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关于师说感悟与心得(精选范文6篇)

时间:2021-10-26 22:21:45 来源:网友投稿

心得是汉语词汇,拼音xīn dé,是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凡人读书,各有心得;学习心得。出自清·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凡人读书,各有心得,虽契友不能同,亦不能喻。”、 清·陆以湉 《冷庐杂识·学医宜慎》:“ 程杏轩医案,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师说感悟与心得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师说感悟与心得6篇

【篇1】师说感悟与心得

参观西柏坡心得感悟与收获

  西柏坡: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接下来就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吧。
  篇1  我不止一次去过西柏坡,因为我就居住在石家庄。近日又到西柏坡参观学习,我对西柏坡的印象太深了。致所以人们仰慕西柏坡,是因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这个平山县百十来户的普通小山村,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一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关键时期,其中心任务是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伟大战略转移。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在这种情况下,敢不敢于斗争,敢不敢于胜利,成为党面临的生死考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西柏坡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果断地把我军发动的大规模秋季攻势发展为就地歼灭重兵团的战略决战,连续并交错导演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成为新中国诞生的“奠基礼”。我怀着对“老革命家”的好奇与崇敬,坐着会议提供的大巴车,约一个半小时的行程就到了向往已久的西柏坡。
  如今的西柏坡不仅仅是“新中国”的里程碑,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旗帜。这里也是新中国颁布土地大法的所在地。
  进入西柏坡纪念馆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等五位伟人庄严的雕塑铜像。再眺望柏坡岭的青松翠柏,环视四周,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水库,往水库西面仰望过去,是云霄连绵的太行山脉。实际上西柏坡是在群山怀抱之中,易守难攻,进可直插华北平原,退可坚守太行群山,其山地的险要令人会想到从井岗山、遵义、延安到西柏坡这一黎明的曙光——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
  沿坡而下走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它由一圈白色的围墙围着,静立其中的一座座低矮的素墙灰瓦土坯房、小土窑式的厢舍横屋以及古老的磨盘石碾、防空洞都掩映在绿树丛中。这些农家小院分别是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间间简陋朴实;转行至一座不高的土坯大屋里,内中排着破旧整齐的桌椅,它就是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旧址。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曾在此描绘,对中国共产党人“约法三章”的两个“务必”告诫在此发出;再行至那一座土坯长型农舍中,那里排放着的三张大桌,它就是指挥百万大军的军委司、政、后勤机关……,目睹着旧址中残旧的床床凳凳、桌桌椅椅、油灯电话等生活办公用具真令人简直不敢相信,它就是主人身居陋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中共中央首脑机关。步出旧居大院,踏入依山而建的展览大厅,从那一幅幅历史的照片、图片、战役图以及那土枪、土炮、战利品、模拟战场等一系列实物的生动介绍,会使你置身其境中的心灵被强烈震撼而心潮难平,令你感觉到大厅里似乎隐约回荡着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隆隆炮响,又像听到过去翻身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时的朗朗笑声,仿佛看到了西柏坡山坳中所点燃的黎明曙光。
  走出展览馆大厅,一块巨型的石碑映入眼帘,上面铭刻着:“西柏坡是毛主席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周恩来”。看到这,西柏坡饱醮浓墨写下的壮丽辉煌一页,其与新中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作用令你萦思阵阵,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从心底佩服毛泽东等历史伟人的战略眼光和雄才大略。
  走进西柏坡,我们走进的是对历史坎坷和辉煌的缅怀,走出西柏坡,会令人从内心深处凝成沉重的忧患情结。社会风气让人担忧......打土豪分田地的激情燃烧岁月离我们越来越久远,土地又从国家的手中变相卖到开发商手中,据为私有,房价越来越高,谁之过?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为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败亡的生存法则,那么“两个务必”就是保证生存所必须保持的优良作风。有人可能会说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不能同日而语。但我想,在与时俱进中至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较多不平衡,目前世界经济面临危机,当今社会有些矛盾还较突出,尤其是权力运行的行政管理机制成本过高,噪音过大,浪费严重;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选择有利于我国相对平衡、公平公正、环保健康和可持续的民主文明的发展方式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面对这些现实的问题如果忽略优良的作风,我们就不可能严谨机制运行,容易陷入胜而骄,骄而奢,奢而贪,贪而腐,腐而亡的泽地之中。因此我们必须保持优良的作风,它是一种文明的思想文化、政治资源,是巨大的精神力量。注重好作风建设,严格自律自身行为,切实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才能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好更快走向成功付出一份贡献。
  在新世纪的今天,物欲横流,有多少人迷失了方向,因此,目前,我们更要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两个务必在今天对我们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新的指导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
  对个人而言,西柏坡精神代表着:
  1.抓住机遇,敢于胜利的精神。机遇是事物在运动和展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转瞬即逝的现象和条件,要敏锐地捕捉和利用机遇,科学大胆地作出抉择和行动。
  2.不骄不躁,毫不松懈的精神。骄做自满、不求进取历来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敌。西柏坡精神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不断地反骄破满,一鼓作气,一往无前。我们必须树立信心,勇往直前,决不能为暂时的成绩所陶醉,被一时的困难所吓退,要努力克服怀疑观望、犹豫不决、无所作为等倾向。
  3.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精神。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表面上看来,艰苦奋斗和谦虚谨慎似乎渐渐被享乐主义、彰显自我所代替。报纸、杂志,变着法的教人们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将吃喝玩乐的奢侈享受发挥到极致。艰苦奋斗被部分人视为过时的理论而抛诸脑后。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艰苦奋斗”虽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但艰苦风斗精神队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艰苦奋斗不只代表着在物质上的节约,它更加强调的是精神上的努力进取。每个年代、每个青年人都需要的精神。即便是从物质的角度讲,奢侈风刮过之后,人们才发现,简约生活才是生活的真谛,节约是永远不过时的理论,而对物质的过度消耗只能使人变成废物,变成浪费社会财富的垃圾。要知道,人类的进步是因为人类能够创造财富而不是消费财富。
  4.善于学习,迎接挑战的精神。一个人要想站在时代和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维。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
  5.团结互助,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含的意义是和西柏坡精神一致的,那就是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
  篇2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我有幸参观了西柏坡。在西柏坡,我瞻仰了老一辈党的领导人工作和生活的旧居,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重温了入党誓词,感触极深。在那样一个条件落后,交通不畅的环境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却能运筹帷幄,指挥千里之外的人民军队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从而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为当时党的领导者们坚苦的物质生活条件而震撼,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不发枪,不发炮,只是发电报”就赢得三大战役胜利的大智慧而折服,同时深感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为自己生活在当下和谐年代而庆幸。
  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被称之为西柏坡精神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它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代表人民执政,执政为了人民。要把人民的利益代表好,就必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政不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也就是一种忧患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则是一种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使命意识。从本质上讲,西柏坡精神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概括和总结,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
  对社会的建设而言,西柏坡精神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性。坚持西柏坡精神对实践“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有高度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是行动的指南、前进的方向;西柏坡精神所弘扬和倡导的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前进的精神动力。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我们党确定的奋斗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三个代表”要解决的是方向问题,西柏坡精神要解决的是动力问题。有了方向和动力,宏伟目标才能实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两个务必”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结果。坚持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是全国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也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之魂。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两个务必”。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坚持“两个务必”,就要把艰苦创业、百折不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弘扬“两个务必”的重要内容;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反对奢靡腐化,作为弘扬“两个务必”的本质要求;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弘扬“两个务必”的根本价值取向。同时,“两个务必”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拒腐防变的重要法宝,对我们党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只有坚持用“两个务必”教育全党,才能使全体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才能使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导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篇3  西柏坡——河北省平山县一个极普通的山村。然而,它却记录了我们党和国家最不平凡的历史。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作为办公地址,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极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特别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通过建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来到期盼已久的西柏坡,心里无比的喜悦!抬头一望,一座十几米高的丰碑,上面用金色镏金字体刻了“西柏坡”三个大字。一种静穆而自豪的情绪便油然而生。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国家领导人的故居,这些富有华北特色的平顶房,矮小,简朴,外墙抹了一层白灰,深色木板门,经典的“井”字型的方格窗,没有一点雕饰,屋里的墙面上有着发黄的墙泥。地都是用灰渣和泥土混合打成,坑坑洼洼的留下了岁月和历史的痕迹,然而摆放着的却是依然整齐的、极简单的书桌和床铺,陈列着的仍是领导人们依然音容笑貌的照片和载满了勇气和智慧的手稿。也就是在六十多前年,我们的领导人就是在这样的地方简陋的农家小院,穿着朴素的军装,吃着粗茶淡饭,做着让中华民族值得永远骄傲和铭记的事情。他们的风范和伟大,在这样一种平凡和朴素中默默流露,却让我们更强烈的被他们的勇气、魄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们的艰苦奋斗,他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绝对不是口头说一说,搞一个宣传,那样的艰苦的年代,这是需要怎样的勇气和决心啊!这是一种正义的力量,一种真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实际行动,是对广大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是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像我们这一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接受过多少生活的历练,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风吹雨打,一直享受着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我深深知道,我们现在与未来其实是被赋予和承载了这些老一辈革命家无限的希望的。除了实现个人的价值,我们肩上承担的更多地应该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没有理由荒废人生,游戏人间,我们的所作所为最起码应该对得起老一辈革命家吃的苦、受的累、流的血、甚至是付出的生命。凝结在西柏坡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老一辈革命家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亲身实践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好好的珍惜,充分发扬和利用。
  参观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坐上了返京的汽车,回头展望,滹沱河水潺潺,似乎在说那永远说不完的故事。群山无言,翠柏无语,仿佛在默默地向人们印证:西柏坡永远保存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绵延着一条领袖与人共苦的红线,离开了西柏坡,我陷入了沉思。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对于我们来说,参观只是一种形式,学习才是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我们要深深领会这次参观学习西柏坡的深深寓意,这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这次活动,我又一次的回顾了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要求我从自身做起,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一个合格的党员,一名合格的干部,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实和未来。历史虽不会重复,却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现在,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西柏坡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而言,其实质并没有过时,至今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革命大转折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特别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在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在积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面对这样的机遇的同时,西柏坡精神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尤其重要。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观念,迎接时代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新时期的民政事业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以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因此,我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大胆教研教改,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为振兴我国的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强化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特别是每当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时候,总是把学习的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党的面前。西柏坡时期,党的地位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推进新民主主义干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的东西很多。我们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时常都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和思维来思考、分析、处理、解决问题。如果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执政资格的危险。学习必须有良好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创新精神,落脚点要学以致用。坚持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看一次展览,听一次介绍,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感触和感动,而且,重要和可贵的是我们可以把这样一种感悟和收获转变为实际行动,并持久地坚持下去。并且,用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革命史诗教育、鼓励、鞭策我们的下一代。要让他们:头脑里面始终保留一根永不松懈的“进取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的弦,时时刻刻衡量和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实际行动承担起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任;时时刻刻明白,不管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荆棘、曲折、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断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用睿智理性的眼光看待我们所取得成绩,不保守、不冒进,以长远的眼光引领祖国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学会团结,学会宽容,学会奉献,学会用真诚、热情的心去对待世界,对待周围的人们;只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轰轰烈烈地干振兴祖国的伟大事业,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和平年代,我们没有机会驰骋疆场,但是我们却希望永远远离这样的机会。在今天,也许正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在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的、以一种平凡而不平庸的方式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篇2】师说感悟与心得

《师说》心得体会感悟

时光如流水,许多事情已辨不清最初的痕迹,不知不觉,就在跌跌宕宕中一头陷入灌输教育的泥淖。无比怀念大学公寓旁那一弯清浅的荷塘,那一排暮鸟投林的榕树,那一片萤火虫点亮的夜的星光,那是记忆里无数次栖止的地方。纵使当时的我颗粒嫩翠尚未饱满,却一直保持着甜美的微笑和向上的姿态。曾几何时,我感觉自己恰似一粒秋后漏收的黄豆,猛地撑开肚皮的我好奇外面的世界,却不知已经不得一场细雨,一头烈日,一夜冷风。

那时候,我以为走上讲台的我能将学习的教育理论演绎得淋漓尽致;那时候,我以为我能绘声绘色,带领孩子们驰骋知识的碧空;那时候,我以为在我的三尺讲台上可 __的与孩子们分享星辰月牙和出走的安娜……而有一段时间,很长一段时间,我却是用“就你跟大家不一样”来扼杀个性;用“养你这样的孩子有什么用”来扼杀自尊;用“别整天琢磨那没用的”来扼杀想象力……教学才仅仅两年,我学会了用种种控制,强占孩子们心田里最后一隅自由的园子,而这园子本应是绚丽多彩的。静下来想想这种思维的停滞何处?或许始于固步自封,亦或始于经验不足,间或始于自以为是吧。倘若长期下去,它必将成为我专业发展的瓶颈。心急如焚的我,着实不知如何面对教学这门深奥的艺术。

闲暇之余,重拾韩愈的《师说》,最为经典的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同样是这短短九个字,和学生时期的感受已是天壤之别。它在警示着我作为教师的职责,在三尺讲台上教师应有至理的拿捏,更应有师道尊严的自我守护。教师的第一任务应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这九个字敲击了我沉睡已久的心灵,为师者,贵有道,更贵传道!瞬间,我感觉重获了一种自以为永远不会再来的幸福。

新学期伊始,我为能有一种不同的方式面对开学第一课,特意安排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我希望教学路上,不是逼着孩子们掌握几点干枯的知识,而是引导孩子们如何学习的同时能让他们明白生活中的道理;我渴望用我的科学课去开垦学生心田里独立自由的一方乐园,而不是用一些言语去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回想起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这样一个实验:我取出一个烧杯,往烧杯中注入了20ml的清水,说:“这是常态下的水,也叫液态水,如果把它倒入一条小溪里,它会怎么样呢?”一个孩子说:“它能流入大河,然后和许多水一起奔流着涌进大海。”“现在我把这个装水的烧杯放进冰柜中,他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全班异口同声说:“会结成冰。”我安排组长把实验台上装水的烧杯放进冰柜中,五分钟后取出烧杯发现水结成了一块晶莹剔透的冰块。我给两分钟让孩子们去玩冰块,他们甚是高兴。“结冰的水也叫固态水,谁能告诉我固态水和液态水有什么区别吗?”孩子们都举起了手,那眼神告诉我他们很想回答。我请了一位同学,他说“冰块的温度要低,而且它不能流动。”我说:“是的,0℃以下,这些水就成了冰,它就不能动了,诸如南极极地的一些冰,他们呆在那里几千年几万年了,它们的全部世界就是它们立足之地的那丁点儿大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水的第三种状态。”我把盛水的烧杯放在三脚架上,并点燃了酒精灯,过了一会,水沸腾了,咕咕嘟嘟翻腾着一缕缕乳白色的水蒸气,在实验室静静的弥漫着。没过几分钟,水杯中的水干了,我关掉酒精灯,让孩子们一个个验看烧杯问:“谁能说说这些水到哪去了?”孩子们都知道到空气中去了。我说:“它们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它就是气态水,它能流进蓝蓝的辽阔无边的天空里去。孩子们,你们可能觉得这是个简单的实验,其实他并不简单!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水的状态是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也是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假若你们对学习、生活的温度是0℃以下,那么你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你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是你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你对学习和生活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你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你永远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学习和生活是100℃的炽热,那你就会变成水蒸气成为云朵。你将飞起来,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这样的人生世界才会最大!孩子们,新的学期我希望你们用炽热的心去面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好吗?”孩子们信心满满的回答:“好!”

这是平平淡淡的开学第一课,也是我重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作为自己的准绳后的第一课,但我却感受到一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感受到作为教师的一种诱人之道的魅力;感受到一种在教学中把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不竭热情与动力。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如果说经验的丰富是成长,那我并不开心,因为这种成长有好多是以漠视学生的童年幸福为代价的,好在我把它记下来,作为我今后的警示。

《师说》事实上把“师”与“道”等同起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有“道”就是“师”,才和贤都不成为师的标准,“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我既意识到作为师者,传道是我的根本任务,那么我始终要保持“闻道在先”,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师”,要做到此,必须时时以“闻道先于我”的人为师。

今日我为师,再读《师说》,已不再仅仅关注“何为师”,而自然思及“如何师”,乃至“如何成为好师”。作为师,吾辈当不时读读《师说》。

内容仅供参考

【篇3】师说感悟与心得

成长与感悟

当我随流下车,就开始打量着这个我将生活三年的城市,陌生,有些茫然。报道的流程,终于在一片忙碌中完成,期间学姐们的帮助使我感受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善。

我打量着这坐城市,这所学校,这个梦寐已久,与我梦想更近的地方,心里五味俱存。初来乍到,周围的人和事全是陌生的,这让我觉得茫然无措,十分不安,即将一个人在他乡生活三年,对于爸妈的不舍,使我最终忍不住流下泪水。可是,我知道我必须留在这里,必须学到一技之长。于是,心更加坚定,意志更加坚强,我将在这里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光阴荏苒,我们大学新生活的第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一大半,回首这几个月的生活,我有太多的话想说。

走进大学,经历了几个月的磨练,我发现自己改变了许多,成长了许多,不仅没有了初来时的那种烦躁与不安,反而多了一些欣喜和满足。就个人性格而言,也少了些许幼稚和幻想,多了一些冷静与思考。于是,我开始学着重新审视我的人生,认真对待我的生活。大学生活,在我看来,并不是人们口中的那样空虚与无聊,相反,与之前的学习生活相比,它充实和丰富多了。也许起初的时候,我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对刚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困惑和迷茫,突然间告别了高中那种所谓的用书山题海来填充的“饱满”生活,在大学的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都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但现在,我学会了慢慢调整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和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我发现,大学给我们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发掘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宽广平台,在那里,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武装自己。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学好专业技能,培养自身能力,这是我们来到大学的重要目的。课前,我会自己预习,把不懂的知识作记号,上课的时候,我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力求听懂每一堂课,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实训课我谨慎细心,认真操作,不浪费课堂宝贵时间。课后,我也学会了自己看书复习,整整齐齐的完成了课后作业,这是我最为满足的事情。完成了课内课程,我也会在暖暖的午后看一些课外书籍,丰富知识面,陶冶个人情操,这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而我也乐此不疲。

作为一名班干部,比其他同学更忙这是在所难免的,在完成学习的同时必须兼顾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份内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完成。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体会到了班干部不好当,大学的班干部更不好当,大学主要的是在于自我管理,可是刚进大学,自己管自己尚且不习惯,更别说管理班级事务,有时候甚至有同学会唱反调,这让我觉得难为情,心烦,憋屈,甚至有想放弃的念头。不过,时至现在,我已经可以二者兼顾,应付自如,这让我觉得高兴,因为,这象征着我的进步。大学学习,不仅需要学到专业知识,更需要我们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而担任班干部,就可以很好的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自律能力,时间安排能力,处事能力,社会交际和语言交流能力等,而这正是我一步步加强的层面。所以,对于班干部一职,我不埋怨,不反感。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不会忘了在学习的同时享受生活,丰富自我。因此,参加院三会的竞选,担任干事;参加社团,发挥个人爱好;广泛阅读美文,提高个人修养;周末和室友一起踩自行车,旅游,爬山……这让我觉得大学生活,其乐无穷,丰富且精彩!

如今的大学生活已经步入正轨,在自己的努力下,我不再有初来是的彷徨和不安,更多的是满满的自信,坚定的信念,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琐事我也可以自己处理。进入大学,也意味着我们距离社会更近一步了,我们要学着从更高的层次去看待这个社会,多了解社会动态和发展趋势,积极调整自己,为今后能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是完善自我,实现梦想的基地,所以,我们要努力!希望三年之后,当我们再回首这段历程时,都有说不完的激动与兴奋,言不尽的收获与饱满,而不是自责与懊悔。因为,成长虽有苦涩,但也有甜蜜,我们用不同的彩笔去书写各自的未来,人生的舞台永远为年轻人喝彩,当泪水洗净美丽的脸庞时,我们可以大声的呐喊:青春,不要留白!

DK14303班

二O一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篇4】师说感悟与心得

孝道感悟与心得

常言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础、道德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当前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追逐物欲等思想侵蚀了一些人的头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改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长孝亲的传统美德逐渐缺失,即使有“孝”的意识,也以没时间、没精力等各种借口,不能把“孝”付诸于行动,人们思想中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出现了滑坡现象。适时开展的“孝德”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孝德”教育中心灵得以净化、启迪,在实践中体会、感悟、认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长孝亲、感恩父母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将这种感恩之心付诸行动,让“爱与责任”的体现升华至爱自己的岗位、感恩父母、感恩领导、感恩老师……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最终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为了改善儿女的生存环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劳……伴着我们茁壮成长的是父母日渐衰老,头发白了,背驼了,皱纹堆垒爬满脸颊……儿女成人后相继踏出家门,成家立业。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特别是在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艰辛、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乌鸦尚知反哺”,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回报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记,父母为了让我读好书而省吃俭用;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父母的千叮万嘱。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说,“日三省其身”,我们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勉励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错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陋室铭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房子简陋,但是因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简陋。个人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的涵养,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会因为人的贵贱贫穷,漂亮和丑陋而划分,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出它耀眼的光辉。

通过学习,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过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失及时的得以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我一定会以此为契机,把爱与善的种子撒遍人间。让我们大家一起重塑道德灵魂,使人性的光芒永远熠熠生辉!

 想来生活,从来就不是阳春白雪的神话。光阴的陌上,总有风自八方来,或许是忧凄,也许是欢喜 ,无论怎样,都是岁月最真的馈赠。

  待到老去的那一日,偶尔有回忆念及了过往,依旧还会有初初的心动,流转了眉眼。而那一路迤逦而来的美好,一步一步写就两个梅花小楷——日常。

  暖阳小窗,无事此静坐。杯盏光阴,又在指间如风轻过,回首,依稀还是那年秋,低低一低眉,却已是春光葳蕤。

  光阴荏苒,而流年从来也不曾缺少错乱和犹疑。是否在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一切的纷扰是非,终究会给出一个水落石出的答案。

  轻倚初春的门楣,且把盏清风,问心明月,让来者可来,去者可去,宿命里的拥有,一一欣喜悦纳。而我也只需以花香绕肩的美,步履从容的,走过生命里的山山水水。

  若说,那一程走旧的时光,已然温暖了我的眉眼。那么,在明日那个花满枝桠的清晨,我依旧愿意轻踮了脚尖,重行在与你初见的陌上,只待,与你折柳重逢。

  然后,在你温热的耳边,把一些前生来世的故事,反复的吟唱。只盼,你在莞尔低眉时,与我轻轻的相和。

  所谓素年锦时,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程光阴吧。私心里常想,最好的感觉,莫过于煨一味小众烟火,暖一世红尘时日,对坐心爱之人,行做欢喜之事。即使偶尔有湿润盈满了眸底,也请相信,我的泪里,没有忧伤。

  懂我的你,是否也如我一样,遗忘了所有的言语。只是在掌心,一遍遍描摹一个人的名,那是切入骨髓的念,合着心脉的韵律,默默诉说一句话,让我们在这无边的春色里,相爱一场!

【篇5】师说感悟与心得

参观西柏坡心得感悟与收获


  西柏坡: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接下来就跟着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吧。
  篇1
  我不止一次去过西柏坡,因为我就居住在石家庄。近日又到西柏坡参观学习,我对西柏坡的印象太深了。致所以人们仰慕西柏坡,是因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这个平山县百十来户的普通小山村,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一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关键时期,其中心任务是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伟大战略转移。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在这种情况下,敢不敢于斗争,敢不敢于胜利,成为党面临的生死考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西柏坡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果断地把我军发动的大规模秋季攻势发展为就地歼灭重兵团的战略决战,连续并交错导演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成为新中国诞生的“奠基礼”。我怀着对“老革命家”的好奇与崇敬,坐着会议提供的大巴车,约一个半小时的行程就到了向往已久的西柏坡。
  如今的西柏坡不仅仅是“新中国”的里程碑,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旗帜。这里也是新中国颁布土地大法的所在地。
  进入西柏坡纪念馆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等五位伟人庄严的雕塑铜像。再眺望柏坡岭的青松翠柏,环视四周,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水库,往水库西面仰望过去,是云霄连绵的太行山脉。实际上西柏坡是在群山怀抱之中,易守难攻,进可直插华北平原,退可坚守太行群山,其山地的险要令人会想到从井岗山、遵义、延安到西柏坡这一黎明的曙光——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
  沿坡而下走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它由一圈白色的围墙围着,静立其中的一座座低矮的素墙灰瓦土坯房、小土窑式的厢舍横屋以及古老的磨盘石碾、防空洞都掩映在绿树丛中。这些农家小院分别是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间间简陋朴实;转行至一座不高的土坯大屋里,内中排着破旧整齐的桌椅,它就是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旧址。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曾在此描绘,对中国共产党人“约法三章”的两个“务必”告诫在此发出;再行至那一座土坯长型农舍中,那里排放着的三张大桌,它就是指挥百万大军的军委司、政、后勤机关……,目睹着旧址中残旧的床床凳凳、桌桌椅椅、油灯电话等生活办公用具真令人简直不敢相信,它就是主人身居陋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中共中央首脑机关。步出旧居大院,踏入依山而建的展览大厅,从那一幅幅历史的照片、图片、战役图以及那土枪、土炮、战利品、模拟战场等一系列实物的生动介绍,会使你置身其境中的心灵被强烈震撼而心潮难平,令你感觉到大厅里似乎隐约回荡着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隆隆炮响,又像听到过去翻身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时的朗朗笑声,仿佛看到了西柏坡山坳中所点燃的黎明曙光。
  走出展览馆大厅,一块巨型的石碑映入眼帘,上面铭刻着:“西柏坡是毛主席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周恩来”。看到这,西柏坡饱醮浓墨写下的壮丽辉煌一页,其与新中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作用令你萦思阵阵,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从心底佩服毛泽东等历史伟人的战略眼光和雄才大略。
  走进西柏坡,我们走进的是对历史坎坷和辉煌的缅怀,走出西柏坡,会令人从内心深处凝成沉重的忧患情结。社会风气让人担忧......打土豪分田地的激情燃烧岁月离我们越来越久远,土地又从国家的手中变相卖到开发商手中,据为私有,房价越来越高,谁之过?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为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败亡的生存法则,那么“两个务必”就是保证生存所必须保持的优良作风。有人可能会说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不能同日而语。但我想,在与时俱进中至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较多不平衡,目前世界经济面临危机,当今社会有些矛盾还较突出,尤其是权力运行的行政管理机制成本过高,噪音过大,浪费严重;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选择有利于我国相对平衡、公平公正、环保健康和可持续的民主文明的发展方式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面对这些现实的问题如果忽略优良的作风,我们就不可能严谨机制运行,容易陷入胜而骄,骄而奢,奢而贪,贪而腐,腐而亡的泽地之中。因此我们必须保持优良的作风,它是一种文明的思想文化、政治资源,是巨大的精神力量。注重好作风建设,严格自律自身行为,切实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才能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好更快走向成功付出一份贡献。
  在新世纪的今天,物欲横流,有多少人迷失了方向,因此,目前,我们更要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两个务必在今天对我们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新的指导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
  对个人而言,西柏坡精神代表着:
  1.抓住机遇,敢于胜利的精神。机遇是事物在运动和展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转瞬即逝的现象和条件,要敏锐地捕捉和利用机遇,科学大胆地作出抉择和行动。
  2.不骄不躁,毫不松懈的精神。骄做自满、不求进取历来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敌。西柏坡精神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不断地反骄破满,一鼓作气,一往无前。我们必须树立信心,勇往直前,决不能为暂时的成绩所陶醉,被一时的困难所吓退,要努力克服怀疑观望、犹豫不决、无所作为等倾向。
  3.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精神。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表面上看来,艰苦奋斗和谦虚谨慎似乎渐渐被享乐主义、彰显自我所代替。报纸、杂志,变着法的教人们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将吃喝玩乐的奢侈享受发挥到极致。艰苦奋斗被部分人视为过时的理论而抛诸脑后。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 “艰苦奋斗”虽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但艰苦风斗精神队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艰苦奋斗不只代表着在物质上的节约,它更加强调的是精神上的努力进取。每个年代、每个青年人都需要的精神。即便是从物质的角度讲,奢侈风刮过之后,人们才发现,简约生活才是生活的真谛,节约是永远不过时的理论,而对物质的过度消耗只能使人变成废物,变成浪费社会财富的垃圾。要知道,人类的进步是因为人类能够创造财富而不是消费财富。
  4.善于学习,迎接挑战的精神。一个人要想站在时代和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维。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
  5.团结互助,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含的意义是和西柏坡精神一致的,那就是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
  篇2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我有幸参观了西柏坡。在西柏坡,我瞻仰了老一辈党的领导人工作和生活的旧居,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重温了入党誓词,感触极深。在那样一个条件落后,交通不畅的环境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却能运筹帷幄,指挥千里之外的人民军队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从而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为当时党的领导者们坚苦的物质生活条件而震撼,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不发枪,不发炮,只是发电报”就赢得三大战役胜利的大智慧而折服,同时深感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为自己生活在当下和谐年代而庆幸。
  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被称之为西柏坡精神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它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代表人民执政,执政为了人民。要把人民的利益代表好,就必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政不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也就是一种忧患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则是一种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使命意识。从本质上讲,西柏坡精神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概括和总结,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
  对社会的建设而言,西柏坡精神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性。坚持西柏坡精神对实践“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有高度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是行动的指南、前进的方向;西柏坡精神所弘扬和倡导的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前进的精神动力。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我们党确定的奋斗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三个代表”要解决的是方向问题,西柏坡精神要解决的是动力问题。有了方向和动力,宏伟目标才能实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两个务必”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结果。坚持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是全国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也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之魂。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两个务必”。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坚持“两个务必”,就要把艰苦创业、百折不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弘扬“两个务必”的重要内容;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反对奢靡腐化,作为弘扬“两个务必”的本质要求;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弘扬“两个务必”的根本价值取向。同时,“两个务必”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拒腐防变的重要法宝,对我们党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只有坚持用“两个务必”教育全党,才能使全体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才能使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导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篇3
  西柏坡——河北省平山县一个极普通的山村。然而,它却记录了我们党和国家最不平凡的历史。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作为办公地址,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极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特别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通过建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来到期盼已久的西柏坡,心里无比的喜悦!抬头一望,一座十几米高的丰碑,上面用金色镏金字体刻了“西柏坡”三个大字。一种静穆而自豪的情绪便油然而生。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国家领导人的故居,这些富有华北特色的平顶房,矮小,简朴,外墙抹了一层白灰,深色木板门,经典的“井”字型的方格窗,没有一点雕饰,屋里的墙面上有着发黄的墙泥。地都是用灰渣和泥土混合打成,坑坑洼洼的留下了岁月和历史的痕迹,然而摆放着的却是依然整齐的、极简单的书桌和床铺,陈列着的仍是领导人们依然音容笑貌的照片和载满了勇气和智慧的手稿。也就是在六十多前年,我们的领导人就是在这样的地方简陋的农家小院,穿着朴素的军装,吃着粗茶淡饭,做着让中华民族值得永远骄傲和铭记的事情。他们的风范和伟大,在这样一种平凡和朴素中默默流露,却让我们更强烈的被他们的勇气、魄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们的艰苦奋斗,他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绝对不是口头说一说,搞一个宣传,那样的艰苦的年代,这是需要怎样的勇气和决心啊!这是一种正义的力量,一种真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实际行动,是对广大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是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像我们这一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接受过多少生活的历练,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风吹雨打,一直享受着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我深深知道,我们现在与未来其实是被赋予和承载了这些老一辈革命家无限的希望的。除了实现个人的价值,我们肩上承担的更多地应该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没有理由荒废人生,游戏人间,我们的所作所为最起码应该对得起老一辈革命家吃的苦、受的累、流的血、甚至是付出的生命。凝结在西柏坡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老一辈革命家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亲身实践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好好的珍惜,充分发扬和利用。
  参观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坐上了返京的汽车,回头展望,滹沱河水潺潺,似乎在说那永远说不完的故事。群山无言,翠柏无语,仿佛在默默地向人们印证:西柏坡永远保存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绵延着一条领袖与人共苦的红线,离开了西柏坡,我陷入了沉思。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对于我们来说,参观只是一种形式,学习才是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我们要深深领会这次参观学习西柏坡的深深寓意,这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这次活动,我又一次的回顾了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要求我从自身做起,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一个合格的党员,一名合格的干部,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实和未来。历史虽不会重复,却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现在,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西柏坡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而言,其实质并没有过时,至今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革命大转折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特别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在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在积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面对这样的机遇的同时,西柏坡精神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尤其重要。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观念,迎接时代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新时期的民政事业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以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因此,我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大胆教研教改,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为振兴我国的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强化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特别是每当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时候,总是把学习的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党的面前。西柏坡时期,党的地位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推进新民主主义干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的东西很多。我们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时常都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和思维来思考、分析、处理、解决问题。如果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执政资格的危险。学习必须有良好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创新精神,落脚点要学以致用。坚持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看一次展览,听一次介绍,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感触和感动,而且,重要和可贵的是我们可以把这样一种感悟和收获转变为实际行动,并持久地坚持下去。并且,用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革命史诗教育、鼓励、鞭策我们的下一代。要让他们:头脑里面始终保留一根永不松懈的“进取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的弦,时时刻刻衡量和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实际行动承担起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任;时时刻刻明白,不管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荆棘、曲折、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断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用睿智理性的眼光看待我们所取得成绩,不保守、不冒进,以长远的眼光引领祖国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学会团结,学会宽容,学会奉献,学会用真诚、热情的心去对待世界,对待周围的人们;只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轰轰烈烈地干振兴祖国的伟大事业,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和平年代,我们没有机会驰骋疆场,但是我们却希望永远远离这样的机会。在今天,也许正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在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的、以一种平凡而不平庸的方式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篇6】师说感悟与心得

孝道感悟与心得

孝道感悟与心得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当我们正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尽情地享受着时,是否想过这样美好的生活是父母辛苦劳累换来的?是否想过要回报他们?

今日在家中做起家务,无论是擦窗户、洗碗还是拖地,都觉得那是些需要大量体力的活儿,深深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或许在他们干完活后腰酸背痛,我们却依旧不知,依旧享受生活。

他们流过多少汗水,付出多少艰辛,一心想着为我们打造一片广阔的天地,为我们铺好路,嘴上时不时地还会念叨几句:“你现在是学生,唯一的任务就是读好书来,其他的你什么都不用担心,只要你读出成绩来,无论学费多贵我们都给你挣……当我们不努力学时,何曾想过,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是多么高,就这样把它摧残了?

孝心是一把美丽的风景伞,我们应懂得诠释孝心的概念和赋予传统孝心的更多内涵,把一片孝心献给父母,用最好的行动去回报,多为父母做家务,为父母锤锤腰,少让父母操心,同时发愤图强,在学业上创出辉煌,让他们感到欣慰、骄傲!

113班陈泽琪写第二篇、学习传统文化《孝道》心得体会

孝道感悟与心得

学习传统文化《孝道》心得体会

海伦长发中心小学赵春丽假期有幸读了李一冉老师的《孝道》一书,很有感触。孝是百善之首,孝道如果落实,百善自会落实,正所谓“孝道一开,百善皆开”孝好比是百善的一把钥匙。我们之所以不能落实各种善行,就是因为这些善行义举被我们锁在了自己心灵的阴暗处,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就是孝道。我们能将孝道完全落实在生活中,其他的善行自然会现前,因为一个孝子不会让祖上蒙羞,这样的人有了能力自会忠君爱国,因此孝道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根本。

《孝道》一书中选了很多故事,如朱德元帅思母故事,唐朝清官狄仁杰“望云思亲”的故事寿昌“寻母,弃官不仕”的故事,小亮寻父,锲而不舍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感人至深,篇篇动人,有的耳熟能详,有的未曾听闻,就是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敬老、爱老、助老乃人伦之大道也。书中有这样的故事,有一个人从小就非常淘气,母亲管教他,他总是埋怨母亲,成年后认识了一帮社会不良青年经常惹是生非,一次与人打架将人致残,被叛入狱,每次母亲去探监都劝他要好好改造,可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不久,他

在狱中斗殴,导致自己的眼角膜破裂,这一次得到的教训是,他将永远面临黑暗!当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痛苦万分,为了换回儿子的的光明,母亲瞒着儿子将自己的眼角膜移植给了他,第一个星期过去了,以往这个时候,母亲一定会带着他喜欢吃的东西来看他。可是这一次母亲却没有出现。他有些沮丧,尽管平时他讨厌母亲唠叨,又是一周母亲没来,他想母亲是不是对自己失望了,放弃了,而此时的母亲,是多麽想去看望儿子,可是她正在开始适应黑暗的生活,她怕儿子见到自己会伤心会影响他改造,所以她几次走到监狱门前又回去了,就这样儿子开始后悔、自责、思念、终于盼到了出狱的那天,他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妈妈早已准备了他喜欢吃的饭菜,以至于激动地不小心打碎了盘子割破了手指都无暇顾及,儿子看到这一切他明白了。他跪着、哭着、呼喊着说道“妈妈,因为我在街坊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来!因为我,您让亲人羞辱。父亲责骂!现在又为我这样一个不孝子失去了眼睛。我对不起您,我发誓一定要重新做人,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来报答您的恩德......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母亲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而我们是否对年老的父母有过厌恶知心呢?有一位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给自己的孩子。孩子:

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的用汤勺,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擦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在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

孩子难道你忘记了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你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唠叨着你已听得厌烦的话语,孩子,体谅我!

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好吗?只要有你陪伴在我左右,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爱你的妈妈

所以我们不要嫌老人的唠叨会令人烦心,当有一天这熟悉的声音离你远去,你将会无比怀念......孝道感悟与心得

当亲人们微笑看着你,哭着来到人世间,你从呱呱坠地起,便注定应用一生的爱去浇注父母亲因你而衰老的身躯,无论你是丑陋还是美丽,无论你是有所作为还是一败涂地,在父母眼中他们的爱没有一分一秒因你的荣辱与得失而变轻,反之,爱的天平永远倾斜于他们施爱的那一方。如果我们有过这样的行为,或者更多,就应该反省和忏悔,要重新把爱找回来,用赤子的心来孝敬父母!最起码要做到使父母衣食无忧,顺心安乐这是小孝,如果能做到使父母光耀门庭,以德拔亲,行道自德,使父母成就生命大孝,大大孝就更好了!

“乌鸦尚反哺,羊羔犹跪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有善孝为先,它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报答,是爱的一种最朴实的表现。孝心是无价的,唯在心灵深处才能感触。孝可以是节日时给父母双亲送的一份小礼物,证明你还惦念着双亲,可以是常回家陪父母拉拉家常,吃顿饭,实在没时间也可以三天两头打打电话问候一声,父母求的不是你给大把大把的人民币,大大的房子,房子再大也是空的,房子是大了可是人却少了,就剩老两口了,就象央视公益广告那一幕一样,母亲张罗了一桌饭菜,可是没人回来“忙、忙、忙点好”

这句话道出了老人的孤独,寂寞,无奈„„我们的父母他们吃不了多少,也穿不了什么,他们希望的是你能常回家看看,缺的是与子女其乐融融的相处,是寂寞时候的陪伴,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照顾。其实父母不求别的,就希望年老时子女惦记着„„如果能陪伴着那就更好了。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千万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让我们用关爱去抚平父母额头上的皱纹吧,陪伴我们的父母度过最美的夕阳红吧!第三篇、孝道心得体会

孝道感悟与心得

孝道感悟与心得

常言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础、道德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当前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追逐物欲等思想侵蚀了一些人的头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改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长孝亲的传统美德逐渐缺失,即使有“孝”的意识,也以没时间、没精力等各种借口,不能把“孝”付诸于行动,人们思想中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出现了滑坡现象。适时开展的“孝德”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孝德”教育中心灵得以净化、启迪,在实践中体会、感悟、认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长孝亲、感恩父母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将这种感恩之心付诸行动,让“爱与责任”的体现升华至爱自己的岗位、感恩父母、感恩领导、感恩老师„„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最终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为了改善儿女的生存环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劳„„伴着我们茁壮成长的是父母日渐衰老,头发白了,背驼了,皱纹堆垒爬满脸

颊„„儿女成人后相继踏出家门,成家立业。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特别是在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艰辛、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乌鸦尚知反哺”,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回报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记,父母为了让我读好书而省吃俭用;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父母的千叮万嘱。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说,“日三省其身”,我们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勉励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错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陋室铭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房子简陋,但是因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简陋。个人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的涵养,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会因为人的贵贱贫穷,漂亮和丑陋而划分,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出它耀眼的光辉。

通过学习,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过失及时的得以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我一定会以此为契机,把爱与善的种子撒遍人间。让我们大家一起重塑道德灵魂,使人性的光芒永远熠熠生辉!

刘立波第四篇、孝道心得体会

孝道感悟与心得

学会感恩,崇尚孝道

八年四班

王一朵

学会感恩,崇尚孝道

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父母从孩子的生命诞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为他忙碌,为他操劳。那是一种乐意的奉献,那是一种伟大的自觉,那是千万条爱河汇成的恩情之海。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能感受到,胎儿躁动时父亲幸福的抚摸?有谁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时母亲忍受的痛苦?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父母是满怀激动的欢笑;当襁褓中的婴儿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现最多的是耐心;当我们咿呀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回赠我们的是无数的亲吻;当我们受到挫折或充满委屈时,父母的宽慰会及时抚平我们心灵的创伤,赋予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可以说,父母的关怀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父母的慈爱伴随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是庇佑我们一生的“神”。

“百善孝为先。”父母无私的爱并不希图什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入中年、逐渐衰老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当你把第一次亲手煎的鸡蛋端给父母品尝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孝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开去,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人类。每个人出生在家乡故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他都应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都应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长大后要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和人民。由孝道推衍开去,一个正直的人,还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除恶扬善,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真诚、善良和美好,让人们都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第五篇、孝道感悟与心得

孝道感悟与心得

孝道感悟与心得

常言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础、道德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动力。适时开展的“孝德”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在“孝德”教育过程中心灵得以净化、启迪,在实践中体会、感悟、认同、崇尚“孝道”,在反思自己在尊长孝亲、感恩父母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将这种感恩之心付诸行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最终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为了改善儿女的生存环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劳……伴着我们茁壮成长的是父母日渐衰老,头发白了,背驼了,皱纹堆垒爬满脸颊……儿女成人后相继踏出家门,成家立业。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特别是在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最能感悟

到父母的艰辛、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不能忘记,父母为了让我读好书而省吃俭用;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父母的千叮万嘱。

通过学习,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过失及时的得以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我一定会以此为契机,把爱与善的种子撒遍人间。让我们大家一起重塑道德灵魂,使人性的光芒永远熠熠生辉!第六篇、孝道心得体会

孝道感悟与心得

孝道心得体会

xx学年度第二学期

老四平小学

涂铁

xx.8

孝道心得体会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不变的认知,不孝道作为道德的根本。当今社会文化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唯有孝道一直被人所遵从,被人所继承。读了《论语》中的《为孝》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真谛。

孝乃是《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喜为父母还在世而喜,一惧,因父母年高而惧。也有许多人觉的自己已经尽到了孝道了,他们都说“我父母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新的,住的是最大的。”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孝道乃是心为先,行为次。面对父母,今天的儿女应该要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感到自豪,我们怎样做到真正的孝?一首现代歌唱出了许多父母的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么,不在乎你给与他们多少。在乎的仅仅是你对他们的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不管如何,他们只要能看见你们,那么他们就会觉的他们是最幸福的老人。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一点:“事父母,能竭其力。”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竭尽全力,尽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心为先,行为次。当往往我们把这竭尽全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面去了,对于父母,我们竭尽全力了吗?

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婴孩呱呱落地,从此即与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亲者,无过于父母双亲。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种慈爱之情,婴儿即能感知。待其稍长,略具智识,即开始教以孝道,即教导孩子体认父母之辛劳,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父母。这样教,这样说,这样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围之内。孩子虽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样的疼我爱我,我学父母的样,也应该如此这般去疼父母爱父母,从而使孩子从小即体悟到爱父母是怎样的一种滋味。这种情感体验,就是在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可见,中国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的爱心。而这一切,都是打小从教孩子孝道开始。孝,既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又是一切教育的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的,也最容易见成效。所以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国人的老话:“爱子,教之以义方”,而孝道,就是义方之最大者。《史记》中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是天下最疼爱自己的人。倘若没有父母的抚养,自己能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吗?世间最可报答的人是谁?依我看就是父母亲。自己本事再大,官职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过河拆桥。正如一首诗中写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爱别人呢?今天,百忙之中得来闲暇,陪母亲出门走走,这是她叨念了很久的心愿,只是,我却一直都未能做到!想要躲避良心的责备,于是,我告诉自己,也告诉她:我一直奔忙努力,只是希望有能力让她过得更好一点!

然而,我一直忘了问她,什么样的生活对于她来说,算是更好一点?

一辆豪华的轿车停在我们身边,车门开处,走下一个珠光宝气的老太太,年纪与母亲相仿,气势却截然不同,她带着随从,一脸冷漠地走进这五星级宾馆。目送她离去,回头看见身边的母亲,雪染双鬂,斑驳凝聚出银丝;身上的衣服依旧简朴。

蓦然间,心里一阵刺痛,一直想要让母亲过得更好,可是,怎样才叫好?像刚才那位老太太的生活吗?或许,那是我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母亲拍拍我的手,笑容依旧是我熟悉的和气,她说:“不必艳羡她,因为,我拥有的比她更多!”

拥有的比她更多?我看着母亲,一脸疑惑!

母亲依旧微笑,言语间却透着难得的自豪:“我散步经过这里,经常看见她,每一次,她都这样来去匆匆,陪着她的,除了那个随从,就只剩下她一脸的冷漠!我比她幸福,至少,我还有女儿陪我出来散步!”孝道感悟与心得

心再一次刺痛,努力了这么多年,奔忙了这么多年,冷落了父母这么多年,想要改善他们的生活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今天才明白,原来,我努力追求的,从来都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要的,真的不多!他们要的无非是儿女们那少得可怜的陪伴!闲暇时分,能花上三四分钟听他们拉拉家常;下班回家,情愿喝上一碗妈妈递上的银耳莲子羹,他们已然满足,别无他求,幸福的笑容就会在他们脸上荡漾开来,一直带进梦里,依旧那样甜甜地笑着!做为儿女,我们不应该觉得惭愧吗?终日为生活奔忙,追名逐利!淡漠了心境,冷落了双亲!间或承受良心的责备,我们还要为自己带上一顶高帽子:我们这样辛苦只是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好日子?有没有人问过一声,对于他们而言什么样的日子叫做好日子?

我们一直以为,能让父母吃得好,穿得好,有能力让他们拿着某件价格不菲的商品出门炫耀一番,让别人知道他们有个有出息的儿子(女儿)就是孝顺!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老人们的炫耀,比的不是价格,而是价值!

公园里,一位老人拿着一部外国原装的数码相机向同伴们炫耀:“这是我儿子从国外寄回来的。”看着那部没有一个中国字的机器,围观的人群没有意料中的艳羡,反而有些轻视:“这玩意一个中国字都没有,你会玩吗?”

不远处的另一堆人,同样的在攀比,一位妇人正在向她的同伴们展示身上那一件并不高档的新衣服:“这是前几天我女儿陪我买的!”一瞬间,多少人眼中漾出艳羡,赞美声此起彼伏,她们赞的是衣服,眼中看的却是衣服以外的某种东西!我知道,旁人的艳羡不是来自于那件衣服,而是仅仅源于那个“陪”字!

陪!对于我们年青人来说再一般不过,工作要陪客户,生活要陪xx,难得的休息还要陪朋友;有没有人算过,一天24小时里,有几个小时是留给父母的?他们孤独一天,翘首盼望,等的或许只是为了跟孩子吃一顿晚饭!

曾经不明白,为什么退了休的老人喜欢扎堆在公园里,直到吃饭了也不回家。如今,父亲也退休了,也跟所有的老人一样,我方才明白,他们不是不回家,而是在等待儿女们来“接”他们回家!有时,只需简单的一句:“爸,回家吃饭了!”就足以赢得别人的艳羡,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让他们高兴得好像得到了心爱玩具的孩子!

犹如儿时的我们对父母的依赖一样,如今,儿女是老人唯一的依赖!富贵名利对于已近暮年的老人还有多大意义?儿女的亲近与关怀才是他们唯一的财富!古训有言:“家有一老,如获一宝!”宝的宝贵要多少财富方可匹敌?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千金散去,终有复来之日,只是这稀世珍宝,若是失了,还有什么能填补此生遗憾?

名利浮华?富贵压身?那些不过是瞬间烟云,灯灭处,烟消云散!

遗憾?何为遗憾?丢了工作,失了价值,那叫历练,不是遗憾!劳燕分飞,同林异向?那是悲寂,不叫遗憾!辛苦创业,倾覆商海,那是老天给你的机会: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轰轰烈烈之后,回归平平淡淡,不知道有没有人曾注意到:世上有种遗憾,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不是他们不情愿等待,而是,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变数和意外!容不得我们悔恨,也不同意他们等待!

待到失去了,你可会悔恨?你可懂留恋?你会不会在午夜梦回时流着泪惊醒,轻轻唤上一声双亲?你是不是在下班回家时,推开家门的瞬间,想念起那一碗甜甜的银耳莲子羹?如果你会,为什么不懂得珍惜现在?为什么不让现有的温暖去填补那未来的遗憾?

其实,这稀世珍宝的价格并不昂贵,只是每天那仅仅几元的车费钱,抑或是那少得可怜的电话费!电话的彼端,你不要不耐烦,他们不需要你对客户般的小心翼翼,也不需要你作报告似的长篇大论,只是想要听听你的声音,想听到你亲口告诉他们:“今天,我很平安,也很快乐!”

天下父母皆牵挂,仅此而已!

做为儿女,忙不是借口,那几个倒背如流的数字,孝顺,只在手指跳跃间!不需要组织繁琐的语言,有时只要简单的一句:“天凉了,多加件衣服,爸妈要保重身体!”就已足矣!前几天,在朋友那里学到一句话,出自xx之口,虽然简洁,却是很美的人生格言,她说:“孝先行,事必成!”相信所有人都懂得他的意义,只是,能做到的,又能有几人?

百善孝为先!愿天下所有已经成功或是正在努力追求成功的朋友,不要忘了,我们“成事”的根本;更别忘了,在这冷漠的人世间还有最能温暖我们的生命源泉!

他们的付出,不是天经地义,而是,值得珍惜!第七篇、孝的心得体会

孝道感悟与心得

“百善孝为先”心得体会

贡丹丹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不变的认知,不孝道作为道德的根本。当今社会文化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唯有孝道一直被人所遵从,被人所继承。读了《论语》中的《为孝》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真谛。

孝乃是《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喜为父母还在世而喜,一惧,因父母年高而惧。也有许多人觉的自己已经尽到了孝道了,他们都说“我父母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新的,住的是最大的。”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孝道乃是心为先,行为次。面对父母,今天的儿女应该要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感到自豪,我们怎样做到真正的孝?一首现代歌唱出了许多父母的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么,不在乎你给与他们多少。在乎的仅仅是你对他们的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不管如何,他们只要能看见你们,那么他们就会觉的他们是最幸福的老人。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一点:“事父母,能竭其力。”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竭尽全力,尽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心为先,行为次。当往往

我们把这竭尽全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面去了,对于父母,我们竭尽全力了吗?孝道感悟与心得

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婴孩呱呱落地,从此即与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亲者,无过于父母双亲。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种慈爱之情,婴儿即能感知。待其稍长,略具智识,即开始教以孝道,即教导孩子体认父母之辛劳,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父母。这样教,这样说,这样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围之内。孩子虽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样的疼我爱我,我学父母的样,也应该如此这般去疼父母爱父母,从而使孩子从小即体悟到爱父母是怎样的一种滋味。这种情感体验,就是在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可见,中国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的爱心。而这一切,都是打小从教孩子孝道开始。孝,既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又是一切教育的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固然在

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的,也最容易见成效。所以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国人的老话:“爱子,教之以义方”,而孝道,就是义方之最大者。

《史记》中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是天下最疼爱自己的人。倘若没有父母的抚养,自己能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吗?世间最可报答的人是谁?依我看就是父母亲。自己本事再大,官职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过河拆桥。正如一首诗中写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

尚知哺乳恩。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爱别人呢?第八篇、孝亲敬长弘扬孝道心得体会3篇

孝道感悟与心得

孝亲敬长弘扬孝道心得体会3篇

孝亲敬长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是亘古至今永不改变的事实。下面是孝亲敬长弘扬孝道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孝亲敬长弘扬孝道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根据学校要求推选一名孝亲敬长的标兵,我在班内开了一个小小的班会。首先由学生自荐,开始是张博君,他说自己每天帮助楼上的王爷爷遛狗。他说完后就没有人再说了。于是,我根据昨天晚上学生和家长写的在家中的表现,点人来自我介绍。十几个学生说完后,大家选择了张博君、袁泉、程浩然和马淦钟四人。接下来投票,袁泉最多,其次是马淦钟。于是,我又让他们进行了一次更具体的表述,然后让大家发表意见,最后进行投票。最终,马淦钟以17票获得班内的孝亲敬长标兵的称号。虽然他做的也只是帮助家长做做饭,倒杯水,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连偶尔扫一次地都算得上是让父母感动的事了,相比起来,又的确很了不起。

所以我想,让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相反,还会让他们学会一些生活的能力,体会父母的辛苦,做事也会更加细心些。曾经在三月5日,学校发起学雷锋和敬母亲的活动,我在班内安排了三个任务:1、每天做一件好事,不论大小,记录在本上,月底上交。2、为家长写一封感恩性,家长看过后写感想。3、为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最后,到了月底,每个人再写一篇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看到了家长容易满足的态度。这也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不过还好,一些家长能够认识到孩子的问题,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使孩子圆满的完成了一次次的任务。我希望,每一次的活动都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唤起家长的重视。

篇二:孝亲敬长弘扬孝道心得体会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今天,这种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

目前,在社会上形成了敬老不足,宠少有余的风气。在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不爱劳动,不尊重老师,给老师取绰号,当众与老师顶嘴,甚至侮辱谩骂老师,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这绝不是个别现象,看了真让人痛心、担忧。因此,在青少年学生开展孝亲敬长教育,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中小学生进行孝亲敬长的道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必须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主渠道开展。学校教育应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在学校德育活动中渗透孝亲敬长的教育,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行动中表达自己的关爱。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布置亲情作业,象祝福长辈生日、筹备温馨晚餐,在母亲节、老人节、教师节组织学生与家人、亲属、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交流,送自制的小礼物等。在班级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举办孝亲敬老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认识到孝亲敬长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2、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孝亲敬长教育。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老师的导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孝亲敬长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思品教材中《家庭剧场》、《青春故事》,语文课本中《背影》、《我的母亲》等,教材中人物的言行为学生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会让学生思维受到启迪,心灵得到净化。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孝道感悟与心得

3、舆论要大力宣传孝道。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专栏,大力宣传孝亲敬长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可以开展以孝亲敬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作文竞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尊重老人。还可以通过文艺演出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之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自己应自觉承担的社会责任。

目前,孝亲敬长教育应加强家长工作,家庭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孝亲敬长的楷模。家长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孩子耳濡目染,也会逐步养成孝亲敬长的好品德。

2、要从小事着手培养孩子孝亲敬长的行为习惯。如: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

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父母外出时,孩子就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父母生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安慰父母、接待客人等。要求孩子主动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利于孩子养成孝亲敬长的习惯。

3、家长还应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平时应经常到学校,与学校保持经常的联系,才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篇三:孝亲敬长弘扬孝道心得体会

孝亲敬长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是亘古至今永不改变的事实。

或许、在现代人的眼里,孝亲敬长变得可有可无,在大家奋力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孝亲敬长这个词早已在慢慢消退了。

孝亲敬长,这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孝敬师长,尊敬长辈,人人都能做到。只是,人们早已不愿拿出诚意与时间去完成这些他们看似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我相信,那些心存感激的人身上一定会发生许多故事,而我也不例外,虽然那些故事很平凡。

小时候,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把我寄养在外公外婆家。所以,我从小都是在外公外婆的关爱下成长的,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外公外婆却都把最好一切的给了我,这已经使我很满足了。

如今,我亦已经是一个初中生了,早已从孩童蜕变为一个身体与思想上逐渐成熟的青少年。可过往外公外婆抚养我的日子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那该是种怎样的情感?

暑假时,我好不容易回家乡探望一下外公外婆,看到的却是他们那历经风霜洗礼的

脸庞。可那脸上闪烁的笑容却让我永生难忘。而我也意识到,自己也该抓紧时间报恩了。外公外婆不再有年轻时的活力了,现在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人陪在身边说说话而已吧。

陪在外公外婆身边的那个暑假,我做的事也许很平凡与简单,但却能使他们快乐。还有什么能比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可贵吗?当然、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我也无须刻意的想去得到别人的答案。我觉得,做好了我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外公外婆的负责。

小时候,外公外婆总是很宠我,让我不禁觉得自己现时的感恩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是,越是这样,我便更觉得自己要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快乐,或者,这是我唯一能为他们做好的事情。

随着开学的日子来临,我也要回到城里读书了,临别前,外公外婆十分不舍地说:孙女啊,有时间要回来看看我们两老啊,我们都老了,以后怕是想看你们也看不到了,所以你也不要嫌我们烦啊......

看到外公外婆眼光中流露出来的不舍和无奈,我强忍着泪水滑落,微笑道:外公外婆,你们放心啦,到时候我一定会养的白白胖胖的回来看你们,那是你们可不要不认得我啊。

就这样,在夕阳的伴随下,我再次离开了外公外婆的身边。

事情过去了很久,如今想起来,自己那时所做的一切虽不伟大,但我却心安了。因为我还是能尽自己的一份力来孝敬外公外婆,让他们的时光里多一分欢乐,多一分笑语。

孝亲敬长根本无需用金钱来换取,需要的仅是一份真心,一份让人感到宽慰的真心。

各位游子们,去尝试一下用真心孝敬自己的长辈吧,或给他们递一杯茶,或给他们捶捶那整天奔波而早已麻痹的背...。。

这是你便会发现,原来他们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如此美丽。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热词搜索: 感悟 师说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