在道德上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升华。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是要主动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正确地看待社会;二是要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发明创造等社会实践,不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境界,为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创造条件。
3.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考分析题:如何从法律修养上健全个人品德?(一);(二);(三);(四)】
只有当大学生能够按照法律的要求观察、思考、处理法律问题,才能成功地应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
(一)讲法律
思考与处理涉及法律的社会问题,要以法律为准绳。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
(二)讲证据
思考与处理涉及法律的社会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适用法律。【考多选题:讲证据的关键是什么?】
(三)讲程序
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简单地说,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些事情才是符合法律的。
(四)讲法理
思考与处理涉及法律的社会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其一,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其二,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其三,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考多选题:讲法理的内涵是什么?】与其说法律思维的首要任务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结论,不如说是寻求据此作出结论的法律理由。

相关热词搜索: 理想信念 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