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脱贫攻坚 >

农村脱贫人口可能返贫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时间:2021-10-22 11:00:53 来源:网友投稿

 农村脱贫人口可能返贫 原因分析

 及对策建议思考

  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但由于相关制度体系不完善等原因,部分已脱贫家庭存在重新返贫的可能性。本文在查阅文献、实地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体系的若干建议,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

 2021 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一段时间农村要围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交汇期,脱贫攻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还不稳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返贫的风险。构建防返贫体系,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已脱贫人口重新返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农村脱贫人口可能返贫的类型及原因 (一)因病、因残返贫

 部分农村已脱贫人口居住地医疗水平低,健康意识薄弱,免疫力弱,容易患病。健康已脱贫人口突然患重大疾病,不仅失去了劳动能力,减少了家庭收入,治疗疾病还需支付高额费用。有些已脱贫家庭中有残疾人员,弱化了家庭劳动力,每年维持残疾人生活还需要消耗一些费用。因交通不便等原因,一些偏远山区患病人口因不能及时治疗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小病变大病,大病变重病,增加了治疗成本。以上情况都容易使已脱贫家庭重新返回贫困状态。

 (二)因灾返贫

 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很难提前预测,破坏性极大。边远山区缺乏监测自然灾害的设备,已脱贫家庭脱贫时间短,经济基础薄弱,防范意识较差,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遭遇自然灾害,可能重返贫困。

 (三)因教返贫

 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不交纳学费,已脱贫家庭仅需支付孩子的基本生活费用,经济压力较小。高中和大学教育是非义务教育,要支付高额的学杂费及生活费。教

 育成本逐年攀升,很多家庭经济来源匮乏,不堪重负,导致脱贫后易返贫。

 (四)因技返贫

 调研结果表明,受家庭经济因素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农村已脱贫家庭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初中及初中学历以下较多,高中学历较少,具有大学学历的更少。这些低学历劳动力,不具备专业的劳动技能,不能胜任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只能从事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很难获得高额的劳动报酬。该类家庭脱贫基础较差,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容易重返贫困。

 (五)因政策返贫

 分析已脱贫家庭的收入结构,课题组发现有些家庭各项收入不均衡。政策性收入所占的比重较大,务工性收入及其他经营性收入所占的比重较小。一旦脱贫政策撤销,该类家庭会因收入大幅度下降而再次陷入贫困的状态。

 (六)因慵懒返贫

 课题组调研发现,有些已脱贫家庭劳动力贪图享乐,“等靠要”思想严重,过分依赖国家脱贫政策,奋斗动力不足。有些已脱贫人口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容易满足现状。在国家

 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勉强脱贫,但脱贫质量不高,脱贫后不愿意继续奋斗,很容易返贫。

 (七)因陋习返贫

 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可否认,部分地区仍然存在赌博、酗酒、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攀比等不良习俗和消费习惯。某村王某,已脱贫家庭,经济条件一般。2020 年 12 月,其父意外去世,为了撑面子,王某不顾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为父亲大肆操办丧事,消耗了家庭大部分财力,重新返回了贫困状态。

 二、构建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体系的建议 (一)建立脱贫人口返贫监测机制

 采集已脱贫人口的基本信息,记录其真实生活状态。将信息导入已脱贫人口返贫监测系统,动态跟踪其最新生活状态,随时更新监测系统的人口数据信息。重点监测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数据信息,从中筛选风险返贫户。

 (二)构建脱贫人口返贫预警机制

 构建脱贫人口返贫预警机制分四个阶段:

 1. 返贫数据信息汇总。成立脱贫人口返贫数据信息预警中心,收集汇总容易使已脱贫人口的返贫信息,注意保证数据真实有效。2.数

 据信息辨别处理。返贫数据信息预警中心对搜集汇总已脱贫人口的数据信息进行辨别,如果确认数据信息可能使已脱贫人口返贫,要启动防范应对预案。3.防范应对。启动防范应对预案,减少已脱贫人口因负面信息造成的损失。4.返贫风险解除。实施防范应对预案,密切关注已脱贫人口风险的变化,直至风险完全解除。

 (三)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救助体系

 已脱贫家庭饱尝贫困生活的艰辛,往往比富裕家庭更重视子女的教育,愿意在子女教育上投资,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小学生、初中生属义务教育阶段,花費较少。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属非义务教育阶段,花费较多,条件一般的已脱贫家庭往往不堪重负。建议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救助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优先救助品学兼优家庭相对困难的已脱贫家庭子女。

 (四)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优化大病救助体系

 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要增加农村基本医疗设施的投入,引进优秀医务人员扎根基层服务;降低医疗报销起付线,放宽医疗报销范围,简化报销手续,提高报销比例;优化大病救助体系,简化诊疗手续,健全大病、难病跟踪预警机制,建立大病、难病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五)建立健全防范灾害预警机制

 倡导人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因环境恶化而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做好自然灾害预防宣传工作,普及防灾知识,定期开展防灾演练。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将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已脱贫家庭纳入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行动态管理。鼓励已脱贫家庭积极参保“自然灾害险”险种,减少自然灾害对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

 (六)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同合作的防返贫机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防返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尽可能动员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参与进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协同合作的防返贫机制。要避免政府唱独角戏的局面,政府搭台,多方合作才能唱好防返贫这台大戏。

 (七)激活易返贫人口内生动力机制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通过调研发现,有些已脱贫人口惰性较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思想严重。要防止该类人群返贫,需要帮助他们摈弃“等靠要”依赖思想,克服小富即安的心理。引导已脱贫人口发扬艰苦奋斗、自力

 更生的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激活内生动力,鼓励他们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避免脱贫后再次返贫。

 (八)凝练产业方向,建立支柱产业为主的多种产业发展机制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后返贫,发展产业是根本。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凝练产业方向,推出以支柱产业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机制。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进脱贫家庭增收上来,确保已脱贫人口有活可干,有业可就,有持续稳定的务工收入,避免脱贫后再次返贫。

 (九)引入劳动技能培训机制

 现有农村已脱贫人口学历偏低,劳动技能差,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可根据社会用工需求,定期组织已脱贫劳动力参加一些社会急需的劳动技能培训,使已脱贫人口系统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改变现有知识结构,拓宽就业渠道,消除因技返贫的风险。

 (十)保持脱贫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调研结果表明,依靠各类脱贫政策脱贫的家庭占很大比例。脱贫政策一旦撤销,该类家庭容易重新返回贫困状态。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建议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扶贫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对已经脱贫的家庭,既“扶上马”,又“送一程”,真正做到“四个不摘”。贫困帽子摘掉,帮扶责任不摘,帮扶政策不变,帮扶资金、项目不少,帮扶队伍不撤离,帮扶责任人不换。使已脱贫家庭逐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彻底摆脱贫困。

 (十一)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课题组调研过程中接触到一些脱贫家庭,他们脱贫后忘乎所以,认不清现实,过分追求排场,超前享乐,盲目攀比,铺张浪费,随时面临返贫的风险。为扭转这种局面,需要进一步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已脱贫人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远离各种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杜绝铺张浪费、盲目攀比,防止因过度消费而返贫。

 三、结 语 2021 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脱贫攻坚工作已完美收官。但由于种种原因,脱贫成果还不稳定,还存在返贫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巩固。本文在查阅文献、实地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体系的若干建议,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对策 人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