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疫情防控 >

中学语文防控疫情,坚定文化自信作文例文

时间:2021-11-03 10:02:03 来源:网友投稿

 中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 —— 防控疫情,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拉近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青年的距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人妙趣横生、灵气洋溢的中国式生活品位,造就了中国人生生不息、自强担当的生命精神,是生而为中国人的生命底色。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文化基础。在这一进程中,面向青年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跟上时代发展、把握青年需求,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传承与弘扬,已使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复兴之势。当然,也应清醒认识到,当下我们一些青年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扭转这种困局,应拉近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的距离,应凝聚青春力量来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与内在发展逻辑的必然要求。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这一优点在某些局部也给一些青年带来了距离感。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些青年看来似乎缺乏“文化亲和力”,最终有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之嫌。有鉴于此,应拉近当下青年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让青年走近、走进优秀传统文化。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充分说明了文采对文章传播的重要性,它对在青年中如何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颇有现实意义。青年群体的流行文化多贴近青年朝气蓬勃的特点,所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教育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上应符合青年的审美特点,打造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年轻态”传统文化。

  将吸引青年的亮点和元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发和传播有机结合,把握和利用好互联网平台,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青年的生活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使其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正能量”。比如,孔子弟子曾点心仪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畅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人妙趣横生、灵气洋溢的中国式生活品位,造就了中国人生生不息、自强担当的生命精神,是生而为中国人的生命底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年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生命智慧”,是历代先贤为后代子孙留下的关于生活旨趣、探寻人生大道的宝贵财富,是青年成长的养料。当前,个别青年一时出现了思想空虚、生活迷茫、理想缺失等问题,也面临着如何规划职业、发展事业、经营感情等成长困惑,这些都能在优秀传统文化里找到对症的良药。

  “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发展观,“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的能力培养观,以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生命要旨等,无不是值得加以阐发并引导青年成长的思想精髓。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气息、生命智慧,结合当下青年的生活形态,及时回应青年的困惑,从而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心里,最终唤醒文化基因,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中落地生根。通过这样一种文化体认,由表及里、从浅到深地引领青年夯实道德基础,深化文化素养,修学储能培养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与担当道义的文化意识,成为具备中国文化根基的“新青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青年安身立命根本的同时,也应让青年群体作为新生力量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源头活水,推动文化创新,孕育民族力量。

  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青春元素,积极参与青年生活,以贴近生活、贴近青春的形式与内容拉近与青年的距离。在宣传手段、活动形式上洋溢青春气息,通过举办主题论坛,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得具体可感、生动有趣,进而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针对青年的文化理念,也应该是面向所有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它强调了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人生发展的自信,也提醒我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落实到实际,注重经世致用,散发生命活力。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命,才能真正呈现出春意盎然的气象,才是真正的大学问和真功夫。

  100 多年前,梁启超写下了《少年中国说》,畅论中国青年的历史职责,慷慨激昂地呼唤“少年中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历经百年探索和发展,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进。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通往现代化道路的必然之举,也是当下中国青年的时代使命。朱熹《春日》诗有言:“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迎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万紫千红的新时代!

  防控疫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艺

 随着“新冠病毒”防控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投入到了创作之中,并迅速产生了一批以防控疫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大部分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初衷是通过作品表达对防控一线人员的敬佩和慰问,对科学防控的宣传以及对老百姓的安慰,但是最近由于作品层出不穷,质量参差不齐,也引起了人们的一些争议、不满和批评。

  那么,在防控疫情期间,人民群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艺作品呢?

  在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因为防疫需要足不出户,再加上包括传言四起、疫情变化、缺乏科学知识等诸多因素,必然会产生害怕、担忧、悲伤、焦虑等不良情绪,客观上他们需要通过良性方式排解这些不良情绪,稳定内心。这有利于精神健康,也为身体健康提供保证,而这自然就需要文艺作品。

  他们可以通过文艺作品来抒发和宣泄不良情绪,通过审美达到精神愉悦,通过消遣驱赶无聊,通过适当的精神娱乐缓解心理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老百姓所需要文艺作品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

  当然,这里的“娱乐”必然是“轻娱乐”或者说适度娱乐。毕竟防控“疫情”是让人不得病,这就需要保证人们情绪的稳定,避免大开大合、大悲大喜,因此过于喧闹、“折腾”的文艺作品或者节目确实不适合当前。

  同时,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应注意到“防控疫情”不应该成为一般老百姓生活的全部。传统相声中有一句词是非常辩证的:糖多了不甜、盐多了不咸。如果我们现在新的文艺作品忽视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忽视了文艺创作应该有的规律,忽视了文艺作品“美”的原则,忽视了文艺作品的质量,把文艺当成了宣传口号、大标语,那么只会适得其反,增加人民群众的厌烦情绪,甚至无形之中会增加“恐慌”心理。

  从目前来看,在个别“作品”中出现了“假大空”的问题,词语煽情,但缺少真情实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内容层面上说,就是要写真事,说实话,以小见大。例如上海的金岩、马春然等人将“好心市民给医务人员送饭”的新闻消息改编成了快板书小段,没有过多的煽情词汇,朴实无华,反而更显真挚。同时作品幽默、符合快板书艺术规律,演唱中加上了俏口等技巧,更易于接受。这个作品虽然不大,但是符合了当前对现实主义作品或者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要求。

  另外一些科普宣传内容的作品和通过疫情讽刺不良现象的作品也是值得提倡的。例如李少杰创作的关于介绍此次冠状病毒的快板小段。他是在查阅了准确的科学资料的情况下创作

 的,再利用说唱艺术“接地气”这样的特点,通俗易懂。这样的作品非常适合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

  北京小伙子张超创作的快板《洗手绕口令》,通俗实用,还能展现作者嘴皮子功夫。谢岩创作的单弦《为逆行者点赞》言之有物,古曲新唱。云南曲艺家创作的批评乱食野生动物的作品也具有针对性,符合老百姓的心理。

  从服务对象上来说,文艺工作者必须明确一点:你的创作是为了谁,为了什么。一些作品的本义是歌颂或者鼓舞广大医护人员的,但现实的问题是,一线医护人员忙不过来,顾不上看这些作品;从一线暂时下来的医护人员要保证休息,也未必想看这些作品。而如果这些作品再不接地气,缺少实际生活,一般老百姓根本不会去看,最后就成为“为歌颂而歌颂”,“为鼓舞而鼓舞”,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从表现形式上看,作品要与当下流行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语境相结合。例如漫画《热干面》,用美食来代表全国不同省市的人民,以对热干面的祝福来表达全国人民对武汉人民的祝福。想法独特,形式创新。

  从传播形式上看,文艺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在当前必须要利用并适应网际传播。像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放《囧妈》,虽然引起了行业内部的争议,但是从实际效果上看,应该是符合群众需要的。目前爱奇艺、优酷、腾讯三家视频播放企业也加入了播放院线电影的队伍中来,不管未来是否会对电影行业有所冲击,至少在特殊时期,这种行为是有利于人民群众平稳度过的。

  总之,在防控疫情时期的文艺创作,要厚积薄发,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和艺术生产规律,越要认识到创作的目的和创作的对象。现在,应该伏下身去,踏踏实实寻找素材,为创作做好准备,不要轻易就大拨儿轰,随大流,匆忙上马,生产一堆“帮倒忙”的“残次品”。

 文艺的根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新春佳节之际,“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走进脱贫攻坚第一线 文艺的根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人们可以从优秀文艺作品中获得精神滋养,更坚定地迎着困难向前迈进。在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此时,尤为需要文化助力

  我们的文艺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是接受人民检验的文艺,这是社会主义文艺本色

  2020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这场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人类史诗,需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巨越向前。冲锋号就是命令,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新年伊始,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火热开展。中央宣传文化部门以国家级贫困县特别是 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内的深度贫困县为重点,共派出 240支乌兰牧骑式文化文艺小分队,分赴 150 个国家级贫困县各乡镇村开展慰问演出、文艺辅导、展览讲座等活动。各省(区、市)也积极策划下基层文化文艺小分队项目,全国各级共组织近两万支文化文艺小分队,走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激发干部群众决胜小康的雄心和信心。

  人民需要文艺:基层的乡亲等着呢,那里的艺术爱好者等着呢,祖国明天的小观众们等着呢

  人民需要文艺。人们可以从文艺中获得精神滋养,更坚定地迎着困难向前迈进。在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此时,尤需文化助力。各文艺院团在多年赴基层公益演出过程中,深知基层对高层次文艺演出的需要,越是下到村镇,观众就越多,就越是像过节一样热闹。这种体验让每个参与其中的艺术工作者深受震撼,大家都知道,基层的乡亲等着呢,那里的艺术爱好者等着呢,祖国明天的小观众们等着呢!各院团根据自身艺术特色,合理安排各类演出资源,结合各地扶贫工作重点、风土人情,精准匹配基层一线需求,精心策划演出内容,把贫困地

 区难以看到的多种高质量艺术作品送到百姓身边,为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加油鼓劲。

  中央芭蕾舞团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特意选择当地人流量最大的丢包广场进行户外演出。“我们和当地联系时,电话那边就兴奋得不行,说这边乡亲们都盼着呢,把最大的广场都留好了!”中芭工作人员回忆。江城思源实验学校老师张红芬说:“艺术家们不仅带来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经典舞蹈,还有专业讲解,好多人都是第一次看芭蕾舞,但是大家都‘看懂了’‘看进去了’”。

  江城县民族文化工作队的声乐演员卫婷听说中芭要到这里来,激动地和同事一早就站在排练室门口张望:“特别高兴能有国家院团来指导业务,我们很缺乏专业老师。”工作队里的舞蹈演员中几乎没人系统、专业地学过舞蹈,大多凭借个人爱好模仿学习。当中芭演员在排练室练习时,工作队演员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一边悄悄模仿。

  此次文化进万家活动中,中国文联走进 20 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多样化活动。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担任文艺活动主持人,节目深受老百姓喜爱。牛群说:“老百姓需要我们,我们的艺术才有价值。”在山东济南莱芜区,文艺志愿服务队协助当地打造文艺大舞台,让当地百姓成为舞台上的明星。

  文艺需要人民:文艺只有在人民中才有生命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我们的文艺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是接受人民检验的文艺,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色。国家京剧院坚持将慰问演出与基层基地共建相结合,帮助基层剧院排演剧目。中国交响乐团与山西静乐县签署帮扶协议,对当地 7 个合唱团进行全面辅导,显著提高当地文艺工作者水平。“声音位置打开一点,不要在嗓子眼。”“声音直着出去,不要拐弯,不要加花。”中央歌剧院在每次慰问演出时,都会开展声乐大师课活动,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爱好者传授经验和技巧。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队伍不仅为百姓送去精神食粮,更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留下一支不走的文艺队伍,持续带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青年舞蹈家饶子龙是广场舞专家,他积极向当地人学习侗族多耶舞,并将多耶舞融入广场舞中,不仅让老百姓跳起来更带劲,他自己更是受益匪浅。画家刘殿卿和当地画家一起探索三江农民画和中国画特点,共同创作,也让他深受启发。合唱专家孙兢兢在教侗族群众唱《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时遇到歌唱技术上的困难。孙兢兢在主动熟悉和了解侗族文化后找到切入点,逐步引导大家从...

相关热词搜索: 例文 作文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