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知识要点11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学考总复习(湘教版2020)

时间:2021-10-17 10:52:41 来源:网友投稿

  1 知识要点 11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新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 . 环境问题:

 指由自然界或 人类活动 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 . 类型—— 按性质分类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生物污染、酸雨、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资源短缺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二、主要环境问题 1 . 资源短缺

  2 . 生态破坏

 3 . 环境污染 类型 主要污染物 危害 大气污染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及可吸入 颗粒物等 等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 酸雨等 等 水污染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 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 人体健康 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 土壤污染 重金属 元素、有机物、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 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 功能失调 、质量下降 海洋污染 石油污染,来自陆地的生活、生产废弃物 损害 海洋生物 、危害 人类健康 、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

  2 难点突破 1 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难点突破 2 环境问题 具体原因 分析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 , 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

 (1) 人口压力

 (2) 资源不合理利用

 (3)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3

  难点突破 3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问题 区别

 联系

 含义 产生机制 表现方式 环境污染 由于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生态破坏 都 是 环 境 问题 的 基 本 形式 , 环境污染往 往 会 导 致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生态破坏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 , 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土地盐碱化

 大气增温、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难点突破 4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华北平原的春旱

  4 土地资源短缺 生态退耕、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等

 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 西气东输 ” 的东部输送地区天然气短缺

 生态破坏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 , 森林面积锐减 巴西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滥伐、滥垦、滥牧 ,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 过度捕猎 物种减少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 “ 三废 ” 及农药化肥残留 淮河水污染、太湖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染 生产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大城市郊外的垃圾场

 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 城市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日本福岛核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大赤潮、墨西哥湾石油泄漏

  难点突破 5 5 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 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地区 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 水污染 、 噪声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 , 造成污染物的过度集中

 乡村地区 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 荒漠化 、 林草减少、土壤盐碱化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2)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5 国家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中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 , 以生态破坏为主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 人口增长很快 , 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家 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过度消耗资源

 难点突破 6 环境问题的解题思路 (1) 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② 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③ 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 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

 ① 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 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 ;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② 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 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③ 资源短缺问题:要从 “ 开源 ”( 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 和 “ 节流 ”( 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等) 两方面入手。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时期 人类活动与环境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采集— 狩猎社会 会 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 对环境的影响有限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 平衡 关系

 农业社会 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度都明显增大 , 环境遭到 破坏 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 不协调, , 但对人地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工业社会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 , 环境问题愈发 严峻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 “ 和谐论 ”( 又称为 人地协调 论) 应运而生

  6 信息社会 ( 又称为后 工业社会) 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经营管理、 价值观念 和生产生活方式等产生了一系列变革 关于人地关系的研究 , 向生态化、 低碳化 、绿色化、循环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 . 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2 . 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1) 两种发展模式的对比 发展模式 主要目的 特点 结果 传统发展 模式 扩大 生产规模 ,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 消费水平 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形成一种 不可持续发展 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 环境 危机 可持续的 发展模式 实现 清洁生产 和 文明消费 ,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 强调 环境承载力 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改变传统的以 “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 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 需求与供给 的矛盾 (2) 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标志 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② 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 生态保护 3 . 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1) 推进 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珍惜 自然资源 ,保护 生态环境 ,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难点突破 1 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理论

  7 人地关系理论 产生前提 核心思想 产生结果 理论评价 地理环境决定论 论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 对地理环境依赖性大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束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性 过分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对人地关系的一种极端认识 可能论 生产力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把地理学重心从自然转移到人这个积极因素上来 适应论和生态论 论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继续深化 通过文化发展对自然环境产生长期适应或用生态学观点分析人地关系 强化人的主观能动性 用文化和生态观点认识人地关系是积极的,但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还是片面的 人地协调论 入 进入 20 纪 世纪 60年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反思并意识到以往经济行为所存在的问题 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 是建立在对人地关系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指导人地关系研究及实践的新思维观念

 难点突破 2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难点突破 3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 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 , 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8

 难点突破 4 4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 , 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 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 , 又能充 分满足人类需要 , 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难点突破 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生态农业 ① 内涵:

 生态农业是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 , 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 , 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② 特点:

 农业资源得到再生 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 , 保护了农业资源 , 使资源再生 , 永续利用

 综合效益突出 出 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了 物质和技术投入 , 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 , 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9 实现良性循环 环 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 , 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 , 并可调节气候 , 减少灾害

 难点突破 6 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 , 集约化利用

 资 源利用 一次利用 , 利用率低 多次利用 , 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难点突破 7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难点突破 9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0

 难点突破 10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思维导图 1 、主要环境问题

  2 、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地理学 高一 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