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祝福课后练习_

时间:2021-10-18 12:14:34 来源:网友投稿

《祝福》课后练习

 祝福

 作者:鲁迅

 设计者:南海狮山高级中学 潘千飞

 一、课文学习跟进练习

 (一)练习题组(一):选择题

 1. 课文内容以及关联词语考查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 ﹚四婶,﹙ ﹚后来雇佣的女工, 大抵﹙ ﹚懒﹙ ﹚馋,﹙ ﹚

 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 ﹚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 因为 非 即 或者 所以

 B.只是 由于 非 就 而且 因此

 C.只有 因为 或 还 或者 所以

 D.只是 由于 或 或 而且 因此

 2. 课文内容以及句子衔接考查题

 下面句子横线处应填的一句话是﹙ ﹚

 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

 的。”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

 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了,

 说那是祥林嫂的婆婆。

 A.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B.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C.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D.她诚然是逃出来的,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

 3. 课文分析以及文意理解考查题

 细读下面一段文字,选出对文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 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

 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

 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

 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

 1

 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

 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

 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A.嘲弄鲁镇的人们沉浸在迷信的、落后的、麻木的生活状态中。

 B.揭示出沉重的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氛围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实。

 C.暗示这种虚伪和残酷的社会现实不会维持多久的时间。

 D.悲愤地控诉祥林嫂的死在鲁镇活着的人们中没有引起一点反响。

 4. 课文理解以及人物形象考查题

 下面这句话中画线的文字表现了这些老女人( )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段悲惨的故

 事。

 A.发自善良本意的同情

 B.把咀嚼别人的痛苦当成开心的事

 C.同情是主要的,好奇心是次要的D.好奇心是主要的,同情是有限度的5. 课文探究以及小说主题考查题

 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 )

 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

 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

 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

 结构谨严。

 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

 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二)课文学习跟进练习题组(二):简答题

 1. 环境描写以及审美鉴赏题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雪花落在积得厚厚

 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这是课文描写雪的一处,请联系结合

 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2

 2. 课文理解以及人物形象分析题

 下列四段文字都写到了祥林嫂的眼睛,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

 神与心理状态?

 ①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②(但不到一顿饭时候 , 她便回来, )神气很舒畅, 眼光也分外有神? ?

 ③(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

 瞪着眼睛,不说一句 话 ? ?

 ④(她像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

 只是失神地站着? ?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

 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二、教材本身作业呈现

 (一)有人说,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有人说,祥林嫂是被鲁四老爷

 之类极端冷酷的人“杀”死的,也有人说是柳妈的一席话 葬送了祥林酸。全班或

 分组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

 (二)联系课文内容,分析以下句 段。

 1. 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 偏偏要在这时候 ——这就可见

 是一个谬种! ”

 3

 (四叔为什么骂祥林嫂是“谬种” ?)

 2.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 便特意寻来, 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

 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 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

 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特意”“满足”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 ?)

 3.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 早已成为渣滓, 只值得烦

 厌和唾弃 ? ?

 (说“大家咀嚼赏鉴”祥林嫂的悲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

 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

 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 ?阎罗大王只

 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 ”

 ( 柳妈是善女人、不杀生,可是为什么认为祥林嫂应该“撞一个死” ?)

 5. “祥林嫂,你放着罢 ! 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 ! 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你放着罢,祥林嫂 ! ”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 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也不再去取烛台, 只是失神

 的站着。

 (四婶前后两次不让祥林嫂动祭具, 祥林嫂两次反应大不相同, 为什么?比

 较一下,“祥林嫂,你放着罢 ! ”和“你放着罢,祥林嫂 ! ””在表达上有什么不

 同?)

 4

 6.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

 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 能不能改成 “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 一手拄着一支

 比他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纯乎是一个老丐了”?为什么? )

 (三)小说中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外貌, 这三次肖像描写可以说代表了她人生

 的三个阶段。试找出来,仔细品味,谈谈它们各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

 其中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四)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

 祀活动, 于是拿起菜刀, 跑到土地届怒砍门槛。

 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

 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三、延伸训练

 下列文段是鲁迅小说《药》的结尾第四部分,请认真阅读,并回答问题。

 四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 本是一块官地; 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 是贪走便

 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

 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的坐

 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 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

 微风起来, 吹动他短发,

 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

 5

 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 也是半白头发, 褴褛的衣裙; 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

 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

 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

 了篮子。

 那坟与小栓的坟, 一字儿排着, 中间只隔一条小路。

 华大妈看他排好四碟菜,

 一碗饭,立着哭了一通,化过纸锭;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

 那老女人徘徊观望了一回, 忽然手脚有些发抖, 跄跄踉踉退下几步, 瞪着眼只是

 发怔。

 华大妈见这样子,生怕他伤心到快要发狂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过小路,

 低声对他说,“你这位老奶奶不要伤心了,——我们还是回去罢。”

 那人点一点头,眼睛仍然向上瞪着;也低声吃吃的说道,“你看,——看这

 是什么呢?”

 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 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 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 露

 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

 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 但望这红白的花, 却还能明白看见。

 花也不很

 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

 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 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

 不愿意根究。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

 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 ?孩子不会来玩 ; ——亲戚本家早不来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大声说道:

 “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

 我知道么?”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

 “我 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 ; 你闭

 了眼睛就是了。

 ——你如果真在这里, 听到我的话, ——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

 顶,给我 看罢。”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

 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

 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6

 许多的工夫过去了 ; 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

 华大妈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担,便想到要走;一面劝着说,“我们

 还是回去罢。”

 那老女人叹一口气, 无精打采的收起饭菜; 又迟疑了一刻, 终于慢慢地走了。

 嘴里自言自语的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 ”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 忽听得背后“哑 — — ”的一声大叫; 两个人都悚然

 的回过头, 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 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 箭也似的飞去了。

 一九一九年四月

 1. 小说结尾写道: “? ? 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

 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段描写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映衬两位母亲的麻木、呆滞

 B.渲染坟场的悲凉与恐怖

 C.是坟场环境的如实写照

 D.表现出小说的悲剧性结局( )

 2. 文中“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

 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

 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根据对其形与神的描写,推测这

 个女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特点。

 3. 《祝福》写了祥林嫂的悲剧,《药》写了华、夏两家的悲剧,根据你的阅

 读理解,你觉得小说究竟写了怎样的悲剧。请结合时代背景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附后)

 7

 附:参考答案

 一、

 (一)

 1. 答:A

 2. 答:C

 3. 答:B

 4. 答:D

 5. 答:D

 (二)

 1.

 答:①营造氛围。表现冷寂凄凉的气氛,为祥林嫂的悲惨结局设置了凄

 冷的氛围。②表现人物。这样感觉是“我”的主观感受,衬托“我”心境

 的孤寂沉重。③突出主题。本篇小说反映的是,是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

 下劳动人民的悲剧,阴冷的环境可以增加读者的通感,有利于唤醒人们。

 2.

 ①精神麻木,不复有生的欲望

 ②迷信神灵,在无知和虚幻中获得安慰

 ③失望无望,麻木地面对人世的冷漠

 ④希望破灭,精神受到沉重打击

 二、

 (一)

 可以分为正反的论题进行讨论。

 正:大家都是凶手,反:大家都不是凶手。

 正:从精神实质上来说,大家都是凶手。

 在封建道德观念和封建礼教的驱使下, 占统治地位的鲁四老爷等人, 自然极

 力维护封建的思想统治, 就是普通民众, 在两千年封建统治的禁锢下, 精神上也

 受到极大的毒害,往往成为冷漠、残忍的看客和无意识的凶手。可以说,祥林嫂

 身边的每个人, 几乎都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迫害与虐杀祥林嫂的行动中来。

 鲁迅

 8

 曾将他们命名为“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他们的“杀人”多是以语言、表情

 来完成的。

 反:从犯罪学的意义上来说,大家都不是凶手。

 大家都没有犯罪动机。

 大家都没有动手谋杀。

 许寿裳说《祝福》 的主题:“不

 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这种封建的思想观念和封建礼教也为祥林嫂奉为圭臬, 因此,她才会对再嫁

 以死抗争,并且内心一直有极强的罪恶感,才会去捐门槛赎罪。可以说,封建礼

 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

 (二)

 1. 表面上祥林嫂大年夜就死了,死的不时候。本质上,一妇嫁二夫,

 违背了封建礼教。

 2. 这些老女人“特意“寻来 , 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 , 并不是真心同情她 ,

 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 . 猎奇之后得到一种“满足” , 以通过鉴赏他

 人的痛苦来填补自己精神上的空虚 .

 3. 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冷漠麻木的心灵的批判和激愤之情 .

 4. 因为,祥林嫂嫁了两个丈夫,还死了儿子。她不仅不守“妇道”,

 还违背了封建礼教。所以应该撞一个死。

 5.

 ①祥林嫂第一次感到“疑惑” , 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

 她已经捐了门槛 , 认为自己已经“赎罪”了 , 可以被“宽恕”了 , 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接受” , 她的精神崩溃了。

 ②“祥林嫂 , 你放着罢 ! ”和“你放着罢 , 祥林嫂 ! ”两句话的语气很不

 一样, 后者命令的意味更强烈 , 态度也更严厉 .

 6. 修饰语后置了 , 证明祥林嫂确实已经以乞讨为生 , 并且乞讨艰难 , 乞

 讨时间很长了 . 这种后置的写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

 祥林嫂的三幅画像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状态。第一幅是一个以

 精神力量对抗着人生的灾难,在漩涡中挣扎的时候,她的思想是明净的,

 是未失去希望的青年妇女形象,她的生活是困苦的,而她的生命力旺盛的,

 9

 特别是她的精力是充沛的,如她红润的两颊。第二幅则是精神受挫,意志

 支柱受到侵蚀而动摇,极力坚持却又无可奈何的形象。脸色和眼光都失去

 应有的精神力量。第三幅则是精神完全枯竭的妇女形象,物质上一无所有,

 肉体也成为了空壳,特别是精神上毫无寄托,从内到外都已经彻底垮掉。

 (四)

 这是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肯定回答,也可以否定回答,只要言之有理

 即可。

 例如肯定回答。

 我觉得是妥当的。原因有三: 1. 祥林嫂所做的这个事本身,祥林嫂两

 次捐门槛,能捐,说明前提得到认可,捐后却还是老样子,“赎罪”而不

 得,希望“宽恕”而不得。内心有愤怒。

 2. 祥林嫂这个人,一直生活在社

 会底层,一直被残害,她也具有反抗行为,尽管是无力的,但毕竟有,延

 伸到这极点,反抗可能爆发。

 3. 社会这个因素,社会不接受被迫害的自己,

 唯有那一套封建礼教,唯有冷漠,导致祥林嫂的精神崩溃,崩溃中当然有

 疯狂的举动。这更好四表现了在封建社会下祥林嫂的悲哀,更体现出作者

 对民众冷漠的激愤。

 三、

 1. 答 D

 2.

 (1)从其头发,衣着可见她的生活状态。有兵、匪、苛捐杂税,各色

 人等的压迫,多年来生活艰难,再加上丧子之痛,生活极为艰难。

 (2)她的心理是悲痛的,更主要的是她并不理解自己的儿子,以为儿子是

 丢人的,做了丢人的事情,内心深处是羞愧的。

 3.

 (1)从内容实质看,《祝福》和《药》反映的角度不一样,但精神实

 质是一样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都是“愚昧、落后、麻木”的综合体。

 (2)从作者角度看,作者的思想出发点是一样的,“哀其不幸,怒其

 不争”,想唤醒他们,但又感觉到巨大的无奈。

 10

 (3)从小说人物看, 祥林嫂的悲剧和华、 夏两家的悲剧尽管是个体的,

 但又不是个体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祥林嫂的悲剧正式在旧社会制度、

 旧礼教弥漫的时代人民的悲剧;华、夏两家的悲剧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彻

 底的时代,两家都是苦难者,也是撕裂者,革命者为民众却不被群众理解,

 这是双方的悲哀。

 (3)从主题表现看,《祝福》和《药》都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11

相关热词搜索: 课后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