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镇文化站长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1-11-06 16:42:00 来源:网友投稿

 乡镇文化站长先进事迹材料

 人间四月天,正是区**镇文化站院子里一年中最美的时候。前坪里花儿开了,杨柳依依,一群鸟儿叽叽喳喳,仿佛在呼唤着人们的到来。

 该文化站不难找,位于**镇主干道不远的村道边上,一栋三层的普通楼房。农家书屋、多媒体排练室,培训教室,让这栋农家小楼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

 62 岁的站长**坐在一排书架前写着什么,一会儿,他抬头看了看窗外的白云蓝天,想起 30 年前自己初始上任文化站长的情景,从少壮至黄昏,从青丝到白发。没有改变的,是他对文化和志愿者事业的热爱,从他多年前上任伊始,延续至今。

 1990 年 6 月的一日,在**乡一栋建好不到一年的宅子里,一次重要的家庭会议正在召开。

 “这个文化站我肯定是要搞起来的,乡里已经把地皮划好了,就等着我拿钱去建呢,这房子我非卖不可。”说这话的是还年轻的**,他当时在**乡当办公室副主任,不过他主动请缨,将

 于当年 7 月 1 日走马上任乡里的文化站站长。

 “放着好好的工资不拿,非要去搞什么文化站,那个破仓库就几张破桌凳,叫什么文化站,刚建的房子就要卖,你这是劳民伤财!”**的老父亲对此很生气。

 当时他们家里的亲友都对这个在政府干得好好的,非要辞职去文化站的人无法理解,当面叫他“大傻子”的不在少数。

 结婚 8 年的妻子**听到丈夫要卖新房子,眼泪顿时就流了下来,当初嫁给**是觉得“他人好,实在,字也好,还有文化”,哪里曾想,就是这“文化”让他们的日子“过不下去了”。

 1976 年高中毕业的**在家务农,他当过村主任,八十年代担任过两届县人大代表。当时乡里很多老同志反映,需要一个乡民娱乐活动的地方,提议要办文化站,“但是乡里条件有限,哪有钱建文化站啊。其实我决定当这个站长时,就想好了要卖自己的房子来筹钱。”

 “党信任我,群众信任我,我是人大代表,我应该要为群众做点事。我主动请缨当这个文化站站长,领导们都很支持,最后开会商议把一个旧仓库批给我做文化站。”谈起初始的文化站,

 一间堆满杂物的仓库,门框上用纸条贴着“文化站”几个字,里面放着几份发黄的旧报纸和几张断腿的桌椅,**回忆当时情景,很多感慨。

 “办文化站是行大善,没文化很可怕,知识能改变命运。村里除了麻将没别的业余生活,咱这是在帮人。”**这样劝说家人。

 妻子**回忆起那段苦日子,忍不住摇头:“他满口答应政府不要一分钱,却打起了自己家的算盘,卖房子换来了 1 万多,前后还跟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块,才建起文化站的小楼。买图书、音响这些,掏的都是自己口袋里的钱”。但后来,她最终理解了他。

 卖了老宅没地住,夫妻二人二十八年以“站”为家,在文化站的二楼辟了不到 20 平方米的空间当卧房。妻子靠一楼的小超市维持点生计,还得帮助**兼顾隔壁农家书屋的管理。

 “刚建好楼那会,他听说旧书市场的书便宜,天刚亮就爬起床,从早上 5 点多骑自行车去买书,下午 1 点多才能骑到。他每次去,都带回来上百斤的书,蛇皮袋捆成三捆放在后座。”**说,这能省车费。

 当时县火车站到的火车票,票价是 12 元,这在**看来,一

 来一回省下的钱又能多买二三十本书。

 其实,**那时的收入并不少,虽然没有工资收入,但靠写墙体广告一年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有几年还承包了近百亩农田,一年也能有个四五万元收入。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让他本该小康的家庭,有些捉襟见肘,长年累月的购买书籍,村民演出的表演服装,文娱比赛的胜出奖品等,这都是**自掏腰包。

 “我在外面做大生意的弟弟们总劝我放弃文化站,说给我高薪,跟他们干。但我觉得文化站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我的家,虽然生活有些贫乏,但是精神富足。”**对自己的现状很满足。

 1995 年,**第一次下乡宣讲。他一个人推着一架木质板车,载着电视、录像机和一些手绘的宣传手册,到**村**村小组给村民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当时还是放那种老型的录像带,老百姓都喜欢看。看着看着就有群众在那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现场一百四十多人情绪都受感染。”

 这样的场景,坚定了**继续干下去的信心。随之,他的“板车宣讲团”也渐渐组建了起来。

 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能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带领“板车宣讲团”把党的方针政策理论编写成现代赣剧、表演唱、数快板、诗朗诵、锣鼓相声三句半、小品、舞蹈等节目,老百姓不但爱听,而且传唱,真正把这些理论唱红了。

 成功的背后,有**对家人的亏欠。2019 年 5 月的一天,**与团队送戏下乡,其中有个他们原创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题材小品,**在小品中担任主角。

 队伍刚要出发时,**的母亲突发旧疾,一时陷入昏迷。那一刻,**内心十分痛苦。母亲病了,应该要护送母亲去医院的;但是,已经约好了演出,那边的群众在等待,而且自己这位主角不到场,戏又怎么演?

 纠结过后,**难过地松开了握着的母亲的手,他请好友送母亲去医院,他自己依然坚持按时下乡演出。

 演出回来后,**随即跑到医院,在母亲病床前跪下了,他热泪盈眶,“妈妈,儿子对不起您……”已经转危为安的母亲大义理解了儿子的行动,“你是做大事的人,妈不怪你。”回忆那一刻,**脸上的表情依然还有激动。

  不仅吴妈妈认可,板车宣讲队已被越来越多的群众点赞。村民吴青山数起了“板车宣讲团”的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 个字,我就是通过‘板车宣讲团’的快板书了解到的。” 迄今,**共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覆盖 12 余万人次。2020 年他作为市委宣讲团成员,用带着泥土芬芳的“土话”,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宣传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 余场次,深受群众欢迎。

 如今的**文化站“枝繁叶茂”,“板车宣讲团”成了乡村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我当年承包田地种田也是科学种植带来的收益,所以我在文化站比较重视农技培训。”在**身边,聚集了一群科技宣传志愿者。

 早些年,村民养鱼专业户**一度一脸愁容,因为他养的鱼总是才长到半斤就翻白。**听说后,随即带上最新的科学养鱼书报上门,指导**按照科学的方法,啥时增氧,如何消毒。当年下半年,效果就出现了,**的鱼不再翻白,且大部分鱼能长至三四斤以上。一发不可收,**参加了“科普轻骑兵志愿者服务队”,作为一名“土专家”科技宣讲志愿者现身说法。该服务队常年传播

 农业新技术,帮扶有需要的农户走上增收路。

 71 岁的队员,与**开展志愿活动时间比较长。她年轻就喜欢文艺,退休后加入“板车宣讲团”,二十多年来为周边村民义务演出数百场。还有**一起用原创“土味”表演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讴歌新时代、新生活,也成为群众心中的“明星”。

 同时,“学雷锋志愿者”也是**组织起来的一支队伍。“10年前只有我和两三个,那时是学雷锋小组;后来有十来个,称为小分队;现在是学雷锋志愿者协会,”**娓娓道来,眼中有光。

 如今,这支志愿者微信群有 200 多名群员,40 个左右的骨干队员。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农忙时帮助主劳动力生病的家庭播种、收割,一年必两次走访慰问**镇范围内的残疾人……这是他们常年志愿服务的内容。

 2020 年,这支队伍获评全国学雷锋优秀志愿队,志愿之花,在广袤的田野上芃芃开放。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工作者”“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好人”等荣誉,是省唯一一位中宣部 2020 年度“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殊荣获得者,他负责的**镇文化站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广电总局等部门授予“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志愿者**是**镇一名 19 岁的青年,她在业余时多次随队参加志愿活动。她在一篇报道**事迹的通讯文后留言:您行走在每一个角落,连接起那些光亮与我们的生活——您更像一个摆渡人,努力将那些光亮带到我们身边,把我们的精神渡向一个更丰富的世界。我要向您学习,并沿着这种精神行走。

相关热词搜索: 乡镇 先进事迹材料 站长